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ad

基本信息

iPad蘋果公司出品 螢幕約為9.7英寸的平板電腦--iPad
被人描述為亞馬遜Kindle電子閱讀器的終結者或是另一款更大屏版的iPod touch,從目前看來iPad完全有可能成為Apple TV的革新或者說成是蘋果盒子的新生力軍。(以下稱Apple TV或 Mac mini為蘋果盒子)
以下是蘋果公司 對自家產品的綜述介紹:賈伯斯手拿ipad的照片
大塊頭的智慧
蘋果若將iPhone Apps套用移植到更大螢幕、更高的解析度的產品上面臨兩難:要么App開發者們必須調整App的尺寸(那不醜死了?!),讓大家再開發大螢幕版本的(那真累贅!),要么App變成在一個個視窗里運行程式(豈不是讓iPhone OS很為難,這又是某種程度上多任務處理,至少現在的iPhone還不能實現)。
不僅僅是上面的那些問題,10英寸螢幕著實會也讓一些iPhone套用變得很困難。不妨試想一下:伴你一路馳騁10英寸的導航儀安放在擋風玻璃前是怎樣的感覺。
 大容量的誘惑
蘋果盒子的基本容量是40G,iPod touch和iPhone現在也只是將容量提到32GB。在年底,64GB快閃記憶體式硬碟可能伴隨iPad(Maybe "Media Pads")一同登入市場。那將輕鬆容下消費者豐富的照片或者電影。儘管傳言新的發布會也將體驗到 "Cocktail"(聽上去感覺更像iTunes DJ的拓展?)新的音樂格式,但iPad仍將是欣賞照片或者播放影片,一個迷人的極佳平台。而10英寸的螢幕也能夠完美實現720P影片隨身觀賞,小巧的身段也蘊含了輸出50英寸平板電視上播放高清能力。iPad將更多擁有蘋果盒子所不具備的才幹。
大螢幕的得意
當今市場上最受歡迎的數碼產品恐非"數碼相框"莫屬。之所以熱賣,原因之一就是它的價格已經很便宜了,但即便那些已嘗到甜頭的公司確信要更進一步得到這塊蛋糕,關鍵還是要數碼相框和其它的數字3C產品聯繫在一起。尤其蘋果是從iTunes網店影片下載中,深諳其中的奧妙:現在的數位電視,更注重個人喜好。iPhone憑藉其螢幕尺寸(適合Youtube這樣平台)已獲得不錯的視頻體驗,但對多數人來說,它仍不是什麼理想的賞影平台。
全天候的伴侶
iPad,蘋果籍此也將獲得全天候套用的能力,例如:將在iPad進入待機狀態時類似"儀錶盤"微件放在螢幕上,就給蘋果盒子在家庭影院添加了幾分實力。和蘋果盒子這樣,iPad將當作蘋果的"媒體中心擴充"生力軍。
被隱藏的野心
蘋果更會憑藉其輕巧的體積,宣傳其獲得更強勁的處理能力(Tegra?)和更大的電池容量(or more Tegra?), 更擁有桌面級Flash播放能力(HD Flash)。蘋果公司也用iPad掩飾了自身直接與傳統媒體爭奪有線數位電視市場份額的野心,從而減輕視頻網站Hulu的內容提供商--美國電視傳媒大佬們對蘋果的戒心。即便這樣,據說iPad將依然帶有原生高清輸出接口HDMI或DisplayPort。(Hulu,源自中文"葫蘆"一詞,美第三大視頻網站,免費線上提供美國各大熱門HD電視節目點播)
更上一層的體驗
iPad也將是極佳的車載播放器,過不了多久原來iPod的配件公司們就會推出讓消費者能夠將iPad變成一個便攜DVD播放器的配件產品。並且從3.0開始,蘋果開始支持立體聲藍牙,讓人們能夠享受音樂同時,擺脫耳機線的束縛。
Finally(使人想起《加勒比海盜3之世界盡頭》起義歌的開場)
iPad,作為蘋果公司再次進軍電視市場的試水之旅,既無須與SONY、Samsung、Vizio平板電視廠商直接爭強,同時未來被貼上蘋果牌的電視機也需要iPad這款炫目的遙控板。若要說將螢幕融為一體的新iMac遠已獲得比Mac mini更多的成功。顯然蘋果此舉將使得iPad成為家庭客廳中的新主宰。
