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4“謝爾曼”中型坦克

M4“謝爾曼”中型坦克

美國的M4“謝爾曼”中型坦克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後期的著名坦克,也是二戰中生產數量最多的坦克,總生產量達到了49234輛,在二戰後期的坦克戰中,M4“謝爾曼”中型坦克發揮了重大的作用,因而在世界戰車發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基本信息

M4“謝爾曼”中型坦克

簡介

美國M4中型坦克是二戰中後期的著名坦克,也是二戰中生產數量最多的坦克,總生產量達到了49234輛,比蘇聯的T—34坦克生產數量還多。在二戰後期的坦克戰中,M4坦克發揮了重大的作

M4“謝爾曼”中型坦克M4“謝爾曼”中型坦克
用,因而在世界戰車發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威廉·謝爾曼本是美國南北戰爭期間北軍(聯邦軍)的一員戰將。以著名將軍來命名坦克是美軍的習慣作法,如“格蘭特”、“巴頓”坦克,“布雷德利”步兵戰車等。“謝爾曼”坦克的真正代號是M4,它與M3坦克幾乎同時開始研製,被稱為“兩兄弟”。但作為弟弟的M4坦克名氣要遠遠大於哥哥M3坦克。

M4與M3有許多相似之處,從底盤布局到發動機,二者幾乎一模一樣。二者最大的區別是在炮塔上,M3坦克火炮裝在炮座內,而M4坦克的火炮裝在鏇轉炮塔上。這樣,不僅可以大大提高火力的靈活性,而且有利於均勻增加裝甲厚度,從而提高坦克的防護性能。正因為如此,M4坦克的綜合性能要遠遠高於M3坦克。

M4坦克的型號十分龐雜,美國官方公布的M4系列的改進型就不下50種,從而構成了龐大的“謝爾曼”家族。這些家族成員間的區別主要體現在:有的採用鑄造車體,有的採用焊接車體,有的發動機型號不同,有的火炮口徑不同等等。其中,M4A3坦克較有代表性,這種坦克的戰鬥全重31.55噸,乘員5人,裝一門75mm火炮,並有火炮高低穩定器,裝甲厚度15--100mm,其動力裝置為一台368千瓦的水冷汽油機,採用小負重輪和水平螺鏇彈簧懸掛裝置,最高速度可達42公里/小時。

1942年初,M4坦克正式列裝。由於它在戰場上的出色表現,很快贏得坦克手們的青睞。根據“租借法案”,英國等美國的盟國也要求租借這種坦克。為此,美國龐大的汽車工業紛紛轉產,生產坦克。僅1943年一年,美國就生產各型坦克近3萬輛,其中M4坦克占相當大比重。

二戰中、後期,M4坦克在反法西斯戰場上發揮了重要作用。在歐洲戰場上,雖然M4坦克在與德軍重型坦克的較量中,還有些力不從心,但它的數量多,可以以量補質。在太平洋島嶼爭奪戰中,美軍的M4坦克則出盡了風頭,日軍的97坦克根本不是它的對手。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許多從美軍退役的M4坦克成了一些中、小國家軍隊的寶貝,“謝爾曼”遍及世界各地。直到今天,它仍在某些國家發揮著作用。M4坦克與蘇聯的T—34一樣,在世界坦克發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研製歷程

M4“謝爾曼”中型坦克M4“謝爾曼”中型坦克
1940年8月19日,美國開始了新型坦克的研製工作。根據M3“格蘭特”的不足,軍方要求將75mm火炮裝在鏇轉炮塔上,研製代號是T6中型坦克,1941年9月,T6坦克定型並被命名為M4“謝爾曼”中型坦克。M4是在M3坦克的基礎上研製成功的,因而M4和M3,既有區別,又有聯繫。它們的底盤總體布置和行動部分都很相似。最大的區別在炮塔上,M4坦克的炮塔為整體鑄造炮塔,圓弧過渡,尺寸上比M3的炮塔要大得多。

M4坦克的主要武器是一門M3式75mm火炮,可以發射穿甲彈榴彈煙幕彈。在M4系列的各種改進型車上,共裝有4種不同型號的發動機,變速箱為機械式,行動部分採用平衡式懸掛裝置,每側6個負重輪分為3組,主動輪在前,誘導輪在後。

