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針療法

鼻針療法取穴均在外鼻部周圍。套用毫針斜刺。主要治療關節炎、神經痛、咳喘等病。

針法

確定穴位,用點眼棒或三棱針柄在穴處附近平均用力點壓,出現小坑處是穴。或用經絡測定儀找穴。 找準穴位,用32號5分針。降壓上、下兩點,均用45度角斜刺,針尖向上。其餘十七點一概直刺,不可穿透鼻軟骨,必須扎在鼻子上。

注意事項

1、鼻針刺激強,事先做好思想工作。

2、一概採用臥位,以防暈針。

3、刺入後有強烈的酸麻痛複合感覺,尤其是在行針時間,病人難以忍受,流淚,打噴嚏,則效果更佳。

4、針後無任何感覺的叫做不得氣,效果不明顯,應該將針拔出1/2,改方向探索穴位。

5、留針時間,由5分鐘到1小時,以症狀消失為度。留針時間,每隔5分鐘,輕輕的用平補平瀉手法一次,針的鏇轉角度,不得超過15度。

6、也有調整後仍不得氣的,這是因為經絡感覺遲鈍,或者是頑固的慢性病。不宜連續反覆調整,因刺激力強,病人有痛苦,要適可而止。針刺後,不一定每次都能得氣。

常用針灸手法

中醫針灸,針法和灸法的合稱。針法是把毫針按一定穴位刺入患者體內,用捻、提等手法來治療疾病。灸法是把燃燒著的艾絨按一定穴位熏灼皮膚,利用熱的刺激來治療疾病。針灸是中國古代常用的治療各種疾病的手法之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