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F2000

EF2000

德國空軍於2001年將其對“颱風”戰鬥機的採購數量增加到了180架,以加強德國空軍的對地攻擊能力。 2002年4月,“颱風”戰鬥機DA4號先後進行電磁系統兼容試驗和空中加油試驗。 2002年12月德國空軍的首架“歐洲戰鬥機”交付德國國防部採辦局及德國空軍。

基本介紹

EF2000EF2000
EF2000是歐洲戰鬥機公司(英、德、意和西班牙4國合作)研製的新型單座雙發超音戰鬥機,前身是EFA驗證機,主要用於防空和空中優勢任務,兼具對地攻擊能力。在EF2000之前,由多個國家共同研製的飛機就不多,象戰鬥機這樣關係到國家安全大事的合作項目更是少之又少,因此EF2000可謂開創了軍事工業領域的一個新景象。當然,這與歐洲政治經濟一體化的大背景是很有關係的;而另外一個不太好聽的原因就是,歐洲各國科技、經濟實力都無法與美國、蘇聯相比,因此必須聯合在一起,才有足夠的力量研製一種先進的戰鬥機。

1983年5月英國德國義大利提出了志在由歐洲國家合作研製下一代先進戰鬥機的FAP試驗機計畫,1984年7月法國、英國、德國、義大利和西班牙等5國達成協定,聯合發展90年代使用的先進戰鬥機(FEA)。隨後一向有自己獨特戰略見解的法國,與其他合作國在FEA的發展方向上發生分歧,法國根據自身的戰略部署和需要,希望FEA能偏重於空中優勢任務且重量有所限制,而其他國家則希望研製一種均衡的遠程多用途戰鬥機。1985年7月法國宣布退出該項目,自起爐灶研製“颱風”戰鬥機。

1992年,英德意西四國為降低成本,對原EFA方案做了調整,新方案稱為EF2000,並計畫生產7架原型機,首架原型機於92年5月11日出廠,1994年3月首飛,生產型預計2000年交付。該機採用了鴨式三角翼無尾式布局,矩形進氣口位於機身下。這一布局使得EF2000有優秀的機動性,但是隱身能力則相應被削弱。操縱系統為全權4餘度主動控制數字式電傳系統,具有任務自動配置能力。除鴨翼外、機身、機翼、腹鰭、方向舵等部位大量採用碳纖維複合材料,該機機動性敏捷性限,具有短距起落能力和部分隱身能力,主要裝備英德意西四國的空軍。上述特性也是近年先進戰鬥機所共有的特點。

特點

主要機載設備有GEC-馬可尼公司的ECR90多功能脈衝普勒雷達,先進集成輔助自衛子系統(DASS),紅外搜尋/跟蹤系統(IRST),具有頭盔顯示器、語音控制系統等控制的高度集成化自動化的座艙顯示系統,STANG3838北約標準數據匯流排。

前2架原型機裝2台渦輪聯合公司的RB199-122加力渦扇發動機,單台加力推力大於71.2千牛,DA03-07和生產型將裝歐洲發動機公司的EJ200渦扇發動機,單台正常推力為60千牛,加力推力可達90千牛,帶有全權數字式控制系統和燃油管理系統。

羅爾斯·羅伊斯公司目前正在為第一批148架歐洲戰鬥機生產363¨J200發動機,到2015年還將為總共620架戰鬥機生產另外1000台發動機。EJ200發動機是一種雙軸再加熱渦輪風扇發動機,有3級低壓風扇壓縮機和5級高壓風扇壓縮機,由2個單級渦輪機(低壓和高壓)推動。環形燃燒室帶有空氣噴射器,再加熱系統包括一套3級風扇系統、一個收斂/發散噴嘴,發動機採用一套綜合FADEC系統來控制。EJ200發動機採用的技術使發動機在布局上比現存的發動機要小且簡單,燃油消耗少,且具有較高的推重比。

