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陵民間工匠畫

黃陵民間工匠畫

黃陵民間工匠畫是黃陵民間美術工匠所從事的內容之一,除此之外還有雕塑、立體造型、紙紮、油漆等門類。是黃陵人民創作的用以美化環境,豐富民間民俗活動和日常生活,是套用極為廣泛的民間美術形式,它貫穿於人民生活和精神世界的各個領域,直接反映了黃陵民間的思想感情和審美趣味,以及聰明智慧和藝術技能,是記錄和傳承黃陵人民真實生活的重要載體,她和黃陵人民的人文精神及民族傳統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

內容介紹

..

黃陵民間工匠畫製作流程(5張)黃陵民間工匠畫是黃陵民間美術工匠所從事的內容之一,除此之外還有雕塑、立體造型、紙紮、油漆等門類。是黃陵人民創作的用以美化環境,豐富民間民俗活動和日常生活,是套用極為廣泛的民間美術形式,它貫穿於人民生活和精神世界的各個領域,直接反映了黃陵民間的思想感情和審美趣味,以及聰明智慧和藝術技能,是記錄和傳承黃陵人民真實生活的重要載體,她和黃陵人民的人文精神及民族傳統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
黃陵民間工匠畫按用途可以分為以下幾類:  

..

(1)裝點家居:主要是在老式櫃、大立櫃、桌子、箱子、屏風、中堂上面繪畫。主要題材有龍鳳呈祥,歲寒三友,魚戲蓮花,松鶴延年,鳳凰戲牡丹,獅子滾繡球,麒麟送子,連年有餘,以及山水人物,翎毛花卉,博古畫等圖案。
(2)彩繪壽木:主要是在棺材周圍進行繪畫。題材有二十四孝,八仙慶壽圖,天官賜福,福貴不斷,麻姑獻壽,蓮生貴子等。

(3)美化生活:主要是在瓦罐、窗花、盤子、門等上面繪畫。主要題材有彩蝶戀花,蜻蜒點水,時令水果,蟲鳥花卉,人物肖像等圖案。
(4)建築繪畫:主要是在房梁、椽板上繪畫。以四方連續,二方連續,萬字,雲頭,廊牙,斗方等幾何圖案為主。
(5)美化節日:為民間秧歌、舞蹈、社火等製作服裝道具,主要有製作彩繪,龍燈,獅頭,虎,竹馬,旱船等。
(6)彩繪廟宇:主要是根據具體廟宇所供神像,或為其宣揚講經說法,或歌功頌德等,具體是以人物故事的繪畫為主。
(7)布置祭祀庭堂:主要是布置民間的祭奠祖先,新逝亡靈,三周年祭奠等,內容有靈堂(大殿模型)、仙鶴、仙鹿、童男、童女、金斗、銀斗、供品(水果、面花、食品)、影軸(祖先遺像、牌位、庭堂、供桌、背景圖)等。

..

黃陵民間工匠畫畫工細膩,構思奇妙,色彩鮮艷,想像豐富,寓意吉祥,具有典型的地方特色。從所繪製出的作品上就可表現出黃陵人民對美好生活的憧憬和樂觀的人生態度,以及在藝術上剛健清新活躍淳樸,既有鮮明的誇張,又有濃厚的浪漫主義色彩。黃陵民間工匠畫的傳統技法嚴謹考究,程式繁瑣,要求規範,是一門多學科多門類的藝術形式,它集木工、化工、美工、油漆工等為一體,在其工藝流程上有明顯的界限,傳統的操作方法具體有下列程式。
(1)填平傷疤:主要是在已經製作好的家具什物上進行畫底處理,先把黃土碾碎籮成細面,打一點糨糊,熟後,加入適量的水連續燒熟三次成形,並按比例與黃土攪拌均勻,然後用水將皮膠隔水化開,濃度以能拉起短絲為準加入,大傷宜乾,小傷宜稀,過大的傷痕還應加入鋸末即成為泥子。對出現的裂縫、卯頭、傷疤。先填大傷痕,後填小傷痕,乾後再填,直至填平,然後再用擗灰刀全面地刮一遍。現代材料是用化石粉代替黃土、用乳膠代替皮膠、纖維素和泥子。然後用灰刀在底上經過擗灰、刷灰、抹存等幾道工序使木器表面平整,乾透後用細砂布打磨光滑、用濕毛巾擦淨,完全乾透後再用淡膠水刷一到二次,並根據主人家要求刷上底色,底色主要以紅色、紫紅色、金黃色、黑色等為主,紅色用石色〈朱紅〉,紫色用朱紅內加石蘭,金黃色用黃丹,黑色用松煙墨或碳煙墨,用淡膠水合成色漿刷上二到三遍再用砂子或乾布輕磨,再用濕毛巾擦淨,表面乾透後即可作畫。 

..

