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螺寺

紅螺寺

紅螺山紅螺寺景區位於北京市懷柔區城北4公里,距北京市區55公里,景區總面積800公頃,現為“國家AAAA級景區”。紅螺寺始建於東晉,擴建於盛唐,為十方常住寺,是中國北方最大的佛教叢林和超凡脫俗的淨土佛國,千餘年來在佛教界享有極高的地位。我國佛教淨土宗的最後兩代祖師——第十二代祖師際醒大師、十三代祖師印光大師均與本寺有緣。世有“南有普陀,北有紅螺”之說。紅螺寺背靠紅螺山,前照紅螺湖,在山環水抱之中,寺院坐北朝南,依山而建,布局嚴謹,氣勢雄偉。寺周林壑蔭蔽,藏風聚氣,古樸幽靜;深厚的歷史積澱和文化浸潤,奇妙的地理環境和氣候條件,成就了紅螺山紅螺寺為一方完美殊勝、絕塵脫俗的“淨土佛國”。

基本信息

簡要介紹

紅螺寺紅螺寺
紅螺山紅螺寺景區位於北京市懷柔區城北4公里,距北京市區55公里,景區總面積800公頃,現為“國家AAAA級景區”。紅螺寺始建於東晉,擴建於盛唐,為十方常住寺,是中國北方最大的佛教叢林和超凡脫俗的淨土佛國,千餘年來在佛教界享有極高的地位。我國佛教淨土宗的最後兩代祖師——第十二代祖師際醒大師、十三代祖師印光大師均與本寺有緣。世有“南有普陀,北有紅螺”之說。紅螺寺背靠紅螺山,前照紅螺湖,在山環水抱之中,寺院坐北朝南,依山而建,布局嚴謹,氣勢雄偉。寺周林壑蔭蔽,藏風聚氣,古樸幽靜;深厚的歷史積澱和文化浸潤,奇妙的地理環境和氣候條件,成就了紅螺山紅螺寺為一方完美殊勝、絕塵脫俗的“淨土佛國”。

歷史沿革

紅螺寺紅螺寺
紅螺寺的開山鼻祖佛圖澄,是以“神異”著稱的第一個僧人。據《高僧傳》記載,他是一位精通咒術、了悟禪機,能洞察過去預知未來神通廣大的高僧。西晉末年,佛圖澄由於感夢來尋找中國北方佛教發祥地,二十餘年無果。東晉鹹康四年他跟隨後趙石勒、石虎北征段遼來到漁陽城(現懷柔地區),發現紅螺山山形上部如舞動雙翅的大鵬金翅鳥,下有佛祖成道時“觸地印”瑞像,此山暗契聖教,瑞顯佛儀,恰合他感夢之境,於當年創建此寺,起名“大明寺”,即現在的紅螺寺。

“紅螺寺”乃是明正統年間“護國資福禪寺”的俗稱,來源於一個民間故事。流傳到現在,故事有幾個版本,不過是說玉皇大帝的兩個女兒來到這裡,化成兩個巨大的紅螺棲身紅螺湖。不同版本在於兩個仙女下界原因的區別:貪戀人間風景、愛慕人間感情或者肩負拯救黎民於水火的重任。紅螺寺的原名被人們遺忘了,反倒是這個帶著風情故事的俗名被佛界與人界共同接受,或許這也暗示著紅螺寺一度會成為一片絢爛紅塵,陷進無盡的人間煙火中去。

大唐初年唐太宗李世民根據《中庸·哀公問政》中“柔遠人則四方歸之,懷諸侯則天下畏之”的寓意,對少數民族的政策上實行“懷柔政策”,使其歸附自己,這是自漢代以來首次將“以戰為主”改為“以和為主”的政策。在李世民的恩允下,北方少數民族靺鞨族8000多人,內遷到懷柔桃谷山定居。唐皇朝撥款,將紅螺寺進行了大規模擴建,希望紅螺寺能為皇室社稷降祥賜福,以求國泰民安,民族和諧,天下統一。

