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漢字釋義]

鼓[漢字釋義]

讀音 gǔ ㄍㄨˇ chi(豆豉) 部首筆畫 部首:士,總筆畫:13 五筆:FKUC 倉頡:GTJE

簡單字義

字義:◎ 打擊樂器,圓柱形,中空,兩頭蒙皮:~樂(yuè)。~角(jiǎo)。大~。

鼓[漢字釋義] 鼓[漢字釋義]

◎ 形狀、聲音、作用像鼓的:耳~。石~。

◎ 敲擊或拍打使發出聲音:~吹。~噪。

◎ 發動,使振作起來:~勵。~動。~舞。一~作氣。

◎ 高起,凸出:~包。~脹。

◎ 古代夜間擊鼓以報時,一鼓即一更。

◎ 彈或拉:~胡(胡琴)。伯牙善於~琴。

詳細字義

● 鼓〈名〉

(1) (形聲。字從攴( pū),從壴(zhù),壴亦聲。“壴”意為“樂隊”。“攴”表示“敲打”。“壴”與“攴”聯合起來表示“樂隊敲打樂器”。本義:樂隊的打擊樂器。)

(2) 同本義 [drum]

鼓,郭也。春分之音。——《說文》

鼓,廓也。張皮以冒之,其中空也。——《釋名·釋樂器》

擊鼓其鏜。——《詩·邶風·擊鼓》

皮曰鼓。——《漢書·律曆志上》

抱玉槍兮擊鳴鼓。——《楚辭·屈原·國殤》

瑜等率輕銳繼其後,雷鼓大震。—— 宋·司馬光《資治通鑑》

百姓闐王鐘鼓之樂。——《孟子·梁惠王上》

喤喤考鍾,坎坎擊鼓。——明 陳繼儒《大司馬節寰袁公(袁可立)家廟記》

牛之前四人以鼓吹。——明·顧彥夫《村落嫁娶圖記》

(3) 打擊樂器之一。一般由兩端繃緊皮面的空心圓筒構成,以一根或一對木槌敲擊時發出深沉的咚咚聲。如:鼓鈸(鼓和鐃鈸。打擊樂器);鼓鞞(樂器,分大鼓和小鼓,進軍時以勵戰士);鼓吏(掌鼓的官吏);鼓床(鼓架,鼓座)

(4) 鼓面

鼓長八尺,鼓四尺,中圍加三分之一。——《周禮》

(5) 形狀、作用、聲音像鼓的東西。如:石鼓;耳鼓;蛙鼓

(6) 指鼓聲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鴉社鼓。—— 宋·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7)鐘磬被敲擊之處 [stricken point]

銑間謂之於,於上謂之鼓。——《周禮》

令二人蹲踞而背倚之,漏鼓移則番代。——清·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四鼓,愬至城下。——《資治通鑑·唐紀》

(8) 古國名。春秋時鼓國,在今河北省晉縣,白狄的一支,為晉國所滅 [Gu state]

(9) 古代量器名。四鈞為石,四石為鼓 [Gu, a kind of measure]

獻米者操量鼓。——《禮記》

鼓 〈動〉

(1) 擊鼓進攻 [drum]

鼓,擊鼓也。——《說文》

公將鼓之。——《左傳·莊公十年》

子有鐘鼓,弗鼓弗考。——《詩·唐風·山有樞》

夫戰,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左傳·莊公十年》

(2) 又如:鼓行(古代作戰時,擊鼓進兵,鳴鉦則止,故稱行進為鼓行);鼓險(乘敵軍陷入險地時,擊鼓攻擊)

(3) 泛指敲擊, 彈奏

吾王之好鼓樂,夫何使我至於此極也!——《孟子·梁惠王上》

虎鼓瑟兮鸞回車,仙之人兮列如麻。——唐· 李白《夢遊天姥吟留別》

(4) 又如:鼓腹謳歌(拍著肚皮唱歌。表示吃得飽而歌頌世道好);鼓腹含哺(口含食物,手拍肚子。形容飽食終日、無所用心的安樂生活);鼓缶(擊缶)

(5) 打開,開啟 [open]。如:鼓篋(打開書箱。後用以指勤學);鼓翼(振翼而飛)

(6) 揮動

臣乃市井鼓刀屠者。——《史記·魏公子列傳》

(7) 如:鼓刀(揮動屠刀,殺牲割肉)

(8) 搖動 [row]。如:鼓棹(搖動船槳);鼓楫(即鼓棹)

(9) 煽動,鼓動 [agitate;arouse]。如:鼓令(鼓動,慫恿);鼓合(鼓動;挑動);鼓弄(鼓動;挑撥);鼓唇搖舌(形容利用口才進行煽動或遊說。亦泛指多言,賣弄口才)

(10) 激發 [rouse;pluck up]。如:鼓舞;鼓勵

(11) 拍打;振動 [flap;shake]

