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SCDMA

TDSCDMA

TDSCDMA指的是第三代移動通信標準,自正式向ITU(國際電聯)提交以來,已經歷經五年多的時間,完成了標準的專家組評估、ITU認可並發布、與3GPP(第三代夥伴項目)體系的融合、新技術特性的引入等一系列的國際標準化工作,從而使TDSCDMA標準成為第一個由中國提出的,以中國智慧財產權為主的、被國際上廣泛接受和認可的無線通信國際標準。這是中國移動史上重要的里程碑。 3G共有四個國際標準,另外三個是美國主導的CDMA2000,和歐洲主導的WCDMA,以及WiMax。它是由中國率先提出的。

基本信息

概述

tdscdmatdscdma
TDSCDMA的中文含義為時分同步碼分多址接入,該項通信技術也屬於一種無線通信的技術標準,它是由中國第一次提出並在此無線傳輸技術(RTT)的基礎上與國際合作,完成了TDSCDMA標準,成為CDMATDD標準的一員的,這是中國移動通信界的一次創舉,也是中國對第三代移動通信發展的貢獻。在與歐洲、美國各自提出的3G標準的競爭中,中國提出的TDSCDMA已正式成為全球3G標準之一,這標誌著中國在移動通信領域已經進入世界領先之列。該方案的主要技術集中在大唐公司手中,它的設計參照了TDD(時分雙工)在不成對的頻帶上的時域模式。
TDD模式是基於在無線信道時域裡的周期地重複TDMA幀結構實現的。這個幀結構被再分為幾個時隙。在TDD模式下,可以方便地實現上/下行鏈路間地靈活切換。這一模式的突出的優勢是,在上/下行鏈路間的時隙分配可以被一個靈活的轉換點改變,以滿足不同的業務要求。這樣,運用TDSCDMA這一技術,通過靈活地改變上/下行鏈路的轉換點就可以實現所有3G對稱和非對稱業務。合適的TDSCDMA時域操作模式可自行解決所有對稱和非對稱業務以及任何混合業務的上/下行鏈路資源分配的問題。
TDSCDMA的無線傳輸方案靈活地綜合了FDMA,TDMA和CDMA等基本傳輸方法。通過與聯合檢測相結合,它在傳輸容量方面表現非凡。通過引進智慧型天線,容量還可以進一步提高。智慧型天線憑藉其定向性降低了小區間頻率復用所產生的干擾,並通過更高的頻率復用率來提供更高的話務量。基於高度的業務靈活性,TDSCDMA無線網路可以通過無線網路控制器(RNC)連線到交換網路,如同三代移動通信中對電路和包交換業務所定義的那樣。在最終的版本里,計畫讓TDSCDMA無線網路與INTERNET直接相連。
TDSCDMA所呈現的先進的移動無線系統是針對所有無線環境下對稱和非對稱的3G業務所設計的,它運行在不成對的射頻頻譜上。TDSCDMA傳輸方向的時域自適應資源分配可取得獨立於對稱業務負載關係的頻譜分配的最佳利用率。因此,TDSCDMA通過最佳自適應資源的分配和最佳頻譜效率,可支持速率從8kbps到2Mbps的語音、網際網路等所有的3G業務。
TDSCDMA為TDD模式,在套用範圍內有其自身的特點:一是終端的移動速度受現有DSP運算速度的限制只能做到240km/h;二是基站覆蓋半徑在15km以內時頻譜利用率和系統容量可達最佳,在用戶容量不是很大的區域,基站最大覆蓋可達30-4km。所以,TDSCDMA適合在城市和城郊使用,在城市和城郊這兩個不足均不影響實際使用。因在城市和城郊,車速一般都小於200km/h,城市和城郊人口密度高,因容量的原因,小區半徑一般都在15km以內。而在農村及大區全覆蓋時,用WCDMAFDD方式也是合適的,因此TDD和FDD模式是互為補充的。

