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el扣肉

Intel扣肉

Intel扣肉即Intel conroe。“扣肉”這裡不是一般意義上的豬肉的一種烹飪方法,“扣肉”是英特爾冬粉對於“酷睿”品牌的愛稱,源自“酷睿”的英文Core【kuri】的中文讀音和“扣肉”【kourou】很相像。

發展歷程

2001年4月Netburst進入我們的視角以來,不停追求“頻率至上”的設計理念,幾年來演化成為功耗巨大、執行效率低下的產品。Intel在65nm Netburst構架的終極Prelser投產銷售的同時,將性能/功耗比當作首要研發目標的新一代微架構已經如箭在弦,蓄勢待發。2月份,英特爾對外披露了基於Conroe核心的新一代桌面處理器產品線。Conroe採用高效率的core架構和65納米製造工藝,這種架構結合了Pentium M高效率和Netburst動態執行性能優越兩方面的優點:

1.能源效率可大幅度超越現有的Netburst架構;

2.Conroe將採用緊密耦合的雙核心設計,最終性能將大幅度超過英特爾現有的桌面Pentium 4產品。

Conroe其他特性還包括直接的L1快取數據交換、共享二級快取、EM64T支持、VT虛擬技術、SSE4指令集(視頻增強)等等,但值得注意的是,超執行緒技術並沒有被收歸其中。

英特爾2006年7月披露了Conroe產品線的詳細情況,該產品線將分為E6000系列和E4200,其中E4200運行在1.6GHz頻率上,前端匯流排為800MHz,擁有2MB的二級快取,在Conroe產品線中處於較低的定位。E6000系列則包含E6300(1.86GHz)、E6400(2.13GHz )、 E6600(2.40GHz)和E6700(2.67GHz)等四個型號,它們均採用1066MHz的前端匯流排,但E6400和E6300隻有2MB的二級快取,而E6700和E6600都擁有高達4MB的二級快取。令人驚訝的是,E6000系列的TDP功耗指標都將低於65瓦(E4200更低),幾乎只是Presler雙核Pentium D處理器的一半左右,但Conroe的性能卻比Pentium D高出頗為可觀的幅度。面對如此強悍的產品,AMD的Athlon 64系列將承受巨大的競爭壓力。而在2006第四個季度,英特爾將接著推出頻率達2.93GHz的E6800,性能更加強勁。

conroe技術參數

在Core微體系構架中,Intel加入了很多旨在提高性能和改善功耗表現的新技術,其中最為重要的有如下五大變革:

1、寬度動態執行技術

2、高級智慧型高速快取技術

3、智慧型記憶體訪問技術

4、高級數字媒體增強技術

5、智慧型功率技術

製造工藝對比

新的Core 2處理器採用先進的65nm工藝,電晶體數量為2.91億,核心尺寸143平方毫米,這使得其相比Pentium D 900系列更小,並且成本更低。與Athlon 64 X2相比,核心尺寸也更小。更小的核心、先進的工藝,將讓Intel公司在成本控制方面更靈活,換句話說在價格的制定上相比AMD公司更遊刃有餘。

對比

Core 2家族最高端依然是Extreme至尊版系列,之前這一系列的產品往往具備更大的快取,更快的FSB,更高的主頻和支持超執行緒技術,而Core 2 Extreme X6800相比E6700隻是在頻率上更高(2.93GHz vs. 2.66GHz),此外還具有倍頻不鎖定的特性。

結果顯示,4MB L2快取在某些情況下能夠得到10%的性能提升,非常明顯。不過在很多套用環境下,4MB相比2MB的提昇平均只有2%左右。是否值得去購買4MB版本的Core 2處理器,您自己去權衡吧。

沒有記憶體控制器的必要

即使不藉助集成記憶體控制器的方式,Core 2處理器已經具備了非常低的記憶體延遲,這應該和其5大創新特性有著很大關係。由於沒有集成記憶體控制器,所以記憶體的訪問還是要通過北橋晶片組來進行,例如965或975X中的128位DDR2記憶體控制器。不過令人吃驚的是,儘管Core 2處理器使用了先前NetBurst架構相同的控制器,但在延遲方面卻得到了很大的改進。

