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魔鬼

黑魔鬼

黑魔鬼,原產地為南美洲的亞馬遜河流域、蓋亞那。黑而遲鈍的魚體,的確是名符其實的“黑鬼魚”。外型是令人不愉快的黑色,尾柄突出如棒狀而有白色線條,真可說是奇形怪狀。游泳的方式是用長長的尾鰭波浪狀擺動而前進後退,有時會橫臥而睡。眼睛已退化,幾乎看不見東西,只能感覺到明暗。

基本信息

簡介

黑魔鬼黑魔鬼
“魔鬼魚”是一種龐大的熱帶魚類,學名叫前口蝠鱝。它的個頭和力氣常使潛水員害怕,因為只要它發起怒來,只需用它那強有力的“雙翅”一拍,就會碰斷人的骨頭,致人於死地。所以人們叫它“魔鬼魚”。有的時候蝠鱝用它的頭鰭把自己掛在小船的錨鏈上,拖著小船飛快地在海上跑來跑去,使漁民誤以為這是“魔鬼”在作怪,實際上是蝠鱝的惡作劇。“魔鬼魚”喜歡成群游泳,有時潛棲海底,有時雌雄成雙成對升至海面。在繁殖季節,蝠鱝有時用雙鰭拍擊水面,躍起騰空,能躍出水面,在離水一人多高的上空“滑翔“,落水時,聲響猶如打炮,波及數里,非常壯觀。蝠鱝看上去令人生畏,其實它是很溫和的,僅以甲殼動物或成群的小魚小蝦為食。在它的頭上長著兩隻肉足,是它的頭鰭,頭鰭翻著向前突出,可以自由轉動,蝠鱝就是用這對頭鰭來驅趕食物,並把食物撥入口內吞食。由於身體會發出微弱的電流具有雷達的功能,因而擅於游泳。 適水溫為24 - 26℃,喜好弱酸性的軟水。魚性非常溫和,但成魚會吃小魚,須特別注意。PH:6.6 H:7 T:26c L:47cm V:500L;活食,卵生,喜歡黑暗的環境,適合在水草密植的水族箱中,長成成魚後最好單養。

特點

黑魔鬼黑魔鬼
黑魔鬼魚,也叫無背鰭鰻,學名:Apternotusalbifrons,英文名:BlackGhostFish,國內也有人俗稱黑魔鬼。黑鬼魚原產南美洲的亞馬遜河流域,屬大型魚,成魚體長45-50公分。外型是令人不愉快的黑色,尾柄突出如棒狀,幼魚有白色線條,身體呈刀型,側扁,沒有背鰭,臀鰭寬大而發達,成魚尾鰭上的白色斑點會隨成長而退化消失。同種中還有一款咖啡色的品種,魚友們稱為“咖啡魔鬼”。黑鬼魚游泳的方式是用長長的尾鰭波浪狀擺動而前進後退,有時是直立而游,有時會橫臥而睡。眼睛已退化,幾乎看不見東西,只能感覺到明暗。由於身體會發出微弱的電流具有雷達的功能,因而
黑魔鬼黑魔鬼
擅於游泳。其靈巧、美妙的游姿就象一支黑色的羽毛在風中舞動,讓人喜歡不已。黑鬼魚喜歡夜行性生活,大多數時候,它們躲藏在密植的水草叢中,岩石、沉木的縫隙等幽暗環境裡。黑鬼魚適水溫為24-26℃,對水質較為敏感,喜好弱酸性的軟水。它們體格極其強健,很少會感染得病。黑魔鬼喜歡攝食動物性的活餌,卻也十分容易接受各種人工餌料。魚性非常溫和,可以和絕大多數的熱帶魚混合飼養。但成魚會吃小魚,須特別注意。據說黑鬼魚的繁殖十分困難,至今為止還沒有人在人工飼養的環境下進行成功繁殖。