現狀

TDSCDMATDSCDMA網路規劃
自2001年3月3GPPR4發布後,TDSCDMA標準規範的實質性工作主要在3GPP體系下完成。在R4標準發布之後的兩年多時間裡,大唐與其他眾多的業界運營商、設備製造商一起,又經過無數次會議討論、郵件組討論,通過提交的大量文稿,對TDSCDMA標準規範的物理層處理、高層協定棧訊息、網路和接口信令訊息、射頻指標和參數、一致性測試等部分的內容進行了一次次的修訂和完善,使得到目前為止的TDSCDMAR4規範達到了相當穩定和成熟的程度。
在3GPP的體系框架下,經過融合完善後,由於雙工方式的差別,TDSCDMA的所有技術特點和優勢得以在空中接口的物理層體現。物理層技術的差別是TDSCDMA與WCDMA最主要的差別所在。在核心網方面,TDSCDMA與WCDMA採用完全相同的標準規範,包括核心網與無線接入網之間採用相同的Iu接口;在空中接口高層協定棧上,TDSCDMA與WCDMA二者也完全相同。這些共同之處保證了兩個系統之間的無縫漫遊、切換、業務支持的一致性、QoS的保證等,也保證了TDSCDMA和WCDMA在標準技術的後續發展上保持相當的一致性。
2006年1月20日已經被宣布為中國的國家通信標準。

發展過程

TDSCDMATDSCDMA演進路線
1998年初,在郵電部科技司的直接領導下,由電信科學技術研究院組織隊伍在SCDMA技術的基礎上,研究和起草符合IMT-2000要求的中國的TDSCDMA建議草案。該標準草案以智慧型天線、同步碼分多址、接力切換、時分雙工為主要特點,於ITU徵集IMT-2000第三代移動通信無線傳輸技術候選方案的截止日1998年6月30日提交到ITU,從而成為IMT-2000的15個候選方案之一。ITU綜合了各評估組的評估結果,在1999年11月赫爾辛基ITU-RTG8/1第18次會議上和2000年5月在伊斯坦堡ITU-R全會上,TDSCDMA被正式接納為CDMATDD制式的方案之一。
CWTS(中國無線通信標準研究組)作為代表中國的區域性標準化組織,從1999年5月加入3GPP以後,經過4個月的充分準備,並與3GPPPCG(項目協調組)、TSG(技術規範組)進行了大量協調工作後,在同年9月向3GPP建議將TDSCDMA納入3GPP標準規範的工作內容。1999年12月在法國尼斯的3GPP會議上,中國的提案被3GPPTSGRAN(無線接入網)全會所接受,正式確定將TDSCDMA納入到Release2000(後拆分為R4和R5)的工作計畫中,並將TDSCDMA簡稱為LCRTDD(低碼片速率TDD方案)。
經過一年多的時間,經歷了幾十次工作組會議幾百篇提交文稿的討論,在2001年3月棕櫚泉的RAN全會上,隨著包含TDSCDMA標準在內的3GPPR4版本規範的正式發布,TDSCDMA在3GPP中的融合工作達到了第一個目標。
至此,TDSCDMA不論在形式上還是在實質上,都已在國際上被廣大運營商、設備製造商所認可和接受,形成了真正的國際標準。

技術優勢

TDSCDMATDSCDMA關鍵參數
TDSCDMA的提出比其他標準較晚,這給其產品成熟性帶來一定的挑戰,但在另一方面,TDSCDMA吸納了九十年代以來移動通信領域最先進的技術,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技術的發展方向,具有前瞻性和強大的後發優勢。與其他3G標準相比,TDSCDMA系統及其技術有著如下突出優勢:

頻譜效率高

TDSCDMA系統綜合採用了聯合檢測、智慧型天線和上行同步等先進技術,系統內的多址和多徑干擾得到了極大緩解,從而有效地提高了頻譜利用率,進而提高了整個系統的容量。
具體來講,聯合檢測和上行同步可極大降低小區內的干擾,智慧型天線則可以有效抑制小區間及小區內的干擾。另外,聯合檢測和智慧型天線對於緩解2G頻段上更加明顯的多徑干擾也有極大作用。所以,TDSCDMA系統的這一特點決定了它將非常適合於在3G網路建設初期提供大容量的網路解決方案。