iPad規格參數
平板電腦iPad分為支持WiFi和支持WiFi+3G兩個版本,有16GB、32GB和64GB三種容量大小,支持WiFi版的16GB容量的iPad最低售價為499美元。系統:iPhone作業系統
CPU:1GHz蘋果自製CPU
厚度:1.27厘米
重量:0.681千克
顯示:9.7英寸IPS顯示屏 支持多點觸控
通信:802.11n WIFI,2.1+EDR藍牙
容量:16GB 32GB 64GB 快閃記憶體
電池:正常使用最長10小時,待機可達一個
ipad誕生歷程
自蘋果公司1976年創始初起,蘋果製造的平板電腦就引來了整個科技世界的流言蜚語。一些傳聞[1]成為事實,一些則煙消雲散。借著蘋果將發布新產品的機會,讓我們回顧蘋果平板電腦的歷程。 1888年,埃利薩·格雷(Elisha Gray)為一個類似於留聲機的唱針的電子設備申請了專利,該設備夠捕集人們的手寫字跡。
1942年,美國頒布首個支持手寫輸入的觸控螢幕專利。 1956年,首台支持手寫識別功能的電腦問世。 60年代後期,施樂公司工程師亞倫·凱(Alan Kay)提出可配置手寫輸入的筆記本電腦的概念,但這個想法始終未付諸實踐。 1976年,蘋果電腦問世。 1982年,Pencept和cadre Systems公司雙雙發布使用螢幕輸入代替鍵盤與滑鼠的電腦。 1985年,Pencept和CIC發布採用MS-DOS的平板電腦型號。MS-DOS由IBM公司於1982年發布。 1989年,開始發展Newton平台。9月,GRiDPad首款攜帶型平板電腦上市,採用MS-DOS作業系統。 1990年,蘋果研發Pen Mac,但最終未能發布。Newton作業系統得以發展。 1991年,GO Corporation的PenPoint作業系統首次採用觸摸板做為主要輸入設備。 1992年,IBM發布IBM2125手持帶觸摸板的電腦——第一台ThinkPad面世。 1993年,Newton 1.0於8月3日發布,同時發布的MessagePad首次使用Newton作業系統,配置支持筆觸輸入的calligrapher技術。該技術由俄羅斯研發,嘗試記憶用戶的手寫字型。 1996年,Newton 2.0於3月14日發布,其中包括一個名為Rosetta的手寫印刷體識別技術。 1998年,蘋果於2月27日宣布放棄Newton作業系統。 2001年,微軟發布Windows XP Tablet PC Edition,以“平板電腦”之名宣傳。 2003年,指觸功能新發展,支持手勢識別,最終蘋果將其用於iPhone(手機上網)。 2005年,蘋果於8月24日宣布招聘“手寫識別工程師”,市場猜測蘋果將醞釀平板電腦。
手寫人機互動實現可操作化; 2006年,蘋果於2月2日取得基於圖型化手觸轉入設備的專利; 2007年,蘋果發布基於MacWorld 2007的iPhone,6月29日起銷售; 2008年,1月9日有報導稱,蘋果研發人員用一年時間為名為Safari Pad的平板電腦研發觸控螢幕技術,此技術大部分在iPhone中得以體現。同年,微軟在Tablet PC OS作業系統中使用手寫輸入界面,遭GO Corporation專利侵權起訴;
2009年,報導稱蘋果將在假期推出Mac平板電腦。 2010年,蘋果平板電腦發布。 

蘋果公司硬體產品

產品系列 產品名稱 產品介紹
iPhone智慧型型手機 IPhone 蘋果公司推出的第一代智慧型電話,該款智慧型電話於2007年1月9日正式發布,並於同年6月29日正式發售。第一代iPhone支持2.5G四頻GSM(850/900/1800/1900 MHz)、GPRS/EDGE,傳輸速率最高為每秒220kbit。