武器裝備包括內置1門27毫米“毛瑟”機槍,13個外掛點,機身下5個,每個機翼下4個,可攜帶多枚AIM-120或“阿斯派德”先進中距空空飛彈和多種近距空空飛彈。也可攜帶相當數量的空對面武器。

EF2000雙座型也進行了試飛,其雙座型的坐艙空間相當寬敞。通常一種戰鬥機的雙座型是在單座型試驗較為成功的情況下,才進行製造和試飛的,因此可見EF2000的研究工作已經到了較為高級的階段。當然也有例外,瑞典JAS-29機就先試飛了雙座型。

EF2000面臨的較大問題是,儘管其先進性不容置疑,但是與美俄水平仍有較大差距,尤其在隱身、機動性、動力、武器和多種任務執行能力等方面。而且近年美俄現役戰鬥機都進行了大量的改進,比如蘇-27戰鬥機就已經發展出了眾多改型,這使得EF2000相對於這些第三代戰鬥機的優勢大大縮小。而美國的F-22和JSF則遠遠的將EF2000拋在後面,因此一般認為EF2000隻能是一種三代半的戰鬥機,不足以與美俄最先進戰鬥機抗衡。

EF2000從研製到目前接近正式裝備,名字改了三次,最早叫EURO-FIGHTER,後來叫EF2000,目前已正式命名“颱風”(TYPHOON)。各國的採購數量高低起伏不斷變化,目前的訂購量約700架,勉強算得上令人滿意。開始時各參與研製的國家訂購了148架,英國後來增加訂購232架用於替代“鏇風”戰鬥機和“美洲虎”攻擊機。希臘空軍於近期訂購了60架,計畫增購30架。德國空軍於2001年將其對“颱風”戰鬥機的採購數量增加到了180架,以加強德國空軍的對地攻擊能力。德國計畫在2012年時,用上述戰鬥機裝備兩個防空中隊和三個對地攻擊中隊。

“颱風”戰鬥機的紅外飛彈接近告警系統最近開始試飛。博登湖設備技術有限公司為主要提供商,全系統於2001年秋季開始首次飛行試驗。該系統的研製工作從1997年開始,計畫到2003年全部完成。這一被動式的告警系統能可靠的探測和跟蹤從發射到熄火、慣性飛行的紅外製導地空飛彈和空空飛彈。智慧型型實時圖像處理算法能辨認正在接近的飛彈,虛警率小,大大保證了載機的安全。

發展

2002年4月,“颱風”戰鬥機DA4號先後進行電磁系統兼容試驗和空中加油試驗。飛行試驗共持續了4小時20分鐘。此次試驗飛行時間最長、實現空對空加油和首次夜間空中加油,意義重大。DA4還將進行空中發射先進中程空空飛彈(AMRAAM)飛行試驗。

2002年9月,幾經推遲的先進近距空空飛彈ASRAAM獲準在“颱風”和狂風戰鬥機上服役,但還未部署到對伊拉克執行任務的部隊。英國國防部曾經以該飛彈未能滿足10項關鍵技術要求中的4項為由,拒絕接受英國MBDA公司生產的該飛彈。這4項要求涉及到全向截獲跟蹤、殺傷機率、抗干擾和離軸截獲發射的能力。英國皇家空軍的“狂風”F3使用鑑定部隊說,該飛彈的截獲與跟蹤距離是AIM-9飛彈的2倍,在絕大多數情況下都是首發命中目標,增強了飛機的作戰能力。

2002年4月11日第一架德國系列生產型“颱風”在歐洲航空防務與空間公司(EADS)軍用飛機分部的Manching工廠進行了31分鐘的處女飛行。這架裝有遙測系統的IPA 3號生產型飛機將用作飛行試驗,用以記錄和向地面站傳輸每一個機動和數千個其他參數,以供進一步評估。之前IPA 2號機在義大利首飛。

