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川市2010年政府工作報告

壯大“一強五優”產業,增強企業和產業核心競爭力,工業增加值增長13%以上。 完善創業政策體系,最佳化創業環境,推進創業型城市建設。 實施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全方位促進就業增長。

各位代表:現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會作政府工作報告,請予審議,並請市政協委員和各位列席會議的同志提出意見。
一、2009年工作回顧
2009年是新中國成立六十周年,也是近年來銀川發展最困難、最特殊的一年。面對嚴峻複雜的形勢,市人民政府在自治區黨委、政府和市委的堅強領導下,在市人大和市政協的監督支持下,團結依靠全市各族人民,認真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積極應對國際金融危機不利影響,堅定信心,攻堅克難,化危為機,力促發展,全力做好保增長、保民生、保穩定各項工作,奮力推進“兩個最適宜”城市建設,全市經濟社會發展取得顯著成績,圓滿完成了市十三屆人大二次會議確定的目標任務。
—經濟指標大幅提升。預計全年完成地區生產總值575億元,比上年增長12%;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228億元,增長14.3%;地方財政預算總收入92.53億元,增長43.1%,其中地方一般預算收入44.02億元,增長22.9%;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492.1億元,增長34.5%;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85.48億元,增長19%。呈現出危機中經濟社會加快發展的良好局面。
—城鄉環境更加宜居。城鄉基礎設施和重大項目建設快速推進,城市綜合服務功能明顯增強,特色品位更加彰顯,城市化率達65%,創建國家環保模範城市、綠化模範城市通過驗收。被評為“2009中國十大最具幸福感城市”。
—開放合作成果顯著。成功舉辦2009中國市長論壇、隴海蘭新經濟促進會第二次年會等重大活動,對外影響力和知名度大幅提升;招商引資實現新跨越,到位資金超過350億元,增長52%,連續六年領跑全區,華潤集團、蘇寧電器等8家中國500強企業落戶銀川。
—全民創業蓬勃開展。培養小老闆和創業者1390人,創辦小企業1003家,創造就業崗位9850多個,湧現出一批創業明星、創業之星,創建創業型城市試點工作走在全區乃至全國前列。
—民眾得到更多實惠。為民辦10件實事圓滿完成,籌資3.6億元解決了歷年征地拆遷補償、失地農民安置等遺留問題,有效解決城市供暖、保障性住房建設和市本級投資項目拖欠工程款等民眾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預計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農民人均純收入分別達15910元和5410元,均增長10%。
一年來,我們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全力以赴保增長,經濟發展回升向好
面對金融危機的嚴重衝擊,我們堅決貫徹落實中央、自治區和市委的決策部署,把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作為政府工作首要任務,迅速果斷行動,著力擴大投資和消費需求,強力拉動經濟成長。搶抓中央擴大內需一攬子計畫和國家部委落實《國務院關於進一步促進寧夏經濟社會發展的若干意見》有利時機,爭取中央新增投資項目184個,中央和自治區專項資金近44億元,市本級投入重點項目建設資金37.8億元,實施了一批事關全局、事關民生、事關長遠的重大項目,帶動了民間投資,有效促進了全市經濟企穩回升。
堅持把保工業增長作為重中之重,市財政投入工業發展專項資金6000萬元,加大政策扶持和服務企業力度,減免、緩交社會保險費5300多萬元,稅務部門落實各項政策,共為企業減免退稅22.6億元,幫助企業增強抵禦風險的能力。推動銀政銀企合作,出台《關於搞活金融促進經濟發展的意見》,向中小企業信用擔保中心注入資本金4500萬元,為企業落實擔保貸款2.24億元、貼息500餘萬元,著力破解中小企業融資難題,幫助企業恢復生產、開拓市場、渡過難關。狠抓項目帶動,投資1000萬元以上重點工業項目建成投產60個,完成投資220億元,增長21%,有力遏制了工業增速大幅下滑態勢,工業經濟綜合效益指數超過240,打贏了工業保增長攻堅戰,為全市經濟平穩較快增長提供了有力支撐。
認真落實國家搞活流通、擴大消費政策。完成重點商貿項目投資35億元,命名27家商貿“小巨人企業”。推進農村現代流通體系建設,新建改造農資、日用品配送中心7個,農家店280家。深入開展家電、汽車機車下鄉工程,銷售額6100萬元;落實農機具購置補貼政策,拉動農民消費近1億元,全年農村消費增長67.6%,比城市高55.8個百分點。房地產業健康發展,完成投資99.6億元,增長26.7%;商品房銷售面積509萬平方米,增長67.8%。大力發展會展經濟,積極培育消費熱點,組織承辦銀川國際汽車博覽會、房車生活文化節等大型展會15場次,拉動消費近30億元,汽車零售額增長達60%,城鄉消費需求得到有效釋放,成為拉動經濟成長的重要力量。
(二)化危為機強內功,產業競爭力明顯提升