IPhone 3G iPhone系列中的第二代。2008年6月9日,這款手機在蘋果公司全球軟體開發者年會中正式發布。iPhone 3G的內部結構與前代相似,但增加了一些模組,例如3G網路、輔助全球衛星定位系統等。Phone 3G搭載了當時最新的IOS2.0系統,受惠於新的系統,iPhone 3G增加了郵件推送、App Store等功能。
IPhone 3GS iPhone系列中的第三代。2009年6月8日,這款手機在蘋果公司全球軟體開發者年會中正式發布。iPhone 3GS基於前代,提升了電池的續航能力、增強了攝像頭像素與攝像質量、並最大支持7.2 MbpsHSDPA。
IPhone 4 iPhone系列的第四代。iPhone 4於2010年6月7日的蘋果開發者大會上發布。
IPhone 4s iPhone系列的第五代後續機款。此產品於2011年10月4日“Let's talk iPhone”的發布會發布,2011年10月14日正式向美國、加拿大、澳洲、英國、法國、德國、日本7個國家開售,在10月28日於其它22個地區開售。iPhone 4s的外觀上與iPhone 4幾乎相同,iPhone 4s有更高像素(800萬像素)的攝像頭,並使用雙核的Apple A5的處理器,搭載升級後的作業系統iOS 5。
IPhone 5 蘋果於2012年9月12日正式推出iPhone 5,於9月14日開始接受訂單的24小時內,總共收到逾200萬的預購數量,預購售罄的速度比較前一代快速了20倍。第六代的iPhone和繼承前一代的iPhone 4S。這款手機的設計比較以前產品更薄、更輕,及擁有更高解析度及更廣闊的4英寸觸控螢幕,支持16:9寬螢幕。這款手機包括了一個自定義設計的ARMv7處理器的蘋果A6的更新、iOS 6作業系統,並且支持高速LTE網路。
IPhone 5s 美國蘋果公司於2013年9月推出的智慧型型手機,是第七代iPhone,搭載iOS7、新一代Apple A7處理器、全新相機鏡頭、指紋辨識系統,並且是全球首部採用64位處理器的智慧型手機。iPhone 5s及iPhone 5c在開售後首三日共錄得九百萬破紀錄銷量。
IPhone 6 美國蘋果公司於2014年9月推出的智慧型手機,iPhone 6螢幕大小是4.7英寸,而iPhone 6 Plus是5.5英寸,兩者均搭載iOS 8系統及新一代Apple A8處理器,同屬於iPhone系列的第八世代。
IPhone 6 Plus 美國蘋果公司於2014年9月推出的智慧型手機,iPhone 6螢幕大小是4.7英寸,而iPhone 6 Plus是5.5英寸,兩者均搭載iOS 8系統及新一代Apple A8處理器,同屬於iPhone系列的第八世代。
iPad平板電腦 ipad 蘋果公司執行長史蒂夫·賈伯斯2010年1月27日首次發表的平板電腦,是蘋果iPad系列的第一代產品,提供瀏覽網際網路、收發電子郵件、觀看電子書、播放音頻或視頻、玩遊戲等功能。最初發布的iPad,只有黑色型號,無相機鏡頭。
IPad 2 蘋果公司設計開發並銷售的平板電腦,是一個視聽媒體,圖書、期刊、電影、音樂、遊戲和網路內容的平台,大小和重量介於市面上的智慧型手機和筆記本電腦之間。2011年3月2日上午10點(PST:18點),蘋果公司在耶爾巴布埃納藝術中心(Yerba Buena Center for the Arts)發布了這款產品。
IPad 3 蘋果公司於2012年3月7日發表的新iPad,是繼iPad 2及已停產的iPad之後的平板電腦。此機型配備Retina顯示屏,能提供約iPad 2更清晰、比擬高畫質電視的圖文解析度。在網路連線方式上,能選擇可由指定網路供應商供應4G LTE網路連線上網際網路(Wi-Fi+Cellular)的機型,或僅由Wi-Fi上網的機型。
