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度線

17度線

17度線是指南越和北越之間的一條軍事停火線,因位於北緯17度附近而得名。以停火線為中心,兩側兩公里範圍內為非武裝中立區。17度線在1954年7月21日第一次印度支那戰爭停火之後生效,越南戰爭期間這裡曾是多次激戰的戰場。現在17度線已經成為越南的旅遊景點之一。

簡介

17度線是指南越和北越之間的一條軍事停火線,因位於北緯17度附近而得名。以停火線為中心,兩側兩公里範圍內為非武裝中立區。17度線在1954年7月21日 法越戰爭停火之後生效,越南戰爭期間這裡曾是多次激戰的戰場。現在17度線已經成為越南的旅遊景點之一。

法越戰爭

法越戰爭,越南稱 東洋戰爭(越南語:Chiến tranh Đông Dương/戰爭東洋)、 反法抗戰(越南語:Kháng chiến chống Pháp/抗戰法),是1945年9月至1954年7月間越南獨立同盟會為使越南獨立與法國進行的一場戰爭,戰爭以越南獨立同盟會勝利,法國被迫簽訂日內瓦協定告終。

南越南

越南共和國(越南語:Việt Nam Cộng Hòa/越南共和)常簡稱為 南越,是越南南方越南國政權通過1955年越南公民投票而改制建立的總統制共和國,首都為西貢(今胡志明市),首任總統為吳廷琰,得到了包括美國在內的87個國家的外交承認。越南戰爭中,南越與北越(越南民主共和國)對立,1975年為北越和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陣線所滅。

越南在1887年成為法國殖民地,二戰期間又受日本所支配。1945年,胡志明領導的越南獨立同盟會發動八月革命宣布越南獨立、建立共產主義的越南民主共和國,並與法國爆發第一次印度支那戰爭。1949年,反共勢力在越南南方扶持阮朝廢帝保大帝成立越南國,與北方的越南民主共和國對峙。1955年,首相吳廷琰通過1955年越南公民投票取代保大帝成為南越的國家元首,建立越南共和國。

1960年12月,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陣線(美國稱之為“越共”)成立,號召推翻越南共和國政權,在南方鄉村建立革命根據地,從事顛覆活動,北越政府則通過胡志明小道對其進行支援。南越逐漸失去了對鄉村的控制,1961年美國總統約翰·甘迺迪因而決定在南越實施“特種戰爭”清剿越共。1963年11月1日南越軍方發動軍事政變推翻並槍殺了吳廷琰,新上台的軍政府不甚穩定,南越政局一時陷入持續約一年半的混亂局面。期間的1964年發生北部灣事件,美國的林登·詹森總統派兵對北越作戰,越戰全面升級。直至1965年6月14日阮文紹上台執政,南越政局才有所緩和。

1973年美國、北越、南越和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陣線簽署《巴黎和平協約》,不久後美軍基本撤離越南,越戰成為南北越雙方的決戰。1975年,越南人民軍發動春季攻勢、攻占首都西貢,越南共和國滅亡。越共之後建立越南南方共和國臨時革命政府,並改西貢為胡志明市。1976年,在越南民主共和國的領導下,越南南方共和國與之合併,統一為如今的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

北越南

越南民主共和國(越南語: Việt Nam Dân chủ Cộng hòa/越南民主共和)俗稱 北越,是一個位於東南亞的共產主義國家。北越建立於1945年,但直到1954年才開始獲得廣泛承認。1975年,北越擊敗南越贏得內戰。1976年7月2日,北越與其主導的越南南方共和國合併,改國名為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完成了越南的統一。

1945年八月革命後,在同年9月2日,越南獨立同盟會領袖胡志明發表《獨立宣言》,宣布越南從法國獨立及越南民主共和國的成立。但法國仍然想維持在法屬印度支那的殖民統治,最終與越盟爆發武裝衝突,發展成第一次印度支那戰爭。1951年,在印度支那共產黨分裂後,越盟中的共產主義者改組成立了越南勞動黨(越南語:Đảng lao động Việt Nam),並開始在政府中將非共產主義者邊緣化。從第一次印度支那戰爭後期開始,越南勞動黨當局還開展了一系列諸如土地改革等政治運動,造成大量民眾被迫害致死或被處決。

1954年,在越盟於奠邊府戰役中取勝後,法國與越盟達成日內瓦協定,第一次印度支那戰爭以法國撤出越南告終,按照協定,越盟的越南民主共和國控制北緯十七度線以北的越南地區,因而此後也稱為“北越”,而反共的越南國(後來的越南共和國,即南越)則控制北緯十七度線以南的越南。日內瓦協定規定的300天自由遷徙期中,法國和美國發起了自由之路行動,幫助大量居住在越南北部的基督徒和地主、商人等居民逃往南方。這些居民因擔心居住在北方會受到越南勞動黨主導的北越的迫害而逃離。

日內瓦協定後,南越和北越雙方武力衝突不斷擴大。1959年,北越當局開始放棄和平統一方針,開始謀求武力統一越南。1960年,越南勞動黨三大確立加強武力統一越南的方針。北越控制的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陣線從1960年開始大幅活躍,在南方進行破壞等游擊活動。北部灣事件後,美國全力介入越南內戰,協助南越對抗北越,但最後卻深陷戰爭泥潭,國內反戰聲浪高漲,最後在1973年簽署巴黎和平協定,並於同年撤出越南。隨後,北越加強對南越攻勢,最終在1975年占領西貢,並在1976年完成越南的統一,國名亦改為延續至今的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

參見

•賢良橋:跨越南北越停火線的橋樑。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