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型流感嗜血桿菌疫苗

B型流感嗜血桿菌疫苗

b型流感嗜血桿菌簡稱Hib。Hib是一種引起嬰幼兒嚴重疾病,甚至死亡的致病菌,在世界各地, Hib是引起兒童疾病的一個主要病因;Hib是導致5歲以下嬰幼兒嚴重感染的主要病原體:在開發中國家,Hib侵襲性疾病是引起嬰幼兒死亡的主要病因,主要引起肺炎,預後較差。在5歲以下化膿性腦膜炎病例中,Hib感染性腦膜炎約占60%,在開發中國家,Hib引起腦膜炎的死亡率可達到20%--50%。Hib誘發的其它常見感染有:小兒敗血症、會厭炎、中耳炎、關節炎、心包炎等。

基本信息

簡介

B型流感嗜血桿菌疫苗B型流感嗜血桿菌疫苗

b型流感嗜血桿菌結合疫苗是由純化的b型流感嗜血桿菌多糖醇與純化破傷風類毒素共價結合而成的凍乾疫苗。b型流感嗜血桿菌多糖來源於b型流感嗜血桿菌20752菌株,用溴化氰活化後,與已二醇形成衍生物,在碳二亞胺存在的條件下經縮合與破傷風類毒素相結合。結合物經純化後以乳糖為穩定劑凍乾。b型流感嗜血桿菌結合疫苗達到了世界衛生組織關於生物製品及b型流感嗜血桿菌結合疫苗的生產要求。

B型流感嗜血桿菌(簡稱Hib)是引發兒童腦膜炎、肺炎敗血症的最主要的病原菌。國外於30年前開始採用Hib疫苗,經過近15年Hib疫苗使用。使抗Hib感染有了令人驚喜的成果。Hib疫苗的常規接種,使已開發國家中Hib引起的侵襲性疾病下降了90%以上,尤其是Hib引起的化膿性疾病的發病率急劇下降。隨著我國人民生活水平及防病意識的不斷提高.國家疾病控制中心(CDC)推薦有效而安全的Hib疫苗用於預防肺炎、腦膜炎等嚴重疾病更為可行。

流感嗜血桿菌(HaemophilusInfluenza.Hi)迄今仍是導致人類侵襲性疾病的主要致病菌。其中絕大部分由b型流感嗜血桿菌(HaemophilusInfluenzaTypeb,Hib)引起,是導致2歲以下嬰幼兒腦膜炎和細菌性肺炎的主要病因。全世界估計每年至少造成300萬例嚴重疾病和40萬~70萬人死亡,已成為全球性的一大公共衛生問題。

上世紀90年代初,西歐、美洲等國家將Hib結合疫苗納入常規兒童免疫規劃,Hib侵襲性疾病的發病率迅速降低或消失。目前,世界衛生組織(WHO)正致力於推動將其納入其它國家的計畫免疫程式中。在中國,醫院臨床研究提示,Hib腦膜炎在小兒化膿性腦膜炎中占51.7%,其中84%為2歲以下兒童,兒童中Hib肺炎占34.3%。

Hib總發病率估計約10/10萬。在亞洲22個國家的48項研究中,有2/3表明Hib是兒童非結核性腦膜炎的首要致病原。中國3~5歲兒童中Hib自然感染抗體水平低,為Hib感染高危人群。因此,中國有使用Hib結合疫苗的必要。

細菌學及致病性特徵

B型流感嗜血桿菌疫苗B型流感嗜血桿菌疫苗

Hib屬Pasteurellaceac科嗜血桿菌屬,革蘭氏陰性,兼性需氧小桿菌。抵抗力較弱,50~55℃加熱30min滅活,對乾燥和一般消毒劑敏感。1892年,Pfeiffer首先從流行性感冒患者鼻咽部分離出,當時被認為是流感的病原菌,直至1933年流感病毒分離成功,才明確流感的病原體是流行性感冒病毒,而流感嗜血桿菌通常引起化膿性疾病和某些繼發感染。