M4坦克的型號十分繁雜,僅美國官方公布的M4系列改進型車,變型車,和實驗型車就有50多種。主要有M4,M4A1,M4A2,M4A3,M4A4,M4A6這6種型號的改進型車,主炮有75mm,76mm,105mm。

M4的火力雖略顯不足,但它的堅固,可靠和耐久性卻享譽軍界。在整個大戰期間,M4成為美軍坦克力量的骨幹。由於美軍不像德軍和蘇軍那樣裝備了重型坦克,M4有時也得權充重型坦克使用,儘管它並不能完全勝任這個角色。

從42年開始,M4一批接一批地投入使用,以求儘快替換身有殘疾的M3。它第一個大顯威風的地方是北非戰場。當英軍撤至阿拉曼,已置身退無可退的境地時,大約四百輛謝爾曼被火速補充至英第八軍。在“十字軍”和“瓦倫丁”型坦克的配合下,經過五小時的炮火準備,謝爾曼率先向油料、備件嚴重不足,已成強弩之末的德軍發動衝擊。經過十二天激戰,英軍大敗德軍非洲軍團。是役,曾在沙漠中令對手望風披靡的德軍PzKwIII、Ⅳ型坦克被擊毀二百餘輛。沙漠之狐隆美爾從此一厥不振。

此後,不論在歐洲戰場還是在太平洋戰場,隨處可見謝爾曼的身影。D-DAY最先登入諾曼第的坦克就是數百輛謝爾曼,成為盟軍邁向勝利的先鋒。

謝爾曼的長處在於可靠性高,易於維護和用途廣泛。有的在炮塔上加裝60管4.5英寸火箭發射器;有的加裝噴火器成為噴火坦克。還有的將其主炮改為105毫米榴彈炮,加強軟殺傷能力。大戰後期則以生產裝備76毫米長身管高初速主炮的M4A3為主。而其主要缺點是火力、裝甲防禦力與德、蘇著名中型坦克相比,有相當的差距。它的汽油發動機周圍裝甲防護尤其不足,和德軍對手對壘時極易中彈起火。因此美軍給它起了個外號——“Ronson”,一種名牌打火機。

M4謝爾曼並不是二戰中性能最佳的中型坦克,但其巨大的裝備數量加上蒙哥馬利、巴頓等名將精明的運用,使它在盟軍的武器裝備序列中占有重要地位。巴頓將軍指揮下的美軍裝甲師主要裝備就是M4坦克,它們在諾曼第登入以後的歷次戰鬥中發揮了重大的作用,1945年春,美軍有16個裝備有M4中型坦克的裝甲師參加了對柏林的總攻。

性能數據

M4A3(76)W HVSS主要性能數據列表

戰鬥全重 33650kg
車長 7.54m
車寬 3.0m
車高 2.97m
引擎 Ford GAA
最大速度 公路/越野:42/n.a. km/h
最大行程 公路/越野:161/n.a. km
乘員 5人
火力裝備 76mm Gun M1A1,M1A1C or M1A2 ; 2x.30 caliber MG M1919A4
彈藥 76mm:71發 ; 7.62mm:6250發
裝甲 13-178mm
爬 坡 度 31度
過直牆高 0.61m
越 壕 寬 2.3m
涉 水 深 0.91m

結構特點

M4謝爾曼坦克非但不是一款拙劣設計,還具備許多優點和當時最先進的技術。首先,M4謝爾曼是二戰性能最可靠的坦克,其動力系統的堅固耐用連蘇聯坦克都遜色幾分,德國坦克更是望塵莫及。德國虎豹坦克每隔1,000公里里程就需要大修一次,坦克必須運回工廠大修。謝爾曼坦克只需要最基本的野戰維護就足夠了。性能可靠,故障極少,使美軍坦克的出勤率大大高過德軍坦克。

謝爾曼坦克的生產設計大概也是二戰最優秀的。美國研製生產坦克的廠家是通用、福特、克萊斯勒等汽車廠,採用的是亨利-福特倡導的生產線原理,因此能夠大批量生產,並且大幅度降低成本。美國二戰期間總共生產了各種裝甲戰車287,000輛,其中包括將近5萬輛M4謝爾曼坦克。最有趣的是,謝爾曼坦克的尺寸是參照美國“自由輪”的船艙設計,非常便於遠洋運輸。看來美軍對後勤的重要性理解得非常透徹。

