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梨

鳳梨

鳳梨(學名:Ananas comosus),是著名熱帶水果之一。鳳梨原產於南美洲巴西、巴拉圭的亞馬遜河流域一帶,16世紀從巴西傳入中國。 現在已經流傳到整個熱帶地區。其可食部分主要由肉質增大之花序軸、螺鏇狀排列於外周的花組成,花通常不結實,宿存的花被裂片圍成一空腔,腔內藏有萎縮的雄蕊和花柱。葉的纖維甚堅韌,可供織物、制繩、結網和造紙。 鳳梨與鳳梨在生物學上是同一種水果, 台灣稱鳳梨,大陸稱鳳梨。我國水果市場上,鳳梨一般是指卡因種,多為進口,鳳梨一般是指巴厘種,多為國產。不過在台灣,無論是卡因種還是巴厘種,都稱為鳳梨。巴厘種鳳梨削皮後有“內刺”需要剔除;而卡因種鳳梨消掉外皮後沒有“內刺”,不需要用到劃出一道道溝。論風味,巴厘種優於卡因種,但由於運輸原因,進口鳳梨只有卡因種。

基本信息

植物學史

名稱由來

鳳梨 鳳梨
首先,鳳梨一名的起源與波羅密(蜜)有關。漢語中 波羅密(蜜)一詞一為佛教用語,指到達彼岸;二指一種熱帶水果,現今被規範成鳳梨蜜。鳳梨蜜(或波羅密、蜜)是原產於印度,很早就傳人東南亞和中國(唐代,一說南北朝傳人)熱帶亞熱帶地區的熱帶水果。今又叫木鳳梨、樹鳳梨、天波羅等。波羅蜜(密)與佛教有關,而佛教是源於印度,後傳人中國並中國化了的大宗教。波羅蜜是梵文Paramim的音意譯的結合。最初譯為波羅密多,後“多”字省略。指稱果樹的波羅密後又因其果實又大(如冬瓜大),又甜,便稱為波羅蜜。

其次,用波羅蜜指稱鳳梨還與佛教塑像聯繫密切。親手削過鳳梨皮、吃過鳳梨的人便知道,鳳梨果實的外殼有許多六角形(或六邊形)刺結瘤或日果刺,即小花的遺蹟,頗像佛祖、菩薩塑像頭部頭髮的螺髻(如樂山大佛像,大足石刻佛像,各種石雕佛像)。在佛教史上多數石刻佛像與生活中的佛教僧人和尚尼姑不同,後者一般剃為光頭。而佛像多塑成有發並梳成螺髻,當然也有戴帽、頭巾的、光頭的。可以想像中國古人因受佛教影響,便把這種來自西方由西方人傳人的美洲水果稱為波羅蜜,後又簡稱為波羅。

再次,有一位叫馬可·波羅的人在中西文化交流史上影響很大。他來自義大利,元初來華在中國呆了十幾年,回去後寫了一本《馬可·波羅遊記》,激起西方人對中國的極大興趣和熱烈嚮往。所以,叫這種水果(pineapple)為鳳梨(波羅)還有一點洋味,與它由西方(人)傳來吻合。

美洲鳳梨初傳人時與由印度、東南亞傳人的鳳梨蜜有些混淆。但這兩種熱帶水果實在差別很大,於是人們對它的稱謂也漸漸分開。清乾隆年間的李調元在《南越筆記》卷十三中說:“粵中凡村居路旁多植山波羅,橫梗如拳,葉多刺,足衛衡宇”。可知這時又指稱美洲水果的波羅蜜已簡約為波羅;前面並加限制詞“山”,表示它可栽種在山坡上。清道光年的吳其在其所著《植物名實圖考》卷三十一中說:“露兜子產廣100東,一名波羅”。他接著講:“又名番婁子,形如蘭,葉密長大,抽莖結子。其葉去皮存筋,即波羅麻布也”。這大概是最早單獨稱其為波羅的記載。

