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NBA選秀

2011年NBA選秀

萬眾矚目的2011年NBA選秀在新澤西紐瓦克的保誠中心球館如期進行,儘管聯盟停擺的危機當前,各球隊對於選秀仍然是充滿了熱情。此次選秀於美國東部夏令時晚間7:00(2300 UTC)舉行,在全美由ESPN播出。在這次選秀中,國家籃球協會各隊輪流從業餘美國大學籃球球員和其他符合選秀資格(含國際球員)的球員中挑選新秀。克里夫蘭騎士獲得了狀元簽,他們選擇了來自杜克大學的控球後衛凱里·歐文。在全部60名選秀球員中,共有7名一年級生、7位二年級生、14位三年級生、19名四年級生、12名無美國大學籃球經歷的海外球員以及1名來自美國國家籃球發展聯盟的球員。2011年的NBA選秀也是新澤西籃網的最後一次NBA選秀。在2011-12賽季結束後,球隊搬遷到紐約布魯克林區,並更名為布魯克林籃網。籃網隊在2012年NBA選秀中改用新名稱。

基本信息

簡介

2011年NBA選秀2011年NBA選秀

2011年NBA選秀預計將於2011年6月23日在新澤西紐瓦克市(Newark,NewJersey)保德信中心進行。選秀將在美國東部時間(夏令時)19:00進行(台北時間6月24日7:00),將通過ESPN電視台向全美直播。選秀中,NBA球隊將依次選擇美國大學生籃球運動員和其他有資格參選的球員,包括國際球員

由於2011年是選秀大會小年,所以一些有能力,有影響的大學生並沒有決定參與今年的選秀。而由於今天是美國本土非大四學生參選名單的報名截止日,所以包括樂透熱門肯塔基的泰倫斯-瓊斯在內的25名球員,因為選秀預測順位不理想亦或是其他原因,最終放棄了參加2011年選秀大會的機會。而其餘剩下的44人則沒有撤選,這意味著他們將最終參加今年的選秀大會。在美國當地時間6月13日下午5點,NBA官方還將公布一份名單,這其中在現有44人的基礎上,還要涵蓋最終決定參選的海外球員名單(現有名單中包括20名國際球員),而最終匯總的球員也將成為2011年選秀大會的最終參選球員名單。值得注意的是,2011年NBA選秀大會預計將於2011年6月23日在新澤西紐瓦克市的保德信中心進行,但由於聯盟和球員工會間的勞資協定仍然沒有最終出台,如果最終發生停擺,那么2011年選秀大會仍存在流產的可能。

資格限制

2011年NBA選秀2011年NBA選秀
截止2010年,選秀的資格限制如下文所列。請注意如果在選秀前新勞資協定得以簽訂,這些限制可能會發生變化。
所有參選球員必須在參選當年年滿19周歲,即參加2011年選秀的球員的生日不應晚於1992年12月31日。
所有不是勞資協定所規定的“國際球員”的球員,他所在的高中年級必須已經畢業滿一年。勞資協定規定的“國際球員”是指在美國以外的國家擁有永久居留權已經三年以上,並且在美國以外的國家參與籃球比賽(無論職業或是業餘),從未在美國任一所大學就讀也從未在美國任一所高中完成學業。
完成大學學業的美國球員自動獲得參選資格,符合勞資協定規定的“國際球員”條件的球員如果在參選當年年滿22周歲(即出生不早於1989年12月31日)也自動獲得參選資格。美國球員如果其所在高中年級已經畢業滿一年,且球員在NBA之外的小聯盟籃球聯賽效力過,也自動獲得參選資格。
沒有自動獲得參選資格的球員需要在不晚於選秀開始之日前60天的時候告知NBA官方宣布參選。對2011年選秀來說,這個截止日是美國時間4月24日。根據NCAA的規定,球員必須在美國時間5月8日前退出選秀,才能保持下賽季繼續參加NCAA的資格。
球員如果聘請了經紀人,將失去參加NCAA比賽的資格,無論他是否被選中。此外,雖然勞資協定允許一名球員兩次退出選秀,但是NCAA規定曾兩次宣布參選的球員將喪失參加NCAA比賽的資格。
NBA規定,想參加選秀的新人必須提前通過信函的方式報名,最遲截止日是上周日(當地時間4月24日)。在6月13日下午5點以前,新人們還可以考慮收回自己的報名,從而退出選秀。

