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涎袋

龍涎袋

“龍涎袋”是一種高科技瞬間殺菌的產品,科技含量很高,當市民在乘坐公交等在不方便吐痰的場合,只要打開袋子,就可以吐痰了,方便時再把它扔進垃圾箱,這樣即方便又衛生,避免隨地吐痰傳播疾病的危險。2009年9月9日,昆明市開始試點向市民免費發出了20萬隻“龍涎袋”,向隨地吐痰的不良陋習發起了挑戰。

簡介

口痰袋裡的內袋有殺菌的作用口痰袋裡的內袋有殺菌的作用

龍涎袋 ,是一隻硬殼小袋紙,裡面裝有能迅速吸痰和消殺病毒的藥劑,當市民在乘坐公交等在不方便吐痰的場合,只要打開袋子,就可以吐痰了,方便時再把它扔進垃圾箱,這樣即方便又衛生,避免隨地吐痰傳播疾病的危險。 

2009年9月9日,昆明市開始試點推廣吐痰袋,一天之內,志願者便在南屏步行街向市民免費發出了20萬隻“龍涎袋”,向隨地吐痰的不良陋習發起了挑戰。

這種吐痰袋為一次性使用,它裡面有一個小小的專利研發的乾燥劑,只要痰一吐進袋裡,幾秒鐘後乾燥劑立即對痰液進行乾燥處理,裡面的乾燥藥劑能迅速凝固口痰,消殺口痰中的病毒。不會造成二次污染。一般吐一次痰就可以扔進垃圾箱了,一隻“龍涎袋”的生產成本為8分錢,由政府和企業共同籌集資金,通過3個月的試點成功後,永久性向市民免費發放。

背景

街頭隨處可見痰跡斑斑

“龍涎袋”將免費放發給市民“龍涎袋”將免費放發給市民

在南屏步行街觀察了20分鐘,等車的、過路的市民,加上不少路邊攤點,使得這裡十分擁擠。可短短的20分鐘時間,就有七八名市民無所顧忌地在人行道上或路邊吐痰。而在東風廣場健身區,玩牌、下棋的市民更是肆無忌憚,只要感覺喉嚨不舒服,“呸”的一聲,就見一口濃痰落地。

因市民自我約束、自控能力差,隨地吐痰現象非常嚴重。在許多公共場所人們都能看到痰液滿地,不僅造成了空氣的人為污染,還影響了市容的整潔,損害城市形象。

隨地吐痰當然不是好習慣,但總有一些人就是不注意這個小細節,為了幫助人們糾正這種不好的習慣,消除隨地吐痰這一陋習。

作用

昆明市“龍涎袋”首發儀式現場昆明市“龍涎袋”首發儀式現場

為做好創建國家衛生城市衝刺工作,昆明市創建國家衛生城市指揮部啟動了環保吐痰袋“龍涎袋”免費首發儀式。昆明市每天將在社區各街道和公車站台免費發放11.6萬個“龍涎袋”。

昆明免費向市民發放“龍涎袋”,是希望大家不隨地吐痰,自覺愛護環境衛生,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為春城增光添彩。

特點

“龍涎袋”是一種高科技瞬間殺菌的產品,科技含量很高,如何確保使用的安全性。
“龍涎袋”的科技含量很高,它在主要材料為紙製品的小袋內包裝了殺菌消毒藥物,此藥物不但可迅速殺菌而且還可吸收痰液中的水分,發生化學反應產生瞬間高溫達到二次殺菌。處理後的痰液成環保的可自然降解的固態塊狀物,用力捏塊狀物可成粉末,便於攜帶。

發放

志願者向民眾宣傳如何正確使用口痰袋。志願者向民眾宣傳如何正確使用口痰袋。

根據昆明市委、市政府領導批示精神及專題會議的安排部署,2009年4月份,昆明市創建國家衛生城市指揮部下發了《關於為社區免費發放“龍涎袋”的實施方案》和《關於在公交站台免費發放“龍涎袋”的實施方案》。隨後,昆明公交集團、昆明新巴公司從大局出發,從公交站台的廣告收入中專門撥出經費,使免費發放工作有了資金保障。