IPad 4 在銷售期間官方正式名稱為iPad配備Retina顯示屏,是蘋果公司在2012年10月23日於美國加州聖荷西發布的9.7吋顯示屏平板電腦,取代同年3月7日所發布、同樣配備Retina顯示屏的第三代iPad。
IPad mini 蘋果公司設計、開發及銷售的平板電腦,2012年10月23日於美國加州聖荷西發布,是iPad系列中首部設有7.9吋螢幕、並為體型最輕巧便攜的型號。一般常被人與Kindle Fire、Nexus 7相競比較。
IPad mini 2 蘋果公司設計、開發及銷售的第二代iPad mini。此平板電腦配備有7.9吋Retina顯示屏,2013年10月22日於美國加州舊金山發布,並於同年11月15日發售。原名iPad mini配備Retina顯示屏。
IPad Air 由蘋果公司設計、開發及銷售的iPad平板電腦,它延續9.7英寸(250毫米)配備Retina顯示屏的iPad,但機型較其更薄、更輕巧。2013年10月22日於美國加州舊金山發布,同年11月1日起正式發售。
IPad Air 2 由蘋果公司設計、開發及銷售的平板電腦,它延續9.7英寸(250毫米)配備Retina顯示屏的iPad Air。2014年10月16日於美國加州舊金山發布,標榜更輕薄的設計、指紋辨識、A8X高效處理器、八百萬像素後置相機鏡頭。
IPad mini 3 蘋果公司設計、開發及銷售的平板電腦,配備有7.9吋Retina顯示屏和Touch ID指紋識別功能,2014年10月16日於美國加州舊金山發布,並於同年11月15日發售。較iPad mini 2主要差異是Home鍵增加了指紋掃描功能,支持Touch ID。另iPad mini 3並沒有32GB容量版本。
iPod媒體播放器 IPod 蘋果公司按iMac的命名方式,將數字音樂播放器命名為iPod。ipod是一款蘋果公司設計和銷售的攜帶型多功能數字多媒體播放器。iPod系列中的產品都提供設計簡單易用的用戶界面,除iPod touch與第六、七代iPod nano、iPod shuffle外皆由一個環形滾輪—iPod Click Wheel操作。(型號如下:
IPod classic 由蘋果公司設計發售的攜帶型媒體播放器,屬於iPod產品線的一部份。使用上,由中央滾輪(Click Wheel)操作,使用硬碟作為存儲媒介。2014年9月,蘋果公司將iPod classic從其官方網站線上商店下架,同時並未發表任何聲明。iPod classic自此退出市場。
IPod mini 美國蘋果公司於2004年1月所發布的一款隨身數字音樂播放器。iPod mini屬於iPod產品系列中體型較為小巧的版本,使用日本日立(Hitachi)公司所製造的微型硬碟(MicroDrive)作為存儲媒介,有4GB與6GB兩種容量。而除了輕巧外,iPod mini也是iPod系列裡少數擁有多種外殼顏色可以選擇的機種,只提供USB 2.0的電纜而無火線(FireWire/IEEE1394)的電纜(1394電氣接口依然存在),稍有不便利之處。由於iPod mini 有許多不便利之處,因此,2005年9月7日,iPod mini 正式停產,繼而代之的是iPod Nano。
iPod nano 由蘋果公司設計發售的攜帶型媒體播放器。這是蘋果iPod家族內的中級產品。第一代的iPod nano是在2005年上市。iPod nano和iPod shuffle一樣使用快閃記憶體,但增加了一個寬型的小螢幕和iPod classic上的“click wheel”按鍵轉輪,直到第六代才取消滾輪而改為多觸控螢幕。自從首次登場以來,iPod nano至今已改款七次。在發售後不久,iPod nano就成為有史以來最暢銷的MP3播放器,超越前一代的商品iPod mini。
