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孔廟

北京孔廟

北京孔廟位於北京東城區安定門內國子監街13號,為中國元、明、清三朝祭祀孔子的場所。 與南京夫子廟、吉林孔廟和曲阜文廟並稱為中國四大文廟。始建於元大德六年(1302年),大德十年(1306年)建成,明永樂九年(1411年)重建。 整座孔廟分三進院落,占地約22000平方米,採用了主體建築沿中軸線分布,左右對稱的中國傳統建築布局。在700多年的漫長歷史中,這裡成為元、明、清三代統治者尊孔崇儒,宣揚教化,主興文脈的聖地。

基本信息

歷史沿革

北京孔廟 北京孔廟

北京孔廟始建於公元14世紀的元朝。元世祖忽必烈定都北京後,為了加強思想統治,籠絡漢族的封建貴族和士大夫,下令襲歷代舊典,命宣撫王楫於金樞密院建宣聖廟,祭祀孔子。據《元史·哈刺哈孫傳》:“京師久闕孔子廟,而國學寓他署,乃奏建廟學。”

元成宗大德六年(1302年),在今址正式建廟,於大德十年(1306年)建成。根據“左廟右學”的禮制,同年在孔廟西側,建國子監,又稱太學。 大德十一年(1307年),元成宗特詔命孔子加謚為“大成至聖文宣王”,“加號詔書”石碑,現仍聳立在大成門前。

至順二年(1331年),元文宗下詔恩準孔廟配享宮城規制,許孔廟四隅建角樓。元末,孔廟荒廢。

永樂九年(1411年),明成祖在建設北京城的過程中又重新整治孔廟的建築,並修繕了大成殿。宣德四年(1429年)修整了大成殿及兩廡。嘉靖九年(1530年)為祭祀孔子五代先祖,增建崇聖祠。

乾隆二年(1737年),清高宗親諭孔廟使用最高貴的黃琉璃瓦頂,只有崇聖祠仍用綠琉璃瓦頂。到了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祭孔的禮節升為大祀,孔廟也大規模地修繕。 工程尚未完成,清朝滅亡,但修繕仍繼續進行,到了1916年才最後竣工。至此孔廟形成了今天的規模和布局。

2005年4月北京孔廟進行了50年來的第一次大規模修繕,這次修繕以古建復原和維護為主,恢復清代的建築規模和樣式。

建築規模

北京孔廟 北京孔廟

北京孔廟規模宏偉,占地廣闊,約2.38公頃,古建築面積約有7400平方米,現有房屋286間,前後共三進院落,中軸線上依序為先師門、大成門、大成殿、崇聖門、崇聖祠五座建築。大成門外東有碑亭、宰牲亭、井亭、神廚;西有碑亭、致齋所、神庫、並有持敬門與國子監相通。據《國子監志》記載,致齋所和宰牲所之南原有更衣亭和更房各一間。

大成門內系中心廟院,院內青磚鋪地,蒼松翠柏,古樹參天。中間一條筆直甬道通向大成殿。甬道兩旁濃蔭掩映著十一座清代碑亭。甬道西南設有祭奠焚紙燎爐,甬道正中西側還有一眼古井。甬道盡頭是巍峨莊嚴的大成殿。它坐落在以漢白玉雕雲頭石柱欄桿的月台上。院內東西兩側各有廡殿十九間,左右對稱,布局完整。東西廡北端有東西掖房各十間,南端有祭器、樂器庫各十二間。東西掖房及兩庫均為L形平面附屬建築。

孔廟珍藏豐富古蹟眾多,而以石刻最為著稱。主要有進士題名碑、乾隆石鼓、十三經刻石以及明清石刻碑亭等。

主要景點

先師門

北京孔廟 北京孔廟

孔廟正門,門前立有琉璃牌坊及下馬碑。大門院內東側設有神廚、井亭、宰牲亭;西側有神庫、致齋所等,環境神秘而典雅。先師門明清兩代雖多次修葺,仍保留元代風格。下馬碑刻滿、漢、蒙、回、藏、 托忒文等六種文字:官員人等至此下馬。