Intel Core 2處理器現今在記憶體存取方面的速度甚至超過了AMD Athlon 64 X2。造成這樣結果的原因,主要是和Intel Core微架構中新加入的智慧型預區特性有關,而且似乎ScienceMark 2.0對這一特性很敏感,所以延遲方面在本項測試中大幅降低。

CPU Everest CPU-Z 1.35 (8192KB, 128-byte stride) CPU-Z 1.35 (8192KB, 64-byte stride)
AMD Athlon 64 FX-62 (2.8GHz) 45.9 ns 43.2 ns 19.3 ns
Intel Core 2 Extreme X6800 (2.93GHz) 59.8 ns 52.8 ns 10.9 ns

藉助於Core 2中的智慧型記憶體訪問特性,其記憶體延遲方面的確得到很大的改進,但在和Athlon 64 FX-62對比中,很多時候還是要落後。比如Everest結果顯示,FX-62在記憶體存取方面要比X6800快23%,CPU-Z也給出了類似的結果,差距為18%。

誰是性能功耗比之王

無論是Intel或AMD,今年一直都在強調一個關鍵字:性能功耗比,也可以說成每瓦特性能。相比上一代Netburst架構處理器,Core 2在功耗方面可以說是大幅度降低,但是相比AMD又是何種情形呢?

AMD在功耗控制方面可以說非常出色,新一代AM2處理器還包括了低功耗Energy Efficient版本,單核TDP僅為35W,雙核也可以控制在65W,其中Athlon 64 X2 3800+ Energy Efficient版本TDP也只有35W,可以說是最省電的雙核心處理器了。

在對功耗的控制手段上,AMD和Intel兩大法寶技術分別是Cool'n'Quiet和EIST。下面的測試我們兩套平台分別選擇了ASUS M2NPV-VM和ASUS P5W DH Deluxe主機板,顯示卡為單GeForce 7900 GTX,測試分別選在idle和滿負載兩種狀態:

在空閒狀態下,整體上AMD陣營的功耗更低,三款Core 2處理器雖然功耗比AMD要高,但差距並不大。基於NetBurst架構的Pentium XE 965功耗高居榜首,無人能敵。

無論是遊戲還是音視頻編碼測試,Conroe 處理器都大幅領先於FX-60處理器。領先幅度最小的測試是 iTunes 音頻編碼測試,為10.8%;領先幅度最大的是DivX視頻編碼測試,為41.9%。遊戲中的領先幅度大約在20%到30%之間。如果你注意到 Conroe 處理器是在運行頻率比 FX-60 處理器低5%的情況下獲得如此大的領先幅度,那么,你就會相信,Conroe 處理器的綜合性能將毫無疑問的領先同頻的 AMD Socket 939 處理器20%以上——Intel 把以往屬於 AMD 的高效率發揮的淋漓盡致。

測試部分的一些數據來自 AnandTech 網站於今年3月發表的評測文章《Conroe Performance Preview Follow-Up》。

不難看出Intel將憑藉著conroe的強大優勢將在2006年處理器市場上打一個漂亮的翻身仗,不過,AMD當然不會坐視不理,5月23日已經發布AM2架構處理器性能平平,並沒有給人太多驚喜,在AMD看來,統一接口和過渡到DDR2平台才是AM2處理器的使命。目前AMD正在加緊研發65nm SOI(silicon on insulator)工藝Athlon 64處理器,同時在AMD Roadmap上的下一代K8L架構處理器也許能夠成為AMD重新挽回顏面的法寶。這讓我們更加期待兩大晶片巨人之間的再次對話……

產品特點

“酷睿”是一款領先節能的新型微架構,設計的出發點是提供卓然出眾的性能和能效,提高每瓦特性能,也就是所謂的能效比。早期的酷睿是基於筆記本處理器的。酷睿2:英文Core 2 Duo,是英特爾推出的新一代基於Core微架構的產品體系統稱。於2006年7月27日發布。酷睿2,是一個跨平台的構架體系,包括伺服器版、桌面版、移動版三大領域。其中,伺服器版的開發代號為Woodcrest,桌面版的開發代號為Conroe,移動版的開發代號為Merom。