帶草頭的“鳳梨”一詞大概最早出現於清嘉慶年高敬亭的《正音撮要》卷三,但對它無任何解釋。所以這時波羅已開始被文人們加上草頭,表示它是植物、水果。民國年問出版的《辭源正續編合訂本》、《辭海修訂本》均立有“波羅”條,其解釋已近當代。可見民國時又簡化為波羅。直到解放後出的詞典、辭典等才把它正式確定規範為“鳳梨”。

名稱討論

鳳梨 鳳梨
鳳梨是世界四大熱帶水果之一(其他三種是香蕉、椰子、芒果),並排名第二。鳳梨原產於 美洲,明清之際傳人,很受中國人民歡迎。中國已是鳳梨的主要生產國、消費國之一。但鳳梨的稱謂在現代漢語中頗多歧異,亟需規範和統一。

中國最常用、最權威的語文詞典《現代漢語詞典》(社科院語言所詞典室編,商務印書館1997年版修訂本)收有“鳳梨”條,但只釋為“風梨”;又收有“鳳梨蜜”條,釋文為“1、木鳳梨。也作波羅蜜。2、風梨的俗稱”。《現漢》還收有“波羅蜜2”條,但只釋為“同鳳梨蜜”。《現漢》“鳳梨”條有較詳的解釋,並最後指明“也說鳳梨,俗稱鳳梨蜜”(第381頁)。這就是說《現漢》提倡用鳳梨來作為這種水果(樹)的正式名稱,同時說明該水果又稱鳳梨,俗稱鳳梨蜜(在這個詞的基礎上有時又寫成波羅蜜)。中國當今最大型的語文詞典《漢語大詞典》的處理也同於《現漢》,以鳳梨為主條目。

中國最常用、最權威的百科辭典《辭海》(編委會編,上海辭書出版社1999年修訂版縮印本)立有“鳳梨”條,有詳細的解釋,有插圖,並說亦稱“黃梨”、“鳳梨”(第723頁)。《辭海》也收有“鳳梨”條,但只釋為即“鳳梨”(第417頁)。這就是說,《辭海》提倡用鳳梨來作為這種水果(樹)的正式名稱,同時說明該水果又被稱為鳳梨、黃梨。

在農學界、園藝界,鳳梨、鳳梨兩詞似乎也是勢均力敵,難分伯仲。例如,20世紀80年代,大陸出版有《鳳梨及其栽培》等書,台灣則出版有《鳳梨、杏、棗生產技術》等書。但《中國大百科全書·農業卷》、《中國農業百科全書·果樹卷》皆立“鳳梨”條,並說明它又名鳳梨、黃梨;又名鳳梨、王梨、黃梨。看來,大陸農學界、園藝界傾向於用鳳梨作為這種水果(樹)的正式名稱。由上可悟出,語言學界偏愛用鳳梨,農學園藝界喜歡用鳳梨。

形態特徵

莖短。葉多數,蓮座式排列,劍形,長40-90厘米,寬4-7厘米,頂端漸尖,全緣或有銳齒,腹面綠色,背麵粉綠色,邊緣和頂端常帶褐紅色,生於花序頂部的葉變小,常呈紅色。

花序於葉叢中抽出,狀如松球,長6-8厘米,結果時增大;苞片基部綠色,上半部淡紅色,三角狀卵形;萼片寬卵形,肉質,頂端帶紅色,長約1厘米;花瓣長橢圓形,端尖,長約2厘米,上部紫紅色,下部白色。

聚花果肉質,長15厘米以上。花期夏季至冬季。

莖從葉子中間筆直伸出,在莖的頂端著生許多花,花開後結圓通狀的果實,這就是可以食用的鳳梨。

莖從葉子中間筆直伸出,在莖的頂端著生許多花,開花後結圓筒狀的果實,這就是可以食用的鳳梨。葉子的邊緣全部為鋸齒狀,除綠色之外有的品種葉片帶花紋

生長習性

鳳梨 鳳梨
鳳梨有它自己的特殊生長習性。絕大多數鳳梨具有蓮座狀葉叢。葉叢基部形成一個能蓄水的葉筒。這類鳳梨生長發育所需的水分,不是貯存於葉肉內,而是貯存於簇生葉叢中央生長點處所自然形成的凹槽內(即特有的蓮座狀葉筒)生長季節除需經常澆水以保持盆土濕潤外,還必須經常往葉筒內澆水,使葉筒內貯有充足的水分,這樣才能使其茁壯生長,這是鳳梨的一種特殊習性。