進士碑林

進士碑林陳列豎立於先師門內及大成門前院內東西兩側,共198通,氣勢自殊。其中有元代3通、明代77通、清代118通。

北京孔廟 北京孔廟

碑上刻有進士姓名、次第與藉貫。明清兩代科舉考試中的進士及第者計51624人(含狀元、榜眼、探花)。明朝時的知名人士于謙、袁崇煥,清末的林則徐和沈鈞儒的進士碑,都可在此碑林中尋找到的。

進士題名始於唐代雁塔題名,據說韋肇及第,偶而題名寺塔,於是後人相繼仿效。

孔廟院內的題名碑是元皇慶二年(1313)開科取士後建立的。進士題名於碑上,藉以顯宗耀祖。

明代又往往把碑元代的刻名磨去,刻上明代進士的姓名,故元代題名碑已不多見,僅有的3座是清康熙年間國子監祭酒吳苑掘地時發現的。

大成門

大成門是孔廟的第二道門。門內曾陳列石鼓10座,因其形似鼓而得名,石鼓系公元前8世紀周宣王時期的遺物。

每鼓刻有記述周宣王遊獵故事的四言詩一首,故又稱“獵碣”。鼓上雕刻著古今聞名的石鼓文,為中國稀世文物。

石鼓出土於唐朝時的陝西鳳翔(今陝西寶雞),宋徽宗時移置汴京(今河南開封),金太宗時移置燕京(今北京),元代建成孔廟後置於大成門內,抗戰前文物南遷,又運至南京,勝利後運回北京故宮保存。

現存此處的石鼓,是清乾隆時的複製品,石鼓旁立有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御製《集石鼓所有文成十章制鼓重刻序》碑。西側有清代書法家張照草書韓愈《石鼓歌》。

大成門左右兩側有元碑2座。東為元大德十一年(1307)孔子加號“大成至聖文宣王”碑,西為四配(顏回、曾參、孔伋、孟軻)加號(復聖、宗聖、述聖、亞聖)碑

御製記功碑

御製記功碑計14座,分別豎於大成門院內東西兩側的碑亭內。大成門外3座,《明英宗建太學碑》、清乾隆三十四年(1769)《重修先師廟並頒周彝器諭旨碑》和清道光九年(1829)《平定回疆告成太學御製文》。

大成門內有碑11座:有康熙二十五年(1686)《御製至聖先師孔子贊碑》、清雍正三年(1725)《平定青海靠成太學御製文碑》、清乾隆四年(1739)《臨雍紀事碑》、乾隆二十二年(1757)《平定準噶爾告成太學御製文碑》、乾隆四十一年(1776)《平定兩金川告成太學御製文碑》、乾隆三十四年(1769)《重修文廟御製文碑》、康熙二十八年(1689)《御製四字贊碑》、康熙四十三年(1704)《平定朔漠告成太學御製文碑》、雍正六年(1728)《二月仲丁躬祭文廟御製石碑》、乾隆十四年(1749)《平定金川告成太學御製文碑》、乾隆二十四年(1759)《平定回部告成御製文碑等》。