工業實力加速壯大。充分利用危機形成的倒逼機制,加快推進“小巨人企業”培育工程、機械裝備製造業“鑄龍”工程,深入開展企業成長管理諮詢服務,不斷提高經營管理水平和競爭力,45戶“小巨人企業”在保增長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寧東基地煤炭、電力、煤化工重點項目進展順利,中電投27萬噸電解鋁等項目建成投產。機械裝備製造業配套能力顯著提升,建成鑄造、熱處理、模具等配套中心7個。伊品集團8萬噸賴氨酸等項目投產,伊順集團清真牛羊肉等項目順利實施,羊絨產業實現了最佳化升級,新材料產業產值增長50%。風電、光伏發電及新能源裝備製造項目快速推進。加快企業技術改造和自主創新,實施重點技改項目34個,新增國家級工程技術中心和省部級重點實驗室各2家、自治區級企業技術中心3家,重型鑄鋼件、鎂合金等生產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一強五優”產業在應對危機中不斷壯大。
現代農業提質增效。完成農業增加值33億元,增長7.5%。落實各項強農惠農政策,發放農業直補資金8537萬元,增長14%。“兩強多優”產業快速發展,新建設施園藝4.2萬畝,舉辦了中國西部設施園藝節、首屆中國(寧夏)園藝博覽會;沉著應對“三聚氰胺”事件,實施奶產業“鑄龍工程”,奶產業發展穩步回升;糧食生產再獲豐收,總產達93.7萬噸、增長5.8%;葡萄、長紅棗、花卉和“適水產業”穩步發展。加快農業產業化步伐,不斷提高農村信息化、農業機械化水平,新增自治區級龍頭企業17家、農民專業合作組織47家,累計流轉土地面積15.26萬畝,增長69%。強化農業科技服務,建設農業科技示範園區23個,實施科技特派員創業項目87個。推進新型農村金融機構試點工作,發展小額貸款公司14家,村級資金互助組織37家。
服務業迅速發展。完成第三產業增加值259億元,增長11.5%。空港物流中心、銀川物流港基礎設施建設進展順利,陸港一期工程、寶豐能源物流中心投入運營,興慶區物流市場帶改造提升步伐加快,開工建設寧夏國際小商品交易中心,積極引進中鐵物流等知名第三方物流企業,推動傳統貨運企業轉型升級,現代綜合物流體系框架基本形成。大力發展總部經濟,成功舉辦首屆中國(銀川)西部總部經濟發展高層論壇,中鹽集團等68家企業總部落戶銀川。著力最佳化金融生態環境,與開發銀行、建行等銀行建立中長期戰略合作關係,引進了石嘴山銀行等金融機構,榮獲中國最具發展潛力金融生態示範城市。軟體、動漫產業加快發展,央視動漫製作基地落戶銀川。啟動建設運動休閒城市,新建、改建運動場所25處,向社會開放近40所學校體育場館,成功舉辦首屆端午龍舟賽等大型體育活動,我市代表隊進軍法國“城市之間”國際版總決賽,獲得第三名的好成績。旅遊目的地城市建設加快推進,西北風情旅遊品牌影響力不斷擴大,實現旅遊收入29億元,增長30%,榮獲2009國民休閒特別貢獻城市、中國優秀生態旅遊城市。“三個中心一個目的地”建設取得新突破。
(三)積極推進城鎮化,城鄉建設邁上新台階
完成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修編,加快編制金鳳區南部、西夏區北部、賀蘭山東麓等重點區域控制性詳規,城市規劃設計不斷提升。實施市級重點建設項目21個,“黃河金岸”堤防、北京路地下通道、南郊公交場站等工程竣工,火車站改擴建、職教中心及教育園區基礎設施、賀蘭山體育場等重點工程順利推進,啟動賀蘭山水廠建設,新建、續建城市道路28條,改造小街巷15條,建成先鋒牆、當代名人雕塑和建城2121年紀念碑。加大舊城改造和拆遷整治力度,拆遷面積近210萬平方米。實施了正源街、湖濱街、清和街、長城路等特色街區改造,城市特色和品位進一步彰顯。深入開展“城市管理年”活動,理順市、區兩級城市管理綜合執法體制,城市衛生長效管理機制進一步完善。加快城鎮化進程和新農村建設,出台《關於促進農民進城穩定就業並安家落戶的意見(試行)》,興慶區統籌城鄉一體化試點工作進展順利。特色小城鎮及中心村建設深入推進,新建“塞上農民新居”示範點14個,改造農村危房5642戶,建設農村公路182公里,解決了8萬農村人口的飲水安全問題。實施“黃河金岸”沿線田園風光建設、包蘭線兩側生態及生產力提升工程,新建高標準農田45萬畝,農村生產生活條件進一步改善。
(四)狠抓節能減排和環境治理,生態文明建設有力推進
加強園林綠化和生態建設,實施賀蘭山路等16條林帶、新月廣場等15處景觀提升工程,新增改造城市綠化面積500公頃,人工造林15.22萬畝。建成城市東南部水系擴整連通工程,海寶公園、黃河濕地公園完成年度建設計畫,新增濕地面積5000畝,生態環境進一步改善。黃沙古渡被評為國家濕地公園,中山公園被列為國家重點公園。強力推進節能減排,實施節能改造項目25個,年節約標準煤45萬噸,萬元地區生產總值綜合能耗下降9%以上,二氧化硫和化學需氧量分別削減3.6%、2.8%,工業固廢綜合利用率達90%,躋身全國節能減排20佳城市行列。嚴格執行新建建築節能強制性標準,開展既有建築節能改造,推進節水技術改造和中水回用,啟動綠色回收網點建設,財政補貼推廣節能燈50萬隻,有力推動了社會節能。加強突出環境問題治理,對31家企業重點污染源進行實時監控,開工建設第五污水處理廠,實施了二排溝、四二乾溝、銀新乾溝清淤集污工程,拆除小鍋爐151台,製藥企業空氣污染、餐飲油煙、噪聲擾民等問題得到較好解決。全年空氣品質優良天數325天,居西北地區省會城市首位。加強農村生活污水和垃圾收運處理,寧東鎮等4個鄉鎮被命名為自治區“環境優美”鄉鎮。
(五)深化改革開放,發展活力明顯增強
