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型公爵護衛艦

23型公爵護衛艦

1981年春季,英國制定出了新的參謀部綱要,基本要求有:提高拖陣列聲納的套用能力,降低本身噪音,船體的雷達反射面積要小,具有卓越的續航力,飛行甲板只裝備直升機加油裝置和武器補充裝置,以及限制每艘艦的建造成本為7千萬英磅。此外,還確定了推進方式、主機形式、艦體聲納、對艦武器、發電機防振措施等。該綱要在1981年平均月得到認可。當時國防部正大幅度削減海軍預算,但唯獨23型護衛艦給予了最優先的地位。於是,該艦開始設計準備,並編制了海軍參謀部綱要的細節。亞羅公司根據英國海軍的要求,並考慮適應出口,開始進行初步設計。經過大量的論證後,得出的結論是:如滿足造價,必須選擇標準排水量2500噸、水線長在100米以內的艦型,也就是22型艦的三分之二。但是,如果出口的話,必須保障該艦性能一流,要設有機庫,裝備防空武器,滿足通用性要求。要達到此目的,排水量要超過2700噸,水線長約增加15米。結果,海軍參謀部綱要被修改,23型護衛艦已不是反潛護衛艦,而成了以反潛為主的多用途護衛艦。

基本信息

23型公爵護衛艦

主要簡介

國別:英國
類型:護衛艦
編號: 130340
艦艇名稱: 23型護衛艦

23型公爵護衛艦23型公爵護衛艦

英國吸取馬島戰爭經驗於 1985 年開始建造的一級新型反潛護衛艦 , 首艦於1990年 6 月服役 , 計畫建造 23 艘。 23 型護衛艦的主要使命是搜潛和攻潛。

23型護衛艦作為英國第二代護衛艦,於本世紀70年代提出了建造計畫。在該型艦之前建造的22型護衛艦雖然設計優良,但外型龐大,造價又高,從經濟角度很難大量建造,也就無法取代落後的“利安德”級護衛艦,達不到在北約作戰和派往海外作戰的目的。因此,建造價格低廉且實用的第二代護衛艦就成為必要。
20世紀70年代中期英國提出了新一代護衛艦的作戰要求,主要任務是執行反潛,並且還要求具有以輕型對空飛彈系統為中心的防禦能力。為降低建造成本,艦上不再設機庫,而將艦隊的直升機全部停放在補給船上。但這樣運用起來,要受到限制。
到本世紀末,來自飛機飛彈的威脅勢必增加,所以要求軍艦本身要具備更強的自衛能力。這樣,新型艦不但要滿足適應北大西洋複雜的以反潛戰為中心的設計要求,還要具有向海外派兵的遂行能力、支援北約登入作戰時對付空中威脅的自衛能力,以及具有在世界一切海洋中各種氣候條件下能有效行動的適航性和續航力。
1981年春季,英國制定出了新的參謀部綱要,基本要求有:提高拖陣列聲納的套用能力,降低本身噪音,船體的雷達反射面積要小,具有卓越的續航力,飛行甲板只裝備直升機加油裝置和武器補充裝置,以及限制每艘艦的建造成本為7千萬英磅。此外,還確定了推進方式、主機形式、艦體聲納、對艦武器、發電機防振措施等。該綱要在1981年平均月得到認可。當時國防部正大幅度削減海軍預算,但唯獨23型護衛艦給予了最優先的地位。於是,該艦開始設計準備,並編制了海軍參謀部綱要的細節。亞羅公司根據英國海軍的要求,並考慮適應出口,開始進行初步設計。經過大量的論證後,得出的結論是:如滿足造價,必須選擇標準排水量2500噸、水線長在100米以內的艦型,也就是22型艦的三分之二。但是,如果出口的話,必須保障該艦性能一流,要設有機庫,裝備防空武器,滿足通用性要求。要達到此目的,排水量要超過2700噸,水線長約增加15米。結果,海軍參謀部綱要被修改,23型護衛艦已不是反潛護衛艦,而成了以反潛為主的多用途護衛艦。
23型首艦“諾福克”號的建造契約於1984年10月與亞羅公司簽定。1990年6月建成服役。此後的2至8號號艦也已服役,另有5艘正在建造。雖然當初計畫共建造23艘,但據說暫且不會實現。
 