Hib分為無莢膜型和莢膜型兩大類。無莢膜型多引起成人及兒童的局部感染,如鼻竇炎中耳炎慢性支氣管炎的重複感染。無莢膜型在人群中的鼻咽部帶菌率為50%~80%。莢膜型Hi的莢膜是由多糖組成的,並根據其組成莢膜的多糖成分的不同而將其分成a、b、c、d、e、f等6個血清型,其中b型致病力最強,其型特異性抗原,可刺激機體產生保護性抗體。b型莢膜多糖為磷酸多聚核糖基核糖醇(PolyribosylribitolPhosphate,PRP)的聚合物組成,是Hib的主要致病因子之一。

多項臨床研究資料證實,約95%5歲以下兒童的侵襲性感染均為Hib所致。主要引起腦膜炎、肺炎、會厭炎、敗血症、化膿性關節炎等全身性疾病。被治療的Hib腦膜炎的病死率約為從已開發國家的5%到開發中國家的50%或更高,存活者中約有30%~40%留有永久性中樞神經後遺症(如聽力喪失、語言障礙、神經發育遲緩等)。在未免疫人群中,兒童咽部帶菌率約為15%,經飛沫傳播,如入侵血液,可引起腦膜炎的爆發,這種菌已變得耐抗生素,尤其是對青黴素。在麻疹、百日咳等病後它可引起繼發感染。

流行病學

B型流感嗜血桿菌疫苗B型流感嗜血桿菌疫苗

每年有300多萬例有記載的5歲以下兒童的嚴重疾病已確證與Hib有關,並導致全球大約40萬人死亡。Hib引起的侵襲性疾病包括腦膜炎、菌血症、會厭炎、肺炎、化膿性關節炎、心包炎和蜂窩織炎。

儘管來自開發中國家的數據有限,但也能看出Hib的流行病學在開發中國家和已開發國家間存在明顯差異。據免疫前的記錄,在開發中國家該病的發病高峰在兒童6月齡以前,而發達國家則趨向於更晚一些的特定年齡段,即6~12月齡。與已開發國家相比,許多開發中國家Hib的發病率、死亡率和併發症的發生率均顯著較高。

在有效的Hib疫苗問世以前,50%以上確診的侵襲性Hib疾病患者發生腦膜炎。在一些開發中國家,Hib腦膜炎的病死率超過25%,相比較而言已開發國家則只有5%。而且在開發中國家患者倖存者中發生永久性神經系統後遺症的高達50%。

馬來西亞一項住院兒童的回顧性研究表明,Hib是6月齡和1歲以下嬰兒細菌性腦膜炎的最重要的致病菌。總的來說,Hib與所有年齡組中一半確診為細菌性腦膜炎的病例有關。更為重要的是,1歲以內嬰兒患腦膜炎後,全部死亡病例都是由Hib引起的。

在開發中國家,30%的5歲以下兒童的死亡都與肺炎有關(每年大約有400萬人死亡,其中75%發生在1歲以內)。Hib引起肺炎的可能性可能被低估了,這是因為除非進行肺活檢,Hib肺炎病例非常難以鑑定。一些開發中國家的研究表明,通過肺活檢物或血培養,30%培養結果陽性的肺炎是都由Hib引起的。

接種對象

b型流感嗜血桿菌結合疫苗適用於所有6周齡以上嬰幼兒的主動免疫,以預防b型流感嗜血桿菌引起的疾病。
b型流感嗜血桿菌結合疫苗不能用於預防其它類型流感嗜血桿菌引起的疾病,也不能預防其他微生物引起的疾病。

計量學

基礎免疫程式為新生兒出生後6個月內三劑注射,可於出生後6周開始接種。為確保長期保護,推薦於出生後第二年加強一劑。6-12月齡未接種過的嬰幼兒應接種二劑,間隔1個月,於出生後第二年加強接種一劑。1-5歲未接種過的兒童應接種一劑。由於各國的免疫計畫不同,應按本國推薦的免疫程式接種。

使用方法

疫苗復溶後用於肌肉注射。但對於血小板減少性症和出血性疾病患者應於皮下注射。在接種前,應仔細觀察稀釋液及復溶後的疫苗是否有外來顆粒物質和/或物理性狀的改變。如觀察到任何一項應棄之不用。

