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LM分析

IS-LM分析

IS-LM分析是巨觀經濟分析的一個重要方法,是描述產品市場和貨幣之間相互聯繫的理論結構。

IS-LM分析

正文

西方總量經濟學凱恩斯主義理論體系中一個標準的以比較靜態分析為特徵的分析方法。其核心是,IS曲線和LM曲線相交決定了經濟中的均衡收入和均衡利率。這一分析方法尤其適合考察其中一條曲線移動所產生的變化影響。
主要內容在IS-LM分析中,I代表投資(investment),S代表儲蓄(savings),L代表貨幣需求(liquidity),M代表貨幣供給(money)。IS曲線反映當商品市場處於均衡狀態時所有收入和利率組合的方程式圖形,這一方程式將政府支出、稅收、資本存量以及心理預期等經濟變數設為既定條件。與此類似,LM曲線是反映當貨幣市場處於均衡狀態時收入和利率組合的方程式圖形,其中將名義貨幣量或基礎貨幣以及價格水平等經濟變數設為既定條件。IS曲線是一條向右下方傾斜的直線,LM曲線是先水平後向右上方傾斜、最後垂直的曲線。如圖1所示,在收入和利率的一切組合中,只有收入Ye和利率re這一組合,使商品供求和貨幣供求正好相等,這一組合就是IS曲線和LM曲線的交點E,也就是商品市場和貨幣市場的均衡點,這個交點同時決定均衡收入和均衡利率。當LM曲線呈水平狀態時,其斜率為零,表示利率下降到很低水平時投機性貨幣需求將為無限大,這符合J.M.凱恩斯的觀點。西方經濟學家稱水平狀態的LM曲線為 "凱恩斯區域"或“蕭條區域”,又稱“凱恩斯陷阱”或“流動性陷阱”。垂直狀態的LM曲線斜率為無窮大,表示利率上升到很高水平時投資需求將等於零。這符合劍橋學派的觀點。西方經濟學家稱垂直狀態的LM曲線為“古典區域”,兩種極端情況之間的區域被稱為“中間區域”。
IS曲線和LM曲線把坐標平面分成四個區域,區域Ⅰ、Ⅱ位於IS曲線的右方,區域Ⅲ、Ⅳ位於IS曲線的左方。位於IS曲線右方的收入和利率的組合,都是投資小於儲蓄的不均衡組合;位於IS曲線左方的收入和利率的組合,都是投資大於儲蓄的不均衡組合;只有位於IS曲線上的收入和利率的組合,才是投資等於儲蓄的均衡組合。投資小於儲蓄,表明存在超額商品供應;投資大於儲蓄,表明存在超額商品需求;只有投資等於儲蓄,才表明商品供給等於商品需求。同樣,區域Ⅱ、Ⅲ位於LM曲線的右方,區域Ⅰ、Ⅳ位於LM曲線的左方。位於LM曲線右方的收入和利率的組合,都是貨幣需求大於貨幣供給的不均衡組合;位於LM曲線左方的收入和利率的組合,都是貨幣需求小於貨幣供給的不均衡組合;只有位於LM曲線上的收入和利率的組合,才是貨幣需求等於貨幣供給的收入和利率的均衡組合。

IS-LM分析IS-LM分析
在出現投資大於或小於儲蓄即IS不均衡時,會導致收入的變動。前者會導致收入上升,後者會導致收入下降。當出現貨幣需求大於或小於貨幣供給即LM不均衡時,會導致利率的變動。前者會導致利率上升,後者會導致利率下降。商品市場和貨幣的不均衡會引起收入和利率的不斷調整,最後達到均衡點。
在IS-LM分析中,一些既定條件的變化將移動IS曲線或LM曲線,或同時移動兩條曲線,並進而改變收入和利率的均衡組合。例如,一般來說擴大政府開支(或其他變數),從而擴大在最初均衡收入和利率水平上的總支出,會使IS曲線右移,並進而同時提高收入和利率。又如,擴大名義貨幣供給量(或其他變數),創造在最初均衡收入和利率水平上的超額貨幣供應量,會使LM曲線右移,進而擴大收入但降低利率。當兩曲線同時移動時,正如對商品市場的一般供求分析那樣,結果難以確定。
產生和套用 1936年,J.M.凱恩斯發表了現代西方經濟學的奠基之作《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1937年,另一位英國經濟學家J.R.希克斯在論文《凱恩斯先生和“古典學派”》中首次提出IS-LM分析方法,並運用這一方法來解釋凱恩斯的經濟思想。1953年,美國經濟學家A.H.漢森在《凱恩斯學說指南》一書中將IS-LM分析表述得更加通俗易懂。出生於美國、後移居以色列的經濟學家D.帕廷金1956年發表《貨幣、利息和物價》,將IS-LM分析發展得更加精緻和完善。從20世紀60年代直到70年代初,IS-LM分析一直是西方大多數巨觀經濟分析中最標準的工具。
70年代中期以後,作為巨觀經濟分析中的工具,IS-LM分析在很大程度上開始失去其支配地位。這部分反映了經濟中越來越多的問題和條件與 IS和LM兩條曲線同時移動有關。人們對經濟如何在長期中根據上述條件變化而作出調整這類動態問題更加感興趣。IS-LM分析可以用於短期的序列分析,它考察由於資本存量、預期、物價水平以及貨幣供應量的變化所引起的 IS曲線和LM曲線的移動,在分析商品市場上述變化的作用等問題時,IS-LM分析仍不失為重要工具。但在進行長期分析時,這一分析方法明顯不如動態的巨觀經濟模型。
參考書目
 A.H.漢森著,徐宗士譯:《凱恩斯學說指南》,商務印書館,北京,1963。(A.H.Hansen,A Guide to Keynes,McGraw-Hill,New York,1953.)
 D.Patinkin,Money,Interest and Prices,Harper & Row,New York,1956.
 T.F.德恩伯格、D.M.麥克杜格爾著,南鍾萬等譯:《巨觀經濟》,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北京,1982。 (T.F.Dernburg & D. M. McDougall,Macro-economics,5 ed.,McGrawHill,New York,1976.)

配圖

相關連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