紅螺寺紅螺寺
金世宗完顏雍在金大定二年(公元1162年),將當時皇室最權威的大聖安寺住持高僧佛覺禪師派往紅螺寺做主持,以示金朝皇恩浩蕩,金皇統治如佛之慈悲。佛覺禪師在紅螺寺講學多年,法席盛大。

在元代成吉思汗時期,為保護紅螺寺,以法典《大扎撒》為依據,發布鐫刻“榜示碑”並安放於寺廟山門牆上。“榜示碑”概述了紅螺寺本系皇家寺院,是為皇室祈壽祈福的地方,各色人等不得對本寺非理搔擾,並確定了寺廟的界限和土地樹木等,不得侵占、砍伐。

元代的雲山禪師是主持皇室祠廟大聖安寺的高僧,經常受到皇帝的召見和請教,雲山當時還領有榮祿大夫大司空的官銜,是皇上的政治顧問,常解答皇帝對有關時政的諮詢。在元至正十二年(公元1352年),皇上恩準雲山大師歸老紅螺寺。雲山大師到紅螺寺後用累朝所賜金銀珍寶,又向社會募集部分銀兩,再次修繕了紅螺寺。

因為紅螺寺是北方佛教的發祥地,是十方常住寺,同時還是雲遊僧人學習進修佛學知識的寺院,使得來這裡學習的僧人非常多,所以在紅螺寺西側的甘澗峪溝內建有寺廟群,號稱“二十四廟七十二庵”,都是紅螺寺所管轄的下院。

明英宗正統二年(公元1437年),英宗的大姐順德長公主大婚,皇室為成婚大禮大修佛事,出資重修了紅螺寺。明正統年間,皇帝英宗朱祁鎮來寺降香,在看到佛頂放光後,認為是護國賜福的祥瑞之像,龍顏大悅,特親筆賜“護國資福禪寺”的寺名,現此名仍刻於紅螺寺山門上。明熹宗皇帝朱由校於天啟五年(公元1626年)賜紅螺寺一口“天啟大銅鐘”, 至今已有著370多年的歷史,現存放於紅螺寺大雄寶殿內。大銅鐘上鐫刻皇帝敕賜的鐘銘為: 清攝政王多爾袞為保大清江山永固,朝拜紅螺寺後親筆題匾《大光明藏》並掛於大雄寶殿。後匾額隨大殿拆毀而遺失。 清康熙三十二年(公元1694年),康熙帝聖駕紅螺寺降香,在寺前竹林西側的山亭中設御座賞竹。後懷柔知縣吳景果寫詩《竹下作》:“……六百一十有三桿,特令中官記其數……”反映了康熙皇帝賞竹時的情景。 清嘉慶年間為了保護紅螺寺廟產,在大雄寶殿前設立了“四至石碑”,碑文中明確紅螺寺八個方向的範圍界限。此碑現仍立於紅螺寺大雄寶殿前。

清嘉慶年間,際醒大師在紅螺寺創建淨土道場,弘揚佛法,救世度人。大師苦心經營勤儉持寺,募置大量土地為永久之計,創造並實行了“福田制”這一善舉。當時紅螺寺共擁有約360頃的田地,把這些田地以低廉的租金交給農民耕種,紅螺寺用收取的廉價租金除部份供自用外,其餘的均用於為百姓做善事。在實行“福田制”之外,還在寺內設“舍粥場”賑濟孤貧;每年臘月二十五為附近窮苦百姓送包餃子的白面;開設藥房炮製觀音普濟丹,舍藥救人。“舍粥、關面、施藥”三件善事也形成制度,並長期堅持下來。紅螺寺“福田制”和“三善事”等善舉的實施,維護了一方平安,造福了一方百姓。

清末慈禧太后也曾朝拜過紅螺寺,對紅螺寺神奇的“竹林”、“古銀杏”和大殿後的“藤纏松”景觀讚不絕口。在寺南的青龍山觀看寺廟全景時,發現紅螺寺群山環抱、藏風聚氣、祥雲籠罩,是一處風水寶地。慈禧太后許願希望香火旺盛的紅螺寺能保佑大清江山,並重賞了紅螺寺。慈禧寫了“福”、“壽”兩個大字,掛於寺院東跨院的客堂,回宮後不久又差人送來了“四扇玉屏風”、“九曲蓮花燈”兩件重寶,玉屏風擺在了客廳里,蓮花燈掛於大雄寶殿內正中的釋迦牟尼像前。