絕大多數觀賞鳳梨另一種特殊習性是一生中只開一次花,開花之後母株再活一段時間即死亡,這時在母株的莖基部或根部萌生一至數個櫱(niè)芽,這些櫱芽是繁殖新植株的好材料。

溫度

鳳梨原產南美洲熱帶高溫乾旱地區,性喜溫暖,在年平均24-28℃生長最適宜,15-40℃範圍均能生長,15℃以下生長緩慢,10℃以下基本停止生長,5℃是受寒害臨界溫度。

栽植深度一般以不超過芽長的1/5為宜。插後放遮蔭處,保持盆土偏幹些為好。在22~24℃的溫度下約經1個月後便可生根。根生長適溫為29-31℃,低於5℃或高於43℃即停止生長;根3月開始生長,並隨溫度的升高而迅速生長。5月下旬至7月生長達最高峰,10月以後又趨緩慢,12月至翌年2月近地表根系因寒冷與乾旱而死亡。春暖葉片開始抽生,5-7月葉色濃綠,生長較快,冬季基本停止抽生,葉色變紅黃,如受寒害葉組織脫水退綠,會幹枯。

水分

耐旱性強,但生長發育仍需一定的水分,在年降雨量500-2800mm的地區均能生長,而以1000-1500mm且分布均勻為最適,我國產區年雨量多在1000mm以上,又多集中在生長旺盛的4-8月,基本滿足了對水分的要求。土壤缺水時鳳梨植株有自行調節的功能,降低蒸騰強度、減緩呼吸、節約葉內貯備水分,以維持生命活動;嚴重缺水時,葉呈紅黃色,須及時灌溉,以防乾枯;雨水過多,土壤濕度大,會使根系腐爛,出現植株心腐或凋萎。因此,大雨或暴雨後須及時排水。

光照

鳳梨原生長在半蔭的熱帶雨林,較耐陰,由於長期人工栽培馴化而對光照要求增加,充足的光照下生長良好、果實含糖量高、品質佳;光照不足則生長緩慢、果實含酸量高、品質差。光照減少20%,產量下降10%。但光照過強、加上高溫,葉片變成紅黃色,果實也易灼傷。

土壤

鳳梨對土壤的適應性較廣,由於根系淺生好氣,故以疏鬆、排水良好、富含有機質pH值5~5.5的砂質壤土或山地紅土較好,瘠瘦、粘重、排水不良的土壤以及地下水位高均不利鳳梨生長。

鳳梨矮生,風害直接影響較小,3級以下的風還有利於呼吸作用。強颱風、大風也會吹倒植株、吹斷果柄、扭折葉片,影響正常的生長發育;冬季冷風冷雨又會造成爛心。

地域分布

鳳梨 鳳梨

鳳梨原產巴西、阿根廷及巴拉圭一帶乾燥的熱帶山地,但未發現真正的野生。大概在公元1600年以前傳至中美和南美北部栽培。由於鳳梨的芽苗較耐貯運,因而在短期內,即迅速傳入世界各熱帶和亞熱帶地區。16世紀末至17世紀之間,傳入中國南部各地區。世界約有61個國家和地區有栽培。除中國外,以泰國、美國、巴西、墨西哥、菲律賓和馬來西亞等栽培較多。

中國鳳梨栽培主要集中在台灣、廣東、廣西、福建、海南等省,雲南、貴州南部也有少量栽培,已有400多年的歷史。台灣鳳梨主產區在台南、台中及高雄一帶。廣東省鳳梨栽培面積較大,產量較多,產地集中在汕頭、湛江、江門等地區及廣州市郊。廣西主產區在南寧、武鳴、邕寧、寧明、博白等縣市。