支持多載頻

對TDSCDMA系統來說,其容量主要受限於碼資源。TDSCDMA支持多載波,載頻之間切換很容易實現。因為TDSCDMA是時分系統,手機可在控制信道時掃描其它頻率,無需任何硬體輕鬆實現載波間切換,並能保證很高的成功率。另外通過多載波可以消除導頻污染以及突發導頻,從而降低掉話率。因為TD系統可以將鄰小區的導頻安排在不同的載波上,從而降低導頻污染。-導頻污染是CDMA系統最頭疼的地方。TD在這方面有獨特優勢。另外TD在室內覆蓋方面也有很大優勢。

不存在呼吸效應軟切換

用戶數的增加使覆蓋半徑收縮的現象稱之為呼吸效應。CDMA系統是一個自干擾系統,當用戶數顯著增加時,用戶產生的自干擾呈指數級增加,因此呼吸效應是一般CDMA系統的天生缺陷。

呼吸效應的另一個表現形式是每種業務用戶數的變化都會導致所有業務的覆蓋半徑發生變化,這會給網路規劃和網路最佳化帶來很大的麻煩。TDSCDMA是一個集CDMA、FDMA、TDMA於一身的系統,它通過低頻寬FDMA和TDMA來抑制系統的主要干擾,使產生呼吸效應的因素顯著降低;
由於TDSCDMA在每個時隙中採用CDMA技術來提高容量,產生呼吸效應的唯一原因是單時隙中多個用戶之間的自干擾,由於TDSCDMA單時隙最多只能支持8個12.2k的話音用戶,用戶數量少,使用戶的自干擾比較少。
同時,這部分自干擾通過聯合檢測和智慧型天線技術被進一步抑制,因此TDSCDMA不再是一個干擾受限系統,而是一個碼道受限系統,覆蓋半徑不隨用戶數的增加而變化,即沒有呼吸效應。

組網靈活、頻譜利用靈活、頻率資源豐富

TDSCDMA系統採用時分雙工模式,它的一個載波只需占用1.6MHz的頻寬就可以提供速率達2Mbps的3G業務,對於頻率分配的要求簡單和靈活了許多。在今後多家移動運營商共存的情形下,頻譜資源的使用情況會相對複雜,而TDSCDMA系統大大提高了對頻譜資源利用的靈活性。
中國政府為TDD分配了155MHz的工作頻段,對比於FDD上下行共90MHz的對稱頻段,TDD系統在頻率資源方面的優勢,為TDD系統的網路擴容和後續發展埋下了輕鬆的一筆。
除中國外,世界各國3G頻譜規劃都包括TDD頻段,日本、歐洲運營商3G牌照中已經包括TDD頻段,為未來TDSCDMA進入國際市場提供了機遇。這為TDSCDMA技術的國際化套用和國際漫遊,提供了必要的條件。

GSM組網易於實施

從系統角度看,TDSCDMA與GSM均為時分復用系統,可以靈活進行系統之間的測量控制和切換。從終端角度看,TDSCDMA與GSM的切換較易引入目前單模手機,TDSCDMA/GSM雙模手機成本低於WCDMA/GSM成本。目前,展訊T3G等晶片廠商均支持TDSCDMA/GSM雙模手機解決方案。

靈活高效承載非對稱數據業務

TDD技術的採用是TDSCDMA系統與其他兩大3G主流標準FDD系統的根本區別。TDSCDMA系統子幀中上下行鏈路的轉換點是可以靈活設定的,根據不同承載業務分別在上下行鏈路上數據量的分布,上下行資源可以有從3∶3的對稱分配到1∶5的非對稱分配調整。

