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廣河縣人民政府工作報告

——2010年元月6日在廣河縣第十五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上
代縣長 馬東升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縣人民政府向大會作工作報告,請予審議,並請各位政協委員和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2009年政府工作回顧

2009年,在州委、州政府和縣委的正確領導下,在縣人大、縣政協的監督支持下,我們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統攬,認真貫徹黨的十七大、十七屆四中全會和州委十屆五次全委擴大會議精神,緊緊圍繞州委“強基礎、抓教育、興商貿、育產業、保民生、促和諧”的總體發展思路,團結帶領全縣各族幹部民眾,搶抓機遇,苦幹實幹,較好地完成了縣十五屆人大三次會議確定的各項目標任務。全年完成生產總值7.78億元,同比增長11.29%;工業總產值6.59億元,增長12.7%,增加值1.74億元,增長12.7%;農業總產值2.77億元,增長6.4%,增加值1.71億元,增長6.4%;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0.79億元,增長34.4%,剔除高速公路投資4.5億元,本縣完成6.29億元,增長86.1%;大口徑財政收入5275萬元,增長1.7%;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95億元,增長19.6%;農民人均純收入2252.6元,增長16%;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653元,增長15%。全縣形成了經濟平穩增長、城鎮化建設強力推進、民生問題有效改善、社會和諧穩定、各項事業健康發展的良好局面。
一、狠抓項目建設,發展活力進一步增強
牢固樹立“發展靠項目”理念,搶抓國家“擴內需、保增長”的政策機遇,及早謀劃,全力爭取,項目工作取得明顯成效。全縣新開工和續建100萬元以上的重點項目81個,總投資16.59億元,其中新開工項目52個,總投資8.9億元;續建項目29個,總投資7.69億元。旱作農業、農村能源沼氣、危舊房改造等43個項目已完成建設任務,當年投資5.47億元;中南部人飲、糜臨公路、齊家坪水電站、宏良二期、縣城垃圾處理工程等38個項目進展順利,當年投資3.02億元。特別是在四批中央擴大內需投資中爭取到項目33個,總投資3.05億元,其中新增中央預算內投資1.09億元,名列全州第一。14個項目已完成建設任務,18個項目已開工建設,完成投資1.95億元。加強項目論證儲備,城齊路、縣城污水處理工程等41個重點項目已上報省州有關部門。及早著手“十二五”規劃制定,儲備重點項目90個。
二、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發展條件進一步改善
加強以“水、電、路、氣、房”為重點的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全力實施“民居、通達、清源、市場”四大民生工程,農村生產生活條件不斷改善。民居工程,投資1240萬元,完成農村危舊房改造2500戶,其中對2081戶困難民眾每戶補助4000元,對162戶五保戶每戶補助1.5萬元,對257戶計生戶、殘疾戶每戶補助6000-7000元。通達工程,投資8064萬元,完成城吊、廣康、虎喬、廣東等道路鋪油硬化和改造47項292公里,新建和改造頭家、吉嚇家、馬良等橋樑3座;我縣通往和政、康樂的南部出口和通往東鄉的北部出口道路實現鋪油硬化,總長45公里的南部山區大通道糜臨路鋪油工程已完成工程量的35%。清源工程,買家巷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全面竣工,建成小型提灌工程3處。特別是順應民意,果斷決策,舉全縣之力實施的總投資1.08億元、惠及8個鄉(鎮)72個村17萬人的中南部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完成投資1300萬元,建成引水樞紐1座,埋設引水管道13.9公里,實現了年底前引水到風轉磨梁的預期目標。
