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棧道

黑龍江棧道

黑龍江棧道位於峨眉山黑龍江上白雲峽內,長130米。迴廊宛轉,路面整潔,平坦安穩。

黑龍江棧道黑龍江棧道

黑龍江棧道一線天,是清音閣景區的一泉峽景觀。它兼有峽谷雄秀幽曲之美,與泉水清涼純淨之妙。
這一景觀位於黑龍江上白雲峽內,距清音閣西面1公里。黑龍江源出九老洞下的黑龍潭,經洪椿坪,至清音閣,會白龍江流入峨眉河。在牛心嶺下,沿著黑龍江西行上山,山徑總是在江兩岸縈回紆折。舊時步行需來回涉水踏石過溪,並在亂石中淌水行走,故而這一帶山道俗名“二十四道腳不乾”。新中國成立後,景區管理部門已建起數座小橋,整修成一條平坦的水泥游山道。沿途兩岸瀑布轟鳴,山鳥吟唱,野花點染,怪石崢嶸,山道曲曲彎彎,隨著溪流峰迴路轉,頗有“曲徑通幽”之感。
行至“山重水複疑無路”的極深處,有一峽谷,名白雲峽。峽外開闊明朗,峽內險壯清涼,峽內外溫度差別較大,感受對比強烈。
黑龍江棧道穿過峽谷,長130米,迴廊宛轉,路面整潔,平坦安穩。峭壁上還殘留著無數洞眼,為昔日憎人架設棧道所遺。據1976年出版的導遊書《峨眉山》介紹說:“過去,棧道險窄簡陋,遊人時有墜落。”80年代初,當代著名蒙古族作家瑪拉沁夫遊覽清音閣、洪椿坪後,在《峨眉道上》一文中感嘆道:“人們依然稱此為‘棧道’,這也很好,讓人們走在堅固橋樑上,莫忘古代攀越棧道之艱險。”進入峽谷、踏上棧道,昂首望去,兩面險崖絕壁,斜插雲空,高200餘米,如同一座大山被利斧逢中劈開,透過疏藤密蔓,枝梢葉尖,露出藍一線,約寬3米,最寬5米,故此景名“一線天”。
游者到此,仰瞻大自然畫出的這一道永恆的風景線,欣賞它詩意極濃的含蓄美,無不心馳神往,浮想聯翩。近人碎石《一線天》詩云:“峰頭天一線,名符一線天。不從此中出,焉知天地寬。”王文琛的《一線天》寫道:“刀劈斧砍山為開,一線天光映蒼苔。獨立棧橋心神爽,我今有幸又三來。”俯頭一看,蔭潭沉碧,微波蕩漾,清澄見底,光彩照人。玉珠般的碎石沉於潭底,黑白青紅,隨波欲動。傳說,“藥仙”孫思藐當年隱居牛心寺時,這潭碧水即為他生活之用,故又名“淘米泉”。昔范成大過此,賦《自雲峽》詩曰:
雙溪疑從銀漢下,我欲窮源問仙舍;
飛瀾濺沫漱籃輿,卻望兩崖天一罅。
疏疏暑雨滑危梯,策策山風掖高駕。
幽尋險絕大奇生,莫笑退之號太華。
林藜至此,以《龍江棧道》一詩紀勝:“層巒深壑黑龍回,不染人煙不染埃。鏜?噌?喧日夜,橫雲棧道繞山來。”趙朴初在《憶江南?峨眉山紀游》中云:“上有青冥窺一線,下臨白浪吼千川。吳伯蕭在《攀金頂》一文中,回憶一線天時寫道:“在棧道上憑欄俯視深澗,溪水晶瑩,清澈見底;凌空仰望,峭壁濃陰,千藤萬蔓,天光一線。這裡名實相符地就叫做‘線天’”瑪拉沁夫亦著文道:“這裡崖壁升聳,峽壑險邃,深澗中驚浪雷奔,確有一種'氣蕭蕭以瑟瑟,風颼颼以的森嚴氣氛。”酷暑盛夏,倘佯在一線天棧道上,清風徐來,碧潭沁涼,給人一種涼爽如秋的舒適感,真不知人間會有“溽暑”之苦。觸目生姿,以心靈與大自然交流,頓忘塵世的紛擾。

相關連結:洗象池清音閣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