在未來3G多樣化的業務套用中,非對稱的數據業務會占有越來越多的比例,大部分業務的典型特徵是上行鏈路和下行鏈路中的業務量不對稱。FDD系統由於其固定的上下行頻率的對稱占用,在承載非對稱業務時會造成對頻譜資源的浪費。而TDSCDMA系統可以通過配置切換點位置,靈活地調度系統上下行資源,使得系統資源利用率最大化。因此TDSCDMA系統更加適合未來的3G非對稱數據業務和網際網路業務方面。
TDSCDMA單獨組網具有網路規劃簡單,建設和維護成本低的好處。而TDSCDMA具有的非對稱數據業務傳輸的特點使其更具有其他技術不可比擬的優勢。
相比與WCDMA和CDMA2000網路,TDSCDMA網路是TDD和CDMA、TDMA技術完美結合,有很好技術優勢:第一個優勢,頻譜利用率高,只需要一個1.6M頻寬就可通信;第二個優勢,TDSCDMA採用智慧型天線、軟體無線電等大量先進技術,可以提高系統容量;第三個優勢,TDSCDMA更適合傳輸不對稱的網際網路業務。從全球頻率劃分來看,各國都為TDD預留了頻段,從這意義上來說,只有TDSCDMA才有可能實現全球漫遊。

核心技術

接力切換技術接力切換技術
1.接力切換技術越區切換在蜂窩移動通信系統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早期的頻分多址(FDMA)和時分多址(TDMA)移動通信系統中,採用的是“硬切換技術”,該技術使系統在切換過程中大約丟失300ms的信息,同時占用信道資源較多。
美國高通公司開發的CDMAIS-95無線通信系統使用了“軟切換技術”,軟切換過程不丟失信息、不中斷通信,還可增加CDMA系統的容量。但是,軟切換技術只解決了終端在使用相同載波頻率的小區或扇區間切換的問題,對於不同載波的基站之間,FDDCDMA系統仍然只能使用硬切換方式。而且,處於切換過程中的每一個終端要同時接收來自兩個或三個基站的信息,並在反向鏈路中向這些基站傳送相應信息,這占用了較多的通信設備和信道,造成系統資源的浪費。
而在TDSCDMA系統中,採用了一種新的越區切換方法,即“接力切換”。TDSCDMA的獨特之處是使用了智慧型天線獲得用戶終端的方位(DOA),採用同步CDMA技術獲得用戶終端與基站間的距離。若將這兩個信息予以綜合,基站就可以確定用戶終端的具體位置,從而為接力切換奠定了基礎。接力切換不丟失信息、不中斷通信,節約了信道資源。
正是由於TDSCDMA系統採用了智慧型天線以及使用兩個基站對終端進行定位,具有對終端精確定位的功能,所以能夠實現更有效的越區切換,即所謂的“接力切換”。在接力切換的過程中,同頻小區之間的兩個小區的基站都將接收同一個終端的信號,並對其定位,將確定可能切換區域的定位結果向基站控制器報告,完成向目標基站的切換,克服了“軟切換”浪費信道資源的缺點。接力切換不僅具有上述的“軟切換”功能,而且可以使用在不同載波頻率的TDSCDMA基站之間,甚至能夠在TDSCDMA系統與其它移動通信系統(如GSM、CDMAIS-95等)的基站之間,實現不丟失信息、不中斷通信的理想的越區切換。在一般情況下,“接力切換”與“軟切換”相比較,能夠使系統容量增加一倍以上。
