“巴拉貝魯姆“手槍彈

中文名稱: 9×19mm巴拉貝魯姆手槍彈;7.65mm巴拉貝魯姆手槍彈;7.63mm毛毖手槍彈;0.25英寸自動手槍彈;0.32英寸自動手槍彈
又名: 9×19mm手槍彈;7.65×21mm手槍彈、0.30英寸盧格手槍彈;7.63×25mm手槍彈、0.30英寸毛瑟手槍彈;6.35mm白朗寧自動手槍彈;0.32英寸ACP彈、0.32英寸AUT0彈、7.65mm白朗寧手槍短彈、7.65×17mm SR手槍彈;
研製國別: 德國
研製時間: 1902年;1900年;;;1897年
金屬與火焰的回憶
——二戰軍用槍彈全接觸(一)

編者按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湧現出許多當時乃至今日都非常著名的槍械,這些槍械的成名,除本身結構設計精巧、工藝先進之外,很大程度上依賴於所配用的槍彈。在這次專題報導中,我們將推出“金屬與火焰的回憶——二戰軍用槍彈全接觸”系列文章,詳細介紹各主要參戰國家的部分常用槍彈。
人們在談到二戰期間的輕武器時,多半津津樂道的都是各種名槍,卻往往忽視了更加重要的部分,那就是這些武器所配用的槍彈。如果沒有槍彈,再精良的槍械也無用武之地。槍彈和槍管、槍機、槍托一樣,都是槍械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在二戰中大多數軍用槍彈的生產都是以億為單位的,雖然它們不能決定某一次戰鬥的勝利,但它們在戰爭中所起的作用卻不容小視。正是因為有了它們,才成就了各種二戰名槍的盛名。
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槍彈發展進入了一個新的里程碑,雖然二戰期間各國所使用的大多數槍彈基本都是沿用並改進一戰或更早時期的產品,但變化也是非常明顯的。最顯著的改進是步槍彈由圓頭彈和尖頭彈並存改為尖頭彈一統天下;同時機槍彈從步槍彈中分離出來,成為一個單獨的彈藥種類;為對付戰場上日益增多的裝甲目標和飛機,出現了各種大口徑槍彈;彈頭的種類也更加豐富,出現了許多為對付某一類目標而專門設計的彈頭結構;完整的彈藥系列開始出現等等。同時,二戰中還誕生了一些對後來輕武器發展起到深遠作用的彈種,最典型的是德國的7.92×33mm短彈,也就是後來被廣泛使用並導致了小口徑槍彈出現的中間型威力槍彈。二戰中使用的槍彈都有很強的生命力,其中大部分一直沿用到現在,有些至今仍是軍隊現役用彈。
二戰中使用的槍彈種類非常繁雜,本文所要介紹的,只是各主要參戰國所使用的部分常見槍彈。為敘述方便起見,下面將以國別分類,按照手槍彈、步/機槍彈、大口徑槍彈與反坦克槍彈的順序分別予以介紹。