 
(2)作畫:黃陵民間工匠畫的繪畫內容主要是根據主人的要求和傳統民俗文化的內容,在民間工匠畫師的精心構思下進行創作成型。在作畫前,首先要打底,就是在需要作畫的地方用鉛粉或白顏色塗白。將圖畫的輪廓描畫出來然後在各個部位根據需要塗上各種顏色,所有著色至少兩遍。著色技法按順序分為平塗、退暈染、勾勒等。採用運染法進行勾勒、描繪,等全面乾透後,最後用淨白布把粉抹顆粒等擦淨,這樣一幅完整的畫面就展現在面前。
(3)油漆表面:以前油漆表面採用的是老油或桐油。老油就是用小麻子油加土籽,老底即樟丹(二者為中藥)熬制而成。具體步驟是先用鐵鍋加大火將小麻子油熬到微冒青煙(180℃左右)時,加入適量土籽,改小火熬制,直到將油滴入水中呈珠狀時應立即放入適當量的老底粉末(樟丹)數秒即成,立即離火放涼待用,即成老油。桐油的熬制與老油的熬制工藝基本相同,但不加老底(樟丹)而加黃丹。現代油漆可用市場上銷售的青漆。以前油漆是用自製的麻刷或鬃刷最少應塗刷二遍以上(一遍乾透後,才可刷第二遍)。通過以上工序一件木器家具連同一幅完整的工匠畫便順利完成。
黃陵民間工匠畫著色的傳統技法主要有退暈法、暈染法、單線平塗法、沒骨畫法、瀝粉畫法等。
退暈染法就是在著色時為了層次分明,美觀好看,深淺共用的基本畫法,一般分三到五個層次,即同一色調分最深、次深、淺、次淺、最淺,即由最深到最淺,然後用白色勾勒,主要用於建築、家俱、博古的圖案畫上。
暈染法:就是將最深的顏色先染一塊,再將最深色用清水毛筆暈到另一端,要有由深到淺的很自然的效果和突出的立體感與生動逼真感。主要用於翎毛花卉、山水人物等。

..

單淺平塗:是根據圖案,將某一種色彩塗在某一個平面上,再用線條將輪廓勾勒出來,只表現幾何圖形,這是最簡單最基本的染法。主要用於窗花、影軸的畫面上。
沒骨畫法:是不暈染,不退暈染,也不單線平塗,主要是在毛筆上蘸上兩種以上的顏色。根據畫面,一筆染就,一氣呵成,但仍然可產生氣運生動,明暗清晰,物體真實的效果。例如窗花、年畫。
瀝粉技法:就是在著色完成後將上述劈灰用的膩子裝在皮質或布質容器內,在容器口上裝一支銅製毛筆帽,將筆帽的頂端開一個約一毫米多的小孔,用時將膩子擠出來,勾勒畫的輪廓,使輪廓產生立體效果,在建築、壽木、廟畫上套用廣泛。
黃陵工匠畫所用的傳統顏料及加工,以前黃陵工匠畫所用色顏料是石顏色為主,使用前先將買回的塊狀石色研磨成極細的粉末狀,再用膠水混合好待用。其主要的石色有銀珠、樟丹、赭石、石黃、雄黃、雌黃、土藍、毛藍、少綠、石綠、銅綠、巴黎綠、加拿大綠、鉛粉、鋅白、鈦白,黑石脂等礦物質和藤黃,胭脂、墨等植物質。現代作畫一般用廣告色代替。

主要特徵

(1)伴隨著民俗活動的開展,尤其在歲時節令、祭拜祖先、民間的婚喪嫁娶上得到廣泛套用,所以具有依存性特徵。
(2)黃陵民間工匠畫,主要是用來寫意生活,裝點家居,具有美化性特徵。
(3)黃陵民間工匠畫從畫法技巧上,清新亮麗,構思巧妙,具有民間美術上的藝術性特徵。
(4)黃陵民間工匠畫,主要以傑出的歷史人物、動物、翎毛花卉等吉祥富貴圖案為主,其中充滿了深刻的寓意,是黃陵人民嚮往美好生活的現實表現手法,所以具有寓意性特徵。
(5)黃陵民間工匠畫作為民間美術的一種表現形式,廣泛地套用在人們生產生活的各個方面,與人們的生產生活密切相關,所以具有廣泛性特徵。

..

