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度杯

55度杯

2015年1月,“北京五十五度科技有限公司”自行研發、設計、生產的第一款“快速變溫水杯”,瞬間因其強大功能在網路走紅,成了各大電商的新寵。官方稱,55度杯水杯是具有實用新型專利的高科技產品,其核心就在通過相變材料實現升溫和降溫的功能。而據中央電視台揭"高科技"55度杯真相實為鋁合金加鹽水。面對使用者的質疑,55度杯官方稱,水杯是具有實用新型專利的高科技產品,其核心就在通過相變材料實現升溫和降溫的功能。所謂“相變”,簡單說,也可以理解為物質狀態的變化,如固、液、氣三相的變化,就是相變的典型代表。

基本信息

簡介

55°杯55°杯

55°(55度)是LKK洛可可創新設計集團2014年推出首款智慧型硬體產品,無論放入多少度的水,用戶搖一搖即可得到適合飲用的溫水

“5”代表我,我有溫度, 兩個“5”代表“愛我(25)。

一時間全民總動員不亦樂乎,55°杯儼然已經成了跨年爆款。然而還沒等這股“魔法杯”鏇風走遠,又一則相關信息席捲而來:“55°杯的騙局!”讓很多選購者大呼上當。

原理

正品技術原理分為三層:導熱層、微米相變材料和隔熱層。導熱層內部採用食用級的304不鏽鋼,將杯子裡熱水的熱量快速傳遞到微米級的相變材料中,通過微米級的相變材料快速吸熱,實現降溫功能,隔熱層由食用級的304不鏽鋼和食用級的PP組成,可保證使用的安全性和舒適性。

相關事件

“集贊免費送”為增冬粉量
55度杯55度杯
按照55度杯研發公司的介紹,往55度杯里倒進熱水或涼水再經一分鐘的搖晃後,就能變成55℃適宜飲用的溫水。寒冬降臨,搖一搖就能將水加熱、降溫的“神奇水杯”,讓很多消費者都動了心。
於是,一批微信公眾號發出信息,只要將杯子信息分享到朋友圈,集夠一定數量的“贊”,關注公眾號並傳送集贊截圖,就能夠免費得到這款水杯。消費者曉彤因輕信這種“集贊免費送”,通過支付寶匯去了15元郵費,結果卻苦等不到55度杯寄來。
2015年1月6日,一批微信公眾號因“涉嫌誘導朋友圈分享”55度杯遭封,短則7天長則永久。有網友指出,通過“集贊”和“群發”的微信公眾號絕大多數是草根號,沒認證、流量少、文案和行銷方式抄襲雷同,其發出這類信息的目的就是為了騙到更多冬粉數量,增加流量。
6日傍晚,騰訊相關負責人就封號向記者表示,微信平台一直以來反對那些誘導分享和過度行銷的商業模式,會根據舉報封鎖一些公眾號,整治朋友圈的生態。“很多用戶抱怨這些無效、累贅的商業模式破壞了朋友圈的私密性。”
“付郵費免費送”賺取差價
不僅是微信,55度杯也成了微博上的“香餑餑”,“轉發抽獎送55度杯”等信息被不斷轉發,很快就有顧客上了當。
上海姑娘小蕾在微博的轉發抽獎活動里抽中了一個55度杯,對方要求她自付30元郵費,小蕾對比298元“原價”和30元郵費,覺得很合算,打款過去後也如願獲得了水杯。不過,這隻55度杯是另一個不知名小品牌,並非298元的“正品”。知情者介紹,這是另一種“騙局”,賺取的是郵費和成本費之間的差額。利用“中獎”“免費送”等名義吸引消費者匯去郵費,消費者原希望獲得價值298元的高科技時髦水杯,但實施上獲得的只是成本極低的廉價杯。同樣,那些號稱買其他商品就送55度杯的“微商”們,其實也是用廉價杯做贈品賺銷量。
囤貨代賣“類傳銷”
搜尋“55度杯”“微信代理”等關鍵字,會顯示一連串招代理幫賣55度杯的“微商”。對方告訴記者,所謂的代理很簡單,就是“買東西回家自己做老闆。”因為有的代理招募商宣稱零風險無需囤貨,因此記者特別提問道:“需要自己囤貨?”對方表示:“只有囤貨才能賺錢。我手下有20個代理,自己沒貨的‘一件代發’每個月只能賺幾百上千,自己買貨的都能賺上萬,做得好的能掙得和我一樣多。”此前其自稱,剛開始投資3萬元,第一個月就賺了10多萬元。
那么,這條“微商”代理利益鏈究竟如何形成,這些銷售奇蹟是否可能成真?記者調查發現,其秘訣就是通過選擇銷售成本低卻定價高的產品,其相差的巨大利潤空間供層層代理“吸血”。一名了解內幕的微商打了個比方:先找一款利潤很高的產品,通過招代理的模式發展,因為利潤空間很大,可以招個三四級代理。比如一件產品在你這層的利潤是20元,你手下有10個代理,每人每天賣10件產品,你每天就能賺2000元,一個月6萬元;如果你手下有成百上千的代理,那收入更是驚人。
這也是為什麼55度杯會在短時間內成為“微商”競相銷售的熱門商品。事實上,這些微商銷售或“免費送”的55度杯來路不明。一些通過微商平台獲得55度杯的消費者反映,杯子的產地五花八門有來自廣東、浙江、福建……山寨味道十分濃郁。“正品55度杯298元的高定價,給了‘微商’巨大的利潤空間,他們報出148元、98元的‘優惠價’,與其實際成本間仍然懸殊。”
發展下線、交押金、囤貨……有人質疑,這種微商代理模式“類傳銷”。華東政法大學刑法學教授何萍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直銷和傳銷的界限比較模糊,“很難判定這類代理模式是否涉及傳銷,但收押金、貨款等行為可能會涉及非法集資,甚至金融詐欺。”何萍教授提醒,創業者和消費者在面對此類行銷方式時,付款都應謹慎,避免上當受騙。