基本數據

標準 / 滿載排水量3500/4200噸

長×寬×吃水 133 × 16.1 × 5.5米

巡航 / 最大速度 15/28節

動力裝置 2 ×斯貝 SM-1A 燃氣輪機 ,28000 千瓦 ;
4 × 12RPA-200CZ柴油發電機組 ,5200 千瓦 ;2 ×直流電動機 ;
雙軸

續航力 7800/15( 海里 / 節 )

人員編制 169 人 ( 其中軍官 12 人 )

直升機 2 × HAS-3 山貓反潛直升機 ( 或 1 × EH-101 直升機 )

飛彈 2 × 4 聯裝魚叉反艦 ,GWS-26-1 型垂直發射裝置 (32管 , 發射海狼艦空飛彈 )

火炮 1 × MK-8 型 114 毫米 ,2 × 30 毫米

反潛武器 2 ×雙聯裝 324 毫米魚雷發射裝置 , 發射反潛魚雷

雷達 1 × 996(1) 型 3 坐標 ,2 × 911 型火控 ,1 × 1007 導航

聲納 1 × 2050 型艦殼 ,1 × 2031 型拖曳線列陣

電子戰 4 × 6 聯裝海蚊型無源干擾裝置 , 拖曳式魚雷誘餌 , UAF-1 偵察機

指揮控制 SSCs 作戰指揮系統 ,11 、 14 和 16 號數據鏈 ,GWS-60 、GWS-26 火控系統

電子設備

23型公爵護衛艦23型公爵護衛艦
23型護衛艦的主要裝備是拖陣列聲納,可以說23型艦就是為了使用拖陣列聲納而設計的。這一由道蒂電氣設備公司製造的2031Z型波動式陣列聲納是由500米長的基陣和拖電纜組成的,共有1000米長,一般在10節以下的航速下進行拖航。調節電纜的伸出長度和改變拖航速的話,可以保證聲納處於希望的深度,即使非常安靜的潛艇利用斜溫層下潛,該聲納也能進行搜尋追蹤。雖然這種聲納的方向數據非常精確,但距離精度有所限制,所以還要藉助於其他艦上的被動工場的納或直升機的投放式聲納。另外,艦上還裝有費倫蒂/湯姆森。辛特拉公司生產的2050型低頻主動/被動式聲納,作為近距離對潛攻擊時使用。對空搜尋雷達是普萊西公司生產的996型,為一靈活的多目標三坐標雷達。該雷達除對空監視以外,還可向“海浪”飛彈提供目標數據。
“海射手”光電射擊指揮裝置用於控制114毫米炮,可實現高度自動化。為減小風的影響,這一裝置採用獨特的球狀外形。該指揮裝置由紅外線成像儀、怛間電視攝像機和雷射測距儀組成,主感測器紅外線成像儀的工作波長為8~12微米。
該艦的戰鬥狀態有空中警戒和海上警戒2種模式,都只需按下一個按鈕便能動作。空中警戒模式中,系統開始工作時,帶動指揮裝置動作,使火炮運動,進行隨意搜尋,因而縮短了反應時間。
該艦對潛、對空等的武器和探測器匯總到一個戰鬥系統中,在英國尚屬首次。後來,又脫離了各個武器和探測器通過中英處理系統相互聯繫的模式,解出射擊指揮諸元,向這種智慧型化系統轉移。指揮系統通過情報提供各種相關關係,輔助指揮官決策。
艦上裝備有滿足搭載北約直升機要求的綜合通信系統,除各種收發報機外,還有衛星通信裝置、數據通信等。除此以外,還裝備有ESM裝置,導航裝置、氣象觀測裝置等。