進一步加快生態建設,投入各類資金1216萬元,完成北山承包綠化等造林7.8萬畝;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工作穩步推進。積極推廣農村戶用沼氣建設,投資3743萬元,建成戶用沼氣池7000多座。全力實施梯田建設,完成1.74萬畝。加大扶貧開發力度,投資453萬元,實施了莊禾集等6個村的整村推進項目;堅持結對幫扶,各聯繫單位累計投入幫扶資金286萬元。全縣貧困人口減少5400人,貧困面下降了2.6個百分點。
三、全力推進河北新區開發建設,發展布局進一步最佳化
按照“規劃先行、分步實施、政府主導、民間參與、體現特色、規範推進”的原則,進一步加快河北新區開發建設步伐。廣通大道、新月廣場、安置樓、平房安置區、公檢法辦公樓、看守所、一組團1、2號住宅小區、步行街商鋪等工程已全面竣工;縣醫院、體育場、景觀橋、一組團3號區和五組團住宅小區進展順利。累計投資3.9億元,基本完成新區主要建設任務,改變了我縣“有縣無城”和“以路為城”的歷史。在開發建設中,始終堅持把民眾利益放在首位,確定了較為優惠的補償標準和合理的安置辦法,按時足額兌現了征地拆遷戶的征地款、補償金和過渡費,為39戶分配了安置樓房,43戶在安置區自建了新居;高度重視失地農民的生產生活,將被徵用土地農民和拆遷居民列為城市或農村低保對象,共落實758戶1932人;規範土地經營性開發,政府壟斷土地一級市場,嚴格招拍掛制度,土地最高拍賣價格達到每畝79.2萬元,發揮了土地資本最大效益,避免了負債建設和擠占挪用其它專項資金的問題。
完成了三甲集、祁家集、買家巷鎮總體規劃和33個村莊建設規劃,正著手修編縣城二版總體規劃。加快城鎮基礎設施建設,總投資1.43億元,實施市政工程項目14項,當年投資8500萬元,完成城關鎮北街道路、蘭郎路趙家段排水工程等項目;縣城垃圾處理場、縣城道路及排水、廣通湖公園等工程進展順利。投資66萬元在縣城主要道路、各鄉鎮和行政村製作安裝地名標誌牌176塊。加大城鎮日常管理和環境綜合整治,城鎮面貌得到明顯改觀。
四、突出質量狠抓教育工作,發展基礎進一步夯實
堅持以提高人的素質為切入點,把教育擺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努力促進社會事業全面發展。鞏固提高“兩基”工作成果,順利通過了省上“兩基”復檢。公開選聘國小招聘教師72名;384名國小招聘教師工資由原來的400元提高到川區600元、山區700元,並實行每人每年10元的教齡津貼;對未招錄的臨聘教師全部予以辭退,一次性給每人發放生活補助2000元。從“廣河縣教育人才基金”中拿出獎勵救助金73.7萬元,對考入高校的267名學生和100名優秀教師進行了獎勵救助。開展“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年”活動,全縣國小六年級三科合格率達52.2%;高中招生五科合格率達19.4%,居全州第一;普通高校本科錄取327人,錄取率為40.72%,均創歷史最好成績。努力改善辦學條件,總投資3900萬元的一中、四中、六中二期寄宿制項目已完成主體工程;總投資1596萬元的廣河中學、二中、城關國小、城關二校校園附屬設施建設全部完工。全力實施校舍安全工程,在項目資金未下達的情況下,縣財政先行拿出100萬元,對存在較大安全隱患的48所校園進行了排危和重建。
全力推進社會各項事業發展,計畫生育工作水平進一步提高,人口出生率16.78‰,自增率10.7‰,計畫生育率95%;新發展少生快富項目戶1300戶,發放各類獎勵扶助金726萬元,初步通過了創建省級優質服務縣驗收。推進衛生工作,全縣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達95.2%,發放補償金1488萬元;總投資4455萬元的縣醫院整體搬遷項目已完成主體工程;投資336萬元,完成了三甲集、齊家等5所衛生院建設。切實加強衛生執法監督工作,食品、藥品安全得到進一步保障。加強文體事業,免費開放齊家文化博物館,紮實開展第三次文物普查工作,以“建國60周年”為主題,廣泛開展了多種形式的民眾性文體活動;《廣河史話》正式發行。廣電事業取得新進展,完成了157個20戶以上自然村的“村村通”建設任務,全面啟動了有線數位電視改造工程;爭取天津廣播電台援助資金25萬元,開通了廣河人民廣播電台。雙擁工作、民兵預備役建設取得新的成績。統計、物價、檔案、工商、氣象、消防、史志編纂、防震減災、電力通訊、金融保險等各方面工作都取得了新的進展。
五、加大市場建設力度,發展空間進一步擴大
堅持把市場建設作為促進農民增收、推動商貿業發展的一項重要舉措,通過提升現有市場,建設專業市場,積極走以商促農、以商促工的發展路子。全縣商業網點達2696個,形成規模的各類市場26處,年交易額6億多元。大力實施“市場工程”,投資210萬元,實施了縣城濱河市場改造、莊禾集藍水河市場、三甲集牲畜市場和縣城木材市場搬遷等項目。三甲集物流中心、縣糧油農副產品綜合市場和濱河市場冷鏈系統建設項目可研已上報省發改委。實施“萬村千鄉”市場工程,改造農家店40家,農家店行政村覆蓋率達到83%。紮實推進家電汽車下鄉工作,財政補貼家電、機車、汽車下鄉產品1922台(輛),補貼資金256萬元。
