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山文化玉器

龍山文化玉器

中國新石器時代的晚期龍山文化遺址中發現的玉器。經多年大量發掘與研究表明,龍山文化的系統與來源並不單一,可區分為山東龍山文化,河南龍山文化和陝西龍山文化。這3個文化中的玉器以山東龍山文化發現的玉器較多,河南龍山文化和陝西龍山文化玉器發現較少。山東龍山文化、陝西龍山文化中的璿璣和玉質生產工具頗具特色。山東龍山文化玉錛上的饕餮紋,應是商代銅器饕餮紋的祖型。

正文

 
山東龍山文化玉器 最早發現於山東省日照縣兩城鎮遺址,1936年曾出土了一件扁平有孔玉斧。此後,除發現少量生產工具和裝飾品外,還發現了饕餮紋玉錛和大型玉鏟等禮器,極為珍貴。出土玉器較多的遺址有日照縣兩城鎮、山東省膠縣三里河等處,山東省泗水縣尹家城、五蓮縣丹土村、滕縣莊裡西等遺址也有少量玉器出土。
出土玉器的種類有玉錛、玉鏟、玉玦、玉鉞、璿璣和玉環等。玉錛,扁平長方形,平頂凸刃,頂下兩面刻饕餮紋,線條流暢,一面目圓而大,線條簡練,一面目圓而小,線條繁縟,長18厘米,上寬 4.5厘米,厚0.55厘米,下寬4.9厘米,厚0.6厘米。玉鏟,扁平梯形,平頂弧形刃,四邊有刃,現存四孔,器長48.7厘米,頂寬12厘米,厚 0.5厘米,是件罕見的大器。以上兩器見於兩城鎮。玉鉞,寬梯形,平頂斜刃,頂下有二管鑽孔,中部以上兩側各有鋸齒狀凸起,長16.3厘米,寬13厘米,五蓮丹土村發現。璿璣,也寫作璇璣,清人疑為渾天儀中的機輪,近人有的稱為三牙璧。其中一件器形很別致,周圍有突起的三牙,牙與牙間還有一段鋸齒狀,三牙的距離與鋸齒間的距離均略相等,徑約 8厘米,出於滕縣莊裡西。遼寧省營城子四平山也發現此形器,可資比較。玉環,一件扁環大孔,環外緣在等距離三處有花蒂形凸起,外徑 8厘米;一件正圓形扁環,中有大孔,環外一處有近似雙結凸出,徑 8.1厘米。兩件均見於丹土村。山東龍山文化玉器的顏色有墨綠色、褐色等。
河南龍山文化玉器 出土數量較少。最早見於鄭州大河村遺址,1972~1975年在第五期文化的文化層中發現了玉質生產工具和裝飾品。此外,河南安陽後崗遺址,也有少量玉器發現。
出土玉器的種類有玉璧、玉璜、玉環、玉飾等。玉璧,灰白色,外徑 5.2厘米,出於後崗;玉璜,扁而寬,半弧形,橫剖面三角形,兩端各有圓孔,為蛇紋石大理岩,出於大河村五期;玉環分 3種,為橫剖面三角形、橫剖面橢圓形和橫剖面長方形,均見於大河村五期。後崗也有橫剖面橢圓形、外徑 3.9厘米的玉環;玉飾,長方形,上端有孔,長 1.9厘米,見於大河村五期。
陝西龍山文化玉器 陝西龍山文化或稱客省莊二期文化,發現的玉器不甚豐富。最早於1955年發掘的陝西省長安縣津西客省莊遺址發現了少量的玉質裝飾品,以後,神木縣石仰等陝北的龍山遺址中也出土了生產工具及裝飾品等玉器。
出土玉器的種類有玉璜、璿璣、玉璋、玉切刀、玉鐮、玉鉞、玉雕人首等。玉璜,一件扁而寬,上有一孔,見於客省莊;另一件扁平環形,兩端有孔,長11.8厘米,寬5厘米,出自石仰。璿璣2件,乳白色玉髓,周緣有等距離三牙,牙間有圓瓣形凸起,一件孔徑 6厘米,另一件孔徑10厘米。玉璋 2件,一件為長梯形,斜圓頂,凹刃,上端有孔,兩側有齒,長35厘米,寬 8厘米;另一件為梯形束腰,斜平頂,下有孔,斜刃,長30厘米,刃寬 7.5厘米。玉刀,一件為直背凸刃長方形,豆綠色,長16厘米,寬 7厘米;另一件為凹刃條形,墨玉。一件器上有四孔,長49厘米;一件器上有五孔,長55厘米。玉切刀,梯形,圓頂斜刃,雙孔,墨玉,長15厘米。玉鐮,直背斜刃,背上有三孔,墨玉,長26厘米。玉鉞,近方形,綠色白斑,平頂斜弧刃,頂下一孔,長12.5厘米,寬10厘米。玉雕人首,玉髓,兩面平雕,束髻,圓面,鉤鼻,張口,大目,短頸,一側有耳,面頰有圓孔,高4.5厘米。以上諸器均見於石仰。

配圖

龍山文化玉器龍山文化玉器

相關連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