從上述碑名可知,碑文內容除了修葺孔廟、祭禮活動的紀事碑外,主要是明清兩朝,特別是康、雍、乾三代盛世,帝王南征北伐,統一中國的記功碑。

觸奸柏

北京孔廟 北京孔廟

觸奸柏是孔廟內最大的一棵柏樹,相傳是元代國子監祭酒--許衡所植,已近七百年的歷史,至今繁枝盤錯,挺拔蒼翠。

傳說明朝奸相嚴嵩代嘉靖皇帝祭孔時,行至樹下,樹枝揭掉了他的烏紗帽。幾年後又長出了一個樹瘤,橫看似一個龍爪抓住了一個人頭。

這人應為驚恐面部扭曲。人們便認為柏樹有知,能夠辨別忠奸,因此稱之為“觸奸柏”或“辨奸柏”。

硯水湖

中心院落御道的西側有一口古井,由青石板組成的花瓣形井台,石質井圈,因坐落在德勝門至安定門內一帶的水線上,井水常溢到井口,水清淺而甘冽,稱為滿井。

相傳,進京科考的舉子們在孔廟拜謁孔子後,如飲井中“聖水”,便能文思泉湧,筆下生花。

以井水磨墨,便會濃墨噴香,落筆如神。清乾隆帝特賜名“硯水湖”。雖然現在井中水位很低,也沒有人飲用,但這口井雅致大氣的名字及動人的傳說,為孔廟增添了幾分文采。

大成殿

北京孔廟 北京孔廟

祭祀主殿。這是一座下有月台,"九五"開間,紅牆黃瓦,重檐廡殿頂最高等級的雄偉建築。

殿內主座設定有孔子畫像及其神牌位。主位兩側分立有顏回、孔伋、曾參、孟軻四大弟子的配享牌位。

此外於東西兩邊還置有十二哲(閔損、冉雍、端木賜、仲由、卜商、有若、冉耕、宰予、冉求、言偃、顓孫師、朱熹)的牌位。

大成殿始建於元大德六年(1302),後被毀。明永樂九年(1411)在原址重建。

清乾隆二年(1737)將主殿殿頂改用黃琉璃瓦。光緒三十二年(1906)為大祀孔子,大成殿由七間三進改為九間五進。

大殿內原掛有清朝歷代皇帝的御題大匾,大殿正中懸掛康熙二十三年(1684)御筆“萬世師表”匾,殿內檐周圍懸掛九位清朝皇帝和民國大總統黎元洪的金字匾額:雍正的“生民未有”、乾隆的“與天地參”、嘉慶的“聖集大成”、道光的“聖協時中”、鹹豐的“德齊幬載”、同治的“聖神天縱”、光緒的“斯文在茲”、宣統的“中和位育”及黎元洪的“道恰大同”。

清代時每年仲春與仲秋的兩次祭孔活動,均在此殿舉行。為弘揚民族傳統文化,現在仍有娛樂性的“祭孔”禮儀表演以供遊人觀瞻。大成殿院落東西兩廡房,原是放置歷代先儒哲人從祀牌位之處,現已闢為首都博物館。

崇聖祠

崇聖祠位於大成殿之後,原名啟聖祠,建於明嘉靖九年(1530),用以祭祀孔子的父母以及先代,清雍正元年(1723)改名崇聖祠,由南而北有崇聖門和享殿。

景區簡介

北京孔廟 北京孔廟

中國元、明、清三朝祭祀孔子的場所,在北京東城區國子監街,與南京夫子廟、吉林孔廟和曲阜文廟並稱為中國四大文廟。1302年(元大德六年)建,1306年(大德十年)建成。

1411年(明永樂九年)重建。宣德、嘉靖、萬曆年間分別修繕大殿,添建崇聖祠, 清順治、 雍正、 乾隆時又重修,1906年(光緒三十二年)升祭祀孔子為大祀,將正殿擴建。

孔廟雖然經過歷代重修,但其結構基本上仍然保存元代風格。門內院落共有三進,中軸線上的建築從南向北依次為大成門、大成殿、崇聖門及崇聖祠。有元、明、清三代的進士題名碑198 塊,為研究中國古代科舉制度的重要文獻資料。

孔廟從1928年起對外開放,供人遊覽。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被列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後為首都博物館。

北京成賢街 北京成賢街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北京城內東城區國子監街。占地2.2萬平方米。

歷代多次重修,為元、明、清三代祭孔建築,又名“先師廟”。廟坐北朝南,大門稱先師門,仍保持元代風格。前有琉璃壁及下馬碑,進門東西有碑亭、神廚、神庫等,並立有元、明、清三代進士題名碑118 方,題刻歷代進士5萬多名。

進大成門至第二進院,正殿名大成殿,為孔廟主體建築,面闊9間,進深5間,黃琉璃筒瓦重檐廡殿頂,殿前月台三出陛,殿內供奉孔子及“四配”、“十二哲”。殿前有600餘年樹齡的古柏一株,名“除奸柏”,亦名“觸奸柏”。有古井一口,清高宗賜名“硯水湖”。大成殿後有崇聖祠,自成院落,為祭祀孔子先祖之地。今闢為首都博物館,展出北京地區出土的歷代珍貴文物。

