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燜鮎魚頭

黃燜鮎魚頭

黃燜鮎魚頭是一道菜品,主料是鮎魚頭、雞足,配料是豬肥膘肉、大蒜,調料為醬油、冰糖等,主要通過燜煮的方法製作而成。

食品原料

鮎魚 鮎魚

鮎魚頭一個(應選個稍大者)。雞足50克、鴨掌50克、白菌25克、豬肥膘肉50克、金鉤10克、大蒜25克。豬油150克、料酒10克、蔥姜各10克、醬油10克、紅醬油10克、冰糖20克、雞湯750克。

鮎魚,又稱作鬍子鰱、黏魚、塘虱魚,生仔魚。此魚的顯著特徵是周身無鱗,身體表面多黏液,頭扁口闊,上下頜有四根鬍鬚。鮎魚的最佳食用季節在仲春和仲夏之間。 在中國南方沿海地區有一種鮎魚,專門誘捕岸上的老鼠。這種鮎魚白天休息,夜間四處覓食。當它游近岸邊,便將尾巴露出水面,一動不動地靠在岸邊,發出陣陣腥味引誘夜間外出覓食的老鼠。狡猾的老鼠見到浮在水面上的魚尾巴,並不立即咬食,而是先用前爪去撥動幾下,此時鮎魚仍然一動不動,讓老鼠誤認為是死魚。老鼠見鮎魚不動,真的以為是死魚,便放心大膽地張口咬住鮎魚尾巴,使勁往岸上拖。 這個時候,鮎魚見老鼠已上了圈套,便使出全身力氣,尾巴一擺,將老鼠拖入水中,老鼠雖識水性,可以與鮎魚在水中較量,但無奈力氣不如鮎魚,在水裡也缺少鮎魚那種長時間潛入水中的優勢,一場生死大搏鬥的結果是鮎魚占上風。此時,鮎魚充分發揮它在水中的優勢,用鋸齒樣的牙齒咬住老鼠往水下拖,老鼠在水下不能換氣,掙扎一陣後便活活淹死,成為鮎魚的美食。

製作過程

站魚頭去鰓和牙板骨,洗淨,對準魚口從魚頂骨處砍開(不要砍斷)。雞足、鴨掌洗淨,去掉粗皮。白菌洗淨,發透(稍大的可剖成兩半)。豬肥膘肉切成約3厘米長、1厘米粗的條。炒鍋置旺火上,下豬油燒至約200℃,放入魚頭稍炸,並烹入料酒,至魚頭略呈黃色時撈出。潷去一部分油(鍋內留油約75克),將豬肉、雞足鴨掌同料酒、蔥姜放入稍火南,加入雞湯,燒沸去盡浮沫。燒鍋底墊上蔑算,再墊上雞足、鴨掌,然後將魚頭、豬肉及湯汁全部倒入,加醬油、紅醬油、金鉤、白菌等,置小火上慢燒約30分鐘至熟,待湯汁約剩1/3時,去掉蔥姜、豬肉、雞足、鴨掌等,然後加入冰糖和蒸好的大蒜,燒至冰糖熔化,湯汁濃稠起鍋,盛於大盤內即成。

營養分析

鮎魚

黃燜鮎魚頭 黃燜鮎魚頭

鮎魚含有的蛋白質和脂肪較多,對體弱虛損、營養不良之人有較好的食療作用。鮎魚是催乳的佳品,並有滋陰養血、補中氣、開胃、利尿的作用,是婦女產後食療滋補的必選食物。鮎魚不僅像其他魚一樣含有豐富的營養,而且肉質細嫩、美味濃郁、刺少、開胃、易消化,特別適合老人和兒童。 適用量:每次150~200克。

鴨掌

鴨掌含有豐富的膠原蛋白,和同等質量的熊掌的營養相當。掌為運動之基礎器官,筋多,皮厚,無肉。筋多則有嚼勁,皮厚則含湯汁,肉少則易入味。從營養學角度講,鴨掌多含蛋白質,低糖,少有脂肪,所以可以稱鴨掌為絕佳減肥食品。

白菌

"白菌"蛋白質含量高(31.16%)、礦物質齊全(鋅、銅、鎂、鈣、鉀等11種);胺基酸種類多(20多種),以及豐富的維生素等均屬其它食品所罕見,為目前我國現有食用菌中所僅見。鋅的含量-般食品為3點幾,而白菌則達到73ms/k8;特別是癌症的天敵——"硒"的含量高達7.02mg/kg;對消除人體疲勞有功效的天門冬氨酸也也達L 64(w%),高於其它食品。白菌勝過靈芝,優於松茸,是高原名貴特產。食用有防癌之功效。抑制腫瘤生長,有利於抗衰老、護膚、延年益壽、美容等,同時由於白菌鐵、磷含量高,是理想的補血療養食品和能量代謝,增強肌膚抵抗力的防病保健食品。

大蒜

大蒜可能是我們生活中最常見的一種蔬菜了,它的重要性影響了世界上很多國家人民的生活。大蒜其實是不折不扣的健康食品,人們稱它為“泥土裡的青黴素”,本文將帶您全面了解大蒜的營養和各種特色吃法,以及它給健康帶來的益處。大蒜還可促進胰島素的分泌,提高人體葡萄糖耐量,能夠降低體內血糖水平,並可殺死因感染誘發糖尿病的各種病菌,從而有效預防和治療糖尿病。此外,大蒜還能在一定程度上預防心腦血管疾病,這對飲食油膩的義大利人來說,確實是個讓身體健康的好蔬菜,怪不得他們因此要和總理爭個高下呢。

適用人群

適合一般人食用。尤其以老、幼、婦女產後及消化功能不佳的人最為適用。特別適合癌症患者、老年人、高強度勞動者。

特別提示

鮎魚藥食俱佳,以燉煮最宜。鮎魚體表黏液豐富,宰殺後放入沸水中燙一下,再用清水洗淨,即可去掉黏液。鮎魚與牛羊油和牛肝、鹿肉同食,或與中藥荊芥同食,有可能對健康不利。鮎魚也是發物,有痼疾、瘡瘍者要慎食,最好不吃。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