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蘋果系統

黑蘋果系統

自從蘋果採用Intel的處理器,OS X被黑客破解後可以安裝在Intel CPU與部分AMD CPU的機器上。從而出現了一大批未購買蘋果機而使用蘋果作業系統的機器,被稱為黑蘋果(Hackintosh);在Mac蘋果機上面安裝原版Mac系統的被稱為白蘋果(Macintosh),與黑蘋果相對。

基本信息

MAC系統

OSX是全球領先的作業系統。基於堅如磐石的UNIX,設計簡單直觀,讓處處充滿創新的Mac安全易用,高度兼容,出類拔萃。UNIX之威力,iMac之簡單讓MacOSX既簡單易用且功能強大。所有的一切從啟動Mac後所看到的桌面,到你日常使用的應用程式,都設計得簡約精緻。無論是瀏覽網頁、查看郵件和與外地朋友視頻聊天,所有事情都簡單高效、趣味盎然。當然,簡化複雜任務要求尖端科技,而MacOSX正擁有這些尖端科技。它不僅使用基礎堅實、久經考驗的UNIX系統提供空前的穩定性,還提供超強性能、超炫圖形並支持網際網路標準。

發展背景

黑蘋果系統黑蘋果系統
它以Mach核心為基礎和UNIX的BSD實作,整合到由SteveJobs於1985年被迫離開蘋果後的NeXT公司所發展面向對象作業系統之NeXTSTEP中。同時,蘋果電腦企圖創造一個自己擁有的(參考en:Taligent和en:Copland)"下個時代"作業系統,但只有小部份成功。最後NeXT的作業系統—在那時候稱為OPENSTEP被選為蘋果下個作業系統的基礎形式,然後蘋果電腦完全地買下了NeXT。Jobs也就重新被聘僱,後來回到公司的領導階層,帶領大家把程式設計師親善的OPENSTEP,轉換到蘋果主要家庭使用者市場和創新的專家都很歡迎的一個系統上,就是大家都知道的Rhapsody。在某些威脅對於MacOS獨立開發者忠心的失策,以及對於從MacOS9到新系統減輕轉變的策略改變後,Rhapsody演化為OSX。OSX是與先前麥金塔作業系統徹底地分離開來,它的底層程式碼完全地與先前版本不同。儘管最重要的架構改變是在表面之下,但是AquaGUI是最突出和引人注目的特色。柔軟邊緣的使用,半透明顏色和細條紋(與第一台iMac的硬體相似)把更多的顏色和材質帶入到桌面上的視窗和控制項,比OS9所提供的"白金"外觀更多,引發了使用者間大量的爭論。很多舊的麥金塔使用者把這個接口描述得像是玩具一般,和缺乏專業的優美,而其他的人則為蘋果革命的新GUI歡呼。這種外觀非常立即地可以辨認出來,即使在第一個OSX版本推出之前,第三方的開發者開始針對可以換外表的程式像是Winamp製作類似Aqua接口的外表。蘋果電腦以法律行動,威脅那些聲稱是由他們有著作權的設計下,所製造或散布且提供這種接口軟體的人。純粹由系統銷售的數字來看,這種GUI和核心的組合最近到現在變成最暢銷的類Unix環境。
儘管蘋果官方聲稱,OSX只能在使用G3或更高階的微處理器的電腦上運行。但實際上,通過修改,OSX亦能成功安裝並運行在較早期的PowerPC604e上;甚至有人透過PearPC模擬器Linux版,在更早期的Centris650(25MHz)上安裝OSX10.3,只是以此方式安裝的OSX,沒有多大的實用價值可言。(僅系統自我檢測便得花上數天時間) OSX透過提供一種稱為Classic的模擬環境,保留了與較舊的MacOS應用程式的兼容像,允許使用者在OSX中把MacOS9當做一個程式行程來執行,使大部分舊的應用程式就像在舊的作業系統下執行一樣。另外,給MacOS9和OSX的CarbonAPI可以創造出允許在兩種系統執行的程式碼。OpenStep的API也依然可以使用,但是蘋果現在把它稱為Cocoa技術。(這個遺留下來的傳統可以在CocoaAPI中看到,大部分的類別名稱都是以NeXTSTEP的縮寫"NS"開頭。)給開發者的第四個選項是可以在OSX當做"第一等公民"一樣的Java平台上寫應用程式—事實上這就是說Java應用程式儘可能的與作業系統合適地搭配而仍然能夠"跨平台(cross-platform)",以及他的GUI,是以Swing撰寫的,看起來幾乎完全地與天生的Cocoa接口類似。 只要他們能夠在這個平台上被編譯,OSX可以執行很多BSD或Linux軟體套件。編譯過的程式碼通常是以OSX封裝的方式來散布,但有些可能需要命令列的組態設定或是編譯。像是Fink和DarwinPorts這樣的專案,提供很多標準套件之預先編譯或是預先格式好的封裝。
在10.3版開始,OSX已經包含AppleX11,這是給Unix應用程式的X11圖形接口的公司版本,當做是在安裝階段的選擇性元件。蘋果是以XFree864.3和X11R6.6為基礎實作的,搭配一個模仿OSX外觀的視窗管理員,與OSX有更密切的整合,延展擴充到使用天生的Quartz顯像系統和加速OpenGL。
早期的OSX版本可使用XDarwin來執行X11應用程式。
對於早期的OSX版本,有支援的標準硬體平台是以PowerPCG3、G4、G5處理器的麥金塔電腦產品線(膝上型、裝上型、或是伺服器)。後期的OSX版本不再支援某些老舊的硬體、舉例來說,Panther不支援"米黃色"G3,以及Tiger不支援蘋果在推出FireWire之前的系統。然而,免費的工具像是XPostFacto可以使得蘋果官方宣稱不支援的某些舊系統可以安裝OSX,包含某些G3之前的系統。作業系統針對所有支援的硬體提供相同的功能,除了基本硬體的限制之外(例如,CD-ROM不能燒錄CD)以及在更多先進配備上儘量增快效能(例如圖形加速)。
於2005年6月6日,SteveJobs在蘋果每年的全球開發者大會中發表演說,表示接下來的兩年間蘋果將會從PowerPC轉換到Intel的微處理器[1],而且在這個轉變的期間,OSX都會支援兩種平台。對於PowerPC平台的支援會一直持續到10.5版,但是同時支援兩種平台多久的時間並不清楚(MacOS對於Motorola68k架構的支援一直持續到PowerPC系統推出後的約四年)。
新版的Xcode支援建造通用二元程式碼(UniversalBinaries),可以在兩種架構執行。PowerPC程式碼在Intel為基礎的Mac會使用稱為Rosetta的模擬器來提供支援。Jobs也證實先前的謠言,就是蘋果之前每一版的OSX開發周期都有Intel微處理器的版本。像是跨平台的能力已經早就存在OSX的血統中-就是OSX的前身,OPENSTEP,已經被移植到很多個架構下,包含Intel的x86,以及OSX的核心作業系統AppleDarwin也移植到x86,早在OSX第一次推出就可以免費下載。然而,蘋果聲明x86平台的OSX將不會支援Classic環境。

討論社區

遠景論壇/遠景線上
黑蘋果板塊,國內的主要討論社區,大部分資料來源於此處,高手雲集。
威鋒論壇/威鋒網
黑蘋果板塊,國內主要討論蘋果的一線社區,iOS為主要討論對象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