市、縣(區)政府和鄉鎮機構改革穩步推進,調整界定部門職能209項,全面推行“扁平化”管理改革。行政審批“兩集中三到位”改革試點進展順利,保留行政許可事項180項,在鄉鎮設立便民服務中心,極大地方便了民眾辦事。大力推行《黨和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不當行為問責辦法》,行政機關效能和執行力不斷提高。城投公司融資能力明顯增強,發行企業債券工作進入國家發改委審批階段。鑄龍投資公司組建運行,閱海集團管理機制進一步理順。自來水、污水處理市場化改革取得實質性進展,供熱價格實現了動態調整。園林事業單位改革全面推開、平穩運行,教師績效工資制度全面實行。主動參與沿黃城市同城化發展,寧蒙陝甘毗鄰地區合作深入推進,與連雲港等城市建立戰略合作關係,區域合作交流不斷深化。重點圍繞香港經貿旅遊文化周、中國(寧夏)國際投資貿易洽談會等活動,大力開展項目推介,落實招商引資項目239個,在麥地那、聖彼得堡等城市,開設清真食品、穆斯林用品超市和展廳,對外經貿合作成績喜人。
(六)大力改善民生,社會事業加快發展
出台《關於促進創業就業的若干政策》,開展了首屆“全民創業月”活動,扶持建立創業孵化基地3個,創業示範園區10個,實施創業培訓1.4萬人,落實創業小額擔保貸款2849萬元,推動大中專畢業生開展創業就業見習,創業帶動就業成效明顯。新增城鎮就業6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為3.7%,轉移農村勞動力13.7萬人次。面對危機,絕大多數企業做到了不裁員、不減薪,為維護全市就業形勢總體穩定作出了積極貢獻。啟動新型農村養老保險試點,將大學生納入城鎮居民醫保,城鎮居民醫療保險住院報銷比例提高到50%以上。著力解決學校“大班額”問題,投資11億元,新建改造中國小校33所,三區基本普及高中階段教育,促進了教育均衡發展。設立了二中國際部、九中中德班和六中創意班,特色教育加快發展。創新型銀川建設深入推進,安排重點科技項目127項,專利申請量增加15%。全面啟動人人享有基本醫療衛生服務試點,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受益面進一步擴大,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有力有效。承辦了首屆食品安全論壇,整合監管職能,加強專項整治,成立食品(藥品)公共安全檢驗檢測中心,在部分中國小推廣營養早餐,建設全國食品安全城市取得明顯進展。培育新型人口婚育文化,實施人口出生缺陷社會化系統干預,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6.15‰。積極構建住房保障制度體系,開工建設廉租住房41萬平方米,經濟適用住房53萬平方米,新建改造外來務工人員公寓130套,改造市區危房13萬平方米,將8569戶困難家庭納入廉租住房保障。城鄉低保和社會救助力度加大,設立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站34個。整村推進扶貧開發成效明顯,移民地區農民人均純收入達2831元,增長16%。
創建全國文明城市進入衝刺攻堅階段,民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深入開展,動員社會力量糾正不文明行為,城市文明程度不斷提升。隆重舉行銀川建城2121年慶祝活動,“賀蘭巋然、長河不息”的銀川精神得到廣泛認同,市徽、市歌、市樹、市花和市鳥正式確立。文化事業蓬勃發展,《月上賀蘭》入選國家舞台藝術精品工程資助劇目,“湖城之夏·廣場文化季”被評為全國特色品牌活動,《黃河文學》入選全國“農家書屋”重點推薦書目,公共文化設施條件進一步改善。國防動員和人防建設不斷加強,雙擁共建活動深入開展。統計、仲裁、檔案、慈善、地方志、紅十字、社會福利等各項事業取得新成績。
民主法制建設不斷加強,自覺接受人大依法監督、政協民主監督,認真聽取各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的意見和建議,共辦理人大代表議案6件、建議56件,政協委員提案373件,辦復率均達到100%。支持工會、共青團、婦聯、殘聯等群團組織開展工作。加強政府立法工作,提請人大審議地方性法規草案4件,出台政府規章5件,“五五”普法和法律援助工作深入開展,法治銀川建設有力推進。啟動新一輪平安銀川創建活動,加大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力度,解決了一批社會治安和信訪突出問題,群體性上訪事件下降29%。深入開展“安全生產年”活動,安全生產形勢持續穩定好轉,突發公共事件應急管理水平進一步提高。紮實開展“民族團結月”活動,民族宗教領域和諧穩定。
各位代表!過去的一年,我們在困難和挑戰面前,經受住了嚴峻考驗,取得的成績極其不易。這是自治區黨委、政府和市委正確領導的結果,是市人大、市政協鼎力支持的結果,更是全市人民迎難而上、共克時艱、同心同德,奮力拚搏的結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辛勤工作在各條戰線上的廣大幹部民眾,向各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離退休老同志,向關心支持銀川建設發展的駐銀部隊、武警官兵、人民警察及社會各界人士,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謝!