酈元以為下臨深潭,微風鼓浪,水石相搏,聲如洪鐘。—— 宋· 蘇軾《石鐘山記》

(12) 又如:鼓翼(振翅而飛);鼓掌

(13) 凸起,漲大 。如:鼓腹(凸起肚子,後用以比喻飽食而閒暇無事);鼓頰(鼓起腮幫。形容忙著說話)

(14) 扇動 [fan]。如:鼓風

示例

◎鼓板gǔbǎn

(1) [drum and board;clapper]∶說書時所用的鼓和板

鼓板輕輕放,沾淚說書兒女腸。——《桃花扇》

(2) [tympanic plate]∶人類的鼓室骨,在成人是與顳骨岩部相融合的[骨]板

◎ 鼓吹 gǔchuī

(1) [advocate;proclaim far and wide]∶宣揚,使眾人知道

鼓吹六經

(2) [preach;play up]∶吹噓

鼓吹種族優劣論

◎ 鼓槌 gǔchuí

[drumstick] 敲鼓用的棒

◎ 鼓搗 gǔdao

[fiddle with] 〈方〉∶折騰;撥弄

他一邊同我談話,一邊鼓搗收音機

◎鼓點gǔdiǎn

[drumbeat] 鼓上的一擊或敲擊聲,亦指管弦樂隊中打擊樂聲部的節拍

◎ 鼓點子gǔdiǎnzi

(1) [drumbeat]∶打鼓時的音響節奏

(2) [rhythm]∶戲曲中鼓板的節奏,用來指揮其他樂器

◎ 鼓動 gǔdòng

(1) [agitate;arouse;inspire;urge]∶以言語或行為激勵他人使有所行動

鼓動人們去鬥爭

(2) ∶唆使

這些壞事是誰鼓動你乾的?

邊鄙無事,乃群鼓動,欲以買直,歸怨天子。——《新唐書·崔群傳》

◎ 鼓風 gǔfēng

加壓力通風

◎ 鼓風機 gǔfēngjī

產生空氣流或氣體流(如用以增加爐內氣流、使房屋或礦井通風、冷卻電子設備或由空氣移動或揚起乾草、青貯飼料、穀物或鋸屑)的裝置

◎鼓風爐gǔfēnglú

具有鼓風裝置的冶煉爐。多用來煉銅、錫、鎳等有色金屬,也可以用來煉鐵。冶煉爐的鼓風裝置也叫“鼓風爐”

◎鼓鼓囊囊gǔgu-nāngnāng

[thick;bulge] 軟外皮中塞得圓鼓鼓的;藏物凸起的樣子

把他們鼓鼓囊囊的一小袋金子往櫃檯上一扔

◎鼓惑gǔhuò

[demagogue] 鼓動,煽惑

◎ 鼓角 gǔjiǎo

[a drum and horn used in the army much like the modern bugle]戰鼓和號角的總稱。古代軍隊中為了發號施令而製作的吹擂之物

前面鼓角齊鳴,一彪軍出,放過馬謖,攔住張郃。——《三國演義》

五更鼓角聲悲壯,三峽星河影動搖。——唐·杜甫《閣夜》

◎ 鼓勁 gǔjìn

[pep sb.up] 使人情緒振作起來

大家都為他一個人鼓勁

◎ 鼓揪 gǔjiū

見“鼓秋”

◎ 鼓勵 gǔlì

[encourage;agitate;animate;arouse;inspire] 鼓動激勵,勉人向上

我應該感謝母親,她教給我生產的知識和革命的意志,鼓勵我以後走上革命的道路。——《回憶我的母親》

◎鼓溜溜gǔliūliū

形容飽滿而凸起的樣子

睜著鼓溜溜的眼睛

鼓溜溜的麥粒

◎ 鼓樓 gǔlóu

[drum-tower] 城隅上置放巨鼓的樓房。用以報時或警戒盜賊。佛寺亦有鼓樓,與鐘樓相對,建於正殿的左右,用以懸鼓報時,或於典禮時敲擊

◎ 鼓膜 gǔmó

[tympanic membrane] 分隔中耳及外耳的薄膜

◎鼓破眾人捶gǔ pòzhòngrén chuí

[everybody hits a man who is fallen] 含義與“牆倒眾人推”相似。指眾人群起攻擊落魄失勢之人

這真是牆倒眾人推,鼓破眾人捶,看見我腦袋軟,好欺侮是不是?

◎鼓氣gǔqì

[feel angry] 〈方〉∶因某事而感到很氣憤

她還在為那件事而鼓氣

◎ 鼓秋 gǔqiū

(1) 〈方〉

(2) ∶擺弄

我很喜歡鼓秋一些小玩意

(3) ∶煽動;慫恿

有話當面講,不要背後亂鼓秋

(4) 也說“鼓揪”