栽培技術

鳳梨植株適應性強,耐瘠、耐旱,病蟲害較少,是新墾山地的重要先鋒作物,易栽培,產量高,還可間作,是東南丘陵開發,發展農村經濟和使農民致富的好樹種。

繁殖方法

鳳梨畝栽3800~4000株,需苗量極大,常用整形素催芽繁殖、營養體繁殖和組織培養3種方法。催芽時間與辦法:5~11月選具40厘米長的綠葉,通常卡因類40張葉,菲律賓品種35張葉的植株。每株用250毫克/升乙烯利加1%尿素與0.5%氯化鉀混合液25毫升灌心催芽,處理後第5天和第12天分別再用1200~1500倍和600倍~750倍整形素溶液25毫升灌心。營養體繁殖,常用小苗培育,即利用田間的小頂芽、小托芽、小吸芽和果瘤芽分類假植於苗圃培育後出國。利用采果後留在果柄上的小托芽生長培育成苗,利用老莖切塊繁殖和更新地老莖繁殖。組織培養育苗,用Ms培養基,在室溫30℃、光照12小時或自然光照培養室內培養。

栽培管理

鳳梨優質豐產的技術要點:一是選好園地,選坐北朝南,陽光充足、水源豐富、交通方便之地作商品生產基地。二是科學種植,種前,對瘠薄土壤進行改良,施足基肥;選壯苗種植。密度,卡因類畝栽3000~4000株,皇后類4000~5000株。三是種後加強肥水管理,施肥量,廣西每畝施氮42.2公斤,施磷26.8公斤,施鉀38.5公斤,N∶P2O5∶K2O=1∶0.62∶0.9;施肥時期,通常12月~翌年2月抽蕾前施促蕾肥,采果後7~8月施壯芽肥;在促蕾肥、壯芽肥之間施壯果催芽肥;每年4、6、7、9月各施一次葉面肥,5、8月各2次追肥,用1%尿素加0.5%硫酸鉀溶液;采果後施基肥。

種植方法:1、雙行式,常用的畦和溝共150cm寬,雙行單株排列。它的優點是:畦溝較寬鬚根能夠向外擴展,畦上的株行距比較均勻,莖基互相擠靠,葉片伸展成半球面,能充分利用陽光,又易形成行間“自蔭”環境,減少畦溝雜草,方便管理。用這種方式種植鳳梨一般溝寬100-110cm,小行距40-50cm,株距隨密度而變動。如果每667m2種植3500-4000株,株距20cm,每667m2種植4500株,株距15cm左右。2、三行單株排列的畦和溝共170cm寬,其中畦面寬120cm,小行距35-40cm,株距隨密度而變,一般在20-25cm之間,這種方式,植株個體營養面積均勻。3、四行式,一般採用200cm寬畦,寬窄行排列種植,寬行100cm(其中溝寬50cm),窄行50cm(其中溝寬20cm),形成的小畦面上以25cm株行距種植,每667m2植4500-5000株。它的優點是:畦上有溝,植株封行後,這個小溝既排水又保水,有利根系生長;大行距較寬,方便行人操作,窄行兩側葉片受人為傷害少,霜凍時葉片受害大為減輕,大果多在此兩行中間獲得。

水分管理要及時排灌,防澇抗旱。四是做好其他各項管理,如為不影響果實生長發育,應適當的除芽和留芽;為促花要進行催花;為提高果實重量和品質要噴果,在小花全部謝花後,用50毫克/升赤黴素加0.5%尿素液噴果,過20天噴第二次,噴70毫克/升赤黴素加0.3%尿素液。為使果實成熟一致,果實發育到七成熟時,用乙烯利300毫克/升噴果催熟。

病蟲防治

鳳梨常見病害有凋萎病、黑腐病、苗心腐病。

凋萎病:植株發病後,葉片變軟下垂,葉色淡綠至紅色,基部腐爛,最後全株枯死。此病是粉介殼蟲為害所引起。防治方法:首先要嚴格注意不用病苗繁殖。其次要及時撲滅粉介殼蟲,定植時用500倍樂果溶液浸頭,倒置晾乾後種植。種植後發現粉介殼蟲為害,要及時噴樂果500倍液,或25%中科美鈴1500倍液。再則,鳳梨 園若發現病株,要及時挖除,以防蔓延。

