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石斛

黃石斛

黃石斛(學名: Makino):莖直立或下垂,多少肉質,細圓柱形,不分枝,具多數節。葉革質,長圓狀披針形,基部稍歪斜並且擴大為抱莖的鞘。總狀花序從具葉或落了葉的老莖上部發出,通常具2-5朵花;花黃綠色,後來轉變為乳黃色,開展;花瓣長圓形,長1.4-1.6厘米,寬4-6毫米,先端銳尖,具5-7條脈;唇瓣橢圓狀菱形,不裂。花期4-5月。 生於海拔300-1200米的山地林中樹幹上或山谷岩壁上。產中國江西和台灣、日本。此花有栽培,具有較高的園藝價值。(概述圖片參考資料來源: )

基本信息

形態特徵

黃石斛 黃石斛

黃石斛莖直立或下垂,多少肉質,細圓柱形,長20-25 (-50) 厘米,粗3-7毫米,不分枝,具多數節,節間長2-4厘米,乾後淡黃色。葉革質,長圓狀披針形,長4-7厘米,通常寬10-15毫米,先端近急尖,基部稍歪斜並且擴大為抱莖的鞘。

總狀花序從具葉或落了葉的老莖上部發出,通常具2-5朵花;花序軸多少回折狀彎曲,長3-4厘米;花序柄長5-10毫米,基部被3-4枚短的膜質鞘;花苞片狹披針形,長3-6毫米,先端銳尖;花梗和子房長2-4厘米;花黃綠色,後來轉變為乳黃色,開展;中萼片卵狀長圓形,長1.5-1.7厘米,寬5-6毫米,先端急尖或稍鈍,具5條脈;側萼片多少斜三角形,與中萼片等長,基部歪斜,寬1-1.3厘米,先端急尖。

花瓣長圓形,長1.4-1.6厘米,寬4-6毫米,先端銳尖,具5-7條脈;唇瓣橢圓狀菱形,不裂,長1.3-1.7厘米,寬8-11毫米,前部外彎,先端銳尖,近基部中央具1個黃色胼胝體;唇盤密布短毛,其前方具1個橫向的褐色斑塊;蕊柱長約2毫米,前面兩側具紫色斑點;蕊柱足長約1厘米,內面具紫紅色斑點;藥帽近卵狀圓錐形,近光滑。花期4-5月。

產地生境

生於海拔300-1200米的山地林中樹幹上或山谷岩壁上。產江西南部(龍南)、台灣(台東、花蓮),也產於日本(模式標本產地)。

生長習性

黃石斛是一種喜陰涼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喜在溫暖、潮濕、以年降雨量1000毫米以上、半陰半陽的環境,1月平均氣溫高於8℃的亞熱帶深山老林中生長為佳,適宜生長溫度為15到28度,適宜生長空氣濕度為60%以上,對土肥要求不甚嚴格,野生多在疏鬆且厚的樹皮或樹幹上生長,有的也生長於石縫中。屬氣生根系,主要要求根部通透性好,採用的基質最好能通風透氣濾水,在適宜的溫度濕度下,生長速度快,生存能力非常強。每年春末夏初,二年生莖上部節上抽出花序,開花後從莖基長出新芽發育成莖,秋冬季節進入休眠期。

繁殖方式

選地

選地、整地 根據其生長習性,石斛類栽培地宜選半陰半陽的環境,空氣濕度在80%以上,冬季氣溫在0℃以上地區。人工可控環境也可,樹種應以黃桷樹、梨樹、樟樹等且應樹皮厚有縱溝、含水多、枝葉茂、樹幹粗大的活樹,石塊地也應在陰涼、濕潤地區,石塊上應有苔蘚生長及表面有少量腐殖質。

分株

選擇生長較密的值株.開過花後.將其從盆中取出,除去老很從叢生莖的基部切開,分切時盡最少傷根系,只掩剪開相互連線的很狀呈部位,根部用手位開,不必用刀切。以主株為一組,再將老根進一步剪除。將新芽靠近盆中央,填入新的基質並壓實,即成新的植株。