IPod Photo 蘋果電腦公司旗下iPod數字音樂播放器系列第一款備有彩色顯視屏並開始使用Adobe公司的Myriad字型的iPod。iPod Photo 擁有一個兩寸65,536色LCD顯視屏,解析度為220x176。iPod Photo由2004年10月24日起開始發售,初時只有40GB及60GB兩款型號。iPod Photo於2005年6月28日取代舊式黑白屏iPod成為標準iPod。
IPod shuffle 由蘋果公司設計跟販售的iPod數字音樂播放器。於2005年1月11日的Macworld Conference & Expo公開,標榜著“Life is random”。不同於其他的iPod家族,他把檔案存儲在快閃記憶體而不是硬碟。它的重量為22克,第二代的重量約15克,第三代的重量為10.7克,第四代的重量為12.5克。
IPod touch 一款由蘋果公司推出的MID(Mobile Internet Devices移動網際網路終端),在2007年9月5日舉行的“The Beat Goes On”產品發表會中公開,屬於iPod系列的一部份。iPod Touch可以比喻成iPhone的精簡版——不含電話及GPS等功能(An iPhone without a Phone),造型亦較輕薄。
IPod touch 4 蘋果公司設計開發的第四代的攜帶型媒體播放器,也是屬於iPod系列的一部份,2010年9月1日由當時的蘋果的首席運行官史蒂夫·賈伯斯在舊金山的發布會中推出。蘋果於2011年10月5日的發布會中推出白色版,並把8G容量的iPod Touch降價,第三和第四代的iPod touch都可以搭載蘋果於2011年10月份推出的iOS 5作業系統。
IPod touch 5 蘋果公司設計的第五代可攜式多媒體播放器,屬於 iPod 系列。 它使用與 iPhone 5 一樣的 4 吋 Retina 螢幕和 Apple A5 處理器;搭載了五百萬像素的後置攝像頭,支持自動對焦並配有 LED 閃光燈,最大光圈為 f/2.4。支持 Facetime、Siri 及 iCloud。連線器改用全新的 Lightning 接口,起初只提供 32 和 64 GB 兩個版本,不過後來蘋果公司又推出了 16 GB 版本以取代 iPod Touch 4,但此版本移除了後置攝像頭模組、麥克風及 iPod Touch Loop。
智慧型手錶 AppleWatch 蘋果公司於2014年9月發布的一款智慧型手錶。分為運動款、普通款和定製款三種,採用藍寶石螢幕,有銀色,金色,紅色,綠色和白色等多種顏色可以選擇。蘋果公司CEO蒂姆·庫克(TimCook)在2015年3月10日蘋果發布會上宣布,AppleWatch將於2015年4月份正式上市,起價為349美元。
Mac電腦 iMac iMac是一系列由蘋果公司設計與生產的一體化Mac台式機品牌,從1998年推出以來一直是蘋果針對消費者市場的主力機種。iMac的特點是它的設計。
Mac mini 由蘋果電腦所設計的麥金塔電腦,於2005年1月11日的Macworld中公布。它的低價加上小巧和容易使用的設計,主要吸引使用Windows的電腦、iPod、和舊型麥金塔電腦的用戶。Mac mini最初有兩款不同的型號,於2005年1月22日在美國推出(1月29日全球發售)。最新版的Mac mini於2014年10月16日推出,採用Intel Core i5或Intel Core i7處理器。
Mac Pro 蘋果公司推出的高級台式機系列產品,搭載英特爾(Intel)“Xeon”微處理器以及“PCI Express”架構。蘋果電腦公司在2006年8月7日的“全球研發者大會”(WWDC)上發表了這台電腦,是接替Power Macintosh的系列產品。其外觀的鋁製機殼與Power Mac G5的幾乎相同,但擴充了光碟驅動器的插槽,以及前後重新排列設計的I/O連線連線埠。蘋果已於2013年6月10日的WWDC上推出最新型號的Mac Pro,外形呈黑色圓筒狀,並於同年12月推出。新一代Mac Pro採用AMD FirePro而不是NVIDIA Quadro是因為前者的OpenCL運算能力較佳,這項技術正是由蘋果公司開發。