習性

黑魔鬼黑魔鬼

活食,卵生,喜歡黑暗的環境,適合在水草密植的水族箱中,長成成魚後最好單養。黑魔鬼的身體呈刀型,側扁,沒有背鰭,臀鰭寬大而發達,尾鰭成棒狀,幼魚時期在尾鰭上有兩塊白色斑點,但會隨著生長而退化消失。同種的另一咖啡色的品種,稱為“咖啡魔鬼”。它有著一個兇悍的名字,卻習性溫和,可以和絕大多數的熱帶魚混合飼養。“魔鬼”,這個名字更多的只是表示了它的神秘特性--黑魔鬼喜歡夜行性生活,大多數時候,它們躲藏在密植的水草叢中,岩石、沉木的縫隙的幽暗環境裡。所以,除了飼養者本人,其他人不太會留意到它們在水族箱中的存在,當偶爾它們在白天豎立遊動著滑過水族箱一際的的時候,宛若一個突然出現的黑色幽靈。黑魔鬼的眼睛已經退化,卻依然能夠憑著靈敏的嗅覺,藉助寬大的臀鰭槳翼一般的尾鰭在水族箱中異常靈敏地穿梭。

沒有哪種魚類的游姿可以與黑魔鬼相媲美,靈巧、美妙的游姿就象一支黑色的羽毛在風中舞動!這正是黑魔鬼吸引人的魅力所在。黑魔鬼對水質較為敏感,喜歡生活在弱酸性的清水中。它們體格極其強健,很少會感染得病。黑魔鬼喜歡攝食動物性的活餌,卻也十分容易接受各種人工餌料。黑魔鬼的雌雄鑑別很難,它們屬於卵生魚類,繁殖十分困難,至今為止尚不能在水族箱中人工飼養的環境下進行成功繁殖。黑魔鬼的身體呈刀型,側扁,沒有背鰭,臀鰭寬大而發達,尾鰭成棒狀,幼魚時期在尾鰭上有兩塊白色斑點,但會隨著生長而退化消失。同種的另一咖啡色的品種,稱為“咖啡魔鬼”。它有著一個兇悍的名字,卻習性溫和,可以和絕大多數的熱帶魚混合飼養。黑魔鬼的雌雄鑑別很難,它們屬於卵生魚類,繁殖十分困難,至今為止尚不能在水族箱中人工飼養的環境下進行成功繁殖。

飼養繁殖

水質:城市裡的人飼養熱帶魚多用自來水,基本上屬於中性水,其硬度、酸鹼度都符合飼養熱帶魚的要求,所以在這方面不必過多擔心,但是,自來水用來飼養熱帶魚時,必須除掉其中的氯氣。主要方法是晾曬法、化學法。晾硒法即在烈日下曬二天,或者在缺光處晾4一6天才可使用。化學法即用硫代硫酸鈉除氯,其比例為每10公斤水加1克硫代硫酸鈉,攪拌溶解後,即可使用。換水:熱帶魚不斷排泄糞便,水中殘留的洱料也在不斷地氧化和腐爛,所有這些都會產生有害物質,使水質變環,影響熱帶魚正常呼吸,使魚患病以至死亡。所以要經常的及時的給熱帶魚換水,以保持水質清新,使魚能正常地生長。換水分部分換水和全部換水。部分換水又叫“兌水”,就是用虹吸管將魚缸底的魚糞便、殘餌料及其

黑魔鬼黑魔鬼
它污物吸出。吸水量以缸內水量的四分之一左右為宜,大魚缸則可少吸一定的比例,總之要視具體情況而定。髒水吸出後,要加入同量、同溫的經過晾曬或化學除氯的新水,若水溫低,可加開水或用加熱器將水加熱至缸里水溫為止,再將新水兌入缸內。兌水的次數以秋冬季每周二次為宜;春夏季每周三次為宜。全部換水是缸里污物較多,水草和底沙需要重新清洗時所應進行的,全部換水應將魚缸里所有設備全部取出,將水草拿出,將魚全部撈出,暫時放在與原水同溫的其它容器里,用海綿沙布將缸壁及缸底擦洗乾淨,然後將水全部吸出。必要時再用少量濃鹽水清洗一遍、再用清水沖洗一遍。底沙及水草都應清洗一遍,底沙最好用濃鹽水洗一遍,然後沖淨,再重新裝缸。加入新水後要等二至三天再將魚重新放進缸里,即使是經過化學處理的水,最好也不要立即將魚放進去,以免新水對魚刺激太大而發生意外。全部換水的次數以三至四個月一次為宜,但若水質發生變化則應隨時換水。水溫:溫度是熱帶魚生存的最重要的條件,熱帶魚是狹溫性動物,它們對溫度是極為敏感的。如果溫度不適宜,它們很訣就會死亡。熱帶魚生活的水溫應以20一30℃為宜。但不同種類的熱帶魚,對水溫的要求是有差異的,如孔雀魚、劍尾魚可以忍耐10℃左右的低溫,七彩神仙魚、虎皮魚等在低於18℃時便會死亡。所以,要飼養好熱情魚,就必須控制好水溫,使之適合熱帶魚的生長。大多數熱帶魚的生長水溫以20-24℃為宜;繁殖水溫以25-28℃為宜,晝夜不應超過4℃,否則就會影響熱帶魚的生長。繁殖時的水溫應保持恆定,這樣會更有利於親魚的生產、魚卵的孵化和幼魚的生長。