120名志願者身佩創建文明衛生城市的標誌,手裡拿著這種專門用來吐痰的“龍涎袋”,向過往市民發放。這些志願者來自雲南大學、雲南財經大學、國土資源學校以及後谷咖啡、威寶造紙等企業。由於頭一次見到這種新奇東西,許多市民還不知道是怎么回事。面對面向市民宣傳衛生防病知識。當市民們了解了吐痰袋的作用後,開始排起隊來領取。

昆明將平均每天免費發放的11.6萬隻“龍涎袋”。其中,社區每天免費發放1.6萬隻,公車站台每天免費發放10萬隻。 在社區免費發放過程中,有3個月的試點時間,昆明將會選擇重點社區進行發放,不是所有社區都進行發放,以便讓市民們認識和了解“龍涎袋”,並慢慢地習慣使用它。而在公交站台,昆明首先將在北京路和東風路兩條主要道路的站台開始試點,這兩條道路上的88個發放點將每天投入10萬隻“龍涎袋”。

市民反應

愉快接過吐痰袋

昆明市“龍涎袋”首發昆明市“龍涎袋”首發

一位姓張的老大爺抱著小孫子來逛街,看到志願者們的舉動,老人上前連聲誇獎:“你們的活動好啊!咱們創建衛生城市不容易,再不能亂吐痰了。”
李先生一家三口從超市門口出來,立即有志願者上前送上一個吐痰袋。5歲多的小姑娘問:“爸爸這是什麼?”李先生耐心地對孩子講:“隨地吐痰是不對的,所以,我們吐痰時要先把痰吐在紙袋裡,然後再扔到垃圾箱裡,這樣做才衛生……”
在“龍涎袋”發放的過程中,很多市民報以支持。“年紀大了總愛咳痰,隨地吐痰不好這我知道,可老毛病總是管不住。現在好了,想吐痰馬上就能看到“龍涎袋”,用起來也十分方便。”一位在等公車的王奶奶說。
也有市民提出建議,認為吐痰袋應該在更大的範圍內推廣並持之以恆。

評論

昆明市“龍涎袋”昆明市“龍涎袋”

有了,必須吐在能夠有效收納、容易處理的地方,如:痰盂內,現在各城市的公共衛生設施多設有痰盂,或者提倡市民把口痰吐在衛生紙內,再找個地方扔掉。

目前北京城內把口痰吐進紙巾的方法比較流行,特別是北京的部分公車上就專門放置了紙巾,方便大家及時處理口痰。上海目前出台政策,要求所有計程車上都放置納痰袋,方便乘客吐痰。

然而將口痰吐到紙巾里和充水的痰盂內,甚至前段時間北京街頭髮的納痰袋內,只能說是在一定程度上地保護了公共環境衛生,因為這樣做僅僅是方便了衛生清理,是環衛工人可以及時、快速地打掃,保持城市的整潔,但不能有效防止病菌的傳播,含有傳染病毒的紙巾若仍在車上、地上而沒有及時消毒處理,將會周而復始地傳染。

他山之石

對付亂吐痰的招數

上海:上海市人大常委會於2003年4月24日作出《關於修改〈上海市市容環境衛生管理條例〉的決定》,規定隨地吐痰者最高可罰款200元。
廣州:2003年5月10日,《關於從重處罰在公共場所隨地吐痰及丟棄廢棄物等行為的通告》規定,對於隨地吐痰者,將被責令將痰跡清除乾淨並處以50元的罰款。
香港:香港特區立法會2001年7月通過《定額罰款(公眾地方潔淨罪行)條例草案》,規定對隨地吐痰等違法行為,實施定額罰款600港元。
韓國:20世紀90年代初,韓國漢城市政府決定對吐痰者處以約合300元人民幣的罰款。後來雖然廢除了巨額罰款的規定,但是人們也養成了不隨地吐痰的習慣。
新加坡:新加坡的相關法律對隨地吐痰作出詳細規定,對隨地吐痰者,第一口將處以1000新元(約5000元人民幣)的罰款,第二口則將罰款2000新元。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