北京安定門內有條國子監街,又名成賢街。這條街共有4座原汁原味的清代一間式彩繪木牌樓,是北京保留牌樓最多最完整的一條街。街道兩旁槐樹成行,濃蔭蔽日,槐花飄香。北京孔廟就坐落在這條街的東端。

基本建築

北京孔廟坐北朝南,占地約2萬平方米,有四進院落。主體建築順次為先師門、大成門、大成殿、崇聖祠。前院東面有碑亭、神廚、省牲亭、井亭;西面有碑亭、致齋所,並有持敬門與國子監相通。兩側排列著198座元、明、清三代進士題名碑。

北京孔廟 北京孔廟

大成門面闊五間,台基四周有白石護欄,前後三出陛。中陛有雕龍御路,黃琉璃筒瓦單檐廡殿頂,東西稍間內置鼓懸鐘各一,兩側放置清乾隆年間仿製的石鼓10枚。大成門左右各有一座角門通向中院,中院甬路兩旁有11座明清兩代的記功碑亭,還有一座磚砌焚帛爐和一口經清高宗賜名“硯水湖”的古井以及古樹“除奸柏”。大成殿是從前舉行祭孔典禮的地方,是孔廟的主體建築,面闊九間,進深五間,黃琉璃筒瓦重檐廡殿頂。前檐裝修為菱花格扇門窗,磚石台基四周出石護欄。崇聖祠在大成殿後,自成一座獨立的小四合院。南面為正門——崇聖門三間,北面正殿為崇聖祠五間,東西各有配廡三間。崇聖祠及崇聖門為綠琉璃筒瓦歇山頂,配廡為灰筒瓦硬山頂。

建築特色

皇家氣派

孔廟景色 孔廟景色

北京孔廟主體建築都覆以黃色琉璃瓦,是封建社會的最高建築 規制。整座孔廟建築布局科學,規模宏大,凸顯皇家氣派。

北京涮羊肉 北京涮羊肉

先師門(又稱欞星門)是孔廟的大門,面闊三間,進深七檁,單檐歇山頂,基本上保留了元代的建築風格,先師門兩側連線廟宇的外圍牆,猶如一座城門。進入先師門,迎面看到的便是大成門。大成門創建於元代,清代重修,面闊五間,進深九檁,單檐歇山頂。整座建築坐落在高大的磚石台基上,中間的御路石上高浮雕海水龍紋圖樣,五龍戲珠,栩栩如生。大成門前廊兩側擺放著10枚石鼓,每枚石鼓的鼓面上都篆刻一首上古遊獵詩。這是清乾隆時仿公元前8世紀周宣王時代的石鼓遺物刻制的,那難辨的文字和深邃的詩意恐怕只有學識淵博的孔老夫子才能完全理解吧。第一進院落是皇帝祭孔前籌備各項事宜的場所,其東側設有宰牲亭、井亭、神廚,用於祭孔三牲的宰殺、清洗和烹製。兩側有神庫、致齋所用於祭孔禮器的存放和供品的備制。

第二進院落是孔廟的中心院落,每逢祭孔大典,這裡便鐘鼓齊鳴,樂舞昇平,儀仗威嚴。大成殿是第二進院落的主體建築,也是整座孔廟的中心建築,是孔廟內最神聖的殿堂。大成殿始建於1032年(大德六年),後毀於戰火,1411年(明永樂九年)重建,1906年(光緒三十二年)將殿由7間擴建為9間。殿內金磚鋪地,內頂施團龍井口天花,其規制是我國封建社會的最高建築等級,堪與故宮太和殿媲美。殿中供奉孔子“大成至聖文宣王”木牌位,神位兩邊設有配享的“四配十二哲”牌位。神位前置祭案,上設尊、爵、卣、籩、豆等祭器均為清乾隆時的御製真品。大殿內外高懸清康熙至宣統9位皇帝的御匾,均是皇帝親書的對孔子的四字贊語,是珍貴的文物。