武器裝備

23型公爵護衛艦23型公爵護衛艦
對潛攻擊武器有新式輕型魚雷馬可尼公司“鰈”魚雷。遠距離對潛作戰中,可向可能出現潛艇的海域派遣直升機。一旦直升機使用的投放聲納捕捉到目標,就用魚雷和深水炸彈進行攻擊。這種魚雷對於90年代的新型潛艇來說,具有足夠的速度和續航力,能夠穿透新型潛艇的殼體。但是,英國海軍對反潛魚雷的要求很高。即使在很淺的海域也要能使用。這就是說,發射魚雷後,推進裝置立即動作,產生驅動力,魚雷一旦入水,螺鏇槳立即啟動,陀螺儀非常快速地測出姿態,在撞擊海底前改變航向。
艦上裝備的另一主要武器是垂直發射的“海狼”對空飛彈。在設計初期,要求對該艦追加防空能力,選中在馬島戰爭中得到證實的“海狼”系統是順理成章的。最初預定裝備鏇轉式發射裝置,但在1983年海軍部研究設計時,因準備開發垂直發射系統而被更改。23型護衛艦的GWS26“海浪”飛彈放在艦橋前方的發射井中,共有32個發射單元,飛彈控制的子系統是馬可尼公司生產的911型跟蹤制導雷達,這一雙頻雷達也能對抗掠海飛行的對艦飛彈。而且由於採用垂直發射,可以迅速對付從任何方向來襲的目標。
此外,為起到防空作用,艦上還裝備了“厄利孔”30毫米機關炮。這種炮為全自動型,裝有瞄準穩定裝置,最大射速650分/分。炮內採取了防備電源故障措施,能用電池驅動,不管晝夜都能使用。
艦橋斜後方兩舷裝備有馬可尼公司生產的“海蚊”假目標干擾裝置,每舷2座,每座為6個固定式發射管,用於發射金屬箔條和紅外閃光物。除此以外,艦上還裝有魚雷誘餌拖裝置。
23型護衛艦現在還沒有裝備近程防禦武器系統,但如果艦長再增加7米左右的發行方案通過的話,就可能會裝備2部30毫米近程防禦武器系統。
艦上的主要反艦武器為“魚叉”艦對艦飛彈。該飛彈在攻擊開始階段為慣性制導,在最終階段各自使用主動式雷達制導,掠海飛行。用於發射飛彈的2座四聯裝發射裝置位於艦橋前方,整個系統稱為GWS60。
艦上裝備有1門MK8“維克斯”114毫米艦炮,作為對地射擊主炮,還可以對艦、對空進行射擊。
23型護衛艦選用的是EH101“默林”直升機。該機的任務是輔助艦上的探測器對遠處的潛艇進行搜尋和攻擊。但因該機在80年代中期尚未完成飛行試驗,目前艦上搭載的是一架韋斯特公司生產的“大山貓”反潛直升機

隱蔽性

對於減小艦體本身的噪音,必須降低由於航行中舵和艦底附著物的空泡現象產生的噪音、主機和輔機產生的振動付入水中的聲音以及螺鏇槳產生的噪音。
對於該艦,在低速拖時重要的是3個聲源中的後2個。研究了各種推進方式和推進器的組合後,23型護衛艦採用CODLAG推進方式,低速牽行拖陣列聲納時只用柴油發電機,快速運動時柴油機和燃汽輪機一起使用。
這種方式的好處在於牽引拖陣列聲納時直接通過電動機驅動螺鏇槳,省去齒輪箱這一噪聲源。低速時要求大推力的破冰船和拖船也有很多採用柴油發電機作為動力的,從機械的可靠性的推進效率的角度來說,這種方式也是優越的。

