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20坎城峰會

G20坎城峰會

G20坎城峰會於2011年11月3日-4日在法國坎城舉行,峰會將針對全球經濟的最新情況進行探討。本次峰會以“新世界、新思維”為主題,主要日程可概括為兩場工作午宴、一場工作晚宴、五個階段會議。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將出席上述活動,並在會議間隙同有關國家領導人和國際組織負責人舉行雙邊會晤。

基本信息

G20坎城峰會G20坎城峰會

2011年二十國集團坎城峰會是20國集團領導人之間的第六次高峰會。

時間:2011年11月3日-4日

地點:法國坎城

主題:新世界,新思維

1.協調經濟政策和解決經濟失衡

2.加強金融監管

3.改革全球貨幣體系

4.解決大宗商品價格波動

5.改進全球監管治理

6.促進經濟社會發展

背景資料

20國集團(英語:GroupofTwentyFinanceMinistersandCentralBankGovernors),又稱G20,是一個國際經濟合作論壇,於1999年12月16日在德國柏林成立,屬於布雷頓森林體系框架內非正式對話的一種機制,由八國集團(美國、日本、德國、法國、英國、義大利、加拿大、俄羅斯)和十一個重要新興工業國家(中國、阿根廷、澳大利亞、巴西、印度、印度尼西亞、墨西哥、沙烏地阿拉伯、南非、韓國和土耳其)以及歐盟組成。按照慣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與世界銀行列席該組織的會議。20國集團的GDP總量約占世界的85%,人口約有40億。
20國集團建立最初由美國等八國集團的財政部長於1999年9月在美國華盛頓提出的,目的是防止類似亞洲金融風暴的重演,讓有關國家就國際經濟、貨幣政策舉行非正式對話,以利於國際金融和貨幣體系的穩定。隨著20國集團的架構日漸成熟,並且為了反映新興工業國家的重要性,20國集團成員國的領導人於2009年宣布該組織將取代八國集團成為全球經濟合作的主要論壇。

峰會主要議題

峰會核心議題:歐債危機峰會核心議題:歐債危機

2011年二十國集團峰會將於11月3日至4日在法國南部海濱城市坎城舉行。以下是此次峰會的主要議題:
一、歐債危機

2011年7月以來,歐債危機愈演愈烈,威脅到歐洲銀行業穩定,並呈現向歐元區核心國家蔓延的態勢,成為世界經濟成長的主要威脅之一。近日,歐洲領導人就歐債危機解決方案達成一攬子協定,但這套方案有待進一步細化和完善。
2011年9月,作為二十國集團輪值主席國,法國將歐債危機列入坎城峰會議題,希望峰會能就此取得共識,在全球範圍內協調政策,採取措施為穩定金融市場、促進世界經濟快速可持續增長提供保障。
二、世界經濟復甦與增長

2011年第二季度以來,已開發國家經濟成長明顯放緩,失業率居高不下,全球經濟面臨的下行風險增大。法國將向坎城峰會提交一份行動計畫,供領導人討論審議。這份行動計畫將由協調一致的政策措施組成,主要內容包括:發達經濟體將實施明確、可靠、具體的財政整頓措施;新興經濟體將在必要時調整巨觀經濟政策,保持經濟成長勢頭,減輕通脹壓力,增強應對資本流動衝擊的能力。所有二十國集團成員都應進一步推動結構改革,提高潛在增長率並擴大就業。
三、國際貨幣體系改革
針對國際貨幣體系改革,法國希望坎城峰會能在四個方面達成共識:首先,提出資本流動管理的建議;其次,為應對金融系統性風險加強制度框架建設;再次,支持並推動新興市場國家貨幣國際化進程;最後,改善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對國際金融體系的監督。
四、國際金融監管

