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公廁”文化

“去公廁”文化,把公廁長期以來留給人們髒亂差臭的符號去掉,賦予公廁自然、美觀、清新、環保、潔淨、溫馨等許多美好的符號。廁所門口鋪著紅色防滑腳墊,廁所裡面設有烘手器、洗手液、衛生紙,供遊客使用,專辟的父嬰衛生間、母嬰衛生間裡,有嬰兒床和其他用品,溫馨舒適。

簡單介紹

“去公廁”文化“去公廁”文化

髒、亂、差、臭,地面污水橫流、便坑糞便四溢、蒼蠅嗡嗡成群、亂塗亂抹……這些,幾乎是中國公廁的符號。在呀諾達熱帶雨林文化旅遊區,體現出一種“去公廁”文化,把公廁長期以來留給人們髒亂差臭的符號去掉,賦予公廁自然、美觀、清新、環保、潔淨、溫馨等許多美好的符號。廁所門口鋪著紅色防滑腳墊,廁所裡面設有烘手器洗手液、衛生紙,供遊客使用,專辟的父嬰衛生間、母嬰衛生間裡,有嬰兒床和其他用品,溫馨舒適。

文化標準

生態公廁:要理念更要講科學

廁所是一個比較私密的空間,但廁所前面掛了一個“公”字後,體現的是一個國家、地區人民文明素質與政府管理能力。
呀諾達大小公廁10多座,其中兩座按五星級公廁標準建設,每座公廁的建設與設計都秉承與自然景物協調一致、和諧相融的原則。“廁所要看起來不像廁所才行!”這是呀諾達工程施工部黃曉偉在設計公廁時堅持的理念,他告訴記者,韓國一家汽車公司4S店的老闆曾邀請他去參觀韓國的公廁,並自豪地告訴他:“我們可以在廁所里喝咖啡。”這對黃曉偉震動很大,原來公廁不僅可以是潔淨衛生的,還可以是溫馨舒適的。
理念一改變,黃曉偉和同事在設計景區旅遊廁所時,在保留廁所原功能的基礎上,儘量去掉人們對公廁外觀的舊有認識,每一座廁所用茅草覆頂,藏在了雨林深處。
“生態不僅僅是理念的改變,還要講科學。”黃曉偉告訴記者,在如何解決廁所污水處理、淨化方面,他們設計了四級化糞池,還特意請了北京一家污水處理公司幫助處理污水,將處理達標的污水引流到景區的一處濕地,用於澆灌景區內橡膠、檳榔等樹木。

衛生公廁:要投入更要管理

國家質監總局曾發布了《旅遊廁所質量等級的劃分與評定》的國家標準,從廁所的各項建設指標作了明確規定。
呀諾達停車場的公廁和雨林谷服務區的公廁便是按五星級標準建設的。呀諾達景區負責人介紹,“兩座公廁一座面積235平方米,一座面積286平方米,分別投入了58萬元和86萬元。”高投入建起的五星級公廁,如果管理不好,舒適也只是曇花一現,出現投入越多、建得越豪華,浪費越大的現象。呀諾達景區的公廁上,都掛著“旅遊廁所管理制度”的牌子,明確要求廁所管理要做到:地面淨、牆壁淨、門窗淨、廁位淨、小便器淨;無堵塞、無滴漏、無破損、無障礙、無蚊蠅、無亂堆亂放現象。
呀諾達每一位廁所保潔員都是用拖把清潔廁所地面的。保潔員余小玲說,地面一有污水馬上清理,下班後都要用洗衣粉清洗廁位,遊客丟落在地上的廢棄物,也立即用長鉗夾放到垃圾桶內,保證景區旅遊廁所能隨時向遊客潔淨開放。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