分芽

盆裁3年以上的植株或部分秋石斛莖的頂部或基部長有小植株時,可以進行切芽繁殖。選擇具有3-4片葉,2-3條根,根長4-5厘米的小植株,從母株上切下,用草木灰或70%的代森錳鋅處理傷口,將苗植入盆中即可。汪意要淺植。栽培2年後一般可開花成為商品花。

扦插

扦插繁殖可以結合花後換盆和分株時一起進行。石觸蘭多具有細長、帶肉質的莖,莖上有許多節,節上能長芽,所以能用扦播繁殖。選擇未開花且較充實的整做播條,將技條切成數段,每段具2-3個節,在傷口上塗上草木灰或70%的代森錳鋅處理傷口。將莖一段一段地插入苔蘚和泥炭混合的基質中,一半露在外面,放於半陰、潮濕處。插後1周不必澆水,然後經常噴霧保濕,適當遮陰。經過1-2個月,在節部有新芽長出,新芽下部長出2-3條小根形成新的植株。將新植株連向老莖一起上盆,栽培2-3年可開花。扦插時間以4-8月為好。

栽培技術

選盆

通常選用四壁多孔的塑膠或陶瓷花盆,用碳根、泥炭蘚、樹皮塊、木炭塊等作盆栽材料。根據蘭苗的大小,選擇不同規格的花盆,但不宜用大盆栽小苗口上述栽好材料在使用前必需在清水中浸泡1天以上備用。盆底要多墊大瓦片或碎磚塊,深度至盆底約1/3處,然後將蘭苗放於盆中央,並在一旁插一細竹竿以固定蘭苗,再填入其他栽培材料,注意根與根之間用材料隔開。

澆水

栽植初期先放在陰涼陰涼並有散射光處,僅向葉面上噴些水,勿向盆內澆水。約10-15天后,待萌發出新根後兩移至陰棚下養護。生長季節澆水要乾濕相間保持適度乾薄餅肥水。生長旺盛期樹每天澆水一次,乾旱季節和炎夏還需經常在花盆四周地面上噴水,以保持較高的空氣濕度,並要注意通風良好。冬季休眠期應少澆水。後期空氣濕度過小要經常澆水保濕,可用噴霧器以噴霧的形式澆水。

溫度

剛移栽的組培苗對水分很敏感,缺水則生長緩慢、乾枯、成活率低。而噴霧過多則漬水爛根,溫度高、濕度大時還易引發軟腐病大規模發生。移栽後一周內(幼苗尚未發新根)空氣濕度宜保持在90%左右,一周后,植株開始發新根,空氣濕度可保持在70%-80%。種植畦乾濕交潛有利於髮根長芽。忌強光直射,春秋兩季早上可見陽光,冬季可置光照充足處,其他時間置於具有明亮散射光而又通風的地方。越冬溫度保持在8-10℃即可。

施肥

由於石斛類為氣生根,因此要噴施適宜的葉面肥作為營養液,以供給植株充足的養分,利早髮根長芽。葉面肥可以選擇硝酸鉀、磷酸二氫鉀、腐植酸類等,以及進口三元複合肥和稀釋的MS培養基等。一般移栽後一周,植株新根發生後開始噴施千分之一的硝酸鉀或磷酸二氫鉀,7-10天噴一次,連續噴3次。長出新芽後每隔10-15天噴3‰的三元複合肥等。生長地貧瘠應注意追肥,第一次在清明前後,以氮肥混合豬牛糞及河泥為主。第二次在立冬前後用花生鼓、菜籽餅、過磷酸鈣等加入河泥調勻糊在根部,此外尚可根外追肥。

修枝

石斛生長地的都閉度在60%左右,因此要經常對附生樹進行整枝修剪,以免過於蔭蔽或鬱閉度不夠。每年春天前發新整時,結合採收老莖將叢內的枯莖剪除,並除去病莖、弱莖以及病者根,栽種6-8年後視叢蔸生長情況翻蔸重新分枝繁殖。

病蟲防治

黑斑病

病害時嫩葉上呈現黑褐色斑點,斑點周圍顯黃色,逐漸擴散至葉片,嚴重時黑斑在葉片上互相連線成片,最後枯萎脫落。此病害常在初夏(3-5月)發生。防治方法:用1︰1︰150波爾多液或多靈1000倍液預防和控制其發展。