解放後紅螺寺一度被易為學校,寺廟的核心建築大雄寶殿於1972年被拆毀,集中存放在殿內的大量文物、法器、佛經等盡數丟失,文物保護區大部分建築也因年久失修而破舊不堪。紅螺寺景區從1990年開始進行保護性的開發建設,逐步修復修繕了殿堂、羅漢園、觀音寺等,開闢了旅遊線路,大量植樹栽花綠化美化環境,不斷增加完善旅遊配套設施,同時還投巨資在紅螺山西側復建了“山西庵”、“三皇廟”、“朝陽寺”、“天溪庵”、“聖泉山觀音寺”等五處紅螺寺下院,並融入了“儒、道”等中國傳統文化,使紅螺寺佛教文化有了補充和延伸,“佛、儒、道”三教合一形成了紅螺山紅螺寺地區獨具特色的文化旅遊內涵。

自然資源

紅螺寺背倚紅螺山,南照紅螺湖。寺周圍各種樹木有600多種,植物種類60多個,林內生活繁衍著多種鳥類和野生小動物。據林業部門測算,紅螺寺轄區內有各種樹木百萬餘株,林木復蓋率90%以上。寺東的松林浴園生長著1000多畝茂盛的古松林樹,百年以上的古樹就逾萬株,是北京市重要的古樹群之一。

建築布局

古寺占地百畝,分五處庭院,房244間。中院以山門,天王殿,大雄寶殿,三聖殿為軸心,設有東西四所配殿;千手觀音殿,伽藍殿,際醒祖師殿,印光祖師殿和誦經房數間。東院為接待處;西院為方丈退居寮和十方堂;東下坎北為老僧退居寮和延籌堂,南為練習功場;西上坎為螺螄塔和骨灰堂。

景點景觀

御竹林 山門前的這片竹林為元代雲山禪師所栽植,距今已有600多年的歷史。據《懷柔縣誌》記載:清康熙32年(公元1694年)聖駕紅螺寺降香,看到這片翠綠的竹林倍感新奇,即令身邊的官員清點竹子的數量為613株,臨走前叮囑寺內的僧人和當地的官員要對竹林善加保護,以便他常來觀賞,後來人們就稱這片竹林為“御竹林”。在竹林西北角還有一個照原樣恢復的“觀竹亭”,當年清康熙帝就曾在原亭內設御座賞竹。紅螺寺竹林四季常青長勢茂盛,有竹約百萬株,被稱為“紅螺三絕景”之一。
御竹林 御竹林