演變歷史

NBA選秀大會至今為止已經有了超過60年的歷史。NBA選秀大會至今為止已經有了超過60年的歷史。
NBA選秀大會至今為止已經有了超過60年的歷史。人們往往會記住那些表現出色的狀元秀,比如鄧肯奧尼爾艾弗森等等,但你也許不知道,他們所在球隊是怎樣的情況下抽中狀元簽的。

很多人也許還不知道選秀的由來,早在1947年,NBA的前身BAA就開始了選秀。那時新秀多球隊少,往往會上演馬拉松式選秀,1973年,快船的前身水牛城勇士隊總共進行了20輪選秀,在出色新秀早早被選中的情況下,一些球隊情願打醬油博名氣,也不願將名額浪費給實力不濟的新秀。1984年,公牛在第10輪選中了田徑明星卡爾·劉易斯,成為當時的一大笑談。為了規避類似鬧劇,在1985到89年間,選秀輪次逐漸被縮短為兩輪,並沿用至今。而開始於1949年的所謂“地區選秀權”也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引發爭議,它使得球隊可以優先選中在本地區選中或就讀的球員,最有名的事例就是費城勇士搶走張伯倫,辛辛那提皇家選中奧斯卡·羅伯特森,這種“地方保護主義”與後來NBA提升全美影響力的目標相悖,於1966年被廢黜。

而NBA正規的選秀制度其實是始於1966年,最初的順位決定方式是由所有球隊按照前一賽季常規賽排名決定位置,聯盟倒數第一和第二的球隊用猜硬幣的方式產生頭號順位選秀權。猜硬幣最經典的一年,是阿爾辛多,也就是日後的“天勾”賈巴爾參加NBA選秀那回。當時雄鹿和太陽通過電話來聽直播,結果揭曉後,密爾沃基舉城歡慶,菲尼克斯淚流滿面。到了1985年規則修改,凡是沒進季後賽的球隊都有抽到狀元簽的可能,之所以把這個抽籤的過程叫做樂透,是因為使用的機器就是通常的彩票號碼機。現在的樂透規則是:沒進季後賽的球隊獲得數目不一的桌球,戰績越爛的話,獲得的桌球就越多,抽到狀元秀的機率也就越大。而在這些球隊中成績最好的隊伍,只有百分之0點5的拿第一。此外還有些補充條款,比如球隊樂透選秀順位不得比戰績排名低三位以上,剛剛加盟NBA的新球隊在三年內不能獲得狀元簽等等。這樣的規則說明,就算你成績是全聯盟最爛,但也不代表狀元簽是板上釘釘。1992年,當年成績最差的森林狼只獲得三號簽,狀元秀被魔術拿走,結果奧蘭多毫不猶豫挑了奧尼爾,令人髮指的是,魔術第二年又以41勝41負的最佳非季後賽戰績拿到狀元簽,並用韋伯和勇士換來了哈達威,從此以後,樂透多了一條規定,那就是一支球隊不得連續兩年獲得狀元簽。2002年,火箭以百分之3.8的微弱機率抽到了狀元簽,並選擇了姚明,成為了球隊史上的一大佳話。由於那年是弗朗西斯去抽的簽,之後數年NBA也掀起了球員參加樂透的風氣,認為這會帶來好運。2011年奇才就派上去年狀元秀沃爾,可惜手氣不佳,而騎士老闆的兒子丹尼·吉爾伯特抽到狀元,看來繼去年的奇才前老闆波林的夫人抽到狀元簽之後,NBA的老闆們還會派上自己的家人去試試手氣。為了規避類似鬧劇,隔年也就是1985年,NBA將選秀輪數簡化成7輪。接下來,1988年成了3輪,1989年定型為兩輪,沿用至今。

