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22猛禽

f22猛禽,目前只有美國設計製造完成兩款真正的第四代戰鬥機F22、F35,歐洲和俄國的戰鬥機不是無法達到第四代戰機的全部要求,就是還在論證測試階段。美國F22戰鬥機代表了當今技術的最高水平,是目前作戰效能最強的戰鬥機。F22戰機1990年首次試飛,2005年服役。

基本信息

F22
一、美國F22猛禽戰機技術性能簡介
全球目前只有美國設計製造完成兩款真正的第四代戰鬥機F22、F35,歐洲和俄國的戰鬥機不是無法達到第四代戰機的全部要求,就是還在論證測試階段。美國F22戰鬥機代表了當今技術的最高水平,是目前作戰效能最強的戰鬥機。F22戰機1990年首次試飛,2005年服役。
2005年4月26日美國空軍公布了正式服役的首批次的F/A-22EMD猛禽戰鬥機部分性能:
機全長:18.9米
機全高: 5.08米
翼展寬:13.56米
翼面積:78.03平方米
空重:16000公斤(最新推估)
全備起飛:≧35000公斤
內載燃油:14375L(這是根據F119發動機的耗油量結合F22的航程估算的)
搭載彈量:2270公斤(全內載)
搭載彈量:≧9000公斤(含外掛,一說可達12tons)
機身材料重量比:42%鈦合金,23%複合材料,15%鋁合金,20%其它
升限:18288米
可控迎角機動:超過正負60度
實際超音速巡航速度:1.72馬赫(超過YF22指標15%)
最大速度:2.0馬赫
加速能力:54秒(超過YF22指標2%)
海平面爬升率:355米/秒
最大G限:-3G/+9G(人體正常操作限度)
瞬間盤旋角速率:30度/秒
加速能力:(自200節加速至1馬赫)小於30秒
美國F22採用了比美國f117a的分段模擬後合成隱身設計更先進、更全面和精確的設計技術。
美國F22正面雷達反射率為0.0065平方米(俄制蘇27正面反射為10平方米)
F22側面雷達反射率為2~3平方米,僅為蘇27側面雷達反射率的1/100。
F22同樣使用了先進的紅外隱身技術,通過噴流冷卻矩形噴口,垂尾、平尾、尾撐向後延伸,可遮蔽發動機噴口的紅外線輻射,蒙皮採用波音公司的topcoat紅外抑制塗料,有效降低了超音速巡航時產生的紅外輻射。F119發動機也才有了紅外抑制措施,在推力下降2%-3%的情況下就能將紅外輻射強度下降80%,可使紅外輻射波瓣寬度變窄,有效縮小了紅外製導飛彈的可攻擊範圍。
由於F22採用了新式隱身設計,使得雷達波散射中心和紅外輻射中心改變,使得敵方的雷達制導飛彈和紅外製導飛彈脫靶量增加,此外F22也裝備了新式智慧型紅外誘餌彈,和先進拖拽式雷達誘餌彈。
洛馬工程師聲稱,F-22的隱形性能將能使其安全接近S-300級防空單位至約24-25公里左右的距離,但是如果使用JDAM的話,其能攻擊S-300的有效距離也差不多就是如此(所以美軍目前才在積極開發能自F/A-22彈艙發射,射程從400-600公里至1000-1850公里不等的高低配巡航飛彈)
澳大利亞國防部的評估:
俄制NO11相控陣雷達(SU-35/SU-37/SU-47的雷達配備)能偵測的最大距離/R-77空對空飛彈尋標器(AGAT9B-1103M / 9B134能追蹤到的最大距離 / R-77尋標器能鎖定的最大距離
F15/SU27 (正面RCS: 5-10m2): 180-200KM / 70-80KM / 15-20KM
F/A-18 C (正面RCS: 1-2m2) : 140-165KM / 45-55KM / 10-15KM
Rafale B/C (正面RCS: 0.5m2): 90-95KM / 25-35KM / 8-10KM
F/A-18 E/F (正面RCS: 0.1m2): 75-85KM / 20-25KM / 7-8KM