必須將所提供容器內所有的稀釋液加入疫苗瓶中復溶疫苗。加入稀釋液後,混合物應充分搖盪至凍乾疫苗完全溶解。

當使用多劑量疫苗時,套用無菌針頭和注射器從裝有多劑量疫苗的玻璃瓶中吸取單一劑量。同其它疫苗一樣,應在嚴格的無菌條件下小心吸出單劑量疫苗避免內容物被污染。b型流感嗜血桿菌結合疫苗在任何情況下絕對禁止靜脈內注射。

不良反應

在臨床對照研究中,主動監測並每日記錄接種疫苗後出現的症狀和體徵。接種後48小時內,徵集到的局部症狀常見有注射部位輕微發紅,該反應輕微且可自行緩解。其他徵集到的局部症狀有注射部位的輕微腫脹和疼痛。

接種48小時內,徵集和報告的全身症狀表現輕微且可自行緩解。這些症狀包括發熱、食欲不振、煩躁不安、嘔吐、腹瀉及異常啼哭。和所有b型流感嗜血桿菌結合疫苗一樣,當本品與其它疫苗同時接種時,也曾有發生上述全身症狀的報告。報告有包括過敏反應在內的極罕見變態反應。

禁忌

已知對疫苗中任何成分過敏史者及既往接種b型流感嗜血桿菌疫苗後有過敏症狀者,均不能接種b型流感嗜血桿菌結合疫苗。同其他疫苗一樣,患急性嚴重發熱性疾病者應推遲接種b型流感嗜血桿菌結合疫苗,而輕度感染不屬於接種禁忌症。

保護功效

2、4和6月齡嬰兒接種4種Hib偶聯疫苗的免疫原性2、4和6月齡嬰兒接種4種Hib偶聯疫苗的免疫原性

一些保護功效試驗表明,除了PRP-D,所有偶聯疫苗的有效性均>90%。然而,由於Hib所致疾病的流行病學不同,因此來自諸如芬蘭和英國等已開發國家的研究結果不能直接用於開發中國家。
一項在美國納瓦霍(Navajo)土著印第安人中進行的雙盲安慰劑對照試驗證實了PRP-OMP的有效性、安全性和耐受性。在納瓦霍印第安人6月齡以下嬰兒中,侵襲性Hib疾病的發病率很高,大約是40%,與開發中國家Hib疾病流行病學相似。5000多名6~12周齡嬰兒,在接種第1針時隨機分為兩組,分別接受2針PRP-OMP或安慰劑,接種間隔2個月。疫苗接種組的嬰兒在第1次和第2次疫苗接種期間未發生侵襲性Hib疾病(有效率100%),而安慰劑組有8例(附表)。

Hib疫苗免疫的有效性Hib疫苗免疫的有效性

在開發中國家甘比亞,另一項人群保護功效試驗評價了PRP-T的有效性,疫苗在接種第1針後不能提供完全保護,在第1針PRP-T接種後,疫苗接種組有5例侵襲性病例發生,安慰劑組有9例(有效率44%);但是PRP-T在第2和第3針接種後效果很好(有效率95%)。
這兩個試驗中均發生了免疫後失敗的例子,接種PRP-OMP者有1例,接種PRP-T者有2例,這表明在12~15月齡時可能有必要加強1針。

效果評價

美國波特疾蘭病控制與預防中心(CDC)以及健康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員分析了4個衛生保健組織收集的數據,得出結論:接種b型流感嗜血桿菌(Hib)疫苗或B肝疫苗不會增加兒童患I型糖尿病的危險性。美國波特疾蘭病控制與預防中心(CDC)以及健康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員分析了4個衛生保健組織收集的數據,得出結論:接種b型流感嗜血桿菌(Hib)。

b型流感嗜血桿菌(Hib)引起的疾病主要侵襲5歲以下的兒童,主要有化膿性腦膜炎、肺炎等,致殘率和致死率較高,目前Hib疾病診斷與治療都比較困難,國外研究表明Hib結合疫苗免疫效果較好,引起的不良反應不多見,因此接種Hib結合疫苗是目前最經濟有效的預防Hib疾病的手段。蘭州所Hib疫苗2005年初才投入使用,已有學者對國產Hib疫苗在國內兒童中接種的安全性及免疫原性作了小規模的研究,證明該疫苗是安全的,有很好的免疫原性。為了推廣使用,有必要對其安全性、免疫原性及免疫持久性做大規模的實驗研究。

