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之食卓

D之食卓

D之食卓,遊戲原名:D No Syokutaku,遊戲中文名:D之食卓,總製作人:飯野賢治,遊戲平台:3DO(1代)\ 世嘉土星(1代) \ 世嘉夢工場(2代),遊戲類型:AVG,遊戲人數:1人,遊戲CD容量:1.4GB(CD×2)。

遊戲資料

遊戲原名:D No Syokutaku
遊戲中文名:D之食卓
總製作人:飯野賢治
遊戲平台:3DO(1代)\ 世嘉土星(1代) \ 世嘉夢工場(2代)
遊戲類型:AVG
遊戲人數:1人
遊戲CD容量:1.4GB(CD×2)
發售日期:1995
開 發 商:WARP
美版發行商:ACCLAIM

遊戲簡介

現在還記得,當時在3DO上看見這款遊戲,第一次看見3D的遊戲畫面,如同電影一樣的劇情,真實的恐怖感,然後看見雜誌的介紹說這遊戲是每秒多少多少“多邊形”製成的,才知道了“多邊形”是做有立體感的遊戲的材料......
飯胖子的這款遊戲於是成了我的最愛,後來飯胖子和SONY鬧翻,其《D之食卓》續作於是和PS無緣,因此我買了SS,為了《ENEMY ZERO》...
《D之食卓》是當年發行在3DO發行的一款遊戲,之後移植到SS和PS。3DO作為次世代的第一款32位元主機,擁有將近2000萬的發色數,這使得鬼才製作人飯野賢治心中的驚悸故事有了3D化的可能,於是便有了《D之食卓》的誕生。飯野賢治是位多才的遊戲製作人,他集遊戲的監督、劇本、音樂於一身,並大膽使用類似電影鏡頭式的廣角與拉伸,這也是使用電影鏡頭拍攝手段製作電視遊戲的處女作。可惜由於飯野賢治的極度個人化風格及他在選擇機種的極端偏激態度上,致使遊戲並不受大數人歡迎,商業上的失敗使得和他的WARP之後便銷聲匿跡。
對於《D之食卓》,開始很多媒體和玩家都將它歸入ACT的行列,但它比ACT多出解謎與探索的元素。雖然解謎與對劇情的探索也是RPG的拿手好戲,但如果把RPG比喻成冗長的電視劇,那么《D之食卓》就是驚險刺激的短篇電影,於是就有了AVG的正式叫法,意為adventure game(冒險類)。好的電影化劇情是遊戲的基礎,《D之食卓》中的劇情不再是ACT中的“調味劑”,而是從頭至尾融入遊戲過程,通過過場動畫與遊戲畫面的來回切換,玩家的心態在“扮演者”與“觀眾” 間變化,仿佛像是觀看一場互動式的電影,除了觀看,自己也要融入其中並扮演角色。一些時候,甚至不知道下面是要自己戰鬥還是靜觀劇情的推進,使得刺激性與懸念性大大增強。
1994年初,一個年輕人拿著一份名為《D之食卓》的企劃案到某公司應徵,但因是純消費性的公司而被辭退,這給了年輕人不小的打擊。於是他索性在三月成立了自己的公司WARP,並於同年製作完成並推出了企劃案上的《D之食卓》,這款在當時家用機軟體中都很少見的,大量運用CG技術的恐怖遊戲在業界引起了巨大的轟動,“如果沒有這款遊戲的出現,不知道如今的恐怖遊戲會是什麼樣子,”人們給予了它和它的作者極高的讚譽,這一年,飯野賢治25歲。
素有“業界風雲兒”、“鬼才”之稱的飯野從小就是一個非常不用功的學生。他上國小時,每每放學就跑到秋葉原和澀谷去(日本的電器商業街),在那裡他首次接觸到了蘋果Ⅱ,併購入了PC-6001,那時這些新穎的玩意兒給了他巨大的衝擊,也是他向遊戲之路邁進的原動力,並在國小六年級時,自己就製作了一款推理冒險遊戲還獲了獎。飯野那天才的頭腦和獨特的性格是與生俱來的,在上高中時候更是因為不喜歡學校,幾乎一個月才去一次,他從那個時候起開始接觸音樂,追求自己信念的願望也愈來愈強烈。“我想學習無論如何不應該和受罪聯繫在一起,尤其對於我這樣無拘無束的少年”,飯野把自己的想法與父親談了談,父親也很支持他的觀點,並很乾脆的答應了他的退學,飯野從此開始了自己的謀生之路。
飯野一開始並不順利,寄到很多遊戲公司的應徵函都被打了回來,最後還是憑自己國小時製作那款遊戲的獲獎證明和後門進了一間公司,到19歲辭去了這份工作,自己成立了一家公司,在創業四年多的時間裡也製作了6-7款遊戲,直至之後又成立了WARP,《D之食卓》獲得極大成功,也成為當時業界曝光率最高的人物。
《D之食卓》中,“食卓”就是“餐桌”,“D”取所有與D字母相關的單字,如死亡(Die)、死神(Death)、醫生(Doctor)等等,遊戲講述了洛杉磯某醫學院院長的千金羅拉被警方通知其父在醫院裡瘋狂殺人,請她去勸父歸案,但羅拉在進入醫院時卻穿越時空來到一座古堡……雖然遊戲的表現方式借鑑了PC遊戲《鬼屋》和《神秘島》,但在家用機上首創的運用電影鏡頭,劇情也是懸念叢生,以及帶來史無前例的恐懼感,實在是讓人歷久難忘。本作不但移植多部主機,創下了當時驚人的銷售成績,而且還在多媒體1995年展中得到了“通商產業大臣獎”。而遊戲的企劃、劇本、音樂、監督均由飯野一人擔當,不得不讓人佩服其才能。在這之後他憑著詭異頭腦還構思了一款名為《REAL SOUND》,只有聲音沒有圖像的遊戲,在日本也有銷售7萬套的好成績。
而在1996年3月飯野則發起了著名的“易幟事件”,在當時主機市場上的兩大主角是SCE的PS和SEGA的SS,那個時代第三方軟體商沒有現在這么主動,個別還是會受主機廠商制肘。由於SCE限制了《D之食卓》的首批產量,另飯野大為光火,一怒之下轉投了SEGA的SS,並把原是PS作品的《ENEMY ZERO》轉向其敵對機種,此舉造成了業界不小的震動,SCE接受了教訓後也在1997年向所有第三方軟體商開放了自行流通的權利。“我個人認為自己的影響最大,我較不會去考慮當時所採取行動的好與壞,只要照著自己所想的去做,然後再看看得到的好評價與壞評價,最後在整理出更好的見解”,不得不說正是因為飯野怪異執拗的性格導致《D之食卓》系列最終偏離了遊戲的主流市場,之後的《D2》歷經4年的曲折開發,也是因為主機選擇的偏執和製作理念的超前,使得本應該再創佳績的作品慘澹收場。
在這之後飯野便悄悄的淡出遊戲界,媒體對他的關注也越來越少了。他那古靈精怪的頭腦與同期甚至未來的人們相比,確實能夠想其所不敢想,他很早時候就提出了“用網路遊戲來統一世界”的構思,諸如此類……而倔強的性格也使其注定成為“曇花一現”式的人物,不得不由人為之惋惜……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