在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看到,我市經濟社會發展還存在一些困難和問題,主要是:經濟回升向好的基礎還不牢固,轉變發展方式的任務還十分緊迫,外貿進出口總額下降幅度較大,統籌城鄉發展任務艱巨,個別部門和工作人員服務意識不強,執行力有待提高,等等。對這些問題,我們將採取有力措施,認真加以解決。
二、2010年工作安排
2010年是實施“十一五”規劃最後一年。做好今年工作,對於我們鞏固應對危機成果,夯實經濟回升基礎,保持經濟社會平穩較快發展,為“十二五”規劃啟動實施創造良好條件,至關重要。根據市委十二屆六次全體(擴大)會議精神,今年政府工作總的要求是:深入貫徹黨的十七大、十七屆四中全會和中央、自治區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把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作為首要任務,把加強科技和人才工作創新、促進發展方式轉變作為重點,乘勢而上,奮力突破,著力統籌城鄉發展,提升工業化、城鎮化和農業產業化水平;著力加強社會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動和諧銀川建設;著力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增強經濟發展的內在活力和動力;全面完成“十一五”規劃,全面推進經濟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和政府自身建設,努力開創“兩個最適宜”城市建設新局面。
主要預期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12%左右;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增長12%以上;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5%以上;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5%;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農民人均純收入分別增長8%和7%以上;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漲幅控制在3%左右;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5%以內;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7‰以內;萬元地區生產總值綜合能耗下降5%以上;主要污染物總量減排2%以上。
這裡需要說明一點,確定以上發展目標,充分考慮了巨觀經濟形勢的複雜性和調整經濟結構、轉變發展方式的緊迫性,充分考慮了保就業、保民生、保穩定的現實需要,兼顧了發展速度、質量和效益,兼顧了經濟發展、資源節約與環境保護。其中最關鍵的是,要把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作為重中之重,把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和結構調整相結合,把繼續做好應對危機各項工作與謀劃長遠發展相結合,更加注重改革創新,更加注重機制建設,更加注重可持續發展,務求在轉變發展方式上實現新突破、取得新成效。
重點抓好以下九個方面的工作:
(一)加快產業最佳化升級,推進工業結構調整
壯大“一強五優”產業,增強企業和產業核心競爭力,工業增加值增長13%以上。
大力提升產業層次。深入實施“小巨人企業”培育工程,紮實推進企業成長管理諮詢服務計畫,著力提高企業綜合素質和經營管理水平,促進企業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引導支持有潛力的企業向專、精、特、新方向發展,培育龍頭骨幹企業,增強行業整體競爭能力。加快寧東基地建設,推動煤炭資源就地轉化和精深加工,延伸煤化工下游產業鏈。繼續推進機械裝備製造業“鑄龍”工程,支持模具、精加工等配套中心投產達效,提高區域專業化協作、配套水平。積極發展新材料產業,啟動實施清真食品和穆斯林用品產業“鑄龍”工程,加快提升羊絨產業技術層次,壯大發酵及生物製藥產業實力,提升產業綜合競爭力。
抓好重大項目建設。實施投資1000萬元以上工業項目180個,重點抓好銀星能源500兆瓦太陽能發電裝置、伊品生物45萬噸玉米深加工等30個投資億元以上項目,力促發電集團2000噸多晶矽、鄂爾多斯榮昌絨業100萬件羊絨衫等項目建成投產,推進豐友化工熱電聯產等35個重點技改項目,完成工業投入280億元,增長27%。拓展工業發展空間,推進經濟技術開發區、西夏區、永寧縣“寧東工業園區”建設,抓好寧東基地臨河C區等重點園區基礎設施和標準化廠房建設,規劃論證石油化工園區。整合現有工業園區,明確產業定位,嚴格執行投資強度等工業用地控制標準,增強園區承載能力。
加快發展新能源產業。制定新能源產業發展規劃,落實和完善支持政策,推進光伏、光熱產業和風電裝備製造業發展,打造工業經濟新的增長點。鼓勵寧東發展光伏發電產業,支持開發區建設西北地區新能源裝備研發、製造和套用示範基地。大力推廣沼氣、太陽能等清潔能源。
(二)統籌城鄉發展,加快農業現代化步伐
堅持用工業化、城鎮化理念發展現代農業,力促“兩強多優”產業聚集升級,打造現代農業示範區,農業增加值增長6%。