六、加快開發區建設,發展領域進一步拓寬
完成了經濟開發區總體、新版和控制性詳細規劃,總規劃面積達到9.38平方公里;投資1271萬元,完成了開發區東濱河路護岸和鋪油、專用輸電線路架設和服務中心建設;籌資2280萬元,儲備380畝建設用地。開發區已入駐企業29家,從業人員1737人,實現工業總產值4.9億元,增長19.8%;增加值1.3億元,增長16%;上繳稅金1320萬元,增長22.1%,占民營企業上繳稅金的41.2%。依託開發區招商平台,通過積極參加節會、小分隊招商等措施,共引進項目10個,簽約資金4.82億元,到位資金1億元。
不斷加快皮革毛紡業升級改造,宏良、順發等一批地方工業企業逐步發展壯大。特別是中國皮革與製鞋工業研究院甘肅研發中心在宏良公司掛牌成立,宏良60萬標準張成品革生產線將於年初投產,促進了企業向現代化、規模化、集約化方向發展。全縣皮革企業達到12家,年加工皮革45萬標準張,產值4.2億元,上繳稅金1450萬元,占民營企業上繳稅金的45.3%。毛紡企業達到18家,年加工羊毛3.3萬噸,產值3.1億元,上繳稅金710萬元,占民營企業上繳稅金的22.2%。皮革毛紡企業上繳稅金占大口徑財政收入的40.9%,“兩稅”收入的52.1%。
大力培育水電能源產業,投資700萬元的大莊禾水電站已建成投入使用,投資9300萬元的新民灘水電站二期工程已完成工程量的40%;投資2億元的齊家坪水電站已完成工程量的60%。通過培育壯大特色產業,促進了全縣民營經濟的發展。民營企業完成總產值16.85億元,同比增長14.16%,增加值4.23億元,同比增長15.26%;上繳稅金3200萬元,占大口徑財政收入的60.66%,“兩稅”收入的77.23%。
堅持“種養”結合,大力發展草食畜牧業。積極推廣以全膜雙壟溝播玉米為主的旱作農業,利用豐富的玉米秸稈資源,千家萬戶大搞養殖,走出了一條以全膜雙壟溝播玉米為基礎、以秸稈利用為依託、以草食畜牧業為突破的農業發展路子。全縣完成農作物播種面積41.8萬畝,其中糧食作物39.1萬畝,經濟作物2.7萬畝,糧食總產7.83萬噸。投入補助資金2230萬元,推廣種植全膜雙壟溝播玉米28萬畝,總增效益1.01億元,人均增收近500元。通過落實大戶獎勵、協調貸款等措施和“投牛還犢、投羊還羔”等扶貧模式,兌現獎金164萬元,獎勵農機具25台(套);投資513萬元,向7個項目村發放良種牛1449頭、羊2256隻;協調金融部門發放畜牧貸款1.4億元。累計建成牛羊規模養殖小區16個,規模養殖場116個,養殖專業村35個,發展育肥戶6000戶。全縣牛存欄5.4萬頭,出欄3.96萬頭;羊存欄23萬隻,出欄26.3萬隻,人均牧業收入628元,占農民人均純收入的28.2%。我縣被省上列為全省“種養結合示範縣”和“養羊大縣”。建成青貯氨化窖(池)524座,青貯玉米秸稈5.2萬噸。
七、全面落實惠民政策,發展合力進一步凝聚
認真開展“惠民政策落實年”活動,以惠農資金“一冊明、一折統”為抓手,以加強鄉(鎮)民政辦公室、財政所建設為基礎,認真落實各項惠民政策。有29項補貼資金共8879.6萬元直接發放到了受益農戶個人存摺。通過核查,糾正了265戶764人農村低保、25戶71人城鎮低保不符合條件的問題,依法查處了5名違紀村幹部。
進一步加快社會保障體系建設,完成城鄉低保提標擴面,全縣新增農村低保對象2.4萬人,城市低保平均發放標準達到103.4元,五保戶年供養標準提高到1600元。全年發放城市低保金754萬元,農村低保金2680萬元,五保供養金263萬元;發放城鄉醫療救助金、五保戶冬季取暖補助和參合金145萬元。投資60萬元,實施了縣兒童福利院基礎設施建設。投資150萬元的縣敬老院投入使用,入住孤寡老人24名。全縣新增就業人員1100人,城鎮登記失業率3.46%,參加養老保險1775人,失業保險3316人,工傷保險826人,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參保率達到90%。積極解決幹部職工實際困難,妥善安置了縣建材廠和馬家電廠16名職工,解決了縣供銷社35名退休職工的養老保險問題,補繳了拖欠多年的幹部職工住房公積金等共753萬元。著力解決城鎮低收入家庭住房難問題,總投資9458萬元、總建築面積6.17萬平方米的廉租房全部開工建設,已建成4棟334套,正在開展待分配住戶核查工作。
著力實施轉移就業工程,動員未就業大中專畢業生和“兩後生”參加培訓,組織轉移247名。為32名未就業大中專畢業生髮放小額創業貸款64萬元。在莊禾集鎮阿力麻土鄉成立職業技術分校,設立培訓班,開展牛肉拉麵、機動車駕駛、挖掘機操作等技能培訓,參訓人員達1830人。發揮駐北京“老馬樂”勞務聯絡站和福建勞務工作站的作用,組織輸轉勞務515人。目前,有2300多人在福建連江清祿鞋業有限公司等台資企業就業。同時,加強管理,出台了民辦職業學校管理辦法。積極落實中等職業學校減免學費政策,總計為281名在校生落實資金24.4萬元。認真辦理省州縣確定的為民要辦的實事,各項任務已基本完成。