研究於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經過3年多的時間,對中國柳州市9860名兒童進行了免疫接種及免疫後的效果觀察,通過對主動觀察組的基礎免疫前後血清Hib抗體檢測得出國產疫苗Hib抗體免疫原性數據,通過對主動觀察3-5月齡組基礎免疫後1年、加強免疫及加強免疫後1年的血清Hib抗體檢測得出國產Hib疫苗免疫持久性數據。

通過對主動及被動監測組每次免疫後的不良反應事件收集得出國產Hib疫苗的安全性,並將國產疫苗與進口疫苗的免疫效果及安全性進行統計學分析比較,研究結果顯示5歲以下兒童對Hib感染性疾病普遍易感,國產Hib疫苗具有很好的免疫原性、免疫持久性與免疫安全性,國產Hib疫苗與進口Hib疫苗同樣安全有效,可以進行大規模接種。

該課題首次觀察了從免疫前到免疫後2年各時段Hib抗體水平,是國內最大規模的Hib疫苗免疫安全性的觀察。

本課題使用的疫苗均已獲得批准生產且投入使用,目前在柳州市已用國產Hib疫苗替代了進口Hib疫苗,未發現與疫苗接種相關的嚴重不良反應,適齡兒童Hib疫苗接種率明顯提高,但仍有部分家長對國產Hib疫苗的安全性及免疫效果認識不足,因此仍要繼續收集國產Hib疫苗在使用過程中的有關數據,加大宣傳力度,進一步提高國產Hib疫苗的接種率。

研究進展

研究進展研究進展

其多糖及侵襲性
疾病的發病率和血清殺菌抗體濃度之間隨年齡變化呈負相關性。出生時從母體獲得的抗體足以保護嬰兒免受感染。3月齡時,抗體水平降至最低,因而最易受Hib感染,2~3歲以後,幼兒自身的免疫力逐漸提高,因而5歲以上兒童中Hib感染較少。Hib莢膜多糖是Hib的主要毒力因子之一,是由以磷酸多聚核糖基核糖醇(PRP)為主要成分的重複單位組成的多聚體,具有較好的免疫原性,可誘發機體產生有效的保護性殺菌抗體。一般認為人體血清抗-PRP抗體濃度達到0.15μg/ml就可起到有效保護,≥1.0μg/ml就能產生長期保護。Hib多糖在較大兒童成年人中誘發很高的殺菌抗體,但對18月齡以下嬰幼兒不能誘生有效殺菌抗體,也不能誘發免疫記憶。這是因為多糖屬T細胞非依賴性抗原,在免疫系統機能發育尚不完善的2歲以下嬰幼兒中,多糖類抗原不能刺激機體產生有效抗體,所以PRP對這一高危人群不能起到有效保護作用。

侵襲性Hib感染在世界各地均有發生,其中2/3發生在4~18月齡嬰幼兒,1/2發生在12月齡以下嬰兒。全世界6.5億5歲以下兒童由Hib引起的年平均發病率為33/10萬。在套用Hib結合疫苗之前,美國每年由Hib引起的細菌性腦膜炎發病率為47/10萬,在歐洲為25/10萬~80/10萬,西非的甘比亞為60/10萬,在一些高危地區發病率更高,如澳大利亞土著人的發病率可達500/10萬~600/10萬。

在英國5歲以下兒童中每600人有1人感染Hib疾病,其中2/3為急性細菌性腦膜炎。而在開發中國家,急性呼吸道感染更為嚴重,據CGVD(疫苗發展顧問組織)調查報告指出,在少數開發中國家,每年Hib的發病率高達500/10萬~600/10萬,且死亡率高。在亞洲,包括中國,迄今尚無系統確切的Hib疾病的流行病學資料。1988~1989年,北京兒童醫院對128例化膿性腦膜炎(簡稱化腦)患兒的病原學研究結果表明,Hib腦膜炎占28.9%,遠比肺炎球菌性腦膜炎高,僅次於流腦。