孔廟的第三進院落最具特色,由崇聖門、崇聖殿和東西配殿組成獨立完整的院落,與前二進院落分割明顯而又過渡自然,反映出古人在建築部局上的巧妙構思。這組建築稱為崇聖祠,是祭祀孔子五代先祖的家廟。建於1530年(嘉靖九年),1737年(乾隆二年)重修,並將灰瓦頂改為綠琉璃瓦頂。崇聖殿又稱五代祠,面闊五間,進深七檁,殿前建有寬大的月台,月台三面建有垂帶踏步各十級。殿內供奉孔子五代先人的牌位及配享的顏回、孔伋、曾參、孟軻四位先哲之父的牌位。東西配殿坐落在磚石台基上,面闊三間,進深五檁,單檐懸山頂,內奉程頤、程顥兄弟、張載、蔡沈、周敦頤、朱熹6位先儒之父。

三進院落及其建築有明確的建築等級差別和功能區域劃分,和諧統一地組成一整套皇家祭祀性建築群落,是我國古代建築的傑出代表。

名碑記載

孔廟歷經700多年的歷史文化積澱,遺留下來彌足珍貴的文物,成為研究中國古代科舉和孔子儒學的重要史料和實物。

在孔廟的第一進院落御路兩側分四部分樹立著198座高大的進士題名碑,其中元代3座、明代77座、清代118座。這些進士題名碑上刻著元、明、清三代各科進士的姓名、籍貫、名次,總計51624人。在眾多的進士當中有我們熟知的一些名人如張居正,于謙、徐光啟,嚴嵩,紀昀、劉墉及近代名人劉春霖、沈鈞儒等。穿梭在這片時間跨度達數百年的碑林中,輕撫舊貌斑駁的碑身,仰望碑面上已模糊的字跡,不免讓人發出“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的感慨。

在孔廟與國子監(古代皇家大學)之間的夾道內,有一處由189座高大石碑組成的碑林。石碑上篆刻著儒家經典:《周易》、《尚書》、《詩經》、《周禮》、《儀禮》、《禮記》、《春秋左傳》、《春秋公羊傳》、《春秋穀梁傳》、《論語》、《孝經》、《孟子》、《爾雅》。這部石經的藍本是雍正年間的江蘇金壇貢生蔣衡歷時12年手書而成。1791年(乾隆五十六年)下旨刻石立碑。全部石經總計63萬餘字,規模宏大,楷法工整,內容的準確性和刻制的精美度都優於西安的“開成石經”。相傳乾隆命和珅、王傑為總裁,彭元瑞、劉墉為副總裁來考訂經稿。彭元瑞以宋元善本十三經核訂蔣衡手書的經稿,並把俗體字均改為古體字,使經文更加完善規範,古意大增,受到乾隆讚賞,被授以太子太保銜。這使和珅嫉恨非凡,權傾朝野的他命人在一夜之間挖去石碑上全部改過的古體字。直到和珅垮台後,古體字跡才得以重新修復,至今碑面上還有一塊塊挖補的痕跡。

美食文化

全聚德烤鴨

全聚德烤鴨 全聚德烤鴨

“全聚德”是中國著名的老字號,始建於1864年(同治三年)。經過一百多年的不斷發展與創新,形成了以全聚德烤鴨為代表、集全鴨席及400多道特色名菜於一體的全聚德菜系。全聚德烤鴨及其獨具特色的飲食文化,已成為中華飲食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享譽海內外。

蜚聲中外的全聚德烤鴨採用掛爐、明火燒果木的方法烤制而成。烤鴨成熟時間為45分鐘左右。其成品特點是:剛烤出的鴨子皮質酥脆,肉質鮮嫩,飄逸著果木的清香。鴨體形態豐盈飽滿,全身呈均勻的棗紅色,油光潤澤,賞心悅目。配以荷葉餅、蔥、醬食之,腴美醇厚,回味不盡。

北京涮羊肉

涮羊肉成為名菜已有近百年歷史。今以“東來順”所作最佳。其創始人為丁子清,一九0五年在北京東安市場擺攤,後掛起“東來順”招牌。後成為北京首屈一指的清真館,享有“涮肉何處嫩,要數東來順”的美譽。京劇大師梅蘭芳、程硯秋、馬連良都是這裡的席上常客。其特點是選料精細(選用內蒙集寧產的小尾巴羯羊——即閹過的公羊,這種羊無膻味,每支只取可涮肉七公斤左右)、肉片勻薄(每半斤肉要切出長六寸,寬一寸半的四十到五十片),調料多樣(調料有麻醬、紹酒,醬豆腐汁、醃韭菜花、醬油、辣椒醬、滷蝦油、米醋等八碟及蔥花、香菜末)其味鮮酥嫩香,人口化渣,無羊膻味。

