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白木刻

黑白木刻

黑白木刻也稱單色木版畫、黑白木版畫,木刻版畫類型之一。指在一塊木板 上直接完整地表現主題,刻畫形象,並用黑墨(或單一色墨)在白紙(或色 紙)上拓印。一門集繪畫、刻板、印刷為一體的綜合性的繪畫藝術,是在木板上採用不同的刻刀,通過刻、切、鏟、鑿、劃等手段來表現形象。由於所使用的繪畫工具與材料具有特殊性,體現在這種特殊性上所內蘊的表現力是黑白木版畫藝術魅力的不竭源泉。黑白木版畫的裝飾語言的表達,其實也就是作者怎樣運用各種黑白圖形符號構成一幅完整的畫面,來表達自己的創作語意。

基本信息

介紹

中國的黑白木刻是中國藝術家自身多年蓄積、幾經曲折,在跌宕和衝動中,在大千世界的搜覓中,在自我心靈里無時不在感應中,並通過無數次梳理與組合、安排與加工,然後重新結構出一個美的所在。黑白版畫藝術,是研究黑白的規律,用黑白兩個對比色來表達大千世界物象的一種特殊語言。20世紀美國版畫大師羅克威爾·肯特說過:“版畫的最早起點是黑白木刻,最大難點也和白木刻”。

製作過程

起稿

把你想要表現的動物圖案畫成簡要的線條稿或黑白稿。
可以在用墨塗黑的板面上直接用鉛筆轉畫畫稿,也可以畫在複寫紙上再拷貝在版上。
注意印刷出的畫面與版面是方向相反的,要因畫面內容而考慮版向的問題。

刻制

由於版上塗了墨色,每刻一刀都能清楚的顯示刻作效果。
刻作時先以三角刀刻出木板畫面上的輪廓邊緣線,再交替結合使用圓刀,逐步刻出亮面。
注意安全,用刀時左手勿置於刀前。

上墨

把以松節油調好的油墨,用勺子盛少許置於平底盛器上(如三合板),再以油滾來回滾動使油墨均勻地粘於油滾上,以便在版上均勻滾墨。注意要使版上的所有凸起部位都沾上油墨。

磨印

把紙對準版面(為使紙與版固定位置,可使用夾子等)。
用木蘑菇或瓶蓋摩擦拓印。

完成

印完畢後,局部地打開看一看,如沒有印實,可以局部補上油墨,繼續磨壓,直到滿意為止。注意在局部滾油墨時要十分小心,不能移動紙張。

藝術特點

彼得·拉扎洛夫木口木刻彼得·拉扎洛夫木口木刻
1、儘可能利用對象的本色,顯出木味。
2、巧妙利用“留黑”手法,對刻畫的形體作特殊處理,獲得版畫特有的藝術效果。
3、發揮刻版水印的特性,讓大塊陽刻產生強烈的藝術效果。
4、通過巧妙構圖,以豐滿密集和蕭疏簡淡等不同風格來襯托表現主題。

木刻名家

德國:凱綏·珂勒惠支(en:Kathe Kollwitz)(1867年-1945年)
挪威:愛德華·蒙克(Edvard Munch)(1863年-1944年)
西班牙:巴伯羅·畢卡索(Pablo Picasso) (1881年-1973年)
中國:陳洪綬(1588年-1652年)
改琦(1774年-1829年)
彥涵(1916年-)
古元(1919年-1996年)
朱宣鹹(1927年——2002年)
葉淺予(1907年-1995年)
日本:東洲齋寫樂(生卒年不詳)
鈴木春信(1725年-1770年)
鳥居清長(1752年--1815年)
溪齋英泉(1791年--1848年)
喜多川歌磨(1753年--1806年)
葛飾北齋(1760年--1849年)
歌川廣重(1797年--1858年)

其他木刻

複製木刻

由畫家繪稿、技工刻印而成。木刻版畫包括繪、刻、印三個基本製作過程;如這三者分由不同作者進行,其以木刻的工藝手段摹照他人畫稿刻作,力求達到原來畫稿效果的,稱“複製木刻”。

創作木刻

指木刻創作中畫、刻、印均由一人完成。作者藉此可使自己的創作意欲和藝術特點,在自畫、自刻、自印的木刻藝術中得以充分表現和發揮。魯迅提倡的新興木刻,即是以刀代筆,放刀直乾,不模仿,不複製,使作品具有鮮明的藝術創造性。

木面木刻

指以三角、方形、圓形的槽狀刀刃,在纖維細密的縱剖面木材(如桌面或箱板)上刻作的版畫。運用這種刻刀,在這種木面木板上可以揮鑿自如,發揮刀法與木質的特性,雖不能刻得過細,卻可創造粗獷或秀麗的藝術風格。在我國流行的木刻版畫,大多屬此類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