第一架英國系列“颱風”(IPA 1)隨即於4年15日晚在英國蘭開斯特BAE系統公司沃頓工廠成功完成首飛。該機由歐洲戰鬥機項目飛行員Keith Hartley駕駛,首席試飛員Paul Hopkins在后座監控,共飛行26分鐘。“颱風”的另一個里程碑,即BAE系統公司的雙座研製機DA4已完成了首次全程制導發射先進中程空空飛彈(AMRAAM)實彈。BAE系統公司試驗飛行員Craig Penrice說:“雷達在非常遠的距離截獲了Mirach目標,全程跟蹤,直到飛彈摧毀目標為止。”

英國宇航公司(BAE)與羅克韋爾·柯林斯數據鏈方案LLC公司(DLS)於2002年4月,向“颱風”及“狂風”開發、生產和後勤管理局(NETMA)交付首部Link 16軍用數據鏈多功能信息分發系統(MIDS)小體積終端(Low Volume Terminal LVT)。DLS公司將為歐洲戰鬥機公司提供12部LVT終端,並提供另外16部終端以支持歐洲戰鬥機在歐洲四個地點的生產測試。Link 16數據鏈可安全傳送遠距離作戰單位之間的戰鬥數據、語音和有關導航信息。裝有該系統的飛機通過一個自動升級的公用通信鏈獲得態勢識別能力,可減小誤傷、重複任務或遺漏目標的幾率。使用者能夠得到任務目標或威脅的戰場空間電子圖像。

EADS公司已於2002年8月1日向德國空軍交付了首台歐洲戰鬥機模擬器,德國也因此成為四個合作國中率先開始對飛行員進行訓練的國家。2003年8月,這台模擬器將和首架歐洲戰鬥機共同裝備德國第一支歐洲戰鬥機中隊,並對該中隊飛行員培訓。EADS公司在這項契約簽署後的一年之內就完成了這套系統的研製和生產。這台模擬器是高級程式訓練器,是為飛行員重點掌握程式和武器進行初級培訓而特定研製的。目前完成的系統只是2004年空軍要使用的全任務模擬器的一個環節,因而也可以稱之為是過渡型模擬器。這套模擬器由一個飛行員駕駛艙,一個三頻道視頻系統(150°方位,40°俯仰)和一個指揮控制台組成,控制台與一台任務報告記錄儀連線,以對被模擬的飛行情況進行評估。這套飛行模擬器將作為全任務模擬器的一個組成部分,可以模擬複雜的空對空的情景,最高可以模擬十架友方的或敵方的目標,而且可能是戰鬥機、直升機或坦克等不同類型的目標。

2002年12月德國空軍的首架“歐洲戰鬥機”交付德國國防部採辦局及德國空軍。這是一架雙座型號,將在2003年1月飛往德國空軍位於考夫博伊倫的第一技術研究院,用於首批地勤人員培訓。到2003年10月1日計畫還將有7架飛機交付給第73戰鬥機聯隊,飛行員培訓也將隨後開始。2004年4月起,首批6名德國空軍飛行員將在EADS軍用飛機分部曼興地區開始培訓任務,而德國空軍與EADS軍用飛機分部的合作企業--武器系統保障中心將於2003年春在曼興投入服務,主要負責後勤保障。

義大利空軍也將在2002年底接收首架“颱風”,這架還是一架雙座型。義大利共訂購了121架“颱風”。同時,義大利政府已開始著手解決2003年預算7000~8000萬歐元的資金短缺問題,這有可能會影響到未來歐洲戰鬥機的研發投入。提出的解決方案將從2004年開始籌措工業部門資金。空軍早就要求增加歐洲戰鬥機投入。據國防部估計,整個項目費用預計將達181億歐元。

2003年6月,首架生產型“颱風”準備通過型號驗收,並交付歐洲戰鬥機夥伴國服役,整個項目接近了重要的里程碑。“颱風”的武器系統及其他任何航空器系統的設計和製造都是按基本要求實現的,前4架生產型飛機都在規定的質量要求範圍內。