F-22A (正面RCS : 0.01m2以下): 15-18KM / 5-6KM / 1-2KM
美國F22戰鬥機除了採用隱身和抑制紅外輻射的方法隱身外,還採用了先進的電磁波射頻管理抑制技術,FA-22的射頻管理技術使敵方不要指望截獲F22的雷達波束來探測它的存在,因為如果不採用先進的電磁波射頻管理抑制技術將反而更容易被敵方發現。
FA-22採用先進的APG-77有源相控陣雷達,美國APG-77雷達除了傳統的雷達功能外,還集成了情報偵查、電子干擾、通信等功能,並支持無源定位探測能力。APG-77雷達的掃描速度極快,減小了被敵方截獲和識別的機率,同時符合美軍低可截獲(LPI)要求。APG-77採用的低可截獲技術包括根據目標探測需要控制發射功率,偽裝碼擴譜等。
APG-77雷達還具有非合作目標識別能力(NCTR),可不通過容易被截獲的敵我識別問答裝置對遠方目標進行識別分類。非合作目標識別能力(NCTR)原理是,依靠APG-77雷達的逆向合成孔徑技術的極高解析度(達到30厘米)對遠方迎頭飛行的戰鬥機的發動機轉動葉片的回波進行分析處理,計算遠方戰鬥機的發動機的葉片數量和轉速進行敵我識別。
另外,美國F22戰鬥機還採用了綜合電子戰系統中的ALR-94雷達警告接收機與先進的APG-77雷達配合實現了蔭蔽接敵能力。ALR-94雷達警告接收機可探測範圍可達460公里、360度全方位探測。能為為APG77雷達提供185公里距離內的目標位置指示。在ALR-94雷達警告接收機的指示下,APG-77雷達可採用2*2度針狀波束對指向的目標進行掃描,提高了搜尋效率外,還使得敵方幾乎無法截獲F22的雷達信號,ALR-94雷達警告接收機還可直接向AIM-120空對空飛彈實時輸入目標數據,同時通過APG-77雷達的針狀波束對指向為飛彈提供目標距離和速度參數。從而實現隱身進行打擊能力,這就技術被美軍稱為“窄波束交錯搜尋與跟蹤”技術(NBILST)。ALR-94雷達警告接收機也可以為反輻射飛彈提供目標指示。
FA-22還採用感測器孔徑綜合設計,機上布置的20多個電磁天線就能完成原來第三代F15戰鬥機上60多個天線才能完成的功能。
F22採用了敵方無法截獲的雷射綜合飛行數據鏈,能實現16機編隊協調作戰。可分為4個4機編隊作戰。每個小隊都能實現信息共享。
機載雷達:AN/APG-77主動數組雷達
GaAs T/R單元數:1500 --2200單元
最大輸出功率:≧15千瓦
偵測距離(最大距離):400公里--460公里
偵測距離(一般戰機):240公里
空對空偵測距離(對雷達反射率為1平方米的目標而言):
在隱形模式下:192公里 LPI標準--美軍低可截獲標準
在非隱形模式下:260-270公里
UHR解析度模式下:可獲致距離160公里目標物高達30厘米級解析度雷達影像
最多可同步追蹤100個目標
簡單舉例:如果在沒有預警機或者地面引導預警支援的情況下,可以選擇16機編隊其中2架F22雷達開機,其他F22保持靜默,發現敵方目標後,前方2個編隊發射AIM120飛彈發動超視距攻擊後機動脫離,後續4機編隊接替進行中段制導,以此形成輪流攻擊、制導,實現強大的超視距攻擊能力。事實上,隱身超視距攻擊的空戰戰術不只這種簡單的描述,根據戰場要求還有非常多的戰術選擇
F22過失速機動與超音速巡航能力:
美國F22相對於以前的戰鬥機,最大的突破就是其過失速機動與實戰環境下的超音速巡航能力了。
超音速巡航指得是飛機速度超過1.4馬赫以上,並持續飛行30分鐘以上的飛行能力,美國F22戰鬥機不開加力,實際巡航速度高達1.72馬赫。這主要得益於其出色的低阻氣動外形、武器內置、和大推力小涵道比的F119發動機。