炭疽病

危害葉片及莖枝,受害葉片出現褐色或黑色病斑, 1-5月均有發生。防治方法:用50%多菌靈1000倍液或5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噴霧2-3次。

煤污病

病害時整個植株葉片表面覆蓋一層煤菸灰黑色粉末狀物,嚴重影響葉片的光合作用,造成植株發育不良。3-5月為本病害的主要發病期。防治方法:用50%多菌靈1000倍液或40%樂果乳劑1500倍液噴霧1-2次防治。

菲盾蚧

此害蟲寄生於石斛植株葉片邊緣或葉的背面,吸取汁液,引起植株葉片枯萎,嚴重時造成整個植株枯黃死亡。同時還可引發煤污病。防治方法:此害蟲5月下旬是孵化盛期,以40%樂果乳油1000倍液或1-3度石硫合劑噴殺效果較好。已成盾殼但量少者,可採取剪除老枝葉片集中燒毀或捻死的辦法進行防治。

蝸牛

害蟲主要躲藏在葉背面啃吃葉肉或咬莖為害花瓣。該蟲害一年內可多次發生,一旦發生,為害極大,常常可於一個晚上就能將整個植株吃得面目全非。防治方法:用麩皮拌敵百蟲,撒在害蟲經常活動的地方進行毒餌誘殺;在栽培床及周邊環境噴灑敵百蟲、澳氰菊酯等農藥,亦可撤生石灰、飽和食鹽水;注意栽培場所的清潔衛生,枯枝敗葉要及時清除場外。

植物文化

觀賞價值極高,花姿優雅,玲瓏可愛,花色鮮艷,氣味芳香,被喻為“四大觀賞洋花”之一,既可作切花,也可盆栽觀賞,家有數盆熱鬧非凡。此外,花朵剪下2-3天也不凋萎,生命力旺盛令人讚嘆。

該屬植物被認為“秉性剛強,忠厚可親”,西文社會人們常把她敬獻給自己愛戴的尊長。並在每年6月19日時,將石斛送給父親,被稱之為“父親節之花”。它有著“歡迎你,親愛的”的花語,可將其與非洲菊、圓葉桉樹製成胸花,佩在胸前。在歐美常用石斛花朵製成胸花,配上絲石竹和天冬草,表示“歡迎光臨”。至今,廣泛用於大型宴會、開幕式剪彩典禮或招待貴賓。

蘭目分類(一)

