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鳴岩

鼓鳴岩

“先有鼓鳴岩,再有長泰縣”,這是漳州市長泰縣當地的一句民間俗語。鼓鳴岩的歷史,從山南麓這座1200餘年的古中可窺見一斑。 鼓鳴岩最神奇的地方,在於有神奇莫測的岩洞,會發出鼓聲並因此得名,史書有載。 明《閩書》:“山洞竅,風吹成聲。”清《大清一統志》:“高聳為邑之望,下有洞,風吹則成鼓聲,因名。”而《發現長泰》一書稱,有人推測岩洞洞口在鼓鳴山北麓的鼓鳴岩下方約20米處,幾十年前曾有一些人遊覽過此洞。洞口高約3米、寬約2米,進洞十多米時便漆黑一團,若以手電照射,可看到洞壁岩石縱裂,洞內彎彎曲曲,或窄或寬,而且寒氣逼人。但因修築公路,洞口已被泥石淹沒,岩洞奇觀有待開發。

基本信息

簡介

鼓鳴岩位於漳州市長泰縣枋洋鎮鼓鳴山。有著一千多年的歷史。

建於唐代,擄傅唐元和二年(公元八0七年)秋,久旱不雨,

鄉民集資眾(眾)登山祈禱,詞末畢,鼓聲四起,霖雨十日,時因有年,眾以為神。次年,敕山為鼓鳴祈雨道場,建祠於此,故稱鼓鳴岩。鼓鳴岩以獨特的建築風格屹立於鼓鳴山,歷代雖有修葺,但基本保持原貌,

部分牆體(體)直壘(壘)於巨石之上,反應古代人民的勤勞智慧。古山寨、石噴泉,岩藏洞,古鐘鳴,構成一幅自然景觀,為遊人之地。

鼓鳴岩風光 鼓鳴岩風光

來歷

鼓鳴岩的來歷,在縣誌上另有一番記載。

據《長泰縣誌》載:“唐元和二年秋(公元807年),不雨彌月,鄉民鄭元善率眾登山告禱,詞未畢,鼓聲四起,雲物油然,霖雨十日,時因有年,眾以為神,赴南安郡,上其事於朝。三年,敕山為鼓鳴祈雨道場,封其神‘威澤王’,建祠。”故稱鼓鳴岩。

長泰縣博物館林春興館長說,鄭元善率領鄉親們上山禱告,祈求降雨的傳說傳得非常廣,雖然是個傳說,但許多老百姓都相信是真的。而湖珠鼓鳴岩作為古建築,於1999年4月被長泰縣列入第五批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鼓鳴岩理事會會長洪建發72歲,據他介紹,鼓鳴岩的原址位於鼓鳴山頂峰,有遺址,因為宋初毀於大火,之後就換了地方,利用遺物重建。“今年理事會決定重修鼓鳴岩,但是原有的東西都會保留下來。”洪建發說。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