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5部隊

日軍受降後,1855部隊的地下冷庫被原樣封存了四年。 在掌握了1855部隊的大量材料後,地方志的工作人員發現了重大的疑點。 顯然,北平的霍亂流行是1855部隊的預謀,他們在北平的井水裡撒布了霍亂菌,用全北平的中國人作他們的細菌實驗。

1945年,抗日戰爭結束。國民黨在美國的幫助下搶先接管了北平。在北平被日軍占領之前,國民黨在天壇公園的西門南部設有中央防疫處。1937年“七-七”盧溝橋事變後,一支對外宣稱“華北派遣軍防疫給水部(1855部隊)”的侵華日軍迅速進駐了這裡。這支部隊的規模在日本投降前的7年中不斷擴大著,修築了日軍宿舍、病房、工作室、小動物室、地下冷庫和水塔等大量設施。但是,日本投降時這支部隊的名稱從日本華北派遣軍的名冊上神秘地消失了。
日軍受降後,1855部隊的地下冷庫被原樣封存了四年。1949年的冬天,中央防疫處處長湯飛凡派鍾品仁到地下冷庫檢查一下。那裡到處是被砸壞的木櫃、容器,在滿地的垃圾之中,鍾品仁發現了六支寫有日本女人名字的試管。經過培養實驗後,發現前5個試管是毒性鼠疫桿菌,另一支試管的毒性已經消失。在其後的大規模清點中,查出日軍遺留下來的11噸、12噸、13噸三口六米長的大鍋,是用來將培養菌種的器皿進行消毒的。另外,在倉庫內還存有大量的鋁製培養箱。
在長達半個多世紀的時間裡,這支罪惡部隊的所有資料沒有被系統地整理過。對此,崇文區地方志辦公室的工作人員做出了不懈的努力,他們走訪了鍾品仁先生以及當地的居民,翻閱了大量關於日本進行細菌戰的文獻,而最關鍵的還是散見於檔案中的日軍戰俘的供詞,通過對這些戰俘供詞的拼接與核實,1855部隊的真面目越來越清晰了。
731細菌部隊的骨幹都到了1855部隊,石井四郎也是其中的一份子
在50多年後的今天,崇文區地方志的工作人員從蛛絲馬跡般雜亂無序的各種資料和線索中,整理出來一份翔實的1855部隊的花名冊。石井四郎的名字赫然出現在了1855部隊的記錄中。
作為侵華日軍中臭名昭著的731細菌部隊的部隊長,他在1855部隊擔任的職務是技術指導。一些重要的職位上都可以看到731部隊業務骨幹的名字,如最開始全權負責1855部隊籌備工作,後來被調回731部隊細菌研究部作部長的菊池以及接任他的西村英二。
1937年“七-七”事變之後,日軍就迅速占領了天壇西門的原國民黨中央防疫處,表明當時日軍對這裡預謀已久。這裡原有的生物製品設備和設施能夠用來進行細菌研究。1939年10月,西村英二走馬上任,“北平甲第1855部隊”正式命名,成為日軍在北平、南京、廣州和新加坡組建的四支新的細菌部隊之一。同一時間,石井四郎的細菌部隊遷到哈爾濱平房鎮,改稱731部隊。731部隊的細菌戰劑運輸困難,無法滿足日軍大規模細菌作戰的需要,1855部隊正是在這個背景下成立的。
太平洋戰爭爆發的第二天,1855部隊的第一分遣隊強占了協和醫學院,第二分遣隊強占了靜生生物與社會調查所,後分別改稱第一科和第三科,這兩處也成為侵華日軍進行細菌武器研製、人體實驗與解剖的場所。
1995年,侵華日軍投降50周年之際,原1855部隊衛生兵伊藤影明和其他一些老兵來到北京,他們到北京天壇神樂署等處指證日軍的犯罪遺址,向中國人民謝罪。伊藤影明親手繪製了一張1855部隊駐地的草圖,日本東京大學講師西野留美子為揭發1855部隊的真相同樣作了大量的工作,她根據伊藤影明的草圖和其他一些老兵的回憶,繪製了更完整更清晰的《原侵華日軍1855部隊總部設施配置圖》。
地方志的工作人員參照這兩份圖示,與實地進行詳細的對比,指出駐紮在天壇西門南部的1855部隊總部和第二科占地面積相當大,包括現在的中國醫藥生物製品檢定所、天壇神樂署、北京口腔醫院、北京天壇醫院及部分居民區。在這些地方,他們修建了大批建築,其中包括7棟病房、100多間工作室、70多間小動物室和儲存各種劇毒菌種的192平方米的地下冷庫。如今,地下冷庫和他們修建的水塔仍然存在。