加快發展都市型現代農業。瞄準向城市供應主渠道,堅持農副產品提質、擴量、增效並重,支持節能溫棚改造和園區基礎設施建設,擴大設施園藝標準化、可控化和工廠化生產規模,新增設施園藝4萬畝。加大奶產業“鑄龍”工程實施力度,推進奶牛“出戶入園”和品種改良,新增奶牛2萬頭。加速糧食生產現代化進程,建設千畝以上糧食高產示範區12個、有機糧食基地10個,優質糧食種植面積穩定在160萬畝。抓好蔬菜標準園創建工作,加快新品種、新技術示範推廣,蔬菜種植面積達到50萬畝以上。實施“適水產業”鑄龍工程,加快建設育種基地,扶持建設6個“適水產業”示範區。做強做大清真牛羊肉產業,推動花卉、長紅棗、葡萄等優勢特色產業一區一品、連片發展、規模經營。積極探索現代農業發展新模式,發展體驗參與、旅遊度假、會展觀光等都市型現代農業,辦好第二屆園藝博覽會及特色農業展示洽談會,提高農業綜合效益。
提升農業產業化水平。繼續實施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振興工程,新培育國家和自治區級龍頭企業8家、市級15家、農村專業合作社25家。建立健全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農戶緊密型利益聯結機制,鼓勵農產品加工企業開展村企共建,建立生產基地,發展訂單農業,帶動優勢特色產業規模化生產,提高農產品加工轉化率。完善農產品流通和市場銷售體系,建成寧夏農產品物流中心。強化農業科技支撐,提高農村信息化服務水平,抓好農技推廣示範縣(市)區建設,創建5-10個特色產業科技示範園。推行農產品市場準入和質量安全可追溯制度,繼續打造靈武長紅棗等地理標誌產品和有機、綠色產品品牌,提高農產品品質和附加值。推進農業政策性保險工作,奶牛、設施園藝投保率分別達到50%和30%以上。
紮實推進新農村建設。穩步推行城鄉統一的新型戶籍管理制度改革,逐步取消三區農業戶口和非農戶口性質劃分,做好住房、社會保障等配套政策的銜接,促進符合條件的農業人口在城鎮就業和落戶。積極引導農村土地經營權合法有序流轉,發展適度規模經營。以實施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鈎為突破口,做好農村宅基地整理復墾,抓好興慶區、金鳳區統籌城鄉試點,新建“塞上農民新居”示範點10個,改造農村危房2500戶。創新小城鎮建設投融資體制,引導企業到小城鎮開發建設,加快基礎設施和社會事業發展。著力發展小城鎮支柱產業,建設小城鎮加工商貿園區。繼續實施“黃河金岸”沿線、包蘭鐵路兩側村鎮環境綜合整治和生產力提升工程,建成高標準農田30萬畝,新建農村公路150公里,在全區率先基本實現農村安全飲水全覆蓋。
(三)注重產業培育和結構最佳化,提高服務業發展水平
把促進服務業發展作為結構調整的重要著力點,強力推進“三個中心一個目的地”建設,提高服務業對經濟成長的貢獻率,第三產業增加值增長17%。
著力擴大居民消費。完善促進消費的配套政策措施,進一步做好家電、汽車、機車下鄉工作,實施家電和汽車以舊換新政策,加大農機具購置補貼力度。加快商貿流通體系建設,推進“萬村千鄉”市場工程,新建改造農資、日用品配送中心6個、農家店150家。實施社區“雙進工程”,加快新建住宅小區商業網點設定,新增連鎖、便利網點50個。大力培育商貿“小巨人企業”,抓好萬達商業廣場、華潤萬家等15個投資5000萬元以上項目建設,力爭引進沃爾瑪、麥當勞等國際知名商企。積極培育文化娛樂、體育健身、休閒旅遊、教育培訓、家政服務等消費熱點,促進消費結構升級。
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完善會展中心運營機制和配套服務體系,辦好第四屆中國銀川清真美食文化節、第三屆國際汽車博覽會等系列展會,積極培育品牌、擴大影響。加快發展區域性總部經濟,抓好金鳳區中央商務區規劃建設。大力發展面向生產的服務業,鼓勵動漫軟體、文化創意、工業設計等創意產業發展,擴建寧夏軟體園,支持開發區建設國家級動漫產業基地,積極發展供應鏈業務外包和信息技術服務外包,培育一批骨幹服務外包企業。完善現代物流體系,加快空港等物流園區建設,推動寧東與陝北能源化工基地物流聯動。開工建設公鐵聯運場站,加強與青島、連雲港等港口的合作,爭取開通銀川至連雲港貨櫃“五定班列”、銀川至天津貨櫃專列。建成寧夏國際小商品交易中心、中國穆斯林國際小商品交易中心。
發展壯大旅遊產業。完善旅遊業發展規劃,加大資源整合力度,鼓勵社會資本參與旅遊業發展。加快賀蘭山東麓文化旅遊帶、黃河長城旅遊區和沿愛伊河休閒旅遊帶開發建設,推進旅遊與文化等相關行業融合發展,積極培育生態游、鄉村游、自駕游等特色旅遊產品,建設旅遊商品市場,延長產業鏈條。加快重點景區基礎設施建設,加強旅遊市場監管,提高接待服務層次,提升旅遊業發展水平。推進運動休閒城市建設,辦好全國登山大會、釣魚大賽等大型休閒主題活動,完善體育設施布局,推廣“人人運動計畫”,組織好民眾性體育活動,開展“億萬青少年學生陽光體育運動”和“每天鍛鍊一小時”活動,積極備戰第七屆全國城運會、第十三屆全區運動會。辦好第九屆銀川國際汽車機車旅遊節,全年旅遊接待人數、旅遊收入均增長20%以上。
促進房地產業健康穩定發展。綜合運用土地、規劃、銷售等手段,加強房地產市場調控,構建多層次住房供應體系,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設力度。做好公有住房房改和康居住房辦證工作,促進二手房市場發展,盤活住房租賃市場。整頓規範房地產市場秩序,依法嚴肅查處房地產開發企業圈地不建、捂盤惜售、囤積房源、哄抬房價等違規行為,加強市場監測,完善價格監管體系,加大信息披露力度,引導居民理性購房。