F22先進的氣動外形和機體結構,使它具有大幅度的放靜寬穩定度,具有非常優秀的可持續超音速飛行能力,而在亞音速飛行時F22具有高度的縱向靜不穩定度,據有關評估可達35%(中國J8主動控制驗證機為4%,美國F-16/俄國Su27為5%)和中立穩定度水平。
過失速機動(PSM)指得是飛機在失速狀態下仍然可以進行可控的機動能力。美國F22的過失速機動能力源於其先進的氣動布局、矢量推力控制能力、可靠的大推力發動機和飛行控制系統控制律。使F22在空戰的近距格鬥中可以迅速改變機頭指向,轉換敵我態勢。
F22在正負60度的超大迎角狀態下進行翻滾時,機頭指向可瞬間改變速率達到90度/秒;在正負40度大迎角飛行下還能進行360度橫滾,在正負20度迎角下的翻滾速率有50度/秒,提高到100度/秒。F22的電傳控制系統還能實現多種直接力控制機動模式,改善了飛機對地攻擊時瞄準的精度,減小了飛行員的疲勞,提高了低空飛行品質。
F22的超音速巡航使它具有快速外推攔截線、快速接敵,快速占位,大幅增加飛彈攻擊區域、快速脫離戰場,擺脫攻擊的能力。計算機模擬計算,F22的空戰效能比在跨音速下提高了200%,超視距空戰效能提高500%。在戰場上F22的可控制區域面積比現役第三代戰鬥機擴大11倍。
英國方面的計算機仿真則顯示: 在和Su-35/37等級的對手交鋒時, F-22的的獲勝機率高達91%, 換算成交換比的話則高達10.2:1。
完善的隱身能力使得F22能輕易識別鎖定空中目標,並在50至80公里(使用AIM-120C/D)乃至100至200公里(使用AADRM)的距離外朝他國敵機發動視距外攻擊時,敵國戰機的雷達卻難以在20至30公里距離外有效鎖定猛禽;至於在紅外線隱形方面,目前僅知道有洛馬工程師曾聲稱:其表現較猛禽戰機的雷達隱形性"不惶多讓"。
F22和F-15與F-16等上代戰機相較,其超越群倫的實戰高速飛行性能與超音速機動性使得同樣的空對空飛彈在其手中,有效射程可望延伸50-100%,並使敵方AAM/SAM的有效迎擊距離縮短25-75%。
依照猛禽中隊飛行員說法,近來其已經與空軍F-15和F-16比試過多次,而截至目前,尚未有任何一架F-15或F-16找到在被猛禽"擊落"前,先行發現猛禽戰機存在的方法;在過去一年來,猛禽戰機和F-15C間的多次空中仿真較量,取得104:0之壓倒性綜合仿真戰果,其中包括那次"以一敵五,三分解決"的經典傳奇.在和F-16間的典型仿真測試中,通常是以一對猛禽戰機對抗6-8架F-16戰隼,在隱形與1.5馬赫級超音速巡航功能下,戰鬥的結局幾乎總是一面倒。F-22在開戰後4-5分鐘內將所有茫然不知的F-16機群全數屠殺。
據說在一次測試飛行中,一架猛禽於中低空和一架在中高空飛行的F-15C對頭接近,結果直到雙方接近至相對距離約8公里左右處,F-15C的飛行員才赫然發現猛禽的存在;而在另外一次測試中,一架剛出廠,連雷達隱形塗料都還未上好的猛禽機與F-15C展開仿真對戰,結果等到猛禽機逼進到都可以用AIM-9M發動攻擊的時候,F-15C的雷達還無法有效鎖住F-22並發動AIM-120仿真攻擊。
一些有關猛禽的機密業務與未來發展計畫:
a. 深入敵後攻擊摧毀剛發射不久的敵巡航飛彈
b. 能夠對頭攻擊摧毀敵隱形巡航飛彈的新型空對空飛彈之引進(AADRM)
c. FB-22轟炸衍生型開發計畫
d. 敵方感測器電子破壞開發計畫
e. 機載敵方計算機網路入侵系統開發計畫
在2004年10月份左右,F/A-22成功完成了五階段的實戰仿真測試:
第一階段:F/A-22 v.s F-16一對一,展示其先視先射先殺能力
第二階段:兩架F/A-22對抗由四架F-15 and/or F-16護航的高價空中目標(例如E-3C),展現其突入重圍直取敵軍上將之首的能耐
第三階段:2架F/A-22替一架B-2A護航,對抗4架F-15 F-16之來襲
第四階段:4架F/A-22替一架E-3C護航,對抗8架F-15 F-16之來襲