23型公爵護衛艦23型公爵護衛艦

為防止發電用柴油機和發電機產生的振動噪聲通過外板傳入水中,柴油機和發電機不裝在主機艙和輔機艙中,而是用木質機座為間隔物安裝在上甲板上。對於護衛艦來說,這是一種全新的形式。但是,實際套用中因上甲板空間不足,最終只有2台安裝在上甲板上,剩下2台利用木質機座安裝在前部的輔機艙中。
為減弱聲信號,艦上也利用了對減搖鰭和螺鏇槳吹氣進行消聲的方法。
除聲信號外,該艦還採取了一些措施減小其它信號特徵。為減小敵艦和掠海飛行的飛彈雷達波反射面積,艦體和上層建築都有一定的傾斜,且上層建築也比22層護衛艦低了一層高度。
當然,對於有紅外製導的飛彈來說,這樣做還是不夠的,將來還要更加重視紅外干擾系統和排氣冷卻裝置的發展。

消防與抗損能力

23型護衛艦設計即將完成時,爆發了馬島戰爭。戰爭結束後,英國海軍竭力吸取戰爭中的教訓,寧可增加投入,也要提高艦艇的生存力。因此重點加強了損管部分,詳細劃分了消防區和採用分區通風系統,設定緊急滅火海水泵,使用阻燃性無毒材料,增大艙口入孔,以及增強重要區域的防彈能力等。
軍艦中彈時,為防止火災蔓延,靈活快速滅火,有必要設定更多的消防區域。23型當初計畫設2處防火隔壁,分為3個消防區,但後來吸取了42型驅逐艦“謝菲爾德”號因消防區域太少而沉沒的教訓,改為設5個獨立的消防區域。艦上不僅僅增加了防火隔壁數,消防裝置也各區獨立,各區域有各自的通風系統。這樣,不但消防工作變得簡單,而且受害區域不會影響其它區域。
緊急用消防海水泵設在艦首和艦尾,電源由戰鬥損傷時的應急發電機提供。

23型公爵護衛艦23型公爵護衛艦
英國以前的舾裝材料,特別是地板和電線裹覆材料等,都是用鹵化稀等,一旦燃燒大多會產生有毒氣體,會嚴重阻礙消防工作。馬島戰爭後,改為使用阻燃材料和燃燒時不產生有害氣體的材料,並且裝備了供氧裝置。
為了消防和救生方便,防火空和防水艙口擴大到了讓穿著防火服和攜帶供氧裝置的消防防員能夠出入的程度。
此外,23型艦對指揮室和操縱室等重要區域也實施了多種防護。美國海軍很早就注意到這一點,據報導“阿利·伯克”級驅逐艦的重要區域和彈藥庫是以克夫拉複合材料為主裝備的。對23型護衛艦具體材料現尚不明確,只知其具有防彈能力。
艙通風和全艦的空氣調節分開,艦上空氣過濾器完備,設有專用的通往機艙的管路,完全符合三防要求。
在居住性方面,為了減小受損可能,建成的23型艦比起開始的設計時犧牲了一點舒適性。英國海軍一向使用木質家具,重視美觀舒適。本艦亦是如此。由於大量採用自動化裝置,使得該艦戰時定員185人,平時定員146人。因此,定員中每名士兵擁有充分的居住面積。軍官住單間,士兵居住區設在比較安靜的前後部,所以居住環境較為舒適。

其它

作戰運用

科索沃戰爭期間,該級艦中的“薩默塞特”號和“艾恩公爵”號承擔了北約艦隊護航任務。

識別特徵

①艦上島式建築分為三部分,艏樓較寬,高度較低,塔桅粗大,中部為煙囪,後部為機庫,機庫前端有低桅。

②前甲板武器配置較有特色,前端為一座 114 毫米單管艦炮, 中部為海狼艦空飛彈垂直發射系統,艏樓前為兩部交叉配置的四聯魚叉反艦飛彈筒式發射架。

③艦首角度較小,與俄基洛夫級相近。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