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nnerichthys gladius

Bonnerichthys gladius

Bonnerichthys gladius,一種史前巨魚,這種魚屬於已滅絕的pachycormids屬。它們會在水中緩慢遊動,張開大嘴將浮游生物和其他海洋生物吞下。其存活時間長達1億年,這種大魚曾經統治地球海洋上億年,它們在生態系統中的位置之後被鯨魚和鯨鯊占據。

基本信息

簡介

Bonnerichthys gladius,一種史前巨魚,這種魚屬於已滅絕的pachycormids屬。它們會在水中緩慢遊動,張開大嘴將浮游生物和其他海洋生物吞下。其存活時間長達1億年,這種大魚曾經統治地球海洋上億年,它們在生態系統中的位置之後被鯨魚占據。

發現

Bonnerichthys gladiusBonnerichthys gladius

英國牛津大學古生物學家馬特·弗里德曼教授有一次在參觀堪薩斯大學時,偶然發現了一種遠古巨魚化石。他將這種遠古巨魚命名為“B. gladius”。據了解,這種巨魚的化石是在19世紀被發現的,並被錯誤地歸類為利茲魚。弗里德曼研究發現,最古老的“B. gladius”化石有1.72億年歷史,距今最近的“B. gladius”化石有6600萬年曆史。在倫敦自然歷史博物館,弗里德曼發現了另外一種遠古巨魚:“R. taylori”。不過這種遠古巨魚的化石剛發現時卻被吉迪恩·曼特爾錯誤定性,後來被其遺忘。曼特爾是19世紀英國地質學家和古生物學家。他長期致力於中生代的古生物學,並在白堊紀的地層中首次發現了著名的恐龍類爬行動物。化石發現表明pachycormids屬巨魚在物種進化史上並不僅僅是個註腳,而是譜寫了自己的篇章,其存活時間長達1億年。弗里德曼說:“這比新生代還要長。在新生代哺乳動物崛起為生態系統中的統治力量。”

滅絕

史前巨魚化石史前巨魚化石

從化石記載來看,“B. gladius”的消失同白堊紀大滅絕相吻合。在白堊紀大滅絕中,恐龍從地球上消失,地球上出現了鳥類、哺乳動物和昆蟲。白堊紀大滅絕很可能是由於小行星撞擊或長時期火山活動所導致的。小行星撞擊或火山活動使得食物鏈底層的植物全部死亡。日內瓦自然歷史博物館古生物學家萊昂內爾·凱文在一篇評論中寫道:“由於以依靠光合作用的藻類為食,pachycormids屬巨魚不幸成為受害者,並因此滅絕。” 在B. gladius消失1000萬年後,鯊魚鰩魚開始占據重要地位。B. gladius消失2500萬年後,進化出現代鯨魚。在《科學》雜誌另一篇論文中,研究人員寫道鯨魚的進化同一種依靠光合作用的藻類的再生同時發生,B. gladius也曾經以這種藻類為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