軸心國部分

德國
9×19mm巴拉貝魯姆手槍彈 9×19mm巴拉貝魯姆手槍彈又稱9×19mm手槍彈、9mm盧格(Luger)手槍彈。此彈是德國設計師喬治·盧格於1902年設計的,最早配用於M1902盧格手槍。德國海、陸軍分別於1904年和1908年正式採用該彈,一直裝備至今。此彈尺寸適中、威力大、停止作用好、精度良好,成為目前世界上使用最廣泛、裝備國家最多、使用量最大的手槍彈。因生產國別、廠家、年代及使用要求不同,各家產品在結構、材料、性能上有一定的差異,但是其彈殼尺寸是相同的,一般可以通用。此彈最初為圓錐平頂白銅被甲鉛心彈頭,1915年改為圓弧形黃銅被甲鉛心彈頭,後者逐漸演變為該彈的標準樣式:圓頭、黃銅被甲、鉛心彈頭,直筒形黃銅彈殼、博克賽式底火。北約1953年採用的9×19mm巴拉貝魯姆手槍彈規定彈頭質量為7.45g,初速396m/s,槍口動能584J(焦耳),平均膛壓200MPa。德國、法國、捷克和俄國都大量生產過塗漆鋼殼和覆銅鋼殼彈,瑞士還少量生產過鋁殼彈。軍用普通彈除了各式鉛心彈頭外,還有各種不同結構的鋼心彈頭,特種彈包括曳光彈、穿甲彈和各種特殊用途彈,輔助彈有教練彈和空包彈(早期空包彈為星形收口,現在西方國家為提高安全性而廣泛使用金屬彈底塑膠殼空包彈)。而民用彈種類更多,僅彈頭質量就有從5.83~10.24g等9種,除各種全被甲彈頭外,還有各種半被甲空尖彈頭甚至是裸鉛彈頭,全被甲彈頭的形狀除了圓頭外還有錐形平頭、弧形平頭等種類。
二戰中德國使用該彈的槍械有盧格P08手槍(包括炮兵型和海軍型)、M1898和M1916毛瑟手槍,以及MP28、MP38、MP40等型號的衝鋒鎗。德國在二戰中主要生產使用3種型號的普通彈:08型為圓頭、鉛心、黃銅被甲、黃銅彈殼,彈頭質量8.0g,全彈質量10.6g,初速350m/s,主要配用於手槍;08mE型為圓頭、鋼心、黃銅被甲、塗漆鋼彈殼,彈頭外表為黑色,質量6.35g,彈頭初速450m/s;08SE型為圓頭、鑄鐵心、黃銅被甲、塗漆鋼彈殼,彈頭外表為綠色,質量5.9g,彈頭初速460m/s。後兩者主要配用於衝鋒鎗,採用塗漆鋼彈殼是為了節約貴重的銅材。
由於需求量大,二戰中除了德國各大軍工廠外,DWMRWS等民營彈藥公司也加入到該彈的生產中來。德國二戰時生產的此彈一般採用馬糞紙板盒包裝,每盒16發,中間有紙隔板把槍彈分開,包裝盒外貼有封條,其上印有彈藥的種類、生產廠家、生產日期等,這種彈藥包裝式樣至今仍在使用。
如今9×19mm巴拉貝魯姆手槍彈仍在大量生產,並廣泛地運用於各種軍/警/民用手槍和衝鋒鎗上。我國最新裝備的92式9mm手槍彈也是由該彈改進而來的。
7.65mm巴拉貝魯姆手槍彈 該彈也稱7.65×21mm手槍彈、0.30英寸盧格手槍彈。該彈是在1900年與喬治·盧格設計的M1900巴拉貝魯姆自動手槍一起誕生的,9×19mm巴拉貝魯姆手槍彈就是在它的基礎上設計出來。1901年瑞士採用了該型手槍和槍彈,隨後巴西、保加利亞、芬蘭、瑞典、葡萄牙和其他國家的軍隊也相繼採用了這種槍彈。該彈主要配用於手槍,但也有一些早期的衝鋒鎗使用此彈。二戰中德國雖然採用9mm巴拉貝魯姆彈作為標準軍用手槍彈,但同時也使用了部分發射7.65mm巴拉貝魯姆彈的手槍作為二線武器。目前軍隊已經不再使用這種槍彈,不過在民間和一些警察、治安部隊中仍少量使用。
7.65mm巴拉貝魯姆手槍彈的特點是精度好、後坐力柔和,缺點是槍口動能小,殺傷力和停止作用效果不夠理想,這也是軍隊不再使用該彈的原因。不過由於其精度好,在民間有把此彈作為比賽用彈的,德國、瑞士等國家還生產過發射這種槍彈的比賽手槍。
標準的7.65mm巴拉貝魯姆手槍彈彈頭為圓頭、平底、鉛心,有黃銅或覆白銅鋼被甲,彈頭質量6.02g,採用無突緣瓶形黃銅彈殼、伯爾丹式底火,全彈質量10.37g,初速368m/s。美國以及其他國家的一些民間企業生產的該彈一般採用博克賽式底火。德國一些民用彈藥廠商在一戰時還生產過空尖被甲露鉛彈,但沒有資料表明其曾在戰場上使用過。
7.63mm毛瑟手槍彈 7.63mm毛毖手槍彈又稱7.63×25mm手槍彈、0.30英寸毛瑟手槍彈。此彈是在博查特手槍彈基礎上改進而成的,最早配用於毛瑟M1896手槍。德國在二戰中使用較少,只用在少量由黨衛軍部隊使用的毛瑟M1932衝鋒手槍上,中國、俄國、西班牙及南美部分國家也使用過這種槍彈,特別是在中國,該彈獲得了最廣泛的使用,而且是中國近代仿製的第一種手槍彈,早在1901年四川機器局就開始生產該彈。美國、英國、法國、捷克等國家也曾大量生產過此彈。此彈主要配用毛瑟各種7.63mm口徑“駁殼槍”,但是也有一些衝鋒鎗使用此彈。現在軍隊中已不再裝備和使用此彈,但為了滿足收藏者的需要,仍有部分民用彈藥公司生產,並有部分軍用彈作為剩餘物資在民間市場上銷售。