(四)推進科技創新和節能減排,加快發展方式轉變
把推進自主創新和節能減排作為轉變發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加快建設創新型銀川,推動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增強經濟發展內在動力。
強化科技創新體系建設。推動企業成為科技創新主體,引導企業加大技術改造和產品研發投入,開展產學研合作,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支持企業建立研發機構,爭取建成新瑞長城、小巨人工具機等8家國家級、自治區級企業研發中心,力爭建立1-2個優勢特色產業工程技術中心和重點實驗室,新增高新技術企業2家。加快中小企業科技創新基礎平台建設,搭建面向企業的公共技術服務平台。組織實施100項重點科技項目和50項科技創業項目,啟動國家智慧財產權示範城市創建工作,逐步取消政府組織的科技成果鑑定制度,培育技術產權交易市場,爭創1-2箇中國名牌產品、10-15個寧夏名牌產品。
加強人才工作。圍繞優勢特色產業發展,培養創新人才團隊,建立重點產業高層次人才信息庫。鼓勵有實力的企業以項目招標形式引進科技創新骨幹人才,建立高技能人才培養基地。面向區內外高校和科研院所,招聘一批在重點產業、重點項目、重點學科、重點領域碩士學位以上的緊缺人才。以提高科學文化素質為重點,制定分層次的人才培訓計畫,抓好黨政人才公共管理、企業經營管理人才工商管理及科技人才專業知識更新培訓,鼓勵黨政機關、事業單位人才繼續深造,努力構建人人享有學習和成才機會的學習型社會。完善人才激勵保障機制,充分調動各類人才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強化節能減排目標責任制,加強節能減排監管,嚴格控制高耗能、高污染項目,堅決執行落後產能限期淘汰制度。抓好伊品生物公司氨氮處理等節能改造項目,大力推行能源審計和契約能源管理,重點行業企業單位產品能耗達到國內同行業先進水平。實施一批循環經濟項目,扶持靈武再生資源循環經濟示範區建設,推進工業廢物回收利用和生活垃圾的資源化利用。啟動低能耗和綠色建築示範項目、節能建材示範工程,推行12層以下新建住宅太陽能熱水一體化套用系統。加快建築節能和分戶供熱計量改造,分戶計量達到25%以上。加大高效節能產品推廣力度,政府採購和公用設施一律採用節能產品。實施全民節能行動,開展“低碳社區”創建活動,大力倡導綠色健康“低碳生活”,推動全社會節水、節電和節材。加大源頭治污力度,推行強制性清潔生產審核,抓好第五污水處理廠建設,加快已建成污水處理廠升級改造,加強第二排水溝、永二乾溝治理,開展機動車尾氣治理,強化農村面源污染防治,嚴格耕地和水源地保護,推進環境優美鄉鎮、生態村創建工作。確保完成“十一五”節能減排目標。
(五)著力彰顯品位,提升城市宜居水平
加強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努力把城市做精、做美、做出品質,爭創中國人居環境獎。
完善城市基礎設施。編制《銀川市城市近期規劃(2011-2015年)》和興慶區東北部、金鳳區西北部等區域控制性詳細規劃,完善縣(市)域總體規劃,整合黃河以東區域發展規劃,加快編制燃氣、供熱等專項規劃,提升城市規劃設計水平。安排市級重點建設項目30個,實施兵溝黃河大橋及連線線、城市南北中軸線和六盤山路、寶湖路、長城路公鐵立交等重點項目建設,完成“黃河金岸”柏油路面及興慶區段連線線、火車站站前廣場、賀蘭山體育場、黃河書院、黃河小鎮建設工程,推進銀川至寧東輕軌項目前期工作。改造小街巷20條,進一步完善市區路網體系。加大城鄉結合部、城中村拆遷整治力度,改造市區危舊房屋10萬平方米。抓好上海路、文化街、民族街等特色街區改造工程,實施城市雕塑三期工程,提升城市品位。
構建良好生態環境。實施銀西10萬畝生態防護林、職教基地周邊綠化等工程,提升德馨公園、愛伊河兩側綠化檔次,抓好城市景觀林、道路配套綠化和節點改造,擴大市樹、市花種植,新增改造綠化面積500公頃。積極申辦第九屆中國園博會。推進村莊綠化和農田林網建設,加大山沙區及賀蘭山東麓生態治理力度,完成人工造林11.8萬畝。加快實施城市西北環水系連通、閱海西側防洪排水溝道整治、西南部防洪排水等工程,建立水質監測體系,加強濕地保護,完善城市水環境生態圈。
大力開展“精細化城市管理年”活動。加快建設數位化城市綜合管理平台,完善“重心下移”管理機制,推行環衛保潔、垃圾處理市場化,提高城市管理效率。推進舊小區綜合整治,著力解決城市供暖遺留問題,擴大住宅小區物業管理覆蓋面,全面提升物業服務水平。實施占道攤區規範和改造工程,進一步最佳化市容環境。堅持公交優先發展,擴大公交線網覆蓋面,開通銀川至寧東、靈武城際公交,加快公交向鎮村延伸,提高運營服務水平。加強現代交通管理科技、設施裝備的套用,最佳化市區交通組織管理,有效解決上下班高峰期部分路段交通擁堵問題。
(六)加強政策引導,增強全民創業實效
完善創業政策體系,最佳化創業環境,推進創業型城市建設。
加大政策扶持。安排創業專項資金1000萬元。完善和落實全民創業政策措施,制定出台《關於鼓勵科技人才開展科技創業的若干意見》,支持科技人員利用科技成果、專利技術創辦或領辦企業,鼓勵企事業單位專業技術人員和技術工人參與創業,引導農民圍繞市場和產業基地自主創業,積極培育青年、婦女等各類創業主體。建立創業型城市評價和創業環境監測指標體系,強化部門推動創業職能,完善工作聯動機制。