氧氣:熱帶魚生長所需要的氧氣是通過其鰓部的微血管吸收水中的溶解氧來進行的,再通過血液循環帶到魚體各部位。它們排出的二氧化碳也是通過其鰓部的微血管進行的。水中溶解氧含量多少是熱帶魚生長好環的重要標誌。若水中的溶解氧多少,熱帶魚就會浮到水面,發生“浮頭”現象;若水申溶解氧嚴重缺少時,熱帶魚就會因室息而死亡。水中溶解氧的來櫥,

黑魔鬼黑魔鬼
一是靠空氣中的氧溶解於水,空氣與水面接觸面越大才中溶氧量就會越多,所以水錶層的水膜要經常清除,以增加水與空氣的接觸,二是水生植物光合作用所產生的氧,所以要使水中含氧量增加,就應該在魚缸里種植一定數量的水草。及時清除魚糞便和殘飼雜物,經常換水,也是增加水中溶解氧的重要方法。溶解氧的含量與水溫成反比,水溫高,則溶解氧含量少,水溫低,則溶解氧含量多,而熱帶魚又要求較高的水溫,所以用氣泵往水裡充氣是緩解這一矛盾的好辦法。魚的放養密度則是溶解氧能否夠用的關鍵問題,如果水多魚少,溶解氧就夠用,反之,則會發生缺氧。這也不是絕對的,還要看其它方面的因素。要根據每個魚缸的具體情況決定熱帶魚的放養密度。光線:光線對於熱帶魚也是十分重要的,對於飼養熱帶魚主要有三個方面的作用。光是所有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最主要因素。沒有光,水草就無法進行光合作用,但是也有一定的限度,光線過強,水草的枝葉就會生長綠苔,影響水草的光合作用,但是光線過弱或者光照時間過短,水草的枝葉就會因光合作用太少而黃甚至枯死,在有陽光的房間擺設魚缸,最好在早晚陽光不大足時,各接受一小時左右的陽光照射,如果在沒有陽光的房間擺設魚缸,就應該採用燈光照射水草,用60瓦的臼熾燈泡或者40瓦日光燈每天照六小時。熱帶魚的生長繁須也需要光照,光照可以使熱帶魚生長的更快,使魚體更加絢麗多彩,使魚的繁殖周期縮短。熱帶魚所需光照時間及強度可與水草相同。光照的第二個作用是便於我們觀賞。沒有光或者光線過弱,我們就無法看清魚缸里的景物,也就無法觀貫。