參選名單

第一輪

首輪順位 球隊 球員 位置
1 克里夫蘭騎士隊 凱里·歐文 PG
2 明尼蘇達森林狼隊(現邁阿密熱火隊) 德里克·威廉士 SF/PF
3 猶他爵士隊(現俄克拉荷馬雷霆隊) 埃內斯·坎特 C
4 克里夫蘭騎士隊 特里斯坦·湯普森 PF
5 多倫多猛龍隊 約納斯·瓦蘭丘納斯 C
6 華盛頓奇才隊(現土耳其費內巴切) 揚·韋塞利 SF/PF
7 薩克拉門托國王隊(現奧蘭多魔術隊) 俾斯麥·比永博 PF/C
8 底特律活塞隊(現菲尼克斯太陽隊) 布蘭頓·奈特 PG
9 夏洛特黃蜂隊 肯巴·沃克 PG
10 密爾沃基雄鹿隊(現為自由球員) 吉默·弗雷戴特 PG
11 金州勇士隊 克萊·湯普森 SG
12 猶他爵士隊 亞歷克·伯克斯 PG/SG
13 菲尼克斯太陽隊(現華盛頓奇才隊) 馬基夫·莫里斯 PF
14 休斯敦火箭隊(現底特律活塞隊) 馬庫斯·莫里斯 SF/PF
15 印第安納步行者隊(現聖安東尼奧馬刺隊) 科懷·倫納德 SF
16 費城76人隊(現奧蘭多魔術隊) 尼古拉·武切維奇 C
17 紐約尼克斯隊(現克里夫蘭騎士隊) 伊曼·香珀特 PG/SG/SF
18 華盛頓奇才隊(現CBA江蘇隊) 克里斯·辛格爾頓 SF/PF
19 夏洛特黃蜂隊(現底特律活塞隊) 托拜厄斯·哈里斯 SF
20 明尼蘇達森林狼隊(現休斯敦火箭隊) 多納塔斯·莫蒂埃尤納斯 PF
21 波特蘭開拓者隊(現自由球員) 諾蘭·史密斯 PG/SG
22 丹佛掘金隊 肯尼思·法里德 PF
23 休斯敦火箭隊(現芝加哥公牛隊) 尼古拉·米羅蒂奇 SF/PF
24 俄克拉荷馬雷霆隊(現底特律活塞隊) 雷吉·傑克遜 PG/SG
25 波士頓凱爾特人隊(現CBA江蘇隊) 馬尚·布魯克斯 SG
26 達拉斯小牛隊(現為自由球員) 喬丹·漢密爾頓 SG/SF
27 布魯克林籃網隊(現土耳其貝西克塔斯) 賈胡安·詹森 PF
28 芝加哥公牛隊(現紐奧良鵜鶘隊) 諾里斯·科爾 PG
29 聖安東尼奧馬刺隊(現多倫多猛龍隊) 科里·約瑟夫 PG
30 芝加哥公牛隊 吉米·巴特勒 SF