八、突出化解信訪積案,發展環境進一步改善
深入開展“信訪積案化解年”活動,堅持領導信訪接待日、重點信訪案件包案督辦等制度,認真排查調處矛盾糾紛和信訪積案,共查出各類矛盾糾紛647件,調處625件,調處率96.6%;省上交辦的8件重點信訪積案,已全部辦結;60件州委、州政府領導批示件,已辦結58件,正在辦理2件。
以毒品整治為重點,深入開展禁毒鬥爭,全縣共破獲毒品案件35起,繳獲毒品海洛因3720.51克,毒品蔓延的勢頭得到有效遏制,摘掉了全國毒品問題重點整治縣“帽子”。先後投資近百萬元,加強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以打擊涉槍犯罪為重點,嚴厲打擊各類違法犯罪活動,全年破獲刑事案件99起,破案率為82%;查處治安案件608起,查處率為100%。
切實加強宗教工作,積極開展宗教界人士、管委會人員的教育、培訓,5月份有1500多人參加了在我縣舉辦的全省第六期阿訇培訓班。加強鄉(鎮)宗教工作辦公室建設,建立健全宗教場所及教職人員基礎檔案,實現了微機動態化管理。依法管理宗教事務,積極排查化解矛盾糾紛,對重大宗教活動提前做好預案,及時穩妥地處理了幾起宗教矛盾糾紛。加強朝覲管理,實行統送統接,得到上級業務部門肯定。深入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全縣宗教界共幫扶貧困戶736戶2856人,救助貧困學生148名,幫扶資金23.2萬元,配合調處矛盾糾紛172起,幫教吸毒人員64名。
狠抓環境保護和節能減排工作,各項指標均完成州上任務,萬元GDP能耗下降4.92個百分點。全面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全縣安全生產形勢基本穩定。認真開展“質量興縣”活動,加大農資市場等監管力度。紮實開展道路交通安全專項整治和客運市場營運秩序整頓,全年交通事故發生起數下降24%。加強突發公共事件應急管理,成功處置了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8.07”特大交通事故等突發公共事件。
九、切實加強政府自身建設,發展能力進一步提升
結合開展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不斷加強政府自身建設,努力提高工作水平。第二批學習實踐活動以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推動全縣經濟社會平穩較快發展為主題,較好地實現了保增長、保民生、保穩定的目標任務,第三批學習實踐活動正在紮實深入開展。維護縣委的集中統一領導,自覺接受縣人大法律監督和政協民主監督,已辦理或正在辦理人大代表意見建議98件,政協委員提案79件,辦結率分別為90.8%和94.7%。建立健全各項工作制度,嚴格執行財政資金和國有資產管理辦法,堅持審計監督和項目預決算審核制度。認真執行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積極開展廉政文化進機關活動;加大案件查辦力度,行政監察機關共立案查處7件 12人。加強幹部作風建設,大力倡導雷厲風行、苦幹實幹的良好作風。
各位代表,過去的一年,在國際金融危機蔓延、自然災害多發等不利因素影響下,全縣經濟社會依然保持了平穩較快增長。這是州委、州政府和縣委正確領導的結果,是縣人大、縣政協全力支持、有效監督的結果,是各位人大代表、政協委員、離退休老同志和各界人士監督支持、關心幫助的結果,是各鄉鎮、各部門和全縣各族幹部民眾同心同德、苦幹實幹的結果。在此,我謹代表縣人民政府,向一年來大力支持和幫助政府工作,為廣河的發展作出貢獻的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各級領導、離退休老同志、各界人士和全縣各族幹部民眾表示衷心的感謝和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我縣經濟社會發展中還存在不少困難和問題,政府工作中仍存在一些缺點和不足。主要表現在:一是發展基礎薄弱,縣域經濟總量小,縣窮民窮的狀況仍然沒有得到根本性改變,水、電、路等農村基礎設施需要進一步改善。二是城鎮建設規劃相對滯後,特別是執行規劃不嚴的問題比較突出,亂修亂建行為仍沒有得到根本遏制。三是教育事業發展滯後,教育教學質量不高,技能培訓跟不上,專業技術人才缺乏,人口整體素質不高。四是產業培育相對滯後,有產品無產業、有產業無規模的問題比較突出,民營經濟總體上規模小、總量少、層次低,農業產業化發展水平低,產業鏈條短,缺乏龍頭企業。五是禁毒形勢依然嚴峻,促和諧、保穩定的任務還很艱巨。六是幹部作風有待進一步改進,幹部隊伍中責任意識不強、高接低放、耍奸溜滑、辦事拖拉的現象仍然存在。對於這些問題,我們將採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在今後的工作中認真研究,切實加以解決。