(6)黃陵民間工匠畫是描繪黃陵人民精神文化生活的有效方式,突出地反映了黃陵當地的鄉土人情,民風習俗,所以具有民俗化特徵。
(7)黃陵民間工匠畫是黃陵獨有的民間美術,具有獨特性特徵。
(8)黃陵民間工匠畫主要套用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是黃陵人民日常生活常見的藝術表現形式,具有一定的實用價值,所以具有實用性特徵。
(9)黃陵民間工匠畫,畫面工整,用色得當,畫法細膩,作品極具感染力和極強的視角衝擊力,所以具有觀賞價值。
(10)黃陵民間工匠畫作畫流程嚴格有序,各個工序的著色用量恰到好處,所以具有嚴謹性特徵。
(11)黃陵民間工匠畫皆出自畫師的豐富想像力,以筆寫意,以心造象,隨心賦彩,完全是個人智慧,技巧的完美表現,所以具有自我調節特點。
(12)黃陵民間工匠畫,畫面豐富,求全求滿,然而不感覺繁鎖,所以具有豐富性特徵。
(13)黃陵民間工匠畫既符合農村的審美觀,又符合文人墨客的審美觀,具有雅俗共賞的特徵。

主要價值

(1)學術價值:黃陵民間工匠畫是黃陵土生土長的民間美術品,他反映了黃陵民間畫匠的審美情趣和較高的技藝和水平,他所表現出的技法如退暈法、暈染法、單線平塗法在今天的繪畫上廣泛地被套用,而且他在構圖時表現出的立體感和層次感,用筆上著色與現在繪畫上的構圖學、比例學、透視學、立體學、色彩學諸多畫理、畫法有著異曲同譜之妙,它豐富的內容,基本的特徵,在陝西其他地方的民間繪畫中是罕見的。發現、發掘、搶救保護黃陵民間工匠畫,不僅對豐富黃陵民俗文化,乃至補充和完善陝西地方民間美術藝術史,將產生積極的作用。
(2)實用價值:黃陵民間工匠畫主要用來裝點家居,美化生活。發掘、搶救、保護黃陵民間工匠畫,對於推動黃陵民間美術,豐富人民民眾文化生活,提高人民民眾的素質,構建和諧社會都將產生積極的作用。
(3)藝術價值:黃陵民間工匠畫用材講究,製作技巧高超,構思奇巧大方,善於大膽誇張,又常用人們熟悉的寓意諧音的手法,通過優美的形象表達人們對美好生活的憧憬,藝術上剛健清新活潑淳樸,帶有鮮明的浪漫主義色彩,給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覺。

歷史淵源

在中國古代藝術中,繪畫藝術起源較早,它在原始藝術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就繪畫藝術而言,《呂覽·句身編》說:“史皇作圖”。《呂王史》載“顆首作畫”。這都是有關繪畫起源的遠古傳說。考古資料證明,繪畫在原始社會就出現了,而原始繪畫有兩種:一種為裝飾性圖案畫;一種為寫實性繪畫。兩者都見於彩陶上,彩陶是一種獨具風格,色彩鮮艷,圖案別致的生活用具,又是當時的工藝品,在黃陵仰韶文化遺址上發現的陶片中,在廟底溝文化以前的陶片上無圈無點,廟底溝文化後陶片上就出現了不規則的幾何圖形。可見在黃帝時代,人類已經能夠抓住現實生活中各種事物的主要特徵,用簡單樸實的手法,勾繪出形象真切、姿態多變、生動活潑的動,植物形象。彩陶上的圖案畫取材已經非常廣泛,凡人們生活中常見的飛禽走獸,花鳥魚蟲,樹木枝幹,穀物籽實,以及由上述題材演變的幾何圖案,應有盡有。從原始彩陶的畫法結構、圖案以及實用性和藝術性上同黃陵民間工匠畫有異曲同工之妙,這就是黃陵民間工匠畫的開山祖師。在以後的發展過程中這種繪畫手段不斷的廣泛地套用到人們的生產生活之中,便從而形成了具有濃郁地方特色的黃陵民間工匠畫。黃陵民間工匠畫在魏晉南北朝時期得到發展繼承,被廣泛地套用在廟畫、崖畫,磚雕、石刻、泥塑上來。到明清時期,在民間裝飾家俱、門窗,建築上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發展,這時更強調實用性和藝術性。到“文革”時期,遭到冷落,進入新的歷史時期,隨著社會不斷發展的今天,保護和弘揚民間優秀傳統文化被提上議事日程,在政府的支持和民間藝人的努力下,這種深植於民間的美術繪畫藝術將會迎來新的春天。

相關物品

(一)原料:黃土、膠、水、石色顏料、油漆等;
(二)工具:毛筆、刷子、毛架、調色盤、調色碗、灰刀、直尺等。
(三)現存作品有,四季花卉,鳳凰戲牡丹,餐盤畫,炕桌畫等等。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