第二輪

次輪順位 球隊 球員 位置
1 邁阿密熱火隊(現布魯克林籃網隊) 博揚·博格達諾維奇 SF
2 克里夫蘭騎士隊(現義大利阿維利諾) 賈斯汀·哈珀 PF
3 底特律活塞隊(現俄克拉荷馬雷霆隊) 凱爾·辛格勒 SF
4 華盛頓奇才隊(現猶他爵士隊) 謝爾文·馬克 PG/SG
5 薩克拉門托國王隊(現俄羅斯希姆基) 泰勒·霍尼卡特 SG/SF
6 布魯克林籃網隊(現自由球員) 喬丹·威廉士 PF
7 洛杉磯快船隊(現俄羅斯下諾夫哥羅德) 特雷·湯普金斯 PF
8 休斯敦火箭隊(現孟菲斯灰熊隊) 錢德勒·帕森斯 SF
9 夏洛特黃蜂隊(現CBA山西隊) 傑里米·泰勒 PF
10 密爾沃基雄鹿隊(現菲尼克斯太陽隊) 喬恩·洛伊爾 PF
11 洛杉磯湖人隊(現自由球員) 達柳斯·莫里斯 PG
12 印第安納步行者隊(現西班牙巴斯克尼亞) 戴維斯·貝爾坦斯 SF
13 芝加哥公牛隊(現自由球員) 馬爾科姆·李 PG/SG
14 金州勇士隊(現塞爾維亞貝爾格勒紅星) 查爾斯·詹金斯 PG
15 紐奧良鵜鶘隊(現波多黎各瓜亞馬巫師) 約什·哈里森 C
16 洛杉磯湖人隊(現為自由球員) 安德魯·古德洛克 PG/SG
17 洛杉磯快船隊(現立陶宛里塔斯) 特拉維斯·萊斯利 SG/SF
18 亞特蘭大老鷹隊(現愛沙尼亞克拉莫絨面) 基斯·本森 C
19 孟菲斯灰熊隊(現以色列荷茲利亞) 約什·塞爾比 PG/SG
20 費城76人隊(現印第安納步行者隊) 拉沃伊·艾倫 PF
21 波特蘭開拓者隊(現土耳其卡西亞卡) 瓊·迪布勒 SG
22 底特律活塞隊(現卡達賈伊什) 沃農-麥克林 PF
23 奧蘭多魔術隊(現德國不萊梅港白熊) 德安德烈·里金斯 SG
24 克里夫蘭騎士隊(現塞爾維亞貝爾格勒游擊) 米蘭·馬克萬 SF
25 波士頓凱爾特人隊(現紐奧良鵜鶘隊) 伊托萬·摩爾 SG/PG
26 洛杉磯湖人隊(現愛沙尼亞塔林絨面) 丘庫迪耶貝爾-馬杜阿本 SF
27 達拉斯小牛隊(現卡達拉揚) 唐吉-恩貢博 SG
28 洛杉磯湖人隊(現自由球員) 阿特-馬朱克 PF/C
29 聖安東尼奧馬刺隊(現義大利阿維利諾) 奧道姆·洪高 SG
30 薩克拉門托國王隊(現波士頓凱爾特人隊) 以賽亞·托馬斯 PG

推選名單

奧魯-阿紹盧(路易斯安那理工),凱楊-貝爾(佩珀代因),勞倫斯-鮑爾斯(密蘇里),泰肖恩-埃德蒙森(奧斯汀皮耶),金姆-英格利什(密蘇里),阿什頓-吉布斯(匹茲堡),戴斯蒙德-霍洛維(卡萊羅納海岸),特雷爾-霍洛維(哈維爾),奧蘭多-詹森(加州大學聖塔芭芭拉分校),雷吉-詹森(邁阿密),迪昂德雷-詹森(本德海岸),凱文-瓊斯(西維吉尼亞),泰倫斯-瓊斯(肯塔基),大衛-勒比埃(德克薩斯農工),格雷格-曼加諾(耶魯),卡梅隆-摩爾(阿拉巴馬伯明翰),達里昂-佩倫姆(漢普頓),J.P.-普利姆(北卡奧謝維爾),拉爾夫-桑普森三世(明尼蘇達),約翰-舒爾納(西北),托尼-泰勒(華盛頓),霍里斯-湯普森(喬治城),小托馬斯-蒂波斯(斯泰滕島),查理-威斯布魯克(南達科塔),布蘭頓-伍德(瓦爾帕萊索) 。