爭議

網上的爭論圍繞“55°杯到底是用什麼材料做的”展開。

網貼揭秘

杯子的里子是這樣的:三水醋酸鈉,92%該物質作為儲熱劑,5%十二水磷酸1氫鈉作為形核劑,3%明膠做增稠劑,相變溫度大約正好55度!這就是所謂的高科技產品,其實一大類融鹽的相變溫度都在五十度到六十度之間,但是就這個55度的配比最便宜。

55°杯官方回應

針對這一說法,55°杯官方也出具了一份編號為201320414844.1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實用新型專利證書。證書顯示,杯子採用的是相變金屬填充於內部導熱層與外部隔熱層之間,熱水通過導熱層將熱量釋放至相變金屬,相變金屬快速吸熱並融化,熱水溫度迅速降低。隨後,熱水降溫時,相變金屬凝固放熱,此熱量可長時間保持熱水的溫度於相變金屬的熔點附近,達到保溫效果。並非傳言中使用“三水醋酸鈉十二水磷酸1氫鈉明膠”等廉價材料。

實驗

實驗一:降溫

1分鐘,開水降溫至57.4℃

實驗一:降溫實驗一:降溫

實驗過程:根據55°杯說明書上的操作方式,將一壺水煮開後,馬上倒入55°杯中,倒約九分滿。蓋上蓋子,上下左右搖晃杯子,杯子裡咕嚕咕嚕響。一分鐘後,打開蓋子,測得杯子中水的溫度為57.4℃,與它宣傳時所描述的55°差不多。喝一口,這個溫度的水還有些燙嘴。此時,手能感覺到杯身有些溫熱。

實驗二:升溫

實驗結果:保溫效果差,3小時就降到32.2℃。實驗結果:保溫效果差,3小時就降到32.2℃。

1分鐘,常溫涼水只能升到37.7℃實驗過程:將“實驗一”杯中的開水倒掉。馬上倒入一杯常溫水,用溫度計測得,這杯水為21℃。不斷搖晃杯子一分鐘,打開蓋子,測得杯子中的水溫升高到37.7℃,接近人體體溫。

實驗三:保溫

開水保溫效果差
實驗過程:將開水倒入杯中,在室溫為22℃的辦公室內靜置3小時,半小時後,測得水溫度為54攝氏度;1小時後測得水溫為47℃;2小時,測得水溫為36.6℃;3小時後,水溫則已經降到了32.2℃。

健康問題

在55°杯強大的宣傳攻勢下,人們潛移默化的覺得,似乎55℃的水溫對人最為合適。但實際上,飲用水的最適宜溫度是10℃-30℃,55℃有點高了。過燙的飲食進入食道,會破壞食道黏膜和刺激黏膜增生。尤其是要注意不要給嬰幼兒喝溫度過高的水,會燙傷孩子。

評論

網友蝌蚪君認為這個55°杯生產的初衷是好的,符合市場預期,只不過在大家的“跟風潮”和某些不良商販的利慾薰心下成為了“騙局”。網際網路資訊時代,信息傳遞的快速使得這個“魔術杯”的的確確火了一把,也確確實實的讓它被質疑了一次。最後,需要提醒的是,面對某些盛行的“爆款”,大家一定要理性消費,衡量自己的需求和購買能力再下單,不要被五顏六色的宣傳信息迷惑了雙眼,不要在各種優惠策略的轟炸下丟掉了判斷力。順便吐槽一下,即便能超強變溫,拿著600g的杯子再裝上水使勁搖動1分鐘對臂力也是個挑戰呀!不是誰都能行的!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