北京灌腸

豐年灌腸在著名的隆福寺街上,東四明星電影院的斜對面(往西斜)。這裡的灌腸是純白薯澱粉製成的,屬於老北京正宗的灌腸。

北京灌腸 北京灌腸

早在明萬曆年間的《酌中志》和清乾隆年間的《都門竹技詞》中均記有"爆肚油肝香灌腸"和"灌腸紅粉一時煎,辣蒜鹹汁說美鮮"等詩句,說明了灌腸在明朝開始流傳。老北京街頭常有挑擔小販經營此食品。有記載:"粉灌豬腸要炸焦,鏟鐺筷碟一肩挑,特殊風味兒童買,穿過斜陽巷幾條。清末民國初經營灌腸的食攤,都是用澱粉加紅曲水調成稠糊麵團,做成豬腸形狀,蒸熟以後,晾切成薄片,在餅鐺內用豬油煎焦,取出盛盤,淋鹽水蒜汁,趁熱食用。後門橋一帶的復興居算是老字號,距今有200年左右歷史。因其灌腸煎得地道,人們管它叫"北京灌腸鋪",1917年才取名復興居。

1927年在復興居對面又開了一家合義齋灌腸鋪,對製法加以改進,除用紅曲水調製麵糊,還加入丁香、豆蔻等10多種香料,並把麵糊灌入真豬腸內,蒸熟切片,油煎,更加香脆鹹辣,成為一道風味獨特的佐酒菜,因而享有盛譽。當時拉洋車的、做小買賣的、當壯工的以及青年學生都喜歡到後門橋來吃煎灌腸。這種灌腸才是真正的灌腸,但現在已經找不到了。

另一種就是用澱粉加紅曲水調成稠糊,蒸熟後切小片塊,用豬油煎焦,澆鹽水蒜汁食用。其實這一種當時稱攥腸,或者叫煎粉灌腸,但由於前一種已經消失,灌腸這名字就被純澱粉獨享了。

實用信息

門票信息

成門票: 30元/人。

半價門票:15元/人。

中小學生憑有效證件免票,大學生憑證購買半價門票。持老幹部離休證免票;現役士兵憑有效證件免票。身高不足1.2米的兒童免票;殘疾人憑殘疾人證件免票。

開放時間

周一閉館。

08:30—18:00(旺季5月—10月,17:30停止售票)

08:30—17:00(淡季11月—4月,16:30停止售票)

最佳旅遊時間

由於夏季炎熱,每年春季、秋季是最佳旅遊季節,氣候宜人,還可以順便在皇城根公園一帶遊覽。

風俗禁忌

孔廟為祭祀所在的莊嚴之地,參觀時注意不要衣冠不整,穿拖鞋者可能會被禁止入內。

交通信息

1. 乘坐捷運2號線、5號線到雍和宮站下車,步行可至。
2. 乘坐公交13路、684路到國子監站下車即是。
3. 乘坐公交116路、117路到雍和宮站下車,步行可至。

盤點北京十八個最佳祈福地

在我國的傳統習俗里,每年春節及農曆初一、十五等日子,大家都會到寺院禮佛,求的是滅障消災增加福慧,表達的卻是人們對生活的美好期望。虎年來臨了,人們都想事業、家庭、事業、學業等順順利利。一家老少在香氣氤氳的寺院,帶著滿心的祝福和全新的希望去禮佛,可謂一大樂事。
雍和宮 | 紅螺寺 | 臥佛寺[北京]| 北京孔廟 | 潭柘寺 | 天寧寺 | 萬壽寺 | 大覺寺 | 八大處 | 妙應寺 | 廣化寺 | 戒台寺 | 白雲觀 | 通教寺 | 雲居寺 | 妙峰山 | 碧雲寺 | 廣濟寺[北京]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