可能當選

 佩里-瓊斯(貝勒大學),大/小前鋒 佩里-瓊斯(貝勒大學),大/小前鋒

1、佩里-瓊斯(貝勒大學),大/小前鋒

19歲,身高6尺11寸,體重220磅,NCAA場均13.9分7.1籃板1.1助攻,投籃命中率57.6%。 優勢: 1、針對他的位置,他的個人技術簡直不可思議 2、完美的身材比例,超強的運動能力 3、絕對頂級的領導力 4、奔跑能力出眾,體力十足 5、沒有進攻死角,從禁區到三分線都能得分 6、優秀的籃板手 劣勢: 1、面對困難容易消極化 2、就天賦而言,沒有展露出足夠的統治力 3、狀態非常不穩定
凱里-厄文(杜克大學),組織後衛凱里-厄文(杜克大學),組織後衛

2、凱里-厄文(杜克大學),組織後衛

身高6尺2寸,體重180磅,NCAA場均17.4分3.8籃板8.1助攻,投籃命中率53.2%。 個人優勢: 1、少見的“真”組織後衛 2、不錯的運動能力,頂級的速度 3、超強的突破能力 4、針對大學球員優秀的射程 5.態度積極而且專注的防守者 劣勢: 1、身高一般,力量欠缺 2、容易頭腦發熱陷入個人得分模式
 埃內斯-坎特(土耳其)中鋒 埃內斯-坎特(土耳其)中鋒

3、埃內斯-坎特(土耳其)中鋒

18歲,身高6尺10寸(還在長),體重255磅。由於在土耳其有過職業比賽經歷,被NCAA委員會禁賽,在肯塔基坐板凳。 個人優勢: 1、強硬,不惜命的球員 2、技巧出色,基本功紮實 3、喜歡在禁區內做身體接觸 4、不屈不撓的進攻終結者 5、有一手不錯的傳球 6、進攻射程遠至三分線 7、7尺1的臂展9尺1的摸高,完美的身體 劣勢: 1、爆發力平庸 2、稍稍有一點點矮(不過還在長)
哈里斯-巴恩斯(北卡),搖擺人哈里斯-巴恩斯(北卡),搖擺人

4、哈里斯-巴恩斯(北卡),搖擺人

18歲,身高6尺7寸,體重212磅,臂展6尺11寸,NCAA場均11.8分5.3籃板1.5助攻,投籃命中率37.4%。 個人優勢: 1、超強的運動能力,變態的臂展 2、進攻端技巧無解,沒有進攻死角 3、爆發力、速度皆為頂級 4、柔和的手感 5、掌握幾乎失傳的中距離跳投 6、優秀的籃球智商 7、謙和有禮的好孩子,完美先生 劣勢: 1、圈定附近的糟糕投手 2、力量欠缺 3、沒有真正大心臟殺手的直覺
肯巴-沃克(康乃狄克)後衛肯巴-沃克(康乃狄克)後衛

5、肯巴-沃克(康乃狄克)後衛

20歲,身高6尺1寸,體重172磅,NCAA場均25.0分5.3籃板4.0助攻,投籃命中率45.0%。 個人優勢: 1、超級、超級大心臟,完美的終結比賽能力,天生的殺手,喜歡大場面,從不怯場 2、速度超級快,非同一般的快 3、變態的身體素質 4、爆發力驚人 5.不屈不饒的得分意志 6、搶斷出色 7、突破傳球能力優秀 劣勢: 1、身高是他的致命傷2、得分第一,傳球第二 3、進攻火力不夠平均
賈萊德-薩林格(俄亥俄州大),大前鋒賈萊德-薩林格(俄亥俄州大),大前鋒

6、賈萊德-薩林格(俄亥俄州大),大前鋒

18歲,身高6尺9寸,體重261磅,臂展7尺2寸,NCAA場均17.9分10.2籃板1.4助攻,投籃命中率57.6%。 個人優勢: 1、強壯並且強硬的球員 2、寬厚的肩膀,禁區內可以殺出一條路 3、優秀的籃球智商 4、面框技術出色 5、頂級的籃板手6、競爭意識強烈 劣勢: 1、容易受環境影響 2、不是爆炸性的攻擊手 3、針對他的位置,有一點矮