1990~1992年,在合肥進行的一項人群調查顯示,5歲以下嬰幼兒Hib腦膜炎發病率為10.4/10萬,占所有化腦的51.3%,病死率為9.7%。1995~1996年,北京兒童醫院對60例化腦患兒的病原學檢測表明,流腦仍居首位,肺炎球菌腦膜炎次之,Hib腦膜炎占第三位,與5年前的研究結果略有差異。

1994~1995年,北京兒童醫院對138例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兒的病原學分析表明,11.1%的上呼吸道感染、12.5%的支氣管炎和34.3%的肺炎患兒為Hib感染,證明Hib感染在我國小兒肺炎中占重要地位。1996年,中國7省市不同地區健康人群抗Hib多糖的自然抗體水平研究結果表明,6月齡~5歲兒童平均抗體含量<0.15μg/ml,低於短期保護效果所要求的≥0.15μg/ml,6歲至成年人達1~1.5μg/ml,具有長期保護作用。

因而表明6月齡~5歲兒童自然抗體水平最低,為Hib疾病的高危人群。亞洲地區Hib疾病的年發病率低於歐美等國家,除種族、社會經濟地位、居住條件的因素影響外,實驗室診斷技術不完善及濫用抗生素均有一定影響。

免疫原性 
目前國外被批准常規免疫接種的PRP結合疫苗有4種(分別是PRP-D,PRP-OMP,Hboc及PRP-T),這些結合疫苗的免疫原性因其各自配方而形成結構的差異而有所不同。從整體上分析,HibPRP-蛋白結合疫苗在健康嬰幼兒及年長兒童中的免疫原性普遍明顯優於單純的HibPRP疫苗,均可誘生高水平抗PRP的IgG抗體及免疫回憶反應。PRP-T、PRP-OMP、Hboc初免2月齡嬰幼兒能誘導良好的免疫應答,PRP-D在18月齡以下嬰幼兒中的免疫抗體水平明顯低於前3者。

因此,許多國家批准前3種Hib結合疫苗用於2月齡嬰兒初免,而僅批准PRP-D用於18~59月齡兒童。所有結合疫苗接種3劑後均可誘導較強的抗體應答,其抗-PRP抗體濃度≥1μg/ml的嬰兒百分率分別為:PRP-OMP(2劑)50%~79%,PRP-T(3劑)75%~95%,Hboc(3劑)75%~94%。有兩項研究表明,嬰兒接種3劑PRP-D後,僅29%~45%抗PRP抗體濃度≥1.0μg/ml,抗體幾何平均滴度(GMT)僅為0.28μg/ml和0.55μg/ml。序貫接種不同Hib結合疫苗的免疫原性研究表明,PRP-OMP、PRP-T和Hboc聯合接種的免疫原性與使用單種疫苗相同。因而這些疫苗可交叉使用(3針免疫接種內),其免疫原性不受影響。

中國1995年在河北省對48名6~12月齡健康嬰兒接種法國羅納普朗克公司梅里厄爾研究所提供的Hib結合疫苗(PRP-T),全程免疫2針,間隔1個月,免後1個月抗體水平明顯升高100%,接種者抗體含量>0.15μg/ml,GMT由免前0.078μg/ml升高到18.56μg/ml。第二針免疫後1個月,80.9%的接種者抗體含量≥10μg/ml,GMT為22.52μg/ml,抗體水平遠高於歐洲等國家。

臨床研究證實,所有Hib結合疫苗對嬰幼兒均有較可靠的安全性,全身和局部副反應少,程度溫和,持續時間短暫。除對該疫苗組分的超敏反應外,沒有已知的禁忌症,較輕微局部反應(紅斑、腫脹等)在未成年人中的發生率為5%~15%。Hib結合疫苗可安全地與擴大免疫規劃(EPI)或相應的國家兒童免疫規劃中的任何疫苗同時接種。此外,在老年人中也具有良好的耐受性和免疫原性。