國際金融監管國際金融監管

2008年爆發國際金融危機以來,按照二十國集團領導人確定的金融監管改革目標,在金融穩定理事會主導下,全球主要經濟體攜手共建金融監管新框架,力圖通過嚴格審慎的監管打破金融危機的惡性循環,防止大規模金融危機再次爆發。改革取得積極進展,但仍面臨不少挑戰。
法國希望二十國集團成員協調一致,實施國際銀行業監管新標準《巴塞爾協定III》,將銀行業薪酬標準化,加強對衍生品交易的監管,進一步提高消費者、金融體系和實體經濟對金融風險的抵禦能力,期待坎城峰會就系統性金融機構風險控制、影子銀行監管、市場一體化和巨觀審慎監管,以及消費者保護共同原則等達成協定。二十國集團將在坎城峰會期間公布具有系統性影響力的銀行名單。
五、抑制國際市場原材料價格過度波動
法國認為,國際原材料市場缺乏監管,造成原材料和能源價格過度波動。法國建議加強原材料市場監管,規範農產品交易,實現能源價格透明化,以防止惡性投機行為。另外,法國希望根據國際石油市場變化,深化生產國與消費國對話,希望坎城峰會就原材料衍生品市場監管框架達成協定,並就價格波動避險工具和糧食安全試點項目實施展開討論。
六、發展問題
發展問題將聚焦糧食安全、基礎設施建設和發展項目的融資創新等方面。法國希望坎城峰會就地區性重大基礎設施項目名單、糧食安全和人道主義緊急糧食儲備試點項目、發展融資創新、部分國家率先徵收金融交易稅等問題達成協定。
七、全球治理
2009年美國匹茲堡峰會以來,二十國集團面臨著成員國利益分歧加大、缺乏執行力等一系列問題。法國希望加強二十國集團峰會作為全球經濟問題最高級別論壇的地位和作用,通過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等國際機構來加強跨國協調。

中國參與情況

G20坎城峰會G20坎城峰會

2011年7月以來,歐債危機愈演愈烈,威脅到歐洲銀行業穩定,並呈現向歐元區核心國家蔓延的態勢,成為世界經濟成長主要威脅之一。歐債危機必將成為二十國集團坎城峰會的一個焦點。而以中國為代表的新興經濟體會否出手援歐更是備受關注。
香港大公報11月2日的報導稱,中國官員承諾積極支持歐洲克服債務危機,但尚未明確表示要向歐洲財務穩定基金投資。歐洲官員承認,急切期待中國金援已使中國在將於法國舉行的G20峰會上掌握了主動權。
不過,對於備受關注的中國援歐問題,中國財政部副部長朱光耀日前強調,坎城峰會不會討論二十國集團成員向歐洲金融穩定工具(EFSF)出資或購買歐債的問題,這不在峰會的議程內。中國外交部副部長傅瑩此前已指出,“歐洲不是沒有能力救自己,中國拯救歐洲的問題並不成立。”

外媒評價胡錦濤講話

G20坎城峰會G20坎城峰會

法國卡米亞克資產管理公司副總經理埃里克·勒考斯接受中國媒體採訪時表示,新興市場國家的高速增長將支持世界經濟發展,但新興市場國家經濟還沒有強大到可以拯救世界經濟的地步。