2010年政府工作的主要任務

2010年是貫徹州委十屆五次全委擴大會議精神的第一年,也是完成“十一五”規劃的最後一年。全力做好今年的各項工作,對於全面落實縣委十三屆六次全委會確定的發展思路和工作重點,努力開創我縣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局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今年縣政府工作的指導思想是:緊緊圍繞州委“依託藏區大市場,融入蘭州都市圈”的戰略部署和“強基礎、抓教育、興商貿、育產業、保民生、促和諧”的總體發展思路,遵循客觀規律,堅持發展與改善民生相統一,堅持發展與維護穩定相統一,堅持發展與提高人的素質相統一,堅持發展與保護環境相統一,按照縣委十三屆六次全委會確定的工作思路,繼續推進縣城河北新區開發,全力抓好中南部人飲工程建設、教育質量提升、三甲集和經濟開發區整體規劃與開發三件大事,著力培育皮革、毛紡、小水電和草食畜牧業四大支柱產業,努力把三甲集和廣河經濟開發區逐步建成全縣經濟中心、商貿中心,實現廣河經濟社會各項事業發展新的突破。
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建議為:全縣生產總值達到8.56億元,增長10%;農業總產值2.97億元,增長7.2%,增加值1.82億元,增長6.3%;工業總產值7.35億元,增長11.5%,增加值1.88億元,增長8%;民營經濟總產值19.29億元,增長14.5%,增加值4.89億元,增長15.5%;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2.99億元,增長20.4%(剔除康臨高速公路投資4.5億元,縣上完成8.49億元,增長35%);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42億元,增長16%;大口徑財政收入5700萬元,增長8%;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318元,增長10%;農民人均純收入2568元,增長14%;萬元GDP能耗下降2.3個百分點。
為此,我們將著力抓好以下七個方面的工作:
一、圍繞強基礎,突出項目建設、基礎設施建設和河北新區開發建設,著力夯實發展基礎
把強基礎的重點放在改善發展條件、增強發展後勁上,盡力做一些打基礎、蓄後勁、利長遠的事情。
(一)全力抓好項目建設。牢固樹立“發展靠項目”理念,繼續保持“盯死看牢、鍥而不捨”的工作勁頭,不遺餘力地抓好項目建設。一是全力做好41個已上報項目的跟蹤落實。基礎設施建設方面,重點爭取城齊路、陳張路鋪油、城區生活污水處理、城區供水管網改造、新城區(含東川區)集中供暖、三甲集及開發區垃圾處理場、道路及排水、開發區污水處理工程和開發區變電站建設項目。三農方面,重點爭取大坪渠節水灌溉改建、草食畜牧業發展、農業實用技術及農民工培訓等項目。生態建設方面,重點爭取廣河縣廣通河流域北山生態環境綜合治理、農業綜合開發梯田建設、黃河上游生態環境綜合治理、梯田建設示範縣、東南部項目區坡耕地水土綜合整治和2010年天然林資源保護等項目。商貿方面,重點爭取三甲集物流中心、縣糧油農副產品綜合市場、濱河市場農產品冷鏈系統建設等項目。社會事業方面,重點爭取人力資源市場和社會保障服務中心、齊家文化遺址保護、三館建設、鄉鎮綜合文化站、縣計畫生育服務站和村級衛生所建設等項目。二是全力實施好新開工和續建項目。認真組織實施好涉及基礎設施、民生、社會事業、節能減排、工業和建設等重點項目,確保新建項目按期開工,續建項目完成年度建設任務。深入貫徹州委、州政府《關於進一步規範項目管理的若干規定》,嚴格申報審批,規範招投標,強化項目監管,嚴肅責任追究,努力提高項目管理水平。三是科學合理地編制“十二五”規劃。堅持長、中、近結合,積極對接國家投資導向,重點抓好基礎設施、生態建設、社會事業和民生工程等關乎全縣發展的重大項目的篩選、論證和儲備,爭取更多項目進入國家、省、州計畫盤子。