預防方面

5歲以下兒童是Hib感染的主要危險人群。由於本病帶來的後遺症非常嚴重,因此歐美國家已經將Hib疫苗列入常規免疫計畫,2001年9月在北京召開的世界兒科大會上,專家呼籲在亞洲推廣這一疫苗。5歲以下兒童是Hib感染的主要危險人群。由於本病帶來的後遺症非常嚴重,因此歐美國家已經將Hib疫苗列入常規免疫計畫,2001年9月在北京召開的世界兒科大會上,專家呼籲在亞洲推廣這一疫苗。

Hib對抗生素耐藥性的增加突顯了預防的重要性。最初從細菌莢膜多糖、多聚核糖磷酸鹽(Polyribosylribitolphosphate,PRP)提取的Hib疫苗用於18月齡以上的兒童,預防Hib所致疾病,但對更小年齡段的嬰幼兒則無效。0.15μg/ml的抗PRP即可針對Hib所致疾病提供即刻保護,當滴度達到1μg/ml即可提供長期保護,但高於此水平的抗體滴度沒有更多的額外好處。

已開發出將PRP連線到免疫原性載體蛋白的偶聯疫苗。這些疫苗的免疫原性非常強,且能誘導T細胞依賴的免疫應答,重複注射可加強抗體應答。偶聯疫苗可用於年幼至2月齡的嬰兒,因此可以為最易受到Hib侵襲的1歲以內的嬰兒提供保護。

目前有以下4種Hib偶聯疫苗上市:含有腦膜炎奈氏菌複合外膜蛋白的PRP-OMP(PedvaxHibD○R),含有白喉類毒素的PRP-D(ProHibIT),含有白喉變異類毒素CRM197的HbOC(HibTITER),含有破傷風類毒素的PRP-T(ActHib)。然而PRP-D只能作為加強針使用。這些疫苗的耐受性極好,只有約25%的接種者會出現輕微的局部反應,全身反應很少發生,嚴重不良反應罕見。

嬰幼兒對這4種偶聯疫苗的免疫原性不同。PRP-OMP是唯一可以誘導機體產生顯著的早期抗體應答的疫苗,在第1針接種後即可達到1μg/ml的抗體保護水平,並可持續到4月齡接種第2針以後。其它偶聯疫苗在第2或第3針後才能達到這一抗體水平,由於PRP-D不在基礎免疫程式中使用,因此不包括在內。

相關新聞

澳門衛生局表示跟進有關日本兒童疫苗事件澳門衛生局表示跟進有關日本兒童疫苗事件

一、澳門衛生局表示跟進有關日本兒童疫苗事件
澳門特區政府網站訊息,近日傳媒報導日本政府因有兒童在接種疫苗後死亡要暫停使用兩種兒童疫苗事件,澳門衛生局已與日本衛生部門和兩家相關藥廠取得聯絡。據了解,日本政府採取的是防範性措施,沒有證據表明死亡和疫苗有關。
目前除日本外,沒有其它地區或國家採取類似措施。據資料顯示,有關日本兒童曾接種的疫苗包括由美國輝瑞藥廠生產的7價肺炎球菌疫苗“Prevenar”,以及由法國Sanofi藥廠生產的b型流感嗜血桿菌疫苗“ActHIB”和其它多種疫苗。
澳門衛生局表示,肺炎球菌疫苗和b型流感嗜血桿菌疫苗亦包括在澳門防疫接種計畫內,但澳門已改用13價的Prevenar-13;b型流感嗜血桿菌疫苗則和日本使用的批次不同。故此,澳門雖有使用類似疫苗,但和日本使用的類型或批次不同,衛生局呼籲家長毋須過分擔心。
澳門衛生局自2000年開始建立了接種後不良事件通報機制,醫務人員須報告接種後不良事件。到目前為止,並沒有收到和上述兩種疫苗有關的嚴重不良事件。澳門衛生局將與世界衛生組織及有關國家衛生部門保持聯絡,密切跟進事件。同時建議家長若兒童在接種疫苗後出現異常反應,應儘快聯絡醫護人員,而醫護人員若懷疑兒童在接種疫苗後出現不尋常反應時須立即向衛生局通報。
肺炎鏈球菌和b型流感嗜血桿菌均是引起嬰幼兒腦膜炎、肺炎、敗血症和中耳炎的常見致病菌。肺炎球菌疫苗已在北美、西歐等地廣泛使用約10年,而b型流感嗜血桿菌疫苗則已有約20年,均有極良好的安全記錄。
此外,就鄰近地區發生報廢疫苗被錯誤地再分發使用事件,澳門衛生局已向有關供應商確認有關疫苗並沒有供應給澳門,同時強調疫苗儲存有嚴格的溫度要求,過高或過低的溫度均可使疫苗失效。根據澳門現行法律,只有配有專責藥劑師的藥房或醫療機構才可以儲存疫苗,一般診所不可儲存。