2.智慧型天線技術
近年來,智慧型天線技術已經成為移動通信中最具有吸引力的技術之一。智慧型天線採用空分多址(SDMA)技術,利用信號在傳輸方向上的差別,將同頻率或同時隙、同碼道的信號區分開來,最大限度地利用有限的信道資源。與無方向性天線相比較,其上、下行鏈路的天線增益大大提高,降低了發射功率電平,提高了信噪比,有效地克服了信道傳輸衰落的影響。同時,由於天線波瓣直接指向用戶,減小了與本小區內其它用戶之間,以及與相鄰小區用戶之間的干擾,而且也減少了移動通信信道的多徑效應。CDMA系統是個功率受限系統,智慧型天線的套用達到了提高天線增益和減少系統干擾兩大目的,從而顯著地擴大了系統容量,提高了頻譜利用率。
智慧型天線在本質上是利用多個天線單元空間的正交性,即空分多址復用(SDMA)功能,來提高系統的容量和頻譜利用率。這樣,TDSCDMA系統充分利用了CDMA、TDMA、FDMA和SDMA這四種多址方式的技術優勢,使系統性能最佳化。
智慧型天線的核心在於數位訊號處理部分,它根據一定的準則,使天線陣產生定向波束指向用戶,並自動地調整係數以實現所需的空間濾波。智慧型天線須要解決的兩個關鍵問題是辨識信號的方向和數字賦形的實現。
TDSCDMA的智慧型天線使用一個環形天線陣,由8個完全相同的天線元素均勻地分布在一個半徑為R的圓上所組成。智慧型天線的功能是由天線陣及與其相連線的基帶數位訊號處理部分共同完成的。該智慧型天線的仰角方向輻射圖形與每個天線元相同。在方位角的方向圖由基帶處理器控制,可同時產生多個波束,按照通信用戶的分布,在360°的範圍內任意賦形。為了消除干擾,波束賦形時還可以在有干擾的地方設定零點,該零點處的天線輻射電平要比最大輻射方向低約40dB。TDSCDMA使用的智慧型天線當N=8時,比無方向性的單振子天線的增益分別大9dB(對接收)和18dB(對發射)。每個振子的增益為8dB,則該天線的最大接收增益為17dB,最大發射增益為26dB。由於基站智慧型天線的發射增益要比接收增益大得多,對於傳輸非對稱的IP等數據、下載較大業務信息是非常適合的。
根據以上基本原理,在CDMA系統(無論是TDD或FDD方式)中,採用智慧型天線和波束賦形技術,能夠在多個方面大大改善通信系統的性能,概括地講主要有:提高了基站接收機的靈敏度,提高了基站發射機的等效發射功率,降低了系統的干擾,增加了CDMA系統的容量,改進了小區的覆蓋,降低了無線基站的成本。
由於採用智慧型天線後,套用波束賦形技術顯著提高了基站的接收靈敏度和等效發射功率,能夠大大降低系統內部的干擾和相鄰小區之間的干擾,從而使系統容量擴大一倍以上;同時也可以使業務高密度的市區和郊區所要求的基站數目減少。在業務稀少的鄉村,無線覆蓋範圍將增加一倍,這也意味著在所覆蓋的區域的基站數目降至通常情況的1/4。天線增益的提高也能夠降低高頻功率放大器(HPA)的線性輸出功率。因為HPA的費用占收發信機成本的主要部分。所以,智慧型天線的採用將顯著降低運營成本、提高系統的經濟效益。