雌雄銀杏 大雄寶殿前有兩棵古銀杏樹,東邊的雌樹清秀矮小些,西邊的雄樹高大粗壯,這棵雄的銀杏樹,樹齡在1100年以上,樹高30多米,整個樹的圍度達到7米之多,雖逾千年但生機不減。每年春天雄樹開滿淡黃色的小花,秋天不見果實,而雌樹每年春天不見花開秋天卻果實纍纍,人們覺得它們象天作一雙、珠聯璧合的夫妻,所以也稱他們為夫妻樹。
雌雄銀杏 雌雄銀杏
紫藤寄松 在大雄寶殿後三聖殿前的院落西側,是“紅螺三絕景”之一的紫藤寄松。這景是一棵平頂松和兩口藤蘿構成,這棵平頂松高約6米,枝分九杈,把它有力的臂膀平行的伸向了四面八方,而兩棵碗口粗的藤蘿又如龍盤玉柱一樣爬滿了整個枝頭,為這棵松樹增添了媚嫵之感,而且松藤並茂形成了一把天然的巨傘,遮蔭面積近300平米。每年5月初,滿架的藤蘿花就象一串串的紫瑪瑙墜滿整個枝頭,如一片紫色的祥雲浮在殿宇之間,濃郁的花香飄滿整個寺院。古時候每年花季,本寺的住持,就會邀請京城附近寺院的住持長老、名人雅士來紅螺寺,坐在樹下賞花論道。元代《紅螺山大明寺碑中》就有這樣的記載:“微風夜聽金鋃鐺,諸天衛法藤蘿旁”,此景至少已有800多年的歷史了。俗話說:“藤纏松,松難生”,而紅螺寺中的松藤卻和睦相處了800多年,藤不離松,松不辭藤,相親如初,所以它被稱為“紅螺寺三絕景”之一。
紫藤寄松 紫藤寄松
五百羅漢園 五百羅漢園坐落在寺東千畝松林中,占地20公頃。500尊羅漢像是由青石材質真人比例雕刻而成,並以高5米的漢白玉大石佛為中心分10組分布排列,他們或坐或立,相貌神態各異,形成了一組大型佛教藝術雕塑群。
五百羅漢園 五百羅漢園
千手觀音殿 據《千手千眼大悲心經》訊載,觀世音在過去修行時,因聽千光王靜如來說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生大慈悲心,想到塵世間眾生災難深重,難以解脫,便發願要具足千手千眼,以“利益安樂一切眾生”。因其誓願功德無量,所以立即就得到了這種身相。千手表示遍護人生,千眼表示遍觀世間。“千手千眼”,寓意大慈大悲、法力無邊。大慈即給一切眾生以快樂;大悲,即撥除一切眾生苦厄。總之,千手千眼觀世音就是大慈大悲、救苦救難的表現。如果有情眾生供養他,則被認為可得到消災、增益、敬愛、降伏等四種成就法,從而顯示了她無比廣大的慈悲之心。
千手觀音殿 千手觀音殿

旅遊信息

開放時間

夏季 8:00-18:00 冬季 8:00-17:00

交通方式

自駕車路線

1、京承高速懷柔14號出口離開高速。

2、出收費站靠右行,離開京密高速進入輔路。

3、直行5km,到開放環島繞環島左轉,懷柔城區方向(4號)。進入開放東路。

4、第一個紅路燈(行政中心路口)右轉。

5、右轉後第四個紅路燈(北大街西口)左轉。

6、第二個環島右轉,行駛5km到達。

公車乘車路線

路線一:東直門站換乘廳乘867路紅螺寺專線車直達景區。

路線二:東直門站換乘廳乘坐916快車到達懷柔汽車站,出汽車站紅路燈右轉右手邊乘坐862路(窗前寫有回站不能做)。到於家園(路口北)(於家園有兩站,路口北和路口南,第二個下)。原地換乘H17或867路或打車前往。

住宿條件

四合院坐落在寺院東南的青龍山與鳳凰山間的千畝松林之中,有龍鳳呈翔之瑞。松樹散發的“芬多精”對許多種疾病能發揮很好的理療作用,是一處天然的療養院、巨大的健身房。這裡有大小五個四合院,古典迴廊式建築,設有標準間、套間、豪華間、單人間和小獨院。房內設有空調、獨立衛生間、彩色電視、電話等,套間和豪華間加設保鮮櫃、沙發、地毯等。四合院共有42個房間、70個床位。

盤點北京十八個最佳祈福地

在我國的傳統習俗里,每年春節及農曆初一、十五等日子,大家都會到寺院禮佛,求的是滅障消災增加福慧,表達的卻是人們對生活的美好期望。虎年來臨了,人們都想事業、家庭、事業、學業等順順利利。一家老少在香氣氤氳的寺院,帶著滿心的祝福和全新的希望去禮佛,可謂一大樂事。
雍和宮 | 紅螺寺 | 臥佛寺[北京]| 北京孔廟 | 潭柘寺 | 天寧寺 | 萬壽寺 | 大覺寺 | 八大處 | 妙應寺 | 廣化寺 | 戒台寺 | 白雲觀 | 通教寺 | 雲居寺 | 妙峰山 | 碧雲寺 | 廣濟寺[北京]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