第五階段:4架F/A-22替四架F-117護航,對抗8架F-15 F-16之來襲
美國空軍於日前宣布再次回復F/A-22機隊的出勤率,空軍發言人聲稱在累積7000小時的安全飛行之後才有一次不幸失事意外,其表現已經比F-15、 F-16成軍之初高出很多。
二、中國應對隱身戰機的作戰策略(個人建議,僅供參考)
首批生產的50架F22被美國首先部署在關島基地,加之美國放出風聲說日本近期獲得F22的可能性極大,再加上美國對東亞地區越來越感“興趣”,將B2隱身轟炸機也部署在東亞附近的阿拉斯加州、夏威夷州、關島等地(由於B2對維護環境要求極高,常駐在夏威夷、關島等環境潮濕基地的可能性不大,但在發生戰爭時是肯定就近應急部署B2的,例如在關島降落加油裝彈,有問題就飛到阿拉斯加維護修理)。結合近期美日軍事動向,所有的情況都表明,中國人民解放軍直面F22之類隱身戰機的時間已經是日趨臨近了,在中國下一代戰機(即國內處高度關注的殲14隱身重殲)出來之前,中國空軍只能以殲7、殲10、殲8II、殲11/蘇27、蘇30、飛豹加上陸基、海基防空系統來應對來自空中的低可探測性威脅了。
據推測:如果美日真的與中國開戰了,肯定會採用這樣的作戰策略:
以空中較量作為對解放軍的首要手段,而陸上和海上攻擊則排在最後,即以空中打擊力量消滅解放軍空軍和海軍航空兵,奪得制空權後,再把解放軍陸軍、海軍炸得差不多了才展開陸上和海上攻擊,最後解決解放軍在台灣或東海的殘餘力量。
根據這種作戰策略,可以肯定的是分以下幾步:
第一步:F22絕對會先打頭陣,與解放軍戰機爭奪制空權;
第二步:在F22與解放軍空戰得手,奪得戰場制空權的情況下,一定會和B2隱身轟炸機和F35攻擊機一起對解放軍陸基、艦基防空系統和指揮系統進行打擊(要是日本參戰,他們會在美軍F22奪得制空權的情況下,用F22J或F35J(日本版的F22、F35)或F2跟進,對解放軍陸基、艦基防空系統和指揮系統展開打擊;
第三步:在打癱解放軍陸基、艦基防空系統和指揮系統之後,就用F35、F15C/E/J、F16C/D/F2、F/A-18E/F、F4J、F1之類的二三代戰機和B52H、b1b轟炸機協同F22、B2一起展開“落井下石”的進一步空襲,甚至不排除直接把戰火燒到中國內陸的可能。
第四步:等到把解放軍炸得差不多了,就展開陸上、海上攻擊,進一步收拾殘餘的解放軍陸海部隊。屆時解放軍只能在失去制空權的情況下,以血肉之軀與之拼搏了。
只要是美日沒有把戰火燒到中國內陸,二炮就不好對美日本土展開攻擊,除非中國領導階層有這個決心,冒著把戰爭擴大的危險,令二炮攻擊美日本土,否則只好用二炮的飛彈對戰場上遭到打擊的解放軍陸海部隊提供間接火力支援了。
綜上所述,能否阻止F22奪取戰場制空權,將會決定中國與美日之間戰爭走向甚至勝負問題的關鍵中的關鍵。
F22參戰初期,最有可能會採取如下策略:
躲在解放軍的陸基防空系統的探測範圍之處或火力打擊範圍之外,並躲開解放軍的艦基防空系統,對空中的一切解放軍戰機實施超視距打擊。先消除空中威脅後,就與B2一道用新型超音速空對地巡航飛彈對解放軍的陸基、艦基防空系統和指揮系統進行超視距打擊。
到時F22可能用到的主要攻擊武器為:
射程達200公里的AIM120D空對空飛彈,專門用來攻擊一切空中目標。(千真萬確!AIM120D在配合F22的1.8M速度下射程就能達200公里!不可逃逸區可達90公里。這早已不是AIM120A/B/C能相比的,早期AIM120A/B/C射程都是100~110公里,不可逃逸區為50公里)
射程達200公里的新型超音速空對地巡航飛彈,專門用來攻擊地面的重要目標如陸基防空雷達、防空艦艇。