國家主席胡錦濤3日出席在法國坎城舉行的二十國集團領導人第六次峰會並發表重要講話。國際輿論紛紛發表評論,高度評價胡錦濤主席講話,充分肯定中國為世界經濟成長做出貢獻。
路透社認為,中國領導人在峰會上向國際社會傳遞了保增長、促穩定的明確信號。
南非經濟學家大衛·魯特指出,胡錦濤主席在二十國集團領導人第六次峰會上的講話考慮了全球經濟的整體狀況,並提出建設性意見。講話中提出的在增長中兼顧平衡的觀點不僅符合中國和其他開發中國家利益,也符合已開發國家利益。他說,包括中國在內的新興市場國家經濟表現較好,為世界經濟發展提供了動力,顯示出開發中國家經濟的重要性。
俄羅斯科學院世界經濟和國際關係研究所卡什維利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胡錦濤主席的講話對當前國際經濟和金融形勢做出準確判斷,強調在當前世界經濟面臨重大風險、市場動盪不定的情況下,對二十國集團來說當務之急是保增長、促穩定。中國領導人表示,中國將繼續加強和改善巨觀調控,更加注重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相信中國採取的一系列經濟舉措將對全球經濟復甦做出巨大貢獻。
墨西哥學院亞非研究中心教授、中國問題專家利利亞娜說,中國對世界經濟成長發揮的積極作用有目共睹。
倫敦政治經濟學院資深教授梅格納德·德賽表示,隨著中國的發展,國際社會對中國有更多期待。但是,世界不應要求中國承擔超出其能力範圍的責任。
沙特《中東報》發表文章稱,中國立場值得讚賞。作為世界經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中國致力於世界經濟良性發展,中國對歐盟和歐元區國家團結協作穩定歐洲金融市場表達了信心。
巴基斯坦《每日郵報》總編輯馬克東·巴伯認為,世界經濟面臨重大風險時,中國通過擴大內需、增加投資保持了經濟強勁增長,對推動全球經濟復甦起到了積極作用,彰顯了負責任大國形象。
《越南經濟時報》指出,中國在世界經濟中占據重要位置,應該重視中國等新興市場國家的關切。河內國家大學漢學專家傅氏梅表示,中國在地區和全球合作中的作用越來越重要,中國負責任大國形象贏得了讚譽。
韓國聯合通訊社大篇幅報導了胡錦濤主席的講話,特別關注講話中有關推進國際貨幣體系改革的內容。韓國YTN新聞台的報導說,胡錦濤主席在講話中強調各國應共同努力促進世界經濟成長和金融穩定,並提出了5點重要建議,贏得了世界的矚目。
瑞典安全與發展政策研究所所長施萬通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說,中國領導人出席二十國集團領導人第六次峰會受到各方關注。中國在這次峰會上扮演了積極角色。《瑞典日報》資深經濟記者約翰·米斯滕表示,與會各國領導人認真傾聽了胡錦濤主席的講話。以中國為代表的金磚國家在國際經濟舞台上的作用日益凸顯,這是歷史性轉變。
西班牙國家經濟學獎獲得者拉蒙·塔瑪梅斯表示贊同胡錦濤主席在講話中提出的堅持在增長中兼顧平衡。他說,現有國際貨幣體系不適應世界經濟發展的現實。正如中國所主張的,有必要推進國際貨幣體系改革、繼續增加新興市場國家和開發中國家全球經濟治理髮言權。
馬來西亞馬來亞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院長陳友才對本報記者說,中國人口多、市場大,已經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通過與中國加強貿易和投資聯繫,亞洲其他經濟體能夠獲益。中國的發展,對馬來西亞來說是個機遇。陳友才對中國經濟發展前景充滿信心。他說,中國實施了非常好的經濟政策,制定了正確的經濟調整戰略。
馬來西亞《南洋商報》執行總編輯陳華之表示,在二十國集團領導人第六次峰會上,胡錦濤主席提出的5點建議得到廣泛認同,給正在尋求走出困境的世界經濟帶來信心。中國提倡的同舟共濟、合作共贏的精神,對促進世界經濟復甦將產生重要影響。

公報內容

G20坎城峰會G20坎城峰會

二十國集團領導人第六次峰會4日在法國坎城電影宮會議中心閉幕,會議通過旨在促進增長與就業的“坎城行動計畫”。在會後發表的公報中,二十國集團領導人重申相互協作的決心,並在此次峰會上做出了決定以重振經濟成長、創造就業、維護金融穩定、促進社會融合和令全球化為人類需求服務。
公報內容涉及促進增長和就業的全球戰略、建立更加穩定和更具彈性的貨幣體系、改革金融領域和加強市場誠信、解決大宗商品價格波動問題和推動農業發展、改善能源市場和繼續應對氣候變化、避免保護主義和加強多邊貿易體系、應對發展中的挑戰、加強反腐敗鬥爭以及改革21世紀的全球治理。
公報指出,與會各國領導人通過了“促進增長與就業的行動計畫”,同意採取協調一致措施,各司其職,以應對短期經濟脆弱性問題,並在中期內鞏固經濟成長的基礎。
公報說,本次峰會在改革國際貨幣體系問題上取得了進展,以使該體系更具代表性、穩定性和彈性。與會各國領導人同意,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特別提款權貨幣組成籃子應該繼續反映各貨幣在全球貿易和金融體系中的作用,並將最晚在2015年對貨幣籃子進行審查,符合標準的貨幣將被納入。
公報還對歐元區的全面救助計畫表示歡迎,並敦促儘快細化和落實該計畫。二十國集團領導人還表示將確保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擁有充足資源以發揮其作用,將在此前增資共識的基礎上隨時進行新的增資。二十國集團財長和央行行長將在下次會議上研究增資方案。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