產品特性

全新的Core架構,徹底拋棄了Netburst架構

全部採用65nm製造工藝

全線產品均為雙核心,L2快取容量提升到4MB

電晶體數量達到2.91 億個,核心尺寸為143平方毫米

性能提升40%

能耗降低40%,主流產品的平均能耗為65瓦特,頂級的X6800也僅為75瓦特

前端匯流排提升至1066Mhz(Conroe),1333Mhz(Woodcrest),667Mhz(Merom)

伺服器類Woodcrest為開發代號,實際的產品名稱為Xeon 5100系列。

採用LGA771接口。

至強 5100系列包含兩種FSB的產品規格(5110採用1066 MHz,5130採用1333 MHz)。擁有兩個處理核心和4MB共享式二級快取,平均功耗為65W,最大僅為80W,較AMD的Opteron的95W功耗很具優勢。

台式機類Conroe處理器分為普通版和至尊版兩種,產品線包括E6000系列和E4000系列,兩者的主要差別為FSB頻率不同。

普通版E6000系列處理器主頻從1.8GHz到2.67GHz,頻率雖低,但由於優秀的核心架構,Conroe處理器的性能表現優秀。此外,Conroe處理器還支持Intel的VT、EIST、EM64T和XD技術,並加入了SSE4指令集。由於Core的高效架構,Conroe不再提供對HT的支持。

產品展示

Pentium E2140擁有著一顆明符其實的“扣肉心”。Conroe的高效架構賦予了它遠勝前輩的性能與品質,可以說是全新的頂級Pentium,在Intel的低端雙核PD 805、820、915相繼退市以後,Intel Pentium E2140的出現擔負起了收復低端雙核失地的重任。其650元的超低價,給予了那些打算組建入門級雙核用戶理想的選擇;Pentium E2140隻有E4300一半的二級快取,但是這種削減快取保持架構不變,頻率不變的做法,對CPU性能的影響是非常小的,特別是在實際大多數的套用中,可以說感覺不出區別,因而Pentium E2140與E4300的性能非常相近,而性能超過X2 3600+也是可以肯定的。以前在5、600元市場一直是AMD X2 3600+/3800+/4000+等的天下,隨著Intel奔騰E2140的大量上市,其將是AMD X2 3600+/3800+/4000+強有力的對手。

支持INTEL扣肉的主機板

隨著扣肉處理器的發布,市場上支持扣肉的主機板也越來越多,從高價位的965晶片主機板到便宜一點的945P晶片主機板,一浪一浪的主機板潮向玩家們襲來。今日小編高興的通知大家,中低端扣肉平台又添新軍,Intel推出的D946GZis主機板已到昆明,本款主機板不僅能夠支持扣肉處理器,而且繼承了高性能的GMA3000顯示核心。

這款D946GZ主機板採用英特爾慣用的綠色PCB,microATX板型,基於英特爾946GZ+ICH7晶片組,做工紮實,支持採用1066/800/533MHz系統匯流排LGA775封裝的英特爾酷睿2雙核處理器、英特爾奔騰D處理器、英特爾奔騰4處理器以及英特爾賽揚D處理器。集成的強大的GMA3000顯示核心,集成6聲道(5.1)音頻子系統(採用ADI1988A或SigmaTel*STAC9227音頻編碼/解碼器)以及英特爾82562G平台區域網路連線(PLC)設備的10/100M/秒區域網路子系統。

I/O接口,與以往intel原裝主機板一樣,接口比較齊全。

酷睿1與酷睿2區別

CPU T5500 T5600 T7200都是酷睿2的CPU,5系列是2M的二級快取,7系列的二級快取是4M的。

和以前的T2300 2400相比:T2300 2400是酷睿1代的CPU,只能支持微軟即將發布的Vista試用版32位的作業系統;而酷睿2可以支持Vista正式版64位的作業系統,酷2和酷1在同頻率性能上可提高30%以上。