(二)全力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繼續大力實施“民居、通達、清源、市場”工程,積極推進基礎設施建設、社會公共服務向山區傾斜。民居工程,積極爭取資金,力爭完成3000戶困難民眾的危舊房改造任務。通達工程,完成潘家、謝家、宗家、馬家灣等27個行政村97公里村社道路硬化,牟家窯、小溝、排套至十排路等8條40公里的路基改造,全面完成糜臨路鋪油工程。清源工程,繼續集中物力財力,全面加快中南部人飲工程建設進度,確保2010年莊禾集、官坊、買家巷、城關四個鄉鎮通水,使這項我縣歷史上最大的民生工程能夠早日惠及廣大民眾。繼續實施好小型提灌和人飲工程建設,解決好散居民眾安全飲水問題。切實加強生態建設,完成北山承包綠化等造林2.9萬畝,栽植行道樹43公里。全面推進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確保基本完成主體改革任務。建成“一池三改”戶用沼氣池5000座,新建縣級沼氣服務網點1處。積極爭取資金,進一步加大扶貧開發力度,實施好蔡王家等6個村整村推進項目,年內力爭減少貧困人口5500人,貧困面下降2.8個百分點。
(三)全力推進城鎮化建設。加快河北新區開發建設進度,完成縣醫院、體育場、景觀橋、一組團3號區和五組團住宅小區建設任務,在此基礎上,搞好附屬基礎設施建設,強化日常規範化管理,完善綜合服務功能,加快“特色、宜居、現代化”新縣城建設步伐。著眼長遠發展,按照州委、州政府《關於進一步規範城鎮建設的若干規定》,規範城鎮建設行為,推廣河北新區開發建設的成功經驗和土地、資本運作模式,推進重點集鎮開發建設進程。規範經營性土地管理,經營性土地一律實行招標、拍賣、掛牌出讓,依法制止土地隱性交易。完成縣城二版總體規劃和全縣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修編以及莊禾集鎮總體規劃。加快三甲集和開發區整體規劃,為推動全縣整體發展奠定基礎。加強城鎮日常管理,努力加快城鄉一體化進程。
二、圍繞抓教育,突出教育教學質量提升,著力推動社會事業全面發展
把提高人的素質作為實現科學發展的首要前提,加強教育工作,著力提升質量和水平,協調推進社會各項事業的全面發展。
優先發展教育事業。突出“強化教學管理、狠抓教師隊伍、提高教育質量”三個重點,強化基礎教育,提升高中教育,鞏固“兩基”成果。加強教師師德師風建設,高度重視年輕教師培養,積極解決外地教師住房等實際困難。加強教育行政管理和學校管理,深入推進教育第二輪“四制”改革,努力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全面完成3所二期寄宿制項目學校收尾工程,認真實施總投資1.32億元的中國小校舍安全工程,進一步改善辦學條件。加大對山區教育的傾斜力度,著力解決山區學校師資水平偏低、設施落後等突出問題。以“兩後生”和未就業大中專畢業生為重點,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發揮好兩所職業技術分校的作用,加大培訓力度,全力實施好轉移就業工程。
切實加強衛生工作。進一步完善新農合制度,著力提標擴面,實現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全覆蓋;力爭完成縣醫院整體搬遷一期工程、買家巷衛生院擴建和20所村級衛生所建設,不斷改善基層醫療衛生條件;完善重大疾病防控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機制,加強對新型傳染性疾病的預防和檢測。
不斷提高人口和計畫生育工作水平。鞏固和提升創優成果,力爭人口自增率在10.7‰以下,計畫生育率95%以上,新發展少生快富項目戶1500戶,爭取獎勵扶助金450萬元;全面完成縣計生服務站建設,改善基層計畫生育工作條件。
全面推進文化廣電科技工作。爭取年內建成9個鄉鎮文化站,新建“農家書屋”32個,村級文化室93個;完成《齊家文化遺址保護規劃》,編制《半山遺址保護規劃》,全面完成文物普查工作。加快第二輪修志,完成《臨夏大辭典》詞條編纂任務。完成三甲集等集鎮有線電視數位化整體轉換工作,實施好村村通工程。認真組織開展科普活動,大力推廣日光節能溫室、暖棚養畜等先進實用技術。
同時,進一步加強統計、物價、檔案、工商、氣象、防震減災、電力通訊、金融保險等各方面的工作。
三、圍繞興商貿,突出市場建設和鞏固發展藏區大市場,著力振興和繁榮民族商貿業
制定出台《廣河縣發展壯大民族商貿業的實施意見》,突出“三甲集鎮整體開發、鞏固發展藏區大市場、加快市場建設”三個重點,科學規劃,合理布局,量力而行,分步實施。
穩步實施三甲集鎮整體開發。以建設三甲集物流中心,提升三甲集畜產品交易中心和牲畜交易市場經營水平為重點,大力改善基礎條件,完善服務功能,提升對外吸引力,重振三甲集“西北第一集”商貿流通地位。
