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36轟炸機

B-36轟炸機

B-36是美國空軍重型轟炸機,是按1941年10月美國空軍提出的發展比B-29更大和航程更遠的重型轟炸機的要求設計的,在40年底和50年代初,B-36是美國空軍遠程戰略轟炸威懾力量的中流砥柱,但是它從未參與任何作戰行動,但是由B-36改裝的偵察飛機在50年中期在蘇聯的領土周邊或領土上空執行過危險的偵察任務。

基本信息

簡介

首次試飛時的 B-36,未裝噴氣發動機首次試飛時的 B-36,未裝噴氣發動機

時至今日,B-36 仍然是世界上有史以來尺寸最大的作戰飛機:全長 49.4 米,翼展 70.1 米,高 14.25 米(雖然後來的 C-5 和 An-124 軍用運輸機尺寸更大,但它們都不能直接用於作戰),在 B-52 服役前,B-36 還在起飛重量、載彈量、續航力及滯空時間等多個領域保持著冠軍的稱號。雖然今天記得它的人已經不多,但在 20 世紀 40 年代至 50 年代中期那段時間,B-36 可謂聲名顯赫,其風頭絕不亞於今天的B-2隱形轟炸機。

36轟炸機

B-36轟炸機B-36轟炸機

研製國家:美國名稱:B-36“和平衛士”(peacemaker)研製單位:通用動力的康維爾公司造價:約360萬美元(單價)現狀:50年代末退役

B-36是美國空軍重型轟炸機,在40年底和50年代初,B-36是美國空軍遠程戰略轟炸威懾力量的中流砥柱,但是它從未參與任何作戰行動,但是由B-36改裝的偵察飛機在50年中期在蘇聯的領土周邊或領土上空執行過危險的偵察任務。

相關數據

性能對比性能對比

翼展70.2米,長度49.4米,高度為14.26米,重量186140公斤,最大速度為700公里/小時,巡航速度為504公里/小時,航程為16090公里,實用升限為20747米。

與B-36相比,即使是B-29也顯得格外瘦小與B-36相比,即使是B-29也顯得格外瘦小

在當時的飛機當中,B-36 是絕對的“空中巨無霸”,康維爾公司公關部門曾發表一篇《信不信由你》的文章來向公眾描繪它的巨大:最大起飛重量高達 186 噸,相當於 3 架二戰時期最大的轟炸機 B-29;可裝載 39 噸炸彈,相當於在抬起一架 B-24(滿載)的同時再舉起一架 P-47;它的 10 台發動機能產生 44,000 馬力功率,相當於 9 部火車頭或 400 輛軍用卡車;其裝載的燃油足夠一個內燃機車頭繞地球行駛 10 圈;它的高空除冰系統能為一個擁有 600 間客房的飯店提供足夠的暖氣;其翼展的長度相當於 1903 年萊特兄弟首次飛行距離的兩倍!

別看這傢伙體態碩大,在 6 台活塞式發動機(單台功率高達 3,800 馬力)和 4 台渦噴發動機(單台最大推力 23 千牛)的全力推動下,它可達到 685-700 千米/小時的最大速度,與二戰時期最快的戰鬥機相差無幾,飛行高度亦可達 13,700 米,自衛用火炮則高達 16 門(其中 6 個活動的遙控炮塔內分別裝有雙管 20 毫米機炮,機頭和尾部炮塔上各裝兩門 20 毫米機炮)。當然,與以前的轟炸機相比,B-36 最顯著的提高還是在於它的載彈量與航程:在二戰期間,即使是最優秀的轟炸機 B-29,其最大載彈量也僅有 9 噸,而 B-36 可以運載 4 倍於此的彈藥(其中包括當時最重量級的核彈);B-29 的最大航程為 6,400-6,700 千米,而 B-36 則達到了驚人的 16,000 千米——換言之,地球上幾乎沒有任何目標不處於其毀滅範圍以內。但頗具諷刺意味的是,就是這樣一種專為毀滅性核大戰而精心準備的飛機,卻被美國空軍賦予“和平締造者”(Peace Maker)的綽號!