作用

在3GPP標準化中的作用在3GPP標準化中的作用
眾所周知,TDSCDMA是一個由中國和歐洲的公司共同推動並正在開發的一種第三代移動通信技術,它特別適合中國市場對第三代移動通信服務的需求。目前,這一技術已經被國際電聯(ITU)正式採納成為第三代移動通信國際標準——IMT-2000家族的一員,並且被公認為能夠全面支持第三代業務的技術。這一技術已經引起了多方的關注,同時,由於IMT-2000中包含TDSCDMA技術,因此,在第三代協作項目組織(3GPP)內部正在加緊進行標準融合的工作,以促進第三代移動通信標準的發展,這一點,使TDSCDMA更進一步地受到國際社會的關注。
實際上,人們很早便開始了對第三代移動通信系統的研究。1998年1月,歐洲標準化組織——歐洲通信標準協會特別移動部(ETSISMG)採納了一項關於第三代移動通信系統的空中接口提案,這一提案被命名為全球移動通信系統,即人們現在常說的UMTS。UMTS陸地無線接入(UTRA)包括了兩種模式,頻分雙工模式(FDD)和時分雙工模式(TDD)。
前者採用的技術為WCDMA,後者採用的技術為TDSCDMA。
在歐洲開發UMTS標準的時候,日本也對第三代移動通信系統進行了廣泛的研究。日本的標準化組織——無線工業貿易協會(ARIB)同樣選擇WCDMA技術,即日本和歐洲對FDD模式的提案幾乎是一致的。北美的T1標準化組織也在開發極其相似的概念。
與此同時,中國信息產業部電信科學技術研究院(CATT)、西門子公司和中國無線電信標準委員會(CWTS)也在加緊進行TDD模式的TDSCDMA技術的開發。
為了建立一個真正的全球第三代移動通信標準,1998年12月,第三代協作項目組織成立。該組織由各個國家和地區的電信標準化組織組成,包括歐洲的ETSI、美國的T1、日本的ARIB、韓國的TTA、中國的CWTS等。3GPP非常好地協調了來自各地不同的標準化組織提出的建議,並為建立一個統一的第三代移動通信標準而努力。對於這個標準,我們現在仍稱之為UTRA。UTRA是基於GSM核心網,並且包含FDD和TDD模式的第三代移動通信標準。
與此相對應,第三代協作項目2組織則正在發展一個被稱為cdma2000的第三代移動無線標準。這一標準是基於IS-95CDMA網路的。
第三代移動通信的發展離不開運營商的支持。1999年6月,運營商協調組織(OHG)中的主要國際運營商提出了一個統一的全球第三代移動通信(G3G)概念,這個概念已經被3GPP和3GPP2所接受。經協調的G3G概念是一個單一的標準並帶有下列三種運行模式:
直序擴頻CDMA(CDMA-DS),基於由3GPP規範的UTRAFDD模式;
多載波CDMA(CDMA-MC),基於由3GPP2規範的FDD模式的CDMA2000;
TDD(CDMATDD),基於由3GPP規範的UTRATDD模式。
通過同生產廠商團體合作,運營商協調組織將儘可能地使無線參數一致並定義通用的協定棧,從而達到所有基於CDMA建議的融合。這將使多模終端的實現得以簡化並能接入現存的GSMMAP以及ANSI-41核心網。OHG的建議已被考慮進3GPP規範1999年的第一版標準里,此標準已於1999年底完成。
為了將TDSCDMA融入UTRA,新的協調工作已在3GPP里開始。作為第一步,根據碼片速率的差異,分別將TD-CDMA和TDSCDMA稱為3.84MCPSTDD和1.28McpsTDD。這些工作正在3GPP技術規範小組中的許多工作組裡進行。包括:
WG1(物理層)
WG2(協定層,MAS和RLC)
WG3(接口,IuB和IuR)
WG4(RF要求和測試規範)
來自歐洲、中國和韓國的工程師們對此作出了貢獻。這項標準化工作的目標是要將TDSCDMA吸收作為UTRA第四版標準的一部分(Release2000)。這些規範在3GPP和3GPP2中進行了詳細地闡述,並成為ITU的IMT-2000建議的一部分。
為了進一步發展這些標準,3GPP的所有成員和參與者定期會面,交換意見並提出新的觀點。根據專家們的介紹和建議,3GPP組織針對一些特殊問題達成一致意見之後,將新的特性和改進推廣到現有的規範中。
3GPP的工作組在2001年初完成2000年版本標準。對於正期待著三代標準的市場,三個子標準——CDMA-DS(UTRAFDD),3.84McpsTDD和1.28McpsTDD(TDSCDMA)將逐漸趨於成熟。

聯盟發展

TDSCDMATDSCDMA聯盟
在3G技術和系統蓬勃發展之際,不論是各個設備製造商、運營商,還是各個研究機構、政府、ITU,都已經開始對3G以後的技術發展方向展開研究。在ITU認定的幾個技術發展方向中,包含了智慧型天線技術和TDD時分雙工技術,認為這兩種技術都是以後技術發展的趨勢,而智慧型天線和TDD時分雙工這兩項技術,在目前的TDSCDMA標準體系中已經得到了很好的體現和套用,從這一點中,也能夠看到TDSCDMA標準的技術有相當的發展前途。

另外,在R4之後的3GPP版本發布中,TDSCDMA標準也不同程度地引入了新的技術特性,用以進一步提高系統的性能,其中主要包括:通過空中接口實現基站之間的同步,作為基站同步的另一個備用方案,尤其適用於緊急情況下對於通信網可靠性的保證;終端定位功能,可以通過智慧型天線,利用信號到達角對終端用戶位置定位,以便更好地提供基於位置的服務;高速下行分組接入,採用混合自動重傳、自適應調製編碼,實現高速率下行分組業務支持;多天線輸入輸出技術(MIMO),採用基站和終端多天線技術和信號處理,提高無線系統性能;上行增強技術,採用自適應調製和編碼、混合ARQ技術、對專用/共享資源的快速分配以及相應的物理層和高層信令支持的機制,增強上行信道和業務能力。