在下代殲14隱身重殲還沒有出來裝備解放軍的情況下,中國空軍、海軍航空兵只能以殲7、殲8II、殲10、殲11/蘇27、蘇30和飛豹們在空警2000大型預警機的指揮下,和美日E-3預警機指揮的F22機群作戰了。至於E2預警機,已經嚴重老化,雷達探測距離不夠,估計美日不會把E2派上場,只有台灣的E2T才會。對付E2T還好,要對付F22機群保護下的E3/E8就有一定的難度,除非解放軍擁有500超長射程的空對空或地對空飛彈,否則別指望靠近E3/E8到中距空對空飛彈的射程內。
至於美日裝備量較大的F15、F16、F2、F1、F4、FA18等戰機,由於不具備隱身性能或隱身性能比不上F22,直接面對裝備R77和霹靂12(或SD10)中距空對空飛彈的解放軍戰機時,不會有較大的優勢,所以只能躲在F22的背後待機,等到F22大量消耗解放軍戰機取得戰場制空權後才上場。
所以這裡要再強調一下:解放軍各型戰機與F22之間的對決將會有決定戰爭的走向甚至最終勝負。
可能的後果有二:
一旦失敗,將使大量的殲7、殲10、殲8II,殲11/蘇27、蘇30和飛豹在同F22的戰鬥中被消耗過多從而失去制空權,那么數量較大的美日F15和F16、FA18、B52、B1、B2等各型戰機會與F22一道向中國人頭上傾瀉各種彈藥。屆時,當年發生在伊拉克戰場的情況將會在中國身上重演。
一旦勝利擊落並消耗F22,或者不勝不敗損失各半誰也沒占到便宜,那么對美國空軍和日本航空自衛隊帶來士氣上的打擊要大過中國人民解放軍,會有可能促使他們不戰而退,轉而尋求和平解決。不過以美國人和日本人的本性,有可能會死要面子,鐵了心硬撐著打下去的。我們就可以與之拼消耗,看看誰能經得起這一場長期的高技術戰爭。
據觀察:美國與日本的軍用飛機都有一個通病:就是太貴和生產成本過高!一架F22的生成本可用來買13架殲8II、6架殲10、5架飛豹、3架殲11/蘇27、2架蘇30。同樣美制F15和F16乃至日本的F15J、F2都在成本上相對中國和俄羅斯的戰機不占優勢,要是認真地打一場長時間的高技術戰爭,拼戰爭消耗的話,那么二戰蘇德戰場上蘇軍與德軍坦克的消耗對決有可能在東海、台海上空重現。那就是損失一架F22換到二三架殲10或其它中國戰機的被擊落,或損失一架F15J換來一架殲10或其它一架中國戰機的損失。這樣的消耗法,最終戰爭的勝負,明眼人都會看出來。
話說長了,怎么對付F22和B2,正是下面重點要談到的。要是能有效對付F22和B2,那么對付其它隱身戰機如F35之類就不在話下了。
結合上面F22的性能來看,它確實會在空中給任何與美日為敵的空中強國帶來麻煩,如沒有好的應對策將在未來的戰事中陷於很大被動。
話入正題,以下是中國應對F22隱身戰機的作戰策略(個人建議):
(一)有人說可以先打掉E3預警機,迫使F22打開自身的雷達,這樣也可發現F22的位置,不過應當看到的是:F22所用的APG77有源相控陣雷達掃描速度極快,掃描時間很短,大大減小了被敵方截獲和識別的機率,同時符合美軍低可截獲(LPI)要求,此外APG77還有其它低可截獲技術,包括根據目標探測需要控制發射功率、偽裝碼擴譜等功能,再加上ALR-94雷達警告接收機。因此不能指望F22打開雷達就能發現它們。應當在反隱身雷達上多下功夫。
無論如何都要搞出可在100—200公里以上距離探測到反射率不到千分之一平方米目標的陸基、空基、艦基大功率有源相控陣雷達。
這裡說的重點是預警機雷達、戰鬥機火控雷達、艦基大功率相控陣雷達等等,至於陸基雷達則不那么緊迫,因為發生戰爭時的東海、台海距離較遠,使F22會有可能躲在解放軍陸基雷達的探測範圍外作戰。美國人和日本人就是再狂妄,也是不可能會敢冒天下之大不韙,派F22攻擊中國內陸的,除非他們做好了自己的本土遭中國二炮飛彈報復反擊的準備。至於美國的NMD和TMD防空系統,別指望它一定能攔得住中國的核彈頭,因為俄羅斯和中國所裝備的新型地對地飛彈不是那么好攔截的。有傳聞說俄羅斯和中國的某些核彈頭可以做得尺寸很小,有可能做得象75—155毫米炮彈那么小,甚至可裝在手提箱裡帶走。