鞍唇沼蘭
凹唇羊耳蒜
矮角盤蘭
矮大葉火燒蘭
矮石斛
矮小肉果蘭
凹舌蘭
凹舌蘭屬
阿里山石豆蘭
阿里山全唇蘭
北方鳥巢蘭
白肋翻唇蘭
斑葉蘭
八代天麻
白唇槽舌蘭
寶島套葉蘭
棒距玉鳳花
版納玉鳳花
扁葶鳶尾蘭
薄葉玉鳳花
白綿毛蘭
杯鞘石斛
杓唇石斛
北插天天麻
斑葉蘭屬
白網脈斑葉蘭
波密斑葉蘭
寶島杓蘭
白唇杓蘭
波密杓蘭
棒節石斛
寶島美冠蘭
杓蘭屬
報春石斛
棒莖毛蘭
半柱毛蘭
巴郎山杓蘭
北火燒蘭
斑葉杓蘭
版納毛蘭
報春貝母蘭
白花長距蝦脊蘭
斑葉杜鵑蘭
杓蘭
碧江頭蕊蘭
碧玉蘭
貝母蘭
斑唇貝母蘭
布袋蘭
貝母蘭屬
斑舌蘭
布袋蘭屬
白及屬
白花貝母蘭
白花捲瓣蘭
波密卷瓣蘭
斑唇卷瓣蘭
白齒唇蘭
抱莖葉無柱蘭
白毛卷瓣蘭
棒距蝦脊蘭
白及
苞葉蘭屬
柄葉石豆蘭
棒距無柱蘭
白花石豆蘭
保亭金線蘭
豹斑石豆蘭
棒葉鳶尾蘭
扁莖羊耳蒜
扁球羊耳蒜
長距玉鳳花
川滇玉鳳花
城口盆距蘭
長苞斑葉蘭
長葉斑葉蘭
釵子股屬
槌柱蘭
長穗釵子股
蔥葉蘭屬
側花兜被蘭
長序翻唇蘭
春天麻
齒片坡參
長瓣角盤蘭
齒片玉鳳花
橙黃鳶尾蘭
長距舌喙蘭
長爪厚唇蘭
長距石斛
翅梗石斛
長蘇石斛
長爪石斛
春石斛
草石斛
長苞美冠蘭
橙黃玉鳳花
叢葉玉鳳花
叉唇角盤蘭
粗距舌喙蘭
川滇斑葉蘭
長距美冠蘭
粗莖毛蘭
藏南石斛
長苞尖藥蘭
長囊毛蘭
串珠石斛
叉唇石斛
齒瓣石斛
昌江石斛
長苞毛蘭
長葉蘭
叉唇蝦脊蘭
叉柱蘭屬
長鱗貝母蘭
長柄貝母蘭
城口蝦脊蘭
翅萼石斛
長帽隔距蘭
長陽蝦脊蘭
春劍
垂花蘭
春蘭
川滇疊鞘蘭
叉枝牛角蘭
齒爪疊鞘蘭
長苞頭蕊蘭
長葉隔距蘭
匙瓣蝦脊蘭
車前蝦脊蘭
匙萼卷瓣蘭
脆蘭屬
長足石豆蘭
糙莖無柱蘭
城口卷瓣蘭
長距蝦脊蘭
長葉牛齒蘭
齒唇蘭
赤唇石豆蘭
齒瓣石豆蘭
齒片無柱蘭
長距無柱蘭
長臂卷瓣蘭
長苞無柱蘭
長葉苞葉蘭
槌柱蘭屬
長瓣釵子股
槽舌蘭
齒突羊耳蒜
長苞鳶尾蘭
釵子股
長唇羊耳蒜
多花盂蘭
對葉蘭
短距槽舌蘭
滇蘭屬
大花玉鳳花
地寶蘭
短距舌喙蘭
滇藏斑葉蘭
短距手參
短柱對葉蘭
冬天麻
滇南玉鳳花
滇蘭
對葉蘭屬
滇南盆距蘭
滇蜀玉鳳花
兜被蘭屬
短莖脊萼蘭
大花羊耳蒜
短瓣蘭
大花兜被蘭
大花釵子股
短唇鳥巢蘭
大花鳥巢蘭
大花斑葉蘭
多花地寶蘭
地寶蘭屬
大唇羊耳蒜
多葉斑葉蘭
大花盆距蘭
對莖毛蘭
大葉杓蘭
疊鞘石斛
短棒石斛
鈍葉毛蘭
滇金石斛
倒吊蘭屬
單花美冠蘭
刀葉石斛
大武斑葉蘭
大斑葉蘭
大花地寶蘭
大葉火燒蘭
單葉厚唇蘭
單葶草石斛
倒吊蘭
大腳筒
大花杓蘭
滇南毛蘭
對葉杓蘭
堆山石斛
短毛美冠蘭
大苞鞘石斛
兜唇石斛
東北杓蘭
滇桂石斛
短距蝦脊蘭
多花貝母蘭
大根蘭
獨占春
杜鵑蘭屬
多花蘭
大理鎧蘭
大雪蘭
單唇貝母蘭
大花頭蕊蘭
獨花蘭