鞏固發展藏區市場。在格爾木、拉薩等主要藏區市場成立專門機構,加強對藏區經商務工人員的服務和引導,擴大在藏區市場的經營和從業領域,積極參與藏區市場戰略分工,鞏固發展在藏區市場的商貿流通優勢。加強誠信建設,著力提高誠信意識,積極樹立“臨商”、“廣商”品牌。
加快市場建設。牢固樹立“市場就是民眾飯碗”的理念,按照“政府主導扶持、社會資本為主體,市場化運作”的原則,著力實施“市場工程”,扶持城關、祁家集、買家巷、莊禾集等重點集鎮加快市場建設。進一步加快河北新區商業設施建設,引導提升濱河市場等重點市場的管理和經營水平。以龍頭企業為依託推動市場發展,以宏良公司為龍頭帶動發展皮革市場,以順發公司為龍頭帶動發展毛紡市場,逐步實現從原料市場向初級產品市場的轉變。
四、圍繞育產業,突出開發區建設和招商引資,著力培育特色優勢產業
加強扶持引導,拉動民間投資,著力培育皮革、毛紡、小水電和草食畜牧業“四大支柱產業”。
加快經濟開發區建設。繼續加大投入,改善基礎條件,全面完成開發區廣臨路和東濱河路續建工程,力爭污水處理廠、變電站等項目上馬建設,宏良二期建成投產,清真食品產業園項目實施。理順管理體制,建立健全管理服務機構。積極參與蘭州市產業分工,力爭實現開發區與高速公路的物流、人流、資金流對接,引進一批與蘭州市產業相配套的企業入駐開發區,真正把開發區建成為廣河融入蘭州都市經濟圈的一個重要對接點。依託開發區,堅持不以犧牲環境為代價,給廣河子孫後代留一方淨土的原則,加大財源型、生產型項目的招商引資力度。
不斷提升皮革毛紡業,扶持壯大小水電產業。成立廣河縣皮革毛紡行業發展專門研究和服務機構,以宏良、順發公司為依託,進一步改造提升傳統皮革、毛紡產業,擴大規模,提高效益。依託資源優勢,創新投融資機制,制定廣河縣洮河流域小水電附屬產業發展規劃,力爭全面建成齊家坪水電站、新民灘水電站二期工程,動工建設白馬浪水電站。
大力發展草食畜牧業。認真貫徹落實縣委、縣政府《關於堅持種養結合大力發展草食畜牧業的決定》,緊緊圍繞“種足、養多、增收”的目標,依託旱作農業做大做強草食畜牧業。一是穩定糧食生產,完成農作物播種面積42萬畝,其中糧食作物40.5萬畝,經濟作物1.5萬畝。完成全膜雙壟溝播玉米推廣32萬畝,洋芋8萬畝,其中脫毒洋芋7.5萬畝。扶持發展高效農業,在盤活歷年閒置溫棚的基礎上,集中規劃新建高效溫棚100座;以買家巷為主新建小拱棚400畝。二是堅持種植業與養殖業相結合,規模養殖與千家萬戶養殖相結合,以千家萬戶養殖為基礎,大力發展草食畜牧業。堅持適度集中,發展種養結合示範村30個。繼續加大獎勵扶持、整村推進、“投牛還犢、投羊還羔”、技術服務等措施,著力擴大養殖規模。發揮縣畜牧養殖貸款擔保中心的作用,積極協調金融部門增加貸款,著力解決民眾貸款難的問題。全縣新發展養殖小區2個,規模養殖場6個,養殖專業村5個,發展養殖戶3000戶;全縣養殖戶達到9000戶,牛存欄6.5萬頭,羊存欄30萬隻,全縣畜牧業總產值達到1.62億元,農民人均牧業純收入達到830元。三是堅持標準青貯氨化池與簡易青貯氨化池相結合,大型青貯池與戶用小型青貯窖相結合,大力推廣秸稈綜合利用新技術。在沿蘭郎公路23個村、蔡王家等6個整村推進項目村建成30立方米的青貯氨化窖2000座;在大楊家等村建成6處青貯氨化打包點,力爭全縣玉米秸稈飼草利用率達到40%。
五、圍繞保民生,突出惠民政策落實和社會保障體系建設,著力推進公共服務均等化進程
堅持項目資金、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向山區傾斜,切實解決涉及民眾切身利益的突出問題,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進程。嚴格執行《臨夏州惠民政策實施監督管理辦法》,建立健全長效機制,嚴肅查處違法違紀人員;按照“公開、公平、規範、透明”的原則,突出享受對象確定的準確性、公正性,進一步加大公開公示力度,不折不扣地落實好惠民政策。不斷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增加城鄉低保數量,擴大覆蓋面,實現應保盡保。爭取縣兒童福利院整體搬遷項目上馬實施,規範縣敬老院的管理和服務。全力加快廉租房建設,建立完善分配製度,努力解決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難。認真辦理省州縣確定的為民要辦的實事,確保按期完成任務。
六、圍繞促和諧,突出矛盾糾紛排查和禁毒工作,著力促進和諧廣河建設
堅持把維護穩定作為第一責任,努力為全縣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和諧的社會環境。
加強信訪維穩工作。認真貫徹州委《關於進一步做好信訪工作的若干規定》,堅持領導信訪接待日制度和重點信訪案件領導包案督辦制度,鞏固提高信訪積案化解年活動成果。堅持不懈地開展矛盾糾紛排查調處,按照“屬地管理”和“誰主管、誰負責”的原則,嚴格落實縣、鄉、村各級工作責任,建立健全矛盾糾紛調處機制,力爭把各類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