◎鼓舌gǔshé

[speak evil of others] 用花言巧語蠱惑別人

搖唇鼓舌,擅生是非。——《莊子·盜跖》

◎ 鼓師 gǔshī

[drummer] 樂隊中的鼓手。戲曲樂隊中敲擊板鼓的人

◎ 鼓室 gǔshì

(1) [tympanum]∶松雞和其它山雞頸部的裸露部分,當展翅時食管充氣並擴展

(2) [tympanic]∶是在人類顳骨岩部的一個含氣小腔。內有聽小骨、韌帶、肌肉、血管和神經

◎ 鼓手 gǔshǒu

(1) [drummer]∶擊鼓的人

(2) [tympanist]∶特指管弦樂隊中的定音鼓手

◎ 鼓書 gǔshū

[dagu—Chinese ballad with drum accompaniment]大鼓(曲藝的一種)

◎ 鼓騰騰 gǔténgténg

形容飽滿而凸起的樣子

鼓騰騰的書包

◎鼓凸gǔtū

[protrude] 凸出來

她的眼睛有點鼓凸

◎ 鼓外圈 gǔwàiquān

[counter hoop] 鼓上夾住並繃緊鼓皮的外圈

◎ 鼓舞 gǔwǔ

鼓動;激發

小米加步槍的延安精神永遠鼓舞我們戰勝一切困難。——《小米的回憶》

◎ 鼓樂 gǔyuè

[strains of music accompanied by drumbeats] 鼓樂是指以吹、打樂器為主的民間器樂合奏的概稱。常用樂器包括嗩吶、笙、笛、琴、鍾、鑼、鼓、鑔等民族打擊樂器;表演形式包括鼓曲、鼓歌、鼓舞、鼓戲等與鼓結合的各類文藝形式。

鼓樂大作

鼓樂喧天

◎ 鼓譟 gǔzào

(1) [clamor;make an uproar]

(2) 鳴鼓喧譁

鼓譟而進。——《左傳·哀公十七年》

如遇魏兵,不可大擊,只鼓譟吶喊,以疑兵驚之。——《三國演義》

(3) 喧鬧,起鬨

柳金松在大家鼓譟下,吹了幾支嗩吶曲子。——艾明之《火種》

◎ 鼓掌 gǔzhǎng

(1) [clap one's hands]∶拍巴掌

(2) [applaud]∶今多表示贊成或歡悅的意思

等我明日得了官,你就從貢院裡鼓著掌,摑著手叫到我家裡來。——關漢卿《狀元堂陳母教子》

◎ 鼓脹 gǔzhàng

[tympanites;distension of abdomen] 一作“臌脹”。指腹部脹大、腹皮青筋顯露、四肢不腫(或微腫)的病症

◎ 鼓脹脹 gǔzhàngzhàng

形容鼓脹的樣子

塞得鼓脹脹的書包

◎鼓鑄gǔzhù

[to mint coins by melting metals] 鼓風扇火,冶鍊金屬、鑄造錢幣或器物

即鐵山鼓鑄,運籌策,傾滇蜀之民,富至僮千人。——《史記·貨殖列傳》

康熙字典

【亥集下】【鼓字部】鼓 ·康熙筆畫:13 ·部外筆畫:0

〔古文〕鉲【唐韻】工戸切【集韻】【韻會】果五切【正韻】公土切,$音古。革音之器。伊耆氏造鼓。【說文】鼓,郭也。春分之音,萬物郭皮甲而出,故謂之鼓。【徐鍇曰】郭者,覆冒之意。【玉篇】瓦為椌,革為面,可以擊也。樂書,鼓所以檢樂,為羣音長。【周禮·地官·鼓人】掌敎六鼓。【注】六鼓:靁鼓八面,靈鼓六面,路鼓四面,鼖鼓,皋鼓,晉鼓,皆兩面。又夏後氏足鼓,置鼓於趺上,謂之節鼓。殷楹鼓,以柱貫中,上出而樹之也。周縣鼓,植簨虡而縣之也。 又星名。【爾雅·釋天】河鼓謂之牽牛。【郭注】荊楚人呼牽牛為擔鼓。擔者,荷也。 又【前漢·五行志】天水冀南山大石鳴,曰石鼓,鳴則有兵。 又國名。春秋鼓國,白狄別種。【左傳·昭二十三年】晉襲鼓,滅之。【後漢·郡國志】鉅鹿下曲陽有鼓聚,故翟鼓子國。 又量名。【禮·曲禮】獻米者操量鼓。【廣雅】斛謂之鼓。【荀子·富國篇】瓜桃棗李,一本數以盆鼓。【注】鼓,量也。謂數度以盆量也。 又【後漢·東夷傳】扶餘國,正月,國中連日大會飮樂,名曰迎鼓。 【集韻】俗作皷,非是。

考證:〔樂器,鼓所以檢樂,為羣音長。〕 謹按玉篇無此文,語見韻會引樂書。謹改樂器為樂書。

說文解字

【卷五】【鼓部】鼓

郭也。春分之音,萬物郭皮甲而出,故謂之鼓。從壴,支象其手擊之也。《周禮》六鼓:靁鼓八面,靈鼓六面,路鼓四面,鼖鼓、臯鼓、晉鼓皆兩面。凡鼓之屬皆從鼓。ꔐ,籒文鼓從古聲。工戶切〖注〗徐鍇曰:“郭者,覆冒之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