大序隔距蘭
大黃花蝦脊蘭
德基叉柱蘭
短序隔距蘭
冬鳳蘭
短葉蝦脊蘭
大花蕙蘭
杜鵑蘭
短莖隔距蘭
疊鞘蘭
低藥蘭屬
滇蜀無柱蘭
滇南虎頭蘭
短序脆蘭
疊鞘蘭屬
兜蕊蘭屬
兜蕊蘭
大葉隔距蘭
獨花蘭屬
短距苞葉蘭
多花脆蘭
短柱齒唇蘭
低藥蘭
大花無葉蘭
大苞石豆蘭
單唇無葉蘭
大花叉柱蘭
滇越金線蘭
短序石豆蘭
短齒石豆蘭
德欽石豆蘭
多枝擬蘭
大花無柱蘭
帶葉卷瓣蘭
大魯閣叉柱蘭
滇西貝母蘭
短足石豆蘭
單花無柱蘭
滇南開唇蘭
等萼卷瓣蘭
滇南石豆蘭
大葉卷瓣蘭
短葶石豆蘭
多花指甲蘭
短耳石豆蘭
蝶花無柱蘭
淡黃花兜被蘭
滇南鳶尾蘭
單吉兜被蘭
大花對葉蘭
短瓣蘭屬
二花對葉蘭
鵝毛玉鳳花
耳片角盤蘭
二狹葉兜被蘭
二褶羊耳蒜
二葉兜被蘭
二色金石斛
鵝白毛蘭
峨眉手參
二葉玉鳳花
峨邊蝦脊蘭
二列葉蝦脊蘭
二裂蝦脊蘭
峨眉春蕙
峨眉金線蘭
峨眉無柱蘭
峨眉蝦脊蘭
二色石豆蘭
二葉石豆蘭
二脊沼蘭
粉葉玉鳳花
風蘭屬
反苞毛蘭
反瓣石斛
斧萼玉鳳花
蜂腰蘭屬
粉紅叉柱蘭
蜂腰蘭
鳳凰山石豆蘭
反瓣蝦脊蘭
輻射蝦脊蘭
富寧卷瓣蘭
芳香石豆蘭
伏生石豆蘭
方唇羊耳蒜
福建羊耳蒜
貴州地寶蘭
貢山盆距蘭
歌綠斑葉蘭
高斑葉蘭
光萼斑葉蘭
廣西舌喙蘭
瓜子毛蘭
廣東盆距蘭
鉤狀石斛
高莖毛蘭
高山石斛
高山杓蘭
高山毛蘭
鼓槌石斛
廣東石斛
鉤距是脊蘭
管花蘭屬
管葉牛角蘭
貢山貝母蘭
隔距蘭屬
廣東異型蘭
果香蘭
隔距蘭
鉤距蝦脊蘭
高山頭蕊蘭
貴州蝦脊蘭
廣東隔距蘭
高山無葉蘭
廣東石豆蘭
管花蘭
高莖卷瓣蘭
耿馬齒唇蘭
鉤梗石豆蘭
貢嘎無柱蘭
鸛冠卷瓣蘭
貢山卷瓣蘭
高山鳥巢蘭
廣布芋蘭
高山對葉蘭
廣東羊耳蒜
管花羊耳蒜
灰綠盂蘭
厚唇角盤蘭
厚瓣玉鳳花
合歡盆距蘭
火炬蘭
花葉對葉蘭
恆春羊耳蒜
黃花羊耳蒜
黃花堇蘭
紅松盆距蘭
褐黃玉鳳花
黃天麻
紅斑盆距蘭
火距蘭屬
喙房坡參
紅花石斛
黃花石斛
紅頭金石斛
虎舌蘭
厚唇蘭
黃石斛
黃花杓蘭
紅花斑葉蘭
何氏盆距蘭
花格斑葉蘭
海南盆距蘭
黃松盆距蘭
花蜘蛛蘭屬
合柱蘭
厚葉毛蘭
花蜘蛛蘭
虎舌蘭屬
火燒蘭屬
華石斛
海南石斛
火燒蘭
禾葉毛蘭
合柱蘭屬
霍山石斛
黃花美冠蘭
黑毛石斛
厚唇蘭屬
禾葉美冠蘭
華西杓蘭
褐花杓蘭
黃絨毛蘭
紅花隔距蘭
蕙蘭
黃蟬蘭
寒蘭
黃綠貝母蘭
弧距蝦脊蘭
葫蘆莖蝦脊蘭
褐唇貝母蘭
黃蘭屬
紅花宿苞蘭
紅花無柱蘭
紅萼齒唇蘭
河南卷瓣蘭
合萼蘭屬
禾葉蘭屬
合萼蘭
禾葉貝母蘭
黃花石豆蘭
黃花捲瓣蘭
黃花白及
和社叉柱蘭
禾葉蘭
虎斑卷瓣蘭
黃花無柱蘭
紅心石豆蘭
海南石豆蘭
環唇石豆蘭
華白及
恆春銀線蘭
紅斑石豆蘭
湖北羊耳蒜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