MacBook 蘋果電腦所開發推出的筆記型麥金塔電腦(Macintosh)。它最早於2006年5月推出,用以取代iBook G4以及系列12英寸PowerBook系列筆記本電腦。MacBook是MacBook 家族的一部分,其主要面向教育與消費者市場。
由於消費者更青睞MacBook Air,MacBook產品系列於2011年7月20日正式被蘋果終止。不過,蘋果仍然向教育機構以 US$899 的價格出售 MacBook 直到2012年2月。2015年MacBook產品系列重新推出。MacBook被重新設計成非常薄的筆記本電腦,使用全金屬外殼和只有兩個連線埠,分別是耳機/麥克風插孔和USB Type-C進行充電和其他各種用途。
MacBook Air MacBook Air是蘋果公司(Apple)開發的一款超薄型麥金塔筆記本電腦,於2008年1月15日時首次發布。蘋果公司聲稱這部電腦是“世上最薄的筆記本電腦”,最新版本最厚部位只有0.68英寸(1.73厘米)厚,而最薄部位更只有0.11英寸(0.28厘米)。
2010年10月20日,蘋果發布了新款13.3寸MacBook Air。新款擁有更輕的外殼,更高解析度的顯示屏,以及更大的電池容量。
2011年7月20日,相隔9個月後,蘋果發布了更新的第三代13.3寸及11.6寸MacBook Air。
在2012年WWDC大會上,蘋果發布了升級的第四代MacBook Air,配備第三代Intel Core處理器及Intel HD Graphics 4000核芯顯示卡。
在2013年WWDC大會上(6月10日),蘋果再次發布了升級的第五代MacBook Air,配備第四代Intel Core處理器及Intel HD Graphics 5000核芯顯示卡。
在2014年4月29日,蘋果發布了更新的第五代MacBook Air,配備更新的第四代Intel Core處理器,同時降低了售價
MacBook Pro MacBook Pro是蘋果公司於2006年1月開始推出的Mac筆記本電腦系列,現已推出到第三代。它是繼iMac後,第二款取代了以PowerBook G4生產線的英特爾核心筆記本電腦。2006年1月11日由蘋果公司時任總裁史蒂夫·賈伯斯在MacWorld 2006大會上發布,並於同年2月正式出售。第二款機型,稱為"Unibody"的一體式電腦,它由單一鋁塊製成,外殼設計更為錐形,並於2008年10月以出及15英寸的MacBook Pro,及13英寸鋁合金一體式的MacBook一起推出。隨後的1月更帶來17英寸的機型,以及6月推出內置電池的MacBook Pro系列,包括蘋果公司引入的13英寸機型到這個系列。隨後它更升級至英特爾 i5 和 i7處理器,以及引進英特爾的Thunderbolt技術。
2012年6月的WWDC上,蘋果公司推出了第三代重新設計的15英寸螢幕的MacBook Pro。同時,上一代的13及15英寸一體式的機型也公布了更新,銷售的同時也停產了17英寸的機型。
第三代13英寸的MacBook Pro於2012年6月12日推出。
其他型號 Performa | Power Mac G4 Cube | Power Macintosh | Power Macintosh G3 | PowerBook | PowerBook 100 | PowerBook G4 | Pre-PCI Power | Macintosh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