M4“謝爾曼”中型坦克M4“謝爾曼”中型坦克

謝爾曼坦克還擁有幾項世界領先技術。首先炮塔轉動裝置是二戰最快的,轉動一周只需要不足10秒鐘。其次謝爾曼還是二戰唯一裝備了火炮垂直穩定儀的坦克,能夠在行進當中瞄準目標開炮。謝爾曼的500馬力汽油發動機也是二戰最優秀的坦克引擎之一,使謝爾曼坦克具有47公里的最高公路時速。這些優點都很有助於機動作戰。

1942年春天,謝爾曼坦克首次出現在北非戰場。當時隆美爾非洲兵團裝備的坦克依然是過時的3型、4型和38t型,於是謝爾曼坦克擁有無可置疑的戰場統治權,英軍在阿拉曼戰役中大量使用。戰役以後,隆美爾寫道:“敵方的新式謝爾曼坦克,比我們所有的型號都要先進。”

與其他坦克的比較隨著時間的變化,M4的對手不在是夕日“三式”、“四式”,“虎”、“豹”的出現讓M4顯得不堪一擊。

主炮能力:

主炮是坦克的手臂。謝爾曼坦克裝備一門M3型75毫米L/40加農炮,這門炮使用的高爆彈相當出色,但穿甲彈就非常平庸了。謝爾曼主炮能夠在1,000米距離上擊穿62毫米鋼板,穿甲能力比蘇聯T-34早期型號的76毫米L/42主炮還要遜色一些,跟德軍現役的75毫米48倍和70倍身管火炮相比就差距懸殊了,更何況88毫米炮。讓M4的“手短”。

M4A3改進型換裝一門75毫米53倍身管火炮,1,000米距離上的穿甲能力增強到89毫米,依然比德國虎豹差一個檔次。大量的證據表明,謝爾曼坦克在數百米到數十米不等的距離向德軍坦克開火,他們可以清楚地看到發射的炮彈在德國坦克裝甲上反彈,飛到幾百米的空中。

防護能力:

防護能力方面,謝爾曼坦克的正面和側面裝甲厚50毫米,正面有47度斜角,防護效果相當於70毫米,側面則沒有斜角。炮塔正面裝甲厚88毫米。德軍4G型坦克在1,000米以外,虎豹坦克2,000米以外,就能擊穿謝爾曼的正面裝甲。雪上加霜的是,謝爾曼坦克外型線條瘦高,早期型號高2.8米,改進型號高達3.4米,行進在戰場上如同招搖過市,是德軍坦克的最佳目標。

M4“謝爾曼”中型坦克M4“謝爾曼”中型坦克

外和德國人的坦克一樣謝爾曼坦克的也裝備汽油發動機,而且也非常容易起火爆炸,這個弊病使謝爾曼坦克獲得了“朗森打火機”的綽號,因為這個打火機的廣告詞是“一打就著,每打必著。” 西線流傳著各種各樣謝爾曼坦克被擊毀的故事,有德國坦克一發炮彈貫穿兩輛謝爾曼坦克的戰例或炮彈穿透房屋磚牆擊毀謝爾曼坦克的戰例。

美軍第3裝甲師登入諾曼第時擁有232輛謝爾曼坦克,到戰爭結束,這個師共有648輛謝爾曼被擊毀報廢,另有700輛被擊傷,修復以後重上戰場,戰損率高達580%。諾曼第戰役中,美軍第2裝甲師在兩天裡就損失57輛謝爾曼坦克,傷亡363人。阿登戰役前夕,美軍裝甲師的傷亡如此慘重,出現了沒有足夠的坦克兵裝備坦克的局面,許多倉促上陣的坦克只有3個乘員,而不是規定的5人。

機動能力:

但除此之外的機動性,謝爾曼坦克還是相當不錯的,從大量的德軍“虎”、“豹”被從側翼擊毀可以看出,除數量巨大外,謝爾曼坦克的機動能力是相當不錯的。

為了改變火力上的差距,英國人獨自將謝爾曼坦克的炮塔稍加改裝,就成為盟軍唯一能夠與德國坦克火力對抗的謝爾曼“螢火蟲”坦克。

但謝爾曼坦克火力不足的深層次原因,是美軍裝甲部隊的戰術思想。二戰前夕,歐美各國軍隊都在探索裝甲部隊的戰術思想,其中只有蘇德的裝甲戰術得到實戰檢驗。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