TDSCDMA預期TDSCDMA用戶數
在政府和運營商的全力支持下,TDSCDMA產業聯盟和產業鏈已基本建立起來,產品的開發也得到進一步的推動,越來越多的設備製造商紛紛投入到TDSCDMA產品的開發陣營中來。隨著設備開發、現場試驗的大規模開展,TDSCDMA標準也必將得到進一步的驗證和加強。

為了加快TDSCDMA的產業化進程,早日形成完整的產業鏈和多廠家供貨環境,2002年10月30日,TDSCDMA產業聯盟在北京成立。TDSCDMA產業聯盟的成員企業由最初的7家,發展到目前的30家企業,覆蓋了TDSCDMA產業鏈從系統、晶片、終端到測試儀表的各個環節。

聯盟性質:
TDSCDMA產業聯盟是一個由積極投身於TDSCDMA事業,從事TDSCDMA標準及產品的研究、開發、生產、製造、服務的企、事業單位自願組成的社會團體。

聯盟宗旨:
整合及協調產業資源,提升聯盟內移動通信企業的研究開發、生產製造水平,促進TDSCDMA通信產業的快速健康發展,實現TDSCDMA在中國及全球通信市場的推廣和套用。

聯盟業務範圍:
TDSCDMA產業聯盟主要圍繞TDSCDMA技術進行標準的推進與完善以及產業的管理和協調,促進企業間資源共享和互惠互利,建議政府制定有利於TDSCDMA發展的重大產業政策,提升聯盟內通信企業的群體競爭力。
TDSCDMA產業聯盟內部貫徹統一的智慧財產權管理政策,技術信息和市場資訊高度共享,通過密切的溝通,合理的分工,推動TDSCDMA產業快速健康發展。

聯盟成員:
電信科學技術研究院(大唐電信科技產業集團)
華立集團有限公司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
聯想(北京)有限公司
深圳市中興通訊股份有限公司
中國電子信息產業集團公司
中國普天信息產業集團公司
北京天碁科技有限公司
重慶重郵信科股份有限公司
海信集團有限公司
凱明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西安海天天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展訊通訊(上海)有限公司
北京中創信測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湖北眾友科技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貝爾阿爾卡特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迪比特實業有限公司
UT斯達康公司
英華達(上海)電子有限公司
中山市通宇通訊設備有限公司
青島海爾通信有限公司
上海科泰世紀科技有限公司
武漢郵電科學研究院
TCL集團
廣州市新郵通信設備有限公司
安德魯電信器材(中國)有限公司
鼎芯通訊(上海)有限公司
北京星河亮點通信軟體有限責任公司
京信通信技術(廣州)有限公司
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十四研究所
摩比天線技術(深圳)有限公司
銳迪科微電子(上海)有限公司
北京漢銘信通科技有限公司
寧波波導股份有限公司
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四十一研究所
億陽信通股份有限公司
深圳市長方網路技術有限公司
宇龍計算機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希姆通信息技術(上海)有限公司
龍旗控股有限公司.