2003年7月8日,歐洲戰鬥機公司完成了“颱風”型號認證書的簽署,標誌著“颱風”戰機正式投入使用。。此次簽署是北約“歐洲戰鬥機”和“鏇風”戰鬥機項目管理局(NETMA)對該項目的最終認證。NETMA將同意向該項目的4個夥伴國(德國、義大利、西班牙和英國)交付“颱風”歐洲戰機。項目夥伴國空軍從現在起將開始接收該型戰機,並進行一系列的訓練和戰鬥力轉化,使這種武器系統充分融入到各國空軍中。當日的另一項重要事件是“颱風”戰機項目未來階段框架協定的簽署。該框架協定是針對近期發布的第2部分快速跟蹤協定所採取的具體步驟,“颱風”戰機第2部分契約涉及236架戰機,這些飛機將具備更強的能力,原有武器系統的能力得到擴展。同時,該契約還將為戰機安裝大批新型空地武器系統。

2003年8月,德國空軍也接收了首架“颱風”批生產飛機(SPA)。德國是首個正式接收歐洲戰鬥機服役的夥伴國,首架德國“颱風”將在德國南部的曼興投入服役,供飛行員指導訓練使用,到今年底德國空軍的歐洲戰鬥機將交付到德國北部的拉格,並轉入作戰機隊。

2003年11月,航空防務與航天公司(EADS)證實已將一份擬議的合併“颱風”戰鬥機生產線的計畫大綱遞交給參與該機研製的四個夥伴國——德國、英國、西班牙和義大利。由於該項目在初始研製階段以及近來的生產階段成本大幅上漲,四個參與夥伴國為此想盡一切辦法降低成本,有的國家通過減少採購量來降低本國在該項目的投資等措施。EADS後又想出合併生產線以降低生產成本的方法。EADS提出將原來的4條生產線合併為兩條,分別由BAE系統公司和義大利阿萊尼亞航宇公司負責,這樣可確保兩條生產線具有飽滿的生產任務量。

技術數據

機長 15.96米

機高  5.28米

翼展 10.95米

機翼面積 50.0平方米

最大平飛速度 M2.2

起飛著陸距離 500米 (內部滿油,帶2枚AIM-120飛彈和2枚格鬥飛彈,國際標準大氣溫度15度)

作戰半徑 463-556千米

限制過載 +9.0/-3.0g(內部滿油,帶2枚AIM-120飛彈)

EF2000與殲10比較

殲10屬於輕型戰鬥機。他當然比不了EF2000。EF2000是歐洲多國一起研製的。隨便一個國家的科技實力都在中國之上。至於殲14能不能對付F-22,只有出來餓才知道。F35和F22沒有可比性,F-22是用來進行空戰的,就是用來奪取制空權,屬於戰鬥機。F-35是用來對地的,用來進行地面打擊,屬於戰術轟炸機。按照以前的打法,攻擊機用來支援,地面部隊哪裡打不下來就叫攻擊機打。而美軍有了F35就正好相反,用F-35進行首輪攻擊,F-22護航,狂轟爛炸完以後再出動地面部隊進行“收尾”。
J-10的戰鬥力是參照周邊國家的同類戰機實力來研製的。可以說,J-10的戰鬥力凌駕於周邊國家同類戰機的實力。說白了就是J-10優於F-16的所有型號。周邊“非友好國家”里,韓國的F-15K算是比較讓中國頭疼的戰機。美國官方稱它是F-15的最終升級版,也就是F-15最後的一種型號,也是最好的型號。以後就把製造F-15的錢用來造F-22。
世界上有很多類似EF2000鴨式布局的戰機,全是歐洲的,如“陣風”,JAS-37,JAS-39鷹獅,幻影2000-1,2,3,4,5。
不過相信殲十的後產機型可以超越EF2000。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