結構特點

B-36採用細長圓柱形機身,上單翼平直機翼,六台活塞式發動機,螺鏇槳裝在機翼後緣,使B-36成為推進式飛機。在有的改型中,還有在每側翼下各吊裝兩台噴氣發動機。尾翼形式是常規的。起落架採用前三點式。

機翼。懸臂式上單翼,NACA層流翼型。機翼展弦比較大,金金屬結構,加強蒙皮,前緣後掠角為15º7´。帶有可調配平調整息的靜平衡副翼。後緣襟翼用電氣操縱。機翼內裝有燃油箱。

機身。全金屬結構,圓形橫截面。機身前部有透明機頭罩,炸彈艙在機身中隊。

B-36的前部,可容納導航員、轟炸員、雷達操縱員和機鼻炮手

尾翼。懸臂式單平尾,全金屬結構。平尾和垂尾前緣用加熱防冰。方向舵及升降舵都有調整片。

起落架。可收放前三點式,主起落架為四輪小車式,單減震支柱,向內收入機翼。前起落架裝兩個輪子,向前收入機身。主輪距14米,前後輪距18米。

B-36 內部結構簡圖B-36 內部結構簡圖

座艙。乘員16名,包括5名替換乘員,乘員增壓艙分置於炸彈艙的前後,機身左側有一內部氣密通道,長25.9米,直徑0.63米。駕駛員和轟炸員座艙和後機身乘員座艙的射擊瞄準玻璃包都用熱氣防冰和防霜。機身總的氣密體積為111平方米。

在結構設計上,B-36 採用全金屬結構,機身為細長圓柱體,起落架為可收放前三點式,機翼則採用上單翼平直結構,尾翼為懸臂式單平尾,平尾和垂尾前緣都安裝有加熱防冰設備。機身前部為透明機頭罩,炸彈艙在機身中部,將乘員艙分為前後兩段,相互之間由機身左側的內部氣密通道連線,共設定成員 16 名(其中包括 5 名替換乘員)。6 台普惠公司的 R-4360-53 活塞式發動機安裝在後翼梁之後,4 台通用電氣公司的 J47 渦噴發動機則成對安置於吊掛在外翼下的兩個短艙內。

動力裝置

B-36裝六台普惠公司的R-4360-53型活塞式發動機,或再加上四台通用電氣公司的J47型渦噴發動機。活塞式發動機為推進發動機,裝在後翼梁之後,用於驅動恆速全順槳和反槳的三葉螺鏇槳。槳葉是鋼製的,空心,前緣有熱氣防冰裝置。噴氣發動機成對安裝在吊掛在外翼下的兩個短艙內。

36轟炸機

武器裝備。六個活動的遙控炮塔,每個炮塔上裝有20毫米口徑的雙管機炮。另外在機頭炮塔和由雷達操縱的尾部炮塔上還各裝兩門20毫米口徑的機炮。炸彈艙分為四段,容積為348平方米。最大載彈量為38140公斤。

另外11架B-36還可攜帶GAM-63“流氓”飛彈,該飛彈重5902公斤,長9.46米,能攜帶1362公斤的核彈頭飛行160公里。

36轟炸機

美國空軍共接受了384架B-36飛機,包括1架XB-36、1架YB-36,21架B-36A,62架B-36B,26架B-36D,34架B-36F,83架B-36H,33架B-30,24架RB-3613,24架RB-36F,73架RB-36H,以及

2架後掠翼全噴所原型機 .B-36有以下型別:

XB-36。第一種原型機,於1946年8月8日首飛。共1架 YB-36生產型原型機。為改進其座艙視界,乘員艙高出機身上部外形線,重新安排了乘員位置,並增加了機頭炮塔,該機於1947年8月30日交付。共飛行了2050小時。1957年3月,該機被放置在懷特帕特森空軍基地空軍博特館進行靜展。共生產了1架。

B-36A。第一種生產型。裝6台R-4360發動機,為減輕結構重量和改進滑跑時的載荷分布,將原型機兩個直徑為2.74米的機輪改用四輪小車式主起落架。不攜帶武器裝備,主要用於訓練和型號一體化試驗。共生產22架。第1架B-36A正式交付工作於1948年5月進行,並於6月18日交付給佛羅里達州的埃格林基地的空軍試驗場司令部。空軍戰略司令部位於卡斯威爾空軍基地的第7轟炸機大隊共接受了19架,第1架於1948年6月26日接收。最後1架於1949年2月交付。B-36A於1948年6月30日投下32688公斤的炸彈,展示出該型機巨大的作戰能力。1950年初,康維爾公司開始將B-36A改裝成RB-36E,B-36A上的6台R-4360-25發動機被6台R-4360-41發動機所替換,同樣加裝了4台J47噴氣式發動機,主要用於白天和夜間執行圖像戰略偵察任務。機上的乘員為22人,其中包括5名炮手,操縱16門M-24AI20毫米機炮。最後1架RB-36E於1951年7月交付。