最佳化創業環境。抓好創業孵化基地建設,新建創業示範園區、孵化基地10個,建設標準廠房10萬平方米。加大小額貸款擔保力度,提高信貸額度,建立審批、擔保、貸款發放“一站式綠色通道”。創新培訓方式,為創業者提供項目推介、項目評審、經營管理、市場分析等全方位服務,全年培養小老闆1000名,培育小企業1000家,開發創業項目1000個,創造就業崗位1萬個。
弘揚創業精神。深入開展“全民創業月”活動,辦好創意創業展和創業項目推介會。積極培養、樹立創業典型,著力培育創新創業文化,打造“創業銀川”品牌。
(七)推進改革開放,開創內陸開放型經濟新局面
著力破解影響科學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提高對外開放水平,增強經濟發展活力和後勁。
加快重點領域改革。夯實政府信用融資平台,擴大開發性金融合作規模,充分發揮城投公司和鑄龍公司作用,積極推進城投公司發行企業債券。加強國有資產監管,提高資產綜合使用效益。改善中小企業融資環境,擴大中小企業擔保中心資本金,加大貸款貼息力度,引導企業擴大投資,支持企業上市融資。拓寬農村融資渠道,發展村鎮銀行、小額貸款公司、農村互助資金組織10個,推進農業設施抵押貸款和農業保險試點工作,引導信貸資金更多投向農村。進一步放寬市場準入,積極引入競爭機制,鼓勵民間和社會投資進入城市基礎設施、公用事業等領域,加強對中小企業參與政府採購項目的支持。完成自來水總公司和污水處理公司改制,完善公交公司市場化經營和財政補貼機制。繼續推進事業單位分類改革。
努力擴大開放。加強區域交流合作,辦好首屆寧蒙陝甘毗鄰地區經濟技術合作洽談會。承辦第三屆中國回商大會及穆斯林企業家峰會,爭取承辦中阿經貿論壇,積極申請在我市設立中國回商商會、中國國際商會穆斯林分會。創新招商引資方式,緊盯世界和中國500強企業,突出產業鏈招商,加大對科技、金融、現代服務業項目的招商力度,繼續實施世界銀行“投資促進試點”項目,全年招商引資到位資金300億元。引導企業開展對外經貿合作、工程承包和勞務輸出,積極推進與馬來西亞、泰國互設清真食品和穆斯林用品展銷廳,力爭外貿進出口總額有較大增長。
(八)堅持民生優先,讓發展成果惠及全市人民
實施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全方位促進就業增長。積極幫扶企業穩定就業,建立健全重點投資項目拉動就業增長機制,用三年時間解決政府歷年欠企業工程款問題。開工建設人力資源市場,加強職業技能培訓和公共就業服務,加大就業困難群體和零就業家庭援助力度,切實幫助城鎮無業青年、社會閒散人員及刑釋解教人員實現就業,購買公益性崗位800個,新增城鎮就業4.5萬人。抓好培訓和轉移就業力度,實施就業、創業培訓5萬人,培養新型農民2000人,轉移就業達到80%以上。完善社會保障體系,擴大社會保險覆蓋面,按照三級政府分級負擔的原則,為三區達到參保條件的8萬農民辦理養老保險,為60周歲以上農民發放養老金,切實抓好兩縣一市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試點工作。建立村幹部、市級勞模、失地農民養老保險與城鎮職工養老保險相銜接的配套政策,提高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積極推行醫療保險市級統籌和“一卡通”。建成未成年人救助保護中心,加大低收入民眾幫扶力度,完善社會化養老服務體系,積極發展社會福利、慈善和殘疾人事業。抓好整鄉推進扶貧開發試點和產業扶貧工作,加大移民地區種、養殖業扶持力度,確保移民地區農民人均純收入增幅高於全市平均水平。開工建設外來務工人員廉租公寓和外來創業者公寓。加強居民生活必需品價格監管和市場調控,保持物價平穩運行。
切實為民辦好10件實事:
1、全面推行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實現全覆蓋;
2、新建廉租住房3000套、經濟租賃住房500套、經濟適用房1000套、限價商品房800套;
3、通過長期租賃或購買方式解決31個社區衛生服務站用房;
4、改造完善市區10處路口和10條主幹道交通管理設施;
5、新建和改擴建城市公廁50座;
6、解決14萬農村民眾飲水安全問題;
7、資助1500名高齡老人居家養老,建立完善60個養老服務站;
8、為5000名城鄉困難家庭孕期婦女免費進行新生兒出生缺陷干預;
9、為10個社區和1000名貧困殘疾人免費配發康復器材;
10、新建改造100個社區未成年人室外活動場所。
(九)繁榮社會事業,全力構建和諧銀川
以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為總攬,統籌各項社會事業發展,促進社會和諧穩定。
加快教育事業發展。認真落實《關於加強教師隊伍建設的若干意見》,創新培訓模式,強化隊伍建設,著力提高教育教學水平。調整最佳化學校布局,實施一批中國小改擴建工程,完成第一幼稚園遷建,解決中國小“大班額”問題,促進教育均衡發展。改革教育質量評價方式,全面推進素質教育。辦好國際班、創意班等特色教育。推廣職業教育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等辦學模式,全面建成職教中心。鞏固提高“兩基”成果,基本普及高中階段教育,加快發展幼兒教育和農村學前教育,支持民辦教育、民族教育發展。
提高民眾健康水平。大力推進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擴大人人享有基本醫療衛生服務試點,積極穩妥地推行市屬公立醫院和基層醫療機構人事分配製度改革。加強醫院優勢特色專科建設。繼續做好甲型H1N1流感防控、治療。加快食品安全城市創建工作,加大食品流通環節安全檢測力度,全面推行營養午餐進校園,建立區域之間、部門之間信息交換和聯合執法長效機制,確保食品安全。完善計生服務體系,推進人口素質提高工程。