7.63mm毛瑟手槍彈的優點是初速高(M1896手槍發射時為425m/s,用於衝鋒鎗時可達500m/s)、槍口動能大、侵徹力強、精度良好,這也是許多國家採用它的原因。缺點是用在手槍上時後坐衝量大,不易控制武器;彈頭口徑小、質量小,停止作用差,近距離內容易產生過穿透。為此一戰時歐洲一些國家專門生產過空尖彈頭,以彌補其停止作用不足的缺陷,不過限于海牙公約的限制,軍隊很少使用這類彈頭。
7.63mm毛瑟手槍彈彈頭為圓頭、平底,被甲有黃、白銅和覆白銅鋼等品種,彈頭質量5.57g,全彈質量10.5g;彈殼為瓶形、無突緣,常見的為黃銅材質,也有塗漆鋼彈殼;底火常見的是伯爾丹式,但美國等國生產的則採用博克賽式。美國和德國早期生產的此彈一般使用折邊收口緊口方式,彈頭上有輥溝。但德國後期生產的多採用均布三點的點鉚緊口方式,彈頭上無輥溝。除了鉛心普通彈外,還有曳光彈、穿甲燃燒彈等特種彈,但後者不多見。
0.25英寸自動手槍彈 0.25英寸自動手槍彈又稱6.35mm白朗寧自動手槍彈、0.25英寸ACP彈、0.25英寸AUTO彈或6.35×15.5mm SR自動手槍彈。此彈是美國著名槍械設計大師白朗寧在7.65mm白朗寧手槍彈基礎上設計而成的,最早配用比利時FN公司生產的M1906袖珍手槍。正是此彈和白朗寧M1906手槍的出現,使得世界各國掀起研製微型自動手槍的浪潮。此彈雖然在軍隊中使用較少,但是在民間市場上卻受到巨大的歡迎。即使是今天,此彈仍是世界上最著名的一種標準袖珍手槍用彈,使用此彈的各式手槍在民用槍械中占有相當比重。德國各大武器公司在兩次大戰期間生產過許多精美的袖珍手槍,如毛瑟M1910、瓦爾特M8/M9、0.25英寸奧奇斯等型號,主要裝備高級軍官,所以德國也將此彈作為軍用彈的一種。目前世界上各大彈藥公司均生產此型槍彈,主要作為民用,軍隊中也有少量採用,一般用於特種作戰。
0.25英寸自動手槍彈的特點是體積小、後坐力小、精度較好,特別適合微型 手槍以及特種槍械使用,如鋼筆手槍、香菸盒手槍等,缺點是彈頭威力較低,但是和0.22 LR彈以及0.22英寸短彈相比殺傷力還是提高了一個檔次,且使用此彈 的手槍一般都是近距離自衛用,所以威力還是足夠的。此彈標準彈頭為圓頭、鉛心、平底,黃銅或白銅被甲,質量3.25g,初速247m/s,全彈質量5.26g,半突緣式直筒形黃銅彈殼,底火為博克賽式,國外還曾少量生產過鋁殼彈,但比利時和德國等國生產的此彈一般使用伯爾丹式底火。在民用槍彈市場上,此彈除了標準的全被甲彈外,還有被甲空尖彈、全銅空尖彈等彈種,後兩種彈頭殺傷力較大。
0.32英寸自動手槍彈 0.32英寸自動手槍彈又稱0.32英寸ACP彈、0.32英寸AUT0彈、7.65mm白朗寧手槍短彈或7.65×17mm SR手槍彈。此彈是白朗寧於1897年為他自己研製的自由槍機式自動手槍設計的,也是他設計成功的第一種自動手槍彈,最早配用於比利時FN公司的M1900自動手槍。此後該彈在全世界廣為流行,據估計,自1900年以來,大約有65%~75%的自動手槍採用這種槍彈。由於德軍裝備了大量發射這種槍彈的手槍,而且德國瓦爾特公司研製出的具有劃時代意義的PP和PPK系列手槍也使用這種槍彈,故將此彈放在德國部分來介紹。最值得一提的是,二戰三元兇之首——阿道夫·希特勒就是在蘇聯紅軍的隆隆炮聲中,用他的瓦爾特手槍將一顆7.65mm白朗寧手槍彈打進了自己的頭顱,從而結束了他罪惡的一生的。除德國外,比利時、西班牙、義大利、奧地利、美國、日本、捷克等國家都在二戰中生產和使用過此彈,同時該彈也是舊中國生產的兩種主要手槍彈之一。
0.32英寸自動手槍彈特點是精度好、後坐力低,非常適合用來隨身自衛,缺點是口徑偏小、停止作用不足。二戰中使用此彈的手槍一般用於個人自衛和裝備二線部隊,警察和保全部隊也廣泛使用該彈。德國使用此彈的手槍還有0.32英寸奧奇斯、毛瑟HSC、毛瑟M1934、紹爾·佐恩38H等,其他使用此彈的比較著名的手槍還有比利時FN公司的白朗寧M1910以及美國柯爾特M1903等。現在國外仍在大量生產此彈,不過已主要用作警/民用槍彈了。
標準的0.32英寸自動手槍彈彈頭為圓頭、鉛心,黃銅或覆白銅鋼被甲,彈頭質量4.7g,初速為300m/s,全彈質量7.84g,採用直筒形半突緣黃銅彈殼。和0.25英寸自動手槍彈一樣,採用半突緣式彈殼是為了方便在轉輪手槍上使用。軍用彈底火多為伯爾丹式,但現在的民用型槍彈常見的都是博克賽式底火,且民用彈頭種類較多,被甲的材料也有多種,甚至還有無被甲的全鉛彈頭。(待續)
作者:三土 明光
編輯:魏開功

相關書目: 《輕兵器》 2005年第5期下半月刊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