黑腐病:受害果心變黑,逐漸擴大至全果腐爛,病菌多由摘芽處及采果的果柄傷口侵入。防治方法:注意不要在雨天打頂及采果,以減少病菌入侵機會。此病也是貯藏鳳梨鮮果的主要病害。

苗心腐病:幼苗爛心死亡。主要是堆放發熱或積水引起。防治方法:避免種苗堆放過久,特別是遠途運輸過程中應儘量減少堆放過久,以免因高溫、高濕或不透氣致發熱傷苗。運到目的地後即刻攤開,略曬1天~2天后再種植,要避免雨天種植,注意深耕淺種。

常被認為是熱帶植物,但是在冬季只要氣溫高於5℃就可以越冬。非常適合溫室栽培,只要保證充足的光照和適當的溫度,每年都能收穫果實。

物種分類

鳳梨 鳳梨
通常鳳梨的栽培品種分4類,即卡因類、皇后類、西班牙類和雜交種類。

卡因類:又名沙撈越,法國探險隊在南美洲蓋亞那卡因地區發現而得名。栽培極廣,約占全世界鳳梨栽培面積的80%。植株高大健壯,葉緣無刺或葉尖有少許刺。果大,平均單果重1100克以上,圓筒形,小果扁平,果眼淺,苞片短而寬;果肉淡黃色,汁多,甜酸適中,可溶性固形物14%~16%,高的可達20%以上,酸含量0.5%~0.6%,為制罐頭的主要品種。

皇后類:系最古老的栽培品種,有400多年栽培歷史,為南非、越南和中國的主栽品種之一。植株中等大,葉比卡因類短,葉緣有刺;果圓筒形或圓錐形,單果重400~1500克,小果錐狀突起,果眼深,苞

片尖端超過小果;果肉黃至深黃色,肉質脆嫩,糖含量高,汁多味甜,香味濃郁,以鮮食為主。

西班牙類:植株較大,葉較軟,黃綠色,葉緣有紅色刺,但也有無刺品種;果中等大,單果重500~1000克,小果大而扁平,中央凸起或凹陷;果眼深,果肉橙黃色,香味濃,纖維多,供制罐頭和果汁。

雜交種類:是通過有性雜交等手段培雜交種育的良種。植株高大直立,葉緣有刺,花淡紫色,果形欠端正,單果重1200~1500克。果肉色黃,質爽脆,纖維少,清甜可口,可溶性固形物11%~15%,酸含量0.3%~0.6%,既可鮮食,也可加工罐頭。

主要價值

營養價值

鳳梨果實品質優良,營養豐富,含有大量的果糖,葡萄糖,維生素B、C,磷,檸檬酸和蛋白酶等物質。每100克鳳梨含水分87.1克,蛋白質0.5克,脂肪0.1克,纖維1.2克,尼克酸0.1毫克,鉀126毫克,鈉1.2毫克,鋅0.08毫克,碳水化合物8.5克,鈣20毫克,磷6毫克,鐵0.2毫克,胡蘿蔔素0.08毫克,硫胺素0.03毫克,核黃素0.02毫克,維生素C8~30毫克,灰分0.3克,另含多種有機酸及鳳梨酶等。

營養表
維生素(毫克) A (微克) B1 B2 B6 B12 (微克) C D (微克) E
33 0.08 0.02 0.08 - 24 - -
生物素(微克) K (微克) P (微克) 胡蘿蔔素 葉酸 (微克) 泛酸 煙酸 礦物質元素(毫克)
51 - - 0.08 11 0.28 0.2 18
鋅 (微克) 硒 (微克)
0.5 28 147 0.8 0.07 8 0.14 0.24

藥用價值

鳳梨 鳳梨

鳳梨性平,味甘、微酸、微澀、性微寒,具有清暑解渴、消食止瀉、補脾胃、固元氣、益氣血、消食、祛濕、養顏瘦身等功效,為夏令醫食兼優的時令佳果,不過一次也不宜吃太多。(李時珍《本草綱目》)