這么小的核彈頭,再加上所具有變軌飛行能力和外表塗的雷達吸波塗料,以世界目前現有最好的技術條件,攔截這么小的可變軌低可探測性目標,是不現實也不可能的。只有朝鮮、以色列、伊朗等國限於自身技術條件是無法製造得出這種超小尺寸的核彈頭的,所以美國的NMD和TMD防空系統只能對付這類國家的地對地飛彈。加之NMD和TMD近期試驗時漏洞百出,攔截成功率從沒有達到100%。這也就是為什麼美國和日本在面臨有可能與俄羅斯、中國發生全面軍事對抗時,多少有點底氣不足,不敢更進一步使對抗升級的原因。
話說遠了,沒有這種雷達,會使解放軍戰機在空中相對於F22來說等同於“瞎子”、“聾子”,嚴重被動。要不想這么處於不利境地的話,就應研製這種雷達,這種可在100公里以上距離探測到雷達反率不到0.001平方米目標的大功率有源相控陣雷達,在技術難度上應該不是太大的,只需進一步加大有源相空陣雷達的功率或採用更多新技術就行了,把有源相空陣雷達的功率加大到空前巨大的地步,還是可以做到在100—200公里以上距離發現低可探測目標的,如果搞不出這種超大功率有源相空陣雷達,就無法在F22攻擊之前發現它們。值得注意的是:F22所發射的AIM120飛彈和JADM彈藥起碼都沒有隱身,會有一定的雷達反射面積。完全可以根據F22所射出AIM120飛彈和JADM彈藥的飛行軌跡,追出F22的位置。引導己方戰機進入最佳戰位與之交戰。
另處,多基址雷達也是對付低可探測性目標的有效探測手段之一,不過因為其龐大的體積是很難裝在單一架戰鬥機上的。而且多基址雷達想要探測到低可探測性目標有一個條件,那就是低可探測性目標必須進入或靠近多基址雷達的基址陣才能被多基址雷達發現。儘管有這樣的不足,但軍事上要多準備一手,建議把多基址雷達的各個基址陣分散安裝在多架解放軍戰機上,讓多架解放軍戰機在空中布下多基址雷達陣,這樣只要F22進入或靠近這個多基址雷達陣就會被發現,並被精確定位而遭到攻擊。不過這辦法冒險了點,因為E-3預警機上的美日指揮員有可能會識破空中多基址雷陣,命令F22機群不要飛近,而是躲在解放軍的探測範圍之外,對構成多基址雷達陣的多架解放軍戰機展開由外而內的攻擊,從而摧毀空中多基址雷達陣。F22這種攻擊方法能否得手,就看解放軍指揮員和飛行員的智慧了,只要空中多基址雷達陣布置合理,並且外圍的解放軍戰機能有效對付F22使用的空對空飛彈,使之命中率降低甚至打不中的話。空中多基址雷達陣還是會起到一定作用,必定會把F22機群“擠”出戰場,迫使F22機群只能躲得遠遠的不敢飛越戰區。
還有訊息說中國開發了一種新型反隱身雷達。據義大利《進步者》報導:義大利政府最近宣布:最新研製成功地面效應遠程反隱身無源雷達。並且稱,該無源雷達可以探測並且發現F22的行蹤。試驗表明,3次發現並且模擬攔擊F22和B2之類目標勻取得成功。機載作用距離可以達到140公里。地面作用距離達到1800公里。目前,中國也已經於05年中期研製成功地面長效無源雷達系統。該系統作用距離可以達到1500公里。機載系統也同時完成。日前,意軍事貿易部門表示正在與中國協商進行反隱身技術交流。訊息人稱:值得注意的是“技術交流”而不在是引進。雖然,前期美國政府警告義大利稱:擴散高級反隱身科技,會嚴重威脅美國在亞洲軍事存在。但是,義大利表示這不是以前的類似A234“白頭”魚雷引進計畫。這次是在中國已經具有此項科技的基礎上提出DG系統技術交流的。並不存在諸如高級科技軍事技術對華出售問題。而且意方表示:目前,中國在反隱身成就取得的突飛進展,並不是誰能夠替代的。恰恰是美國於05年10月那一次越境試飛,造成中國地面DG系統直接捕獲美國F22的隱身數據。並且於年底暴露F22的模擬數據。這足可以說明不是義大利對華出售所謂“DG”計畫。因為目前06年義大利才首次披露該計畫。這訊息要是屬實的話,那就讓我們好好慶祝吧!