榮譽

總冠軍

姓名 效力球隊 奪冠賽季
科懷·倫納德 聖安東尼奧馬刺隊 2013-14賽季
克萊·湯普森 金州勇士隊 2014-15賽季
凱里·歐文
克利夫蘭騎士隊
2015-2016賽季
特里斯坦·湯普森
克里夫蘭騎士隊
2015-2016賽季

個人榮譽

榮譽 姓名 效力球隊 獲獎賽季
NBA總決賽最有價值球員(FMVP) 科懷·倫納德 聖安東尼奧馬刺隊 2013-14賽季
NBA年度最佳防守球員(DPOY) 2014-15賽季
NBA最佳防守陣容第一陣 2014-15賽季
NBA最佳防守陣容第二陣 2013-14賽季
NBA搶斷王 2014-15賽季
NBA全明星賽首發 2015-16賽季
NBA最佳陣容第三陣容 凱里·歐文 克里夫蘭騎士隊 2014-15賽季
NBA全明星賽最有價值球員(AMVP) 2013-14賽季
NBA全明星賽首發 2013-14賽季
NBA全明星賽替補 2012-13賽季 2014-15賽季
NBA最佳陣容第三陣容 克萊·湯普森 金州勇士隊 2014-15賽季
NBA全明星賽替補 2014-15賽季 2015-16賽季
NBA進步最快球員獎(MIP) 吉米·巴特勒 芝加哥公牛隊 2014-15賽季
NBA最佳防守陣容第二陣 2013-14賽季
NBA全明星賽替補 2014-15賽季 2015-16賽季
NBA全明星賽替補 以賽亞·托馬斯 波士頓凱爾特人隊 2015-16賽季

其他問題

2011年NBA選秀2011年NBA選秀

1、在名氣和實力間容易產生錯誤抉擇

就像畢業生擇業,學校牌子很重要,你來自北大清華肯定比我來自犄角旮旯大學更容易打動面試考官。但牌子並不意味著一切,名牌院校畢業生未必比爛校畢業生更好使,更能適合招聘單位。NBA選秀亦然,各隊擇人時肯定先考慮那些名號響亮的傢伙,但是如果陷入“唯名氣論”,也極有可能吞下苦果。NBA選秀史上這樣的例子比比皆是。最有代表性的是1985年選秀,這一年的新秀成色極高,尤因、穆林、卡爾-馬龍和喬-杜馬斯等人都赫然在列。當然,這裡說的成色是指硬實力,而非軟包裝。悲哀的是,很多樂透區球隊只認名氣,老鷹用第5順位摘下2米13的喬恩-康凱克,結果此君在職業生涯的784場常規賽中的場均數據單如下:4.6分4.9個籃板,罰球命中率不足60%,寒酸至極。手握第6簽位的國王也好不到哪兒去,他們摘下了2米11,職業生涯場均貢獻4.8分4.1個籃板的喬-克萊尼——瞧,哥倆的數據都如此相似。老鷹和國王因何對一幫高手視而不見,挑中了這么一對窩囊廢?無它,唯名氣耳——他倆都是1984年美國奧運代表隊成員。

2、在身體素質和籃球智商間容易產生錯誤抉擇

正如名氣不代表實力,身體素質雖然極其重要,卻同樣不能與即戰力劃等號。當下NBA速度更快,強度更大,對抗更激烈,各隊在選秀時更青睞於身體素質更佳者,這是很正常的邏輯和選擇。舉個例子說明身體素質的重要性:事實上2004年選秀大會前外界更傾向於奧卡福成為狀元,最終魔術選擇德懷特-霍華德有很多考慮,其中不可忽略的一點便是這個傢伙身體素質太出色了,肌肉塊和結實度和沙奎爾-奧尼爾有一拼,看上去他的每一次扣籃都能毀掉籃筐。當然,事實證明魔術的選擇很是正確。但打籃球不是單純的體力活,若沒有過人——哪怕是平均水平——的籃球智商,免不了落個“四肢發達頭腦簡單”的罵名。比如2000年選秀大會上灰熊之所以用榜眼簽摘下斯威夫特,除了這屆新秀成色不足,他們也確實想要個大個子,更重要一點便是斯威夫特的彈跳實在是太棒了,可孰料此君打球一根筋,基本不動腦子,除了抓住機會秀彈跳,再也做不出其他貢獻。