社會化

3月28日訊息,中國移動於今日召開媒體見面會,正式宣布將於4月1日起,在其所承建的8座奧運城市正式啟動國產3G(即TDSCDMA)的社會化業務測試和試商用,具體包括北京、天津、上海、青島、秦皇島、瀋陽、深圳和廣州8城市。中移動表示,試商用期間國產3G手機基本月租費為50元/月,本地基本通話費主叫4角/被叫免費;國內長途通話費0.07元/6秒。
試商用期間費用5折優惠
據了解,本次試商用的手機為統一採用157號段,而不是此前傳言的159號段,中移動首批將邀請2萬名不同行業和部門有一定代表性的用戶參加國產3G終端、網路、業務的全方位測試,免費提供價值2000元到4000元的測試手機和數據卡,每位測試用戶提供800元話費補貼,並且向試商用用戶提供優惠的3款TD套餐和數據卡套餐,語音資費低於當前G網資費。
中移動表示,試商用期間用戶在TD網發生的通信費用享受5折,中移動率先採購的終端將比採購價低100-200元在門市銷售,給予社會合作渠道一定的優惠,TD放號的酬金比GSM高2倍,並有額外銷售獎勵。
4月1日起,用戶可在8個城市移動門市和部分合作渠道可以購買TD先鋒卡,統一定價20元/張。具體收費標準為基本月租費為50元/月,本地基本通話費主叫4角/被叫免費;國內長途通話費0.07元/6秒。視頻通話主叫0.6元/分鐘,被叫免費,長途通話0.1元/6秒,國內視頻通話漫遊主叫0.9元/分鐘,被叫0.6元/分鐘。
另外,中移動準備了28元、58元以及88元3種TD資費套餐,其中28元套餐包含150分鐘可視通話、來電顯示、奧運手機報以及10M的T網流量;58元套餐包括350分鐘可視電話、來電顯示、奧運手機報、10M的T網流量以及彩鈴;而88元套餐包含600分鐘可視通話與來電顯示、奧運手機報、10M的T網流量以及彩鈴。
TD寬頻數據上網包括100元與200元兩種套餐,其中100元套餐包含2G流量,200元包含5G流量,超出流量0.01元/k,非套餐用戶0.03元/k,另外數據流量封頂每月1000元,另外,5折優惠的通信費用不包含G網通信費。
從2007年上半年開始,TD試驗擴大到10個城市,除了中國移動此前所承建的北京、天津、上海、廈門、秦皇島、瀋陽之外,還新增加了廣州和深圳,此外青島由中國網通主要進行測試,而保定則由中國電信主要測試。該人士表示,中國移動統一放號的是8個城市而非10個,青島和保定的具體安排還要看網通和電信的具體安排。
據悉,目前共有11家手機廠商已獲得入網許可證,中移動目前集采的5萬部TD手機來自於第一批獲得入網許可證的廠商,包括中興通訊、三星LG、海信、聯想、新郵通;另外中移動還從大唐移動採集了1萬部TD上網卡。中移動表示,這6萬部TD終端將會在其8個奧運城市的自有門市里放號,而廠商還可以在自有銷售渠道銷售集采之外的TD終端。
在不久前的兩會期間,中移動總裁王建宙曾承諾TD趕得上在奧運期間商用,最近又在接受採訪時表示4月TD將進入試商用。中移動一位內部人士向騰訊科技證實,“TD放號已經準備就緒,只等集團確定具體放號日期。”此外他還解釋說,“因為終端到位的問題,導致放號日期有所延遲。”
2008年4月1日起中移動開始TD試商用放號。TD放號是中國3G史上又一個里程碑式的事件,標誌著民族3G標準TD已完全具備了商業運營的基礎。此次157號段的試商用離奧運還有4個半月的時間,有較為充分的時間進行網路最佳化、系統管理和資費系統改進等工作,未來在奧運期間呈現給我們的將是一個全新的3G標準的出台。
中移動率先繞開3G牌照推出TD對聯通是一次重大打擊。由於重組和3G牌照形勢不明朗,未來3-6個月內聯通都不可能馬上推出3G業務,短期內用戶能體驗的只有中移動的TD,對未來3G業務開展有先入為主的優勢,且會影響到聯通數據卡業務的優勢,未來不排除會有較為嚴重的用戶流失發生。但對國內電信設備供應商而言,此次TD開閘將是一個重大利好。一旦TD推出就意味著開弓沒有回頭箭,TD投資加速也將是必然的趨勢。未來我們更有理由看好中興通訊和ST大唐等電信設備類上市公司的發展前景。

無線通信系統基本概念

無線通信系統在上個世紀60年代起,美國軍方創建了世界上第一個無線通信系統的雛形——MCM。它僅僅經過了半個多世紀的發展,便成為了與人民大眾生活密不可分的一部分,無線通信系統究竟有什麼樣的魔力,讓我們能夠從世界的一端和另一端,甚至在遙遠的其他星球自由溝通?現在,就讓我們慢慢揭開它神秘的面紗。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