(二)以二炮飛彈打掉東亞美國和日本的航空基地(含民用機場)。
前面曾說過:只要是美日沒有把戰火燒到中國內陸,二炮就不好對美日本土展開攻擊,除非中國領導階層下定了決心,冒著把戰爭擴大的危險,令二炮攻擊美日本土。
採用這一策略有二種:
1、是先發制人,在戰爭爆發時搶在F22起飛前把機場摧毀或把F22摧毀於地面;由於F22之類的隱身戰機不同於其它作戰飛機,使用維護需要用專門的機場設施才行,故美國不可能把如此貴重的飛機分散部署在各個小機場上,只好集中在關島、沖繩、橫須賀、嘉手納等等條件較好的大機場部署。這就給解放軍二炮飛彈搶在F22起飛前就把它毀於地面創造了條件。當年中東戰爭時,以色列就是採用這種先發制人的空襲戰法,把阿拉伯國家的大量作戰飛機毀於地面,從而取得了制空權。
2、不管F22是否已升空,都要把東亞/東太平洋的美軍基地和日本航空自衛隊的所有機場打掉(含民用大型場),使F22起飛後無處可降或者即使降落了也沒法起飛,由修復機場花費的時間不會小於一小時,以F22的機內油量是無法在空中挺過四小時以上的。在空中無法降落的F22如果沒有及時與空中加油機會合,轉場到夏威夷基地或美國阿拉斯加本土基地,那么F22隻有一個下場——油盡墜毀。要是F22幸運地與空中加油機會合飛到夏威夷基地或美國阿拉斯加本土基地,還想再戰就不得不面對夏威夷、阿拉斯加與台海、東海之間的近萬公里航程,同時也無法及時趕到戰場滿足瞬息萬變的戰鬥需要。如果採取加油機在戰場附近待機,使F22不用降落,一直呆在空中,那么空中加油機是無論如何都得打掉的理想目標,其重要性與E3/E8相當。不過有一點必需提及:追蹤空中加油機的行蹤也是可以發現F22的行蹤的。
採用這二種方案,就算是在空戰中無法戰勝F22也不用擔心,只需要在空中躲開它們,等F22們油消耗得差不多了再執行作戰任務。要不就乘F22們在空中加油時突然襲擊之……
(三)如果非要在空中與F22硬碰硬地進行超視距校量的話,建議使用裝有戰術核彈頭的中(遠)距空對空飛彈,例如把R77和霹靂12(即PL12或SD10)之類的中距空對空飛彈的常規破片戰鬥部換成戰術核裝藥戰鬥部的話,就可以同F22硬碰硬地進行超視距校量,不過這是要有條件的,那就是必須能發現F22的大致位置(100—50公里空域廣度)。
建議這種戰術核裝藥戰鬥部有如下性能:1000噸至100噸TNT當量,爆炸時會產生高強度、高容量的大功率微波電磁脈衝輻射,會對一定範圍內沒有電磁禁止的電子設備帶來嚴重破壞,而且可以燒焦灼爛雷達吸波材料,同時附帶對F22飛行員的中子傷害和光輻射傷害。
使用時只需要在空中發現F22的大致位置(100—50公里空域廣度),不用精確定位就向F22所在的空域發射若干個飛彈就行了,在發射前最好要設定飛彈飛到預定的空域時就自爆,不用飛彈自己用導引頭尋找目標。使用這種戰術核裝藥戰鬥部的中(遠)距空對空飛彈,就算是打不中F22,在其附近爆炸也會對F22帶來難以承受的毀傷。因為如前所述,這種戰術核裝藥戰鬥部是1000—100噸TNT當量,爆炸時會在F22所在的空域造成較大的強氣流擾動和強烈的衝擊波,會對50—20公里範圍內的一切空中目標帶來一定的破壞,如果F22那么幸運或者“肉糙皮厚”十分結實,沒有被爆炸氣流和衝擊波所毀傷的話,那么爆炸產生的高強度、高容量的大功率微波電磁脈衝輻射,會在20公里左右的範圍內燒焦灼爛F22機體表面的雷達吸波材料,加了大它的可探測性,從而為解放軍的其它各種探測和攻擊手段創造條件。同時附帶對F22飛行員的中子傷害和光輻射傷害,其效果不用進一步在這裡“胡說八道”吧?!