倘若各隊一味追求身體素質,被彈跳和速率這些測評數據蒙住了眼,勢必會錯過很多身體素質平平,卻能用籃球智商和合理性加以彌補的瑰寶。比如1996年固然出產了黃金一代,但2004年活塞奪冠功臣,最佳防守球員獲得者本-華萊士竟然無人問津,究其原因,作為中鋒,他既沒有身高,也沒有彈跳,“簡直是一無是處!”同樣的道理,若唯身體素質論,身高1米98的海耶斯來中國的CBA打球都沒人搭理。歷史上因為身體素質平平被低估的球星一大堆:威利斯-里德、內特-阿奇巴爾德、普萊斯、“大蟲”羅德曼,事實證明,那些有意忽視他們的球隊錯了:這幫人四肢不算發達,頭腦卻一點兒不簡單。

3、“中鋒決定論”容易產生錯誤抉擇

中鋒決定論,或者說得內線者得天下,是NBA中被廣為認可的一條定律。此言非虛,NBA60多年歷史中,除了喬丹所在的公牛,每支冠軍隊大抵都有一個牛B的中鋒。另外一個給力的數據:過去63屆選秀中,中鋒狀元占了26席(鑒於有的球員能4能5,這只是相對意義上的統計)。就以當下的NBA為例,帕金斯的離去導致凱爾特人內線虛空,卻彌補了雷霆最弱短板,後者一路殺進西部決賽,而正是這個帕金斯,2008年讓湖人吃盡苦頭,去年總決賽第6戰受傷,導致凱爾特人搶七局飲恨。於此意義上,內線球員在選秀大會上更吃香也是可以理解的現象,退一步說,思路和出發點沒有丁點兒瑕疵。不妨挑一支球隊來說事,後喬丹時代的公牛從1999年挑中埃爾頓-布蘭德開始,連續3年都痴迷大個子球員,至2001年,他們握有一個狀元簽,兩個4號簽,一個7號簽,都毫不猶豫地選了內線球員——其實也可把錢德勒歸為此類,儘管他是快船新秀。但由於身體以及位置原因,一個毋庸辯駁的事實是,情定內線球員承擔的風險也更高。2002年狀元姚明一度給休斯敦帶來希望,如今卻淪為傷病不斷,連續兩個賽季報銷的老大難,2007年狀元格雷格-奧登亦然。其實2009年狀元格里芬也屬此列,他因傷缺席了整整一賽季才復出。另外,較之鋒衛球員,內線球員更容易自恃有身高這個先天優勢而忽視對於技術的追求,從而導致活兒太糙,綜合能力令人不敢恭維。比如灰熊寄予厚望的塔比特,進攻能力約等於零,加之受到傷病困擾,“穆大叔二叔”的坊間稱謂成了天大笑話。

4、最好的球員和最缺的球員間容易做出錯誤抉擇

最好的OR最缺的?這是一個永恆的,且不太可能得出標準答案的命題。最具探討意義的樣本是1984年選秀大會,喬丹本人在自傳中曾經表示,他一直覺得最有可能的下家是火箭,因為休斯敦人明確告訴他,倘若火箭拿不到狀元簽,一定會在第2順位將其摘下。當然這其中包含的另外一層意思是,火箭自覺若只收穫2號簽,奧拉朱旺早被人截殺了。但可以肯定的是,火箭也十分心儀喬丹。多少年過去之後,世人一直在探討火箭究竟是選了最缺的還是最好的。或許,火箭當時就認為奧拉朱旺既是最好的,也是最缺的。但開拓者一定是選了最缺的。我們在探究選秀眼光高下時,會條件反射般將1984年的開拓者當成頭號反面教材,不過從思路上說,波特蘭的選擇無可指摘,只是他們看走了眼,薩姆-鮑威太不爭氣罷了。對於這個永恆命題,答案無非兩種:1,選最好的,倘若有勒布朗這樣不世出的選擇,還管他缺不缺作甚?2,選最缺的,倘若兩個相同檔次的球員擺在你面前,這時肯定會優先彌補球隊短板,所謂吃什麼補什麼,就是這個道理。