二、B型流感嗜血桿菌疫苗救命
科學家們說,給亞洲的新生兒接種疫苗,防止一種細菌引起的肺炎和腦膜炎,這可以防止數十萬兒童死亡。
在孟加拉國達卡進行的這項研究的結果上周(6月28日)發表在了《兒科傳染病雜誌》上,它表明接種疫苗可以防止由b型流感嗜血桿菌(Hib)導致的所有致命肺炎病例的1/3,還能防止90%以上其導致的腦膜炎病例。
來自孟加拉國國際腹瀉病研究中心和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布隆伯格公共衛生學院的科學家們說,這些結果與此前在智利和印度尼西亞的發現相符。

他們建議為阿富汗、孟加拉國、不丹、巴基斯坦和斯里蘭卡的兒童接種Hib疫苗。在孟加拉國的試驗中共有6.8萬名兩歲以下的兒童接種了Hib疫苗,他們還接種了常規的白喉、破傷風和百日咳疫苗。這組科學家說,試驗的結果挑戰了Hib在亞洲很少導致肺炎和腦膜炎的觀念。
但是對於亞洲由Hib導致的肺炎和腦膜炎的總體負擔,科學家還沒有一致意見。印度德里StStephen醫院的兒科負責人JacobPuliyel說印度最新的數據(發表於2002年)表明Hib發病率對於5歲以下兒童僅有每10萬人9例,而在西方這個數字是每10萬人109例。Puliyel告訴本網站說,開發中國家在決定哪些疫苗應該優先接種的時候,應該把當地疾病負擔和性價比考慮進去。他說:“目前疫苗的價格是每針5.6美元,需要注射三針。很明顯這(讓開發中國家)負擔不起。”
但是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布隆伯格公共衛生學院傳播策略的負責人LoisPrivor-Dumm說,孟加拉國有資格從公私合作的全球疫苗免疫聯盟(GAVIAlliance)獲得Hib疫苗的財政資助,因此孟加拉國只需為每針疫苗支付20美分。
Privor-Dumm說,儘管評估Hib導致的疾病的真正廣度既困難又昂貴,諸如在孟加拉國進行的這種疫苗調查試驗,為防止Hib致病的潛力提供了一種更加現實的評估。他說:“根據已有的證據,世界衛生組織建議各國把Hib疫苗納入常規新生兒免疫接種規劃中,即便當地缺乏關於Hib的證據。”

世界衛生組織的數據表明,每年全世界約有300萬名5歲以下兒童感染Hib,這導致約40萬人死亡。

注意事項

與所有注射疫苗一樣,接種後有罕見過敏反應需立即給予恰當的治療。為此,在接種疫苗後應醫學監護30分鐘。

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不是接種b型流感嗜血桿菌結合疫苗的禁忌症。

雖然可能對破傷風類毒素祖份發生有限的免疫應答,但是單純接種b型流感嗜血桿菌結合疫苗不能代替常規破傷風疫苗的免疫接種。

接種b型流感嗜血桿菌結合疫苗後,在尿液中曾發現莢膜多糖成分。因此接種疫苗後1-2周檢測到b型流感嗜血桿菌抗原對是否感染b型流感嗜血桿菌可能沒有診斷價值。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