B-36B。第二種生產型。裝6台R-4360-41型發動機,帶有噴水裝置。B-36B安裝了AN/APQ-24轟炸導航雷達,它能攜帶39044公斤彈藥(包括能攜帶19522公斤的核彈)。共有乘員15名。B-36B於1948年7月8日首次飛行,1948年12月第1架飛機抵達位於卡斯威爾空軍基地的第7轟炸機大隊,擔負戰備任務。美國空軍接受了62架B-36B。1948年12月7日至8日,第7轟炸機大隊的1架B-36B從卡斯威爾至夏威夷再返回進行了35.5個小時的不間斷飛行,進行模擬轟炸任務,在飛行途中,該機在離夏威夷不遠的海面上投下一枚4540公斤重的訓練彈。

1953年8月,第92重型轟炸機聯隊的B-36完成了首次的遠東之行,訪問了日本的沖繩和關島。此次行動代號為“大棒行動”目的是為了對遠東地區的國家實施威懾。10月15和16日,第92轟炸機聯隊的全部B-36轟炸機離開費爾柴爾德空軍基地,前往關島進行為期90天的訓練。這是美國空軍有史以來整個B-36聯隊參與部署行動。

美國空軍還將24架B-36D改裝成偵察型飛機,攜帶照相機和電子設備執行戰略偵察任務,該型飛機的4個炸彈艙的2個攜帶有14個照相機,80枚閃光彈,以及其它電子對抗設備。RB-36D上

共有22名乘員比D型機多7人。第1架RB-36D於1949年12月18日首飛,第28戰略偵察大隊1950年6月3日接受了第一架RB-36D。

B-36F。裝六台R-4360-53型發動機和裝4台J47-GE-19渦噴發動機,R-4360-53單台功率為3800馬力,比D型機的發動機多300馬力。空軍於1951年3月接受第1架B-36F,於1952年1月接受最後1架。美空軍還定購了24架由B-36F改裝的遠程偵察機。第1架RB-36F於1951年5月接收,餘下20多架於52財年接收。大部分B-36F於1958年退役。

B-36H。裝六台R-4360-53型發動機和4台J47-GE-19渦噴發動機。並安裝了AN/APG-41-A雷達。第1架B-36H於1951年12月交付,最後1架於1953年9月交付。美空軍1954年將一些B-36H改裝成偵察型,機組成員為19人,並繼續製造了73架H型偵察飛機。B-36H於1956年至59年期間退役。

1955年4月6日,1架B-36在內華達州肓加平地的12810米的空中發射了1枚帶有核彈的制導飛彈。

B-36J。動力裝置與H型機相同,加強了起落架。加裝了另外兩個油箱,每個機翼的外部面板上吊裝一個,使J型機的最大起飛重量達186140公斤。第1架J型機於1953年7月首飛,美空軍於1954年8月10日接受最後1架。B-36J型機於1959年退役。

B-36D。為提高其在攻擊目標範圍內的速度而增加了發動機的推力,裝4台J47-GE-19渦噴發動機和6台R-4360-41型發動機。J47發動機成對地安裝在外翼下部的吊艙里。使用K-3A轟炸和飛彈系統(代替了B-36B的APG-24雷達)使1名機組人員就可擔任雷達操縱手和投彈手、使用AN/APG-32雷達控制尾部炮塔。採用新的快動式炸彈艙門,取代了初期型號上使用的滑軌式艙門。第1架B-36D於1949年7月11日首飛,但直至1950年8月才被空軍接受,部署至埃格林空軍基地進行測試。後來部署至第7轟炸機聯隊。1951年1月16日,6架B-36D直飛至英國林肯希思空軍基地,直到1月20日才返回卡斯威爾空軍基地,這標誌著B-36首次飛離美國的領土。美空軍共生產了26架B-36D,最後1架於1952年8月接受。但是大多數的B-36B由空軍改裝成了B-36D。

美國轟炸機列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