5、了解球員,有的放矢的選人,才能選到對的

選秀是門糅合了考察、預判、眼界、膽識和魄力種種因素的大學問,一個出色的選秀決策者,要在手握優質選秀權,當改變運數的大好機會出現時果斷下手,或者優中擇優,或者在實力相仿的備選中挑中最合適的那位——比如2005年選秀大會上,手握3號簽、急需一名當家主控的爵士機會多多,但考慮到擋拆是斯隆的絕學,德隆的技術特點無疑更適合擔當“斯托克頓接班人”的城市使命,而且布澤爾的技術特點也頗有卡爾-馬龍的神韻,於是他們選德隆棄克里斯-保羅,這種選擇顯然是建立在深入了解備選者特點和本隊風格、體系的基礎之上的。另外,還要在選秀順位靠後的情況下獨具慧眼撿拾遺珠,箇中典型代表當屬格雷格-波波維奇帕克和吉諾比利已成為波帥選秀光輝史的代表作品,如果算上斯科拉和斯普利特,他絕對是NBA歷史上最會挖掘國際寶貝的選秀奇才。其實即便不算這幫國際球員,波波維奇也是善於變被動為主動,善於在農貿市場上淘寶的高手,喬治-希爾和加里-尼爾都是他引以為傲的傑作。

“紅衣主教”奧爾巴赫之所以被人尊稱為“選秀之王”,在於他鮮有走眼失手的經歷,反而屢出妙招,延續綠軍的王朝香火:1956年在第2輪淘來KC-瓊斯;1957是薩姆-瓊斯,1962是約翰-哈夫利切克;1970年是考文斯;1978年是拉里-伯德;1980是麥克海爾,顯然,正是奧爾巴赫對本隊狀況和諸位新秀了如指掌,才造就了一個又一個的選秀奇蹟。在資訊尚不似今天這般發達的年代,這更加難能可貴。

6、球隊為選秀投入越來越多,為的就是最大程度了解球員,降低犯錯的機率。

選秀作為球隊換血、升級甚至轉運的最主要手段,在NBA球隊的運營操作中占據著越來越重要的地位,每支球隊都有專門負責發現、觀摩和挖掘新星的部門。為了在選秀大會上大獲全勝,至少是不輸給競爭對手,NBA球隊不惜時間、精力和鈔票,配有數量可觀的球探。這些球探,不僅活躍於NCAA賽場和美國高中賽場,還將觸角伸向世界的每一個角落,哪怕是爪哇島冒出名可造之星,也不必擔心會被埋沒。

事實上在資訊高度發達的年代,球探的作用正在被弱化,因為類似DaftExpress.comNBADraft.net這樣的選秀網站越來越專業,無形中替各NBA球隊分擔了不少工作量。除此之外,看錄像帶和邀心儀新秀試訓等已經成了常規科目。換句話說,各NBA球隊在上述路數中的差異越來越小,已經基本處在同一起跑線上。這就要求一支NBA球隊若想在選秀中占得上風,除了要求決策者的能力高人一籌,還必須有些自己獨到的東西。比如火箭總經理達瑞爾-莫雷的統計分析絕活。以2007年為例,據說官方的選秀訓練營結束後,這個麻省理工的統計控又將36名新秀留下,進行了額外的9項數據測試。九項綜合數據測試法是莫雷的獨門武功,包括身體數據測試、心理素質測試和籃球技巧測試等等。正是這9項測試的結果,讓莫雷下決心摘下布魯克斯蘭德里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