增強文化軟實力。加快文明城市創建步伐,做好公共文明指數測評迎檢工作,深入開展文明社區、文明村鎮、文明單位、文明家庭等民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著力提高市民素質。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推進廣播電視、數字電影放映、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完成農家書屋建設。加快實施文化精品工程,繼續打造“湖城之夏·廣場文化季”、賀蘭山岩畫藝術節等活動品牌。做好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工作,完成全市非物質文化遺產普查。加快市屬文化單位改革,抓好專業院團創作生產和《月上賀蘭》巡迴展演,支持文化城、回鄉文化園等文化實體健康快速發展。依法規範文化市場準入、退出機制,營造公平競爭的文化市場環境。
切實維護社會和諧穩定。認真抓好社會矛盾化解、社會管理創新、公正廉潔執法三項重點工作,加大矛盾糾紛排查化解力度,完善“大調解”工作體系,積極預防和穩妥處置各類群體性事件,建立重大群體事件問責制。深入推進基層平安創建活動,深化社區矯正和安置幫教工作,完善城市監控報警聯網系統。強化安全生產企業主體責任和行業監管責任,深入開展隱患排查整治,確保生產安全。改善基層自治組織辦公條件,抓好村(居)委會換屆選舉,推進“示範社區”創建。加大“誠信銀川”建設力度,建立全市企業信用信息平台。做好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工作。大力開展民族政策宣傳教育,推進民族團結進步,依法加強宗教事務規範化管理,鞏固各民族共同團結奮鬥、共同繁榮發展的良好局面。加快國防後備力量建設,深入開展雙擁共建。
科學編制“十二五”規劃。把編制“十二五”規劃作為今年的一項重大任務,準確把握今後一個時期國內外發展大勢,緊扣銀川實際,從解決經濟社會發展的突出矛盾和問題入手,把體現特色和發揮優勢貫穿於規劃編制的全過程,科學合理地確定“十二五”時期我市經濟社會發展基本思路和重大項目,明確建設“兩個最適宜”城市的新任務、新目標,為銀川科學發展、跨越式發展繪製更加美好的藍圖。
三、加強政府自身建設
各位代表!戰勝各種困難和挑戰,完成好今年的各項任務,對政府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我們將不斷加強自身建設,堅持科學、民主、依法行政,切實做到公開、公正、陽光操作,打造人民滿意的服務型法治政府。
(一)加快轉變政府職能。全面完成市、縣(區)兩級政府和鄉鎮機構改革,完善“扁平化”管理運行機制,切實加強和改善政府公共服務,注重為中小企業和民營經濟發展營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有效發揮中介機構、行業協會的作用。深入推進政務公開,打造“陽光政務”,推行“兩集中三到位”改革,逐步實現行政許可事項網上辦理,強化政務大廳服務功能。完善新聞發言人制度,辦好政府入口網站、“12345”市長熱線和市長信箱,暢通民意表達渠道。加快應急指揮中心建設,加強災害性天氣和突發公共事件應急管理,提升公共管理水平。
(二)全面推進依法行政。大力推行科學立法、開門立法,提高政府立法質量,認真清理地方性法規和政府規章。依法規範行政行為,嚴格按照法定許可權和程式行使權力、履行職責。落實重大決策、重大事項專家諮詢、民主決策、社會公示、聽證制度,建立公眾有序參與政府決策機制。自覺接受人大及其常委會依法監督和政協民主監督,加強審計監督和行政監察,強化政府內部層級監督,廣泛接受輿論監督和社會監督。加強基層民主法制建設,抓好全民普法和法律援助工作,加快法治銀川建設。
(三)切實提高行政效能。加強政府效能建設,制定出台《銀川市政府績效管理條例》,健全政府績效考核評估機制。全面實行政務協同辦公,提高工作效率。大力弘揚和踐行“賀蘭巋然、長河不息”的銀川精神,強化實幹和責任意識,奮發有為,激情幹事,緊盯重大項目、重點工作和關鍵環節,強有力地抓好督查落實,切實提高執行力。加強公務員隊伍建設,完善電子考勤管理,強化效能監察和行政問責。大力精簡會議、檔案及各類檢查評比活動,開短會、講短話、發短文。大興調查研究之風,深入企業、深入一線、深入民眾,破解難題、推進工作。
(四)加強政府廉政建設。落實廉政建設責任制和領導幹部廉潔自律各項規定,深入開展對中央新增投資項目的監督檢查,加強人財物管理,加大關鍵崗位的監督,強化規劃、土地管理、政府採購、政府投資項目代建等重點領域監管,切實抓好工程建設領域突出問題專項治理。堅持厲行節約,大力壓縮公用經費和一般性開支,降低行政成本。加大民主評議政風行風工作力度,堅決糾正個別部門和公務人員中存在的損害民眾利益的行為,勤儉辦事、乾淨幹事,以良好的政府形象取信於民。
各位代表!回首2009,我們在困難中奮進,耕耘收穫;展望2010,我們在希望中前行,激情跨越。讓我們在市委的正確領導下,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定信心,紮實工作,乘勢而上,奮力突破,努力實現經濟社會平穩較快發展,全面完成“十一五”規劃目標任務,為建設“兩個最適宜”城市、開創銀川更加美好的明天而努力奮鬥!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