Core架構的Merom處理器確實性能強勁。在多項測試中,頻率2GHz的T7200能戰勝頻率2.33GHz的T2700就是最好的證明。但是您同時也注意到了,在移動平台Merom雖然性能強勁,但並沒有給您帶來太大的驚喜。雖然勝過Yonah,但幅度都不大,而且在一些測試項中,頻率稍低的T7200也是輸給了T2700的。因此可能在移動平台Core微架構的優勢不像桌面平台那樣出彩——一顆頻率最低的E6300也可以全殲高頻率的Pentium D。究其原因就是Yonah本身就比較優秀,而不像NetBurst那樣失敗,況且Core微架構本身就是在Yonah微架構改進而來,成績不會形成太大的反差也在情理之中。

現在有必要對Core 微架構做一個簡單的概括:Core微架構是Intel的以色列設計團隊在Yonah微架構基礎之上改進而來的新一代微架構。最顯著的變化在於在各個關鍵部分進行強化。為了提高兩個核心的內部數據交換效率採取共享式二級快取設計,2個核心共享高達4MB的二級快取。其核心採用較短的14級有效流水線設計,每個核心都內建32KB一級指令快取與32KB一級數據快取,2個核心的一級數據快取之間可以直接傳輸數據。每個核心內建4組指令解碼單元,支持微指令融合與宏指令融合技術,每個時鐘周期最多可以解碼5條X86指令,並擁有改進的分支預測功能。每個核心內建5個執行單元子系統,執行效率頗高。加入對EM64T與SSE4指令集的支持。由於對EM64T的支持使得其可以擁有更大的記憶體定址空間,彌補了Yonah的不足,在新一代記憶體消耗大戶——Vista作業系統普及之後,這個優點可以使得Core微架構擁有更長的生命周期。而且使用了Intel最新的五大提升效能和降低功耗的新技術,包括:具有更好的電源管理功能;支持硬體虛擬化技術和硬體防病毒功能;內建數字溫度感測器;提供功率報告和溫度報告等。尤其是這些節能技術的採用對於移動平台意義尤為重大。

酷睿I5和酷睿I7的區別

記憶體子系統

Lynnfield只支持雙通道DDR3 1066 /1333,相對I7的三通道DDR3 1066/1333有所縮水

核心集成PCI-E

Lynnfield支持16條PCI-E2.0通道,可以為一塊X16顯示卡提供接口,或者拆分成X8+X8的模式,支持雙卡互聯。雖然數據無需經過北橋周轉,但是在遊戲環境下幾乎沒有性能提升。和I7相配的X58所提供的36條PCI-E2.0來說,還是有些差距的。

DMI取代FSB

Lynnfield沒有了實際意義上的北橋晶片,這條匯流排與南橋直連。以前DMI是用作南北橋之間的數據交換。

總而言之,I5和I7的區別,只是在UNCORE部分,其他部分沒有什麼不同。這點非常值得稱道。

酷睿I5已於2009年9月06日上市。

已推出的型號

Intel Core2 Extreme Processor:

1:Intel Core2 Extreme Processor QX6850

2:Intel Core2 Extreme Processor QX6800

3:Intel Core2 Extreme Processor QX6700

4:Intel Core2 Extreme Processor X6800

Intel Core2 Quad Processor:

1:Intel Core2 Quad Processor Q6700

2:Intel Core2 Quad Processor Q6600

Intel Core2Duo Processor:

1:Intel Core2Duo Processor E6800

2:Intel Core2Duo Processor E6750

3:Intel Core2Duo Processor E6700

4:Intel Core2Duo Processor E6600

5:Intel Core2Duo Processor E6550

6:Intel Core2Duo Processor E6540

7:Intel Core2Duo Processor E6420

8:Intel Core2Duo Processor E6400

9:Intel Core2Duo Processor E6320

10:Intel Core2Duo Processor E6300

11:Intel Core2Duo Processor E4500

12:Intel Core2Duo Processor E4400

13:Intel Core2Duo Processor E4300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