切實做好民族宗教工作。牢固樹立馬克思主義民族觀、宗教觀,加強“三個離不開”教育。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加強宗教事務管理,堅持獨立自主、自辦原則,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進一步健全縣鄉村三級宗教管理網路,妥善調處宗教矛盾糾紛,切實維護宗教和睦和順。深入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積極引導宗教界服從和服務於全縣工作大局,為推動廣河經濟發展和社會和諧貢獻力量。
深入推進“平安廣河”建設。加強禁毒和涉槍涉爆重點整治工作,繼續保持對毒品犯罪的高壓態勢,強化工作措施,鞏固禁毒成果,力保一方淨土。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建立健全防控體系,堅持不懈地開展“嚴打”和“兩搶一盜”專項整治活動,嚴厲打擊各類犯罪,不斷增強民眾的安全感。
高度重視環保和節能減排工作。嚴格落實環保和節能減排工作責任制,全面完成各項指標任務。加強節能項目建設,以項目促進節能減排。嚴格執行新建項目的環評和能評制度,注重引進技術含量高、環保達標的企業,努力促進經濟成長方式的轉變。
全力抓好安全生產。嚴格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進一步明確各級責任,堅持開展安全隱患排查和整治,努力消除各類隱患,嚴防重特大事故的發生。建立健全應急機構和應急隊伍,完善監測預警機制,提高應急處置能力。
七、圍繞提高服務能力,切實改進工作作風,著力加強政府自身建設
新形勢、新任務,對政府自身建設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順利實現今年各項目標任務,必須以作風建設為抓手,以親民、愛民、向下服務為準則,加快職能轉變,進一步提升工作能力和水平,努力建設人民更加滿意的政府。
強化責任意識,建設服務型政府。以為廣河縣經濟社會發展出好力、服好務,為廣河縣各族民眾謀利益、辦實事為己任,以高度負責的精神幹事業、做工作、抓落實。積極穩妥地推進政府機構改革,強化政府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能。始終堅持執政為民,增強宗旨觀念,帶著濃厚的感情接近民眾,依靠民眾,服務民眾,真正把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放在實實在在為人民辦實事,辦好事上。
加強制度建設,建設法治型政府。始終堅持依法行政,完善縣政府黨組會議、常務會議、縣長辦公會議等制度和議事規則,制定《廣河縣城鎮開發建設工作管理辦法》和《廣河縣項目資金整合使用辦法》,嚴格執行財政資金和國有資產管理辦法,堅持審計監督和項目預決算審核制度,強化政務督查、監察和審計機關監督職能,增強工作落實的時效性和按政策辦事的自覺性。堅持重要事項申報制度,規範請示匯報程式,形成以制度管人,憑制度辦事的機制。維護縣委的集中統一領導,自覺接受人大的法律監督和政協的民主監督,自覺接受新聞輿論和社會公眾監督。加強雙擁工作,促進軍政、軍民團結。加強政府法制工作,切實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
加強作風建設,建設務實型政府。以“誠信建設年”和“作風建設年”活動為契機,大力倡導實事求是、雷厲風行、快捷高效、務實苦幹,定了就乾、乾就乾好的工作作風,突出解決“拖、編、差”的問題。增強大局意識、誠信意識,把全部心思集中到共同致力於全縣整體工作的推進上,努力形成“全縣一盤棋”的良好工作風氣。
加強廉政建設,建設廉潔型政府。認真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加強對政府各級工作人員的廉政教育,從嚴規範用權行為,嚴肅查處各類違紀違法案件。擴大政務公開範圍,增強行政透明度,提高政府公信力。大力弘揚艱苦奮鬥,做到公正廉潔、勤儉辦事,力戒鋪張浪費,以實際行動樹立為民、務實、清廉、好學、大氣的良好形象。
各位代表,新形勢催人奮進,新任務任重道遠。讓我們在州委、州政府和縣委的正確領導下,在縣人大、縣政協的監督支持下,團結帶領全縣各族幹部民眾,振奮精神,堅定信心,齊心協力,苦幹實幹,為全面推動廣河科學發展而努力奮鬥!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