慘無人道的活人體實驗在這裡不斷地進行,他們被強行地注射細菌病毒,屍體被解剖
地方志的工作人員對附近的老居民作了採訪,老人們回憶,1855部隊的營地總是戒備森嚴,門口徹夜有站崗巡邏的士兵和警犬。營地的某些地方常年散發著血粉的腥臭味,直到50年代,下雨的時候,天壇醫院的北側還能聞到。
血粉是用來飼養跳蚤,培植鼠疫菌的原料。大量的戰犯供詞和回憶證實了1855部隊進行的細菌實驗。1943年4月,日本陸軍參謀部商議計畫時,有人報告說:“北支那給水部生產跳蚤100克,(需要)老鼠1000隻,12月末可以生產1000公斤跳蚤,但所需老鼠急待補充供應。”
731細菌部隊曾將實驗對象稱為“模特”。而1855部隊也有自己的特殊暗號,如將老鼠稱為“餅”,將跳蚤稱為“粟”,將用於實驗的活人稱為“猿”。地方志的工作人員在一張1855部隊實驗對象進出庫表上,發現了關於“猿”的統計。
1944年夏天,1855部隊在豐臺中國俘虜收容所連續三天押送過17名俘虜進行人體實驗。為了防止俘虜反抗,日軍為每個人帶上手銬,謊稱送他們去醫院。被押送的俘虜立即被關進牢房裡,似乎已經有所警覺的俘虜拒絕吃任何東西。日軍軍醫強行將細菌病毒注射到他們體內,不到24個小時,17個人全部在劇烈的痛苦中死去,他們的屍體被運到第一課進行解剖。此後,又有兩個中國人手腳被綁著,嘴裡被塞著東西,裝在麻袋裡,用卡車運到實驗場所,進行人體實驗,經過一個星期便死了。
這就是我們現在能夠重新回放一遍的1855部隊人體實驗的情景。
“有了這些霍亂菌,就可以一次把全世界的人類殺光。”1943年的北平居民成了罪行的受害者
在掌握了1855部隊的大量材料後,地方志的工作人員發現了重大的疑點。
1943年7月,1855部隊與日軍第二陸軍醫院的200多名候補下士官進行了半個月預防霍亂及細菌檢驗專門訓練。據參與這次訓練的長田友吉的供述,一天,當他走進第二課霍亂菌培養室,看到室內有一個高2米、長1.5米、寬80厘米的培養器。正在值班的一名軍醫中尉指著培養器聲稱:“這裡面培養著難以計數的霍亂菌,有了這些霍亂菌,就可以一次把全世界的人類殺光。”
這些可以把全世界的人殺死的霍亂菌用在了哪裡?1855部隊的霍亂預防訓練只是一場常規的業務訓練嗎?還是另有打算?地方志的工作人員通過當年報紙的報導,找到了答案。
這一年的9月5日,北平的《新民報》開始有了關於北平發生鼠疫流行的訊息。據報導,截止到10月底,全北平市共發現霍亂患者2136人,死亡1872人,路倒死亡92人。
當所有關於北平1943年發生霍亂的線索被緊密地聯繫起來後,地方志的工作人員找到了當年的罪魁禍首。
從所查看的史料證實,北平自1939年以來就未曾發生過霍亂傳染病。受日軍操控的北京地區防疫委員會卻在1943年上半年就拋出了一份《霍亂預防實施計畫》,制定了霍亂預防宣傳、人員培訓以及霍亂發生後的檢疫、隔離、消毒、交通限制等一系列措施。5個月後才發生的霍亂,日偽機構難道有未卜先知的本事?資料同樣顯示,在北平發生霍亂的時候,1855部隊參與了魯西地區撒布霍亂菌的行動,西村英二是指揮者之一。顯然,北平的霍亂流行是1855部隊的預謀,他們在北平的井水裡撒布了霍亂菌,用全北平的中國人作他們的細菌實驗。
日本投降的前夕,1855部隊用了一個星期時間將他們的罪證銷毀,部隊下令解散,有的扮成日僑搭登入艇逃回日本,有的混進其他部隊被遣返回國。
無論怎樣,真相和良心是無法掩蓋的。這次崇文區志的編修過程中,工作人員花了2年的時間,重新洗印了這段塵封的秘辛。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