鳳梨含有一種叫“鳳梨朊酶”的物質,它能分解蛋白質,幫助消化,溶解阻塞於組織中的纖維蛋白和血凝塊,改善局部的血液循環,稀釋血脂,消除炎症和水腫,能夠促進血循環。尤其是過食肉類及油膩食物之後,吃些鳳梨更為適宜,可以預防脂肪沉積。

鳳梨蛋白酶能有效分解食物中蛋白質,增加腸胃蠕動。這種酶在胃中可分解蛋白質,補充人體內消化酶的不足,使消化不良的病人恢復正常消化機能。這種物質可以阻止凝膠聚集,可用來使牛奶變酸或軟化其他水果,但這種特點在烹飪中會被減弱。

此外,鳳梨中所含的糖、酶有一定的利尿作用,對腎炎和高血壓者有益,對支氣管炎也有輔助療效。由於纖維素的作用,對便秘治療也有一定的療效。當出現消化不良時,吃點鳳梨能開胃順氣,解油膩,能起到助消化的作用,還可以緩解便秘。除此之外,鳳梨富含維生素B1,能促進新陳代謝,消除疲勞感。

鳳梨汁有降溫的作用,並能有效預防支氣管炎,但是發燒最好不要食用。經醫學研究,自古以來,人類就常常憑藉鳳梨中含有的鳳梨蛋白酶來疏緩嗓子疼和咳嗽的症狀。鳳梨皮中富含鳳梨酶,有豐富的藥用價值,據國外專家20多年實驗,長期食用鳳梨皮,心腦血管,糖尿病發病率顯著降低,並有一定的抗癌效果。尚含一種酵素,可以分解蛋白質。

食用價值

鳳梨 鳳梨

鳳梨作為鮮食,肉色金黃,香味濃郁,甜酸適口,清脆多汁。鳳梨果實除鮮食外,多用以制罐頭,因其能保持原來風味而受到廣泛喜愛。加工製品鳳梨罐頭被譽為“國際性果品罐頭”,還可製成多種加工製品,廣受消費者的歡迎。

鳳梨和一些水果一樣,吃了會讓一部分人過敏,過敏反應最快可以在15分鐘內發生,這樣的症狀被稱為“鳳梨病”或者“鳳梨中毒”。比如腹痛,腹瀉、嘔吐、頭痛、頭昏、皮膚潮紅、全身發癢、四肢及口舌發麻,過敏比較嚴重的還出現呼吸困難、休克等反應。

把鳳梨泡在鹽水裡再吃,還能使其中所含的一部分有機酸分解在鹽水裡,去掉酸味,讓鳳梨吃起來更甜。也可以放在開水裡煮一下再吃。鳳梨蛋白酶在45℃~50℃就開始變性,到100℃時90%以上都被破壞;甙類也同時可被破壞消除;5-羥色胺則溶於水中。經煮沸後口味也得到改善。每次吃鳳梨不可過多,過量食用對腸胃有害。初次吃的寶寶只吃餅乾大小的一塊,如果無異常,下次可適當加量。

食用禁忌

1、由於鳳梨中含有刺激作用的甙類物質和鳳梨蛋白酶,它會分解體內的蛋白質,而且它對人們口腔黏膜和嘴唇的幼嫩表皮有刺激作用,如果吃鳳梨前不用鹽水泡,會讓人有一種麻痹刺痛的感覺。因此應將果皮和果刺修淨,將果肉切成塊狀,在稀鹽水或糖水中浸漬,浸出甙類,然後再吃,用鹽水泡鳳梨後,能夠有效破壞“鳳梨朊酶”的內部導致過敏的結構,從而失去使人過敏的能力,並喪失對於有的體質的毒性。

2、在食肉類或油膩食物後,吃些鳳梨對身體大有好處,“鳳梨咕老肉”、“鳳梨牛肉”都是可以放心吃的菜餚。

3、鳳梨和雞蛋不