疾病

黑魔鬼黑魔鬼
發現魚有食欲不振、遊動無神、體色失常、身上長有白膜等異常情況時,都是患病的先兆。要把患病嫌疑的魚單獨放在一個缸里進行隔離,防止疾病蔓延。此時要注意幾點:撈魚動作要輕。隔離時,務必使用原有的水。只放置換氣裝置與保溫器。應該使病魚接受少量日光照射,水質清潔。若病魚還能吃食,可以投餵少量,以增強病魚的體質,使病魚早日恢復健康。常見病與處理1.外傷:魚的黏膜十分細膩,不注意即會傷及魚,容易感染黴菌與細菌。治療方法A、直接在外傷處塗抹紅藥水(應避免塗在眼部),每天1一2次。B、將病魚泡在四環素、土黴素、青黴素等稀溶液里進行藥浴,濃度1一2ppm。C、受傷處塗抹紅黴素軟膏、四環素軟膏,然後浸泡在濃度為2ppm四環素藥液中。2.小瓜蟲病(白點病):病魚常在水草、石塊上摩擦身體,可見魚體和魚鰭上有白色斑點。此病傳染速度很快,如不及時治療,常常大批死亡。治療方法A、提高水溫病原蟲便離開魚體。這種寄生蟲在沒有宿主的情況下容易死亡。B、把病魚放在28一30C左右的水中,每隔一天給病魚換水(加少許食鹽),直至魚病痊癒。C、用2PPm的甲基藍溶液浸泡病魚,每天浸泡6小時。

D、用熱水溶解酸奎寧放在28一30C水中,將病魚放入。3.水霉病:發現魚體長“白毛”,病情發展,患處肌肉腐爛,食慾減退,最終死亡。這種疾病在一年四季內都可發生。治療方法A、用3%的食鹽水浸泡病魚,每天一次,每次5-10分鐘。B、用2ppm高錳酸鉀溶液加5%食鹽水浸泡20-30分鐘,每天一次。C、用濃度為1-2ppm的孔雀石綠溶液浸洗病魚20一30分鐘,每天2次。D、把病魚浸泡在濃度為5ppm的呋喃西林溶液里,直至痊癒。4.爛鰭病:魚鰭變白,傷口分泌粘液,魚鰭腐爛,導致魚死亡。尾鰭與背鰭、腹鰭均有可能腐爛。治療方法A、用5%食鹽水浸泡病魚,直至痊癒。B、每10公斤水

黑魔鬼黑魔鬼
中放入5一10萬單位的青黴素浸泡病魚,直至治癒。C、5ppm呋喃西林5%食鹽浸泡病魚。D、食鹽加高錳酸鉀(2ppm)浸泡病魚。5.爛嘴病(棉曰病):魚口周圍變白的疾病,又稱棉口病或白嘴病。魚口周圍變白的疾病,又稱棉口病或白嘴病。治療方法在缸中,每4公斤水加入5一10萬單位水溶性青黴素。亦可用金黴素治療。需將水族箱進行消毒處理。可用15%的甲醛溶液浸洗盛過病魚的缸和撈過病魚的魚網。6.吸蟲病:魚患病後,會以驚人的速度在水箱中游來游去。

治療方法將病魚放入福馬林水溶液中,每4公斤水中放入福馬林ICC。病魚放入浸泡一、二十秒鐘後,立即撈出放回原水箱中。每日二次,連續2一3天即可治癒。7.魚虱病:病魚皮膚發炎,皮膚潰爛。當寄生蟲吸附於魚體時,魚會用身體摩擦玻璃等。治療方法把病魚放入1.0-1.5%的食鹽水中,經2一3天,即可驅除寄生蟲。8.松鱗病(松果病):病魚鱗片豎起象松果狀。治療方法A、把病魚浸入濃度為5萬分之一單位的四環素水溶液中洗浴,每天2次,每次一小時。B、用2%的氯化鈉溶液與3%的碳酸氫鈉溶液混合,病魚每日藥浴2次,每次10分鐘。C、每40公斤水中加0.5克氯黴素浸浴。9.胡椒病:病魚身體和魚鰭上面會出現細小的黃色粉狀物,象撒了胡椒粉一樣。治療方法將魚放入5%的食鹽水中,大約2一3天可治癒。經常換水,保持水清潔,可預防此病。10.鹼性病:魚鰭出現鬆軟無力。防治方法經常換水,保持水質潔淨。11.神仙魚眼病(眼球出血症):魚的眼球突出及出血。以鬥魚與神仙魚患病最多。治療方法用5%的食鹽水浸泡魚體。12.感冒:魚靜止不動,浮於水面,皮膚和鰭失去光澤,顏色暗淡。治療方法將水溫恆定,用小蘇打或1%的食鹽溶液浸泡病魚,增加光照,以求其漸漸恢復健康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