這裡有一點需要強調:
殺死一名F22飛行員等同於擊落兩架F22,因為F22被擊落後飛行員要是還沒有死,跳傘逃生被救回後,還會再駕駛第二架F22重新參戰的。所以用如此大威力的空對空飛彈,擊落F22的同時又能殺傷飛行員,定會取得很大的效果。
不過,這種空對空核飛彈真的要是採用了的話,必然衝擊中國一貫堅持的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承諾,肯定會付一定的政治代價,會使周邊國家對中國如何使用核武器產生一定的懷疑和不信任。而且核彈頭的電脈衝輻射會有可能波及中國和鄰近的國家,造成脆弱的民用電子設備損壞。這么一打,如何處理各方面的反應,就看我們領導者階層的集體智慧了。
(四)設法創造與F22近距離格鬥條件,目前是對付F22最簡單的辦法。
需要說明的是:解放軍所用的PL8和PL9近距飛彈的性能是超過美日所用的AIM9近距飛彈的,加之F22為強調高速和隱身使它在亞音速範圍內的機動性反而比不上F15和F16,至於F22的過失速機動能,現在看來實在是簡單的小兒科,因為它的過失速機動能力,蘇27系列戰鬥機的改進型號和EF2000戰鬥機都能做得比它更出色,別說是相關性能還未公開的殲10,更不用說解放軍蘇30之類的最新先進戰鬥機了,所以在近距離格鬥的情況下F22的勝算不會象超視距攻擊時那么大。而且做過失速超機動需要矢量發動機100%地全功率運行,像F119這樣大推力的發動機,在加力運行時紅外信號必然十分明顯,想躲過紅外近距格鬥飛彈的追蹤有一定難度,因此F22一定是會盡力避免近戰的。在近距離格鬥不可避免的情況下,F22所能做的就是用各種技術手段儘可能降低PL8、PL9、R73之類的近距格鬥飛彈的命中率了。飛彈打完就得用機炮纏鬥,最後勝負就要看雙方飛行員的智慧和訓練水平、雙方戰機的長時間滯空能力了。
實現與F22近距離格鬥的策略分二種:
第一種策略的關鍵在於空中戰機隊形和各空域解放軍戰機的戰位是否適當、能否有較反制AIM120或AADRM飛彈,使之打不中或降低命中率,從而使倖存的解放軍戰機有機會接近F22。
但應當看到,F22具有超音速巡航能力,會可能採取打了就走的戰術,即以1.8馬赫的巡航速度接近解放軍戰機到AIM120或AADRM飛彈的不可逃逸區,發射後再以2馬赫速度加速脫離。這就給解放軍戰機追上並靠近F22加大了難度。
破解之法就是在各空域上的解放軍戰機分布作出有針對性的布署,使一些解放軍戰機有機會以最大速度(例如殲10的2.2馬赫以上最大速度和殲8II改進型號的2.5馬赫最大速度)搶先飛到F22可能的脫離路線上展開攔截。能否成功要看指揮員和飛行員的智慧、經驗、勇氣和訓練水平。
第二種策略就是以數里巨大的大機群在1馬赫以上的高速度下,迅速協同動作,冒著被F22超視距攻擊的危險,高速占位,一舉合圍F22機群,這一戰法類似陸上機動力量的高速合圍戰法,一定要搶在F22以2馬赫速度逃逸之前將其合圍。一旦合圍F22成功,陷入重圍的F22機群,就是不想打,也不得不打近距離格鬥了。能否成功同樣也要看解放軍指揮員和飛行員的智慧、經驗、勇氣、相互協同的能力和訓練水平。
不過要提醒的是:有訊息說F22和F35裝備了雷射致盲器,在近距離格鬥會用它弄瞎對方飛行的眼睛,從而在空戰時占盡便宜。不管這訊息是否屬實都需要嚴加防範。
(五)殲14隱身重型戰鬥機是無論如何都要搞出來的,這種戰機最好能使F22和E3雷達的發現距離大大縮短到至少100公里以內或更短,要做到這點,殲14的正面雷反射率應小於0.01平方米或更小才行。
根據F22飛行員泄露的一樁秘密表明:由於F22正面雷達反射率只有0.0065平方米,進行相互攻擊訓練時連F22的APG77雷達也無法在20公里以上的距離鎖定F22,只好打開戰場信息供享系統,互相告知位置,模擬蘇27進行戰鬥訓練。根據這一情況,殲14正面雷達反射率應小於0.01平方米或更小。
從網上流傳殲14隱身重殲的3D效果圖來看,它是採用了V型雙垂尾、雙發鴨式布局、機腹DSI進氣的隱身戰鬥機。
要是有什麼需要改進的話。個人建議:
1、把鴨式前翼設計成可收進機身內或類似於變後掠翼的形式,在高速隱身飛行狀態時,就把鴨式前翼收進機頭內部,從而減少雷達反射率和空氣阻力,也可以減少因採用鴨式布局而帶來超音速面積律問題和升力配平問題等缺點。只有當發生近距離格鬥或起飛降落時才把鴨式前翼伸出來,以加大亞音速的機動能力。不過這樣做,會使機頭內部空間受影響,結構複雜度增加。
2、進氣道口應改為可上下伸縮式或可內外平移式的DSI設計,這樣才能適應不同速度段的進氣需要。也可以使敵方雷達從正面探測到發動機渦扇葉片的面程大大減小,即使這樣還是不夠,本人構想了這一個辦法:那就是在進氣道內部遠離進氣口、發動機渦扇前方的那一段距離安裝格柵,這種進氣道內部格柵要求不能影響發動機進氣,不僅防止鳥類和雜物吸入發動機,而且可使敵方雷達無法從正面探測到發動機渦扇葉片的反射信號。(要是有可能的話,殲10等戰機的進氣道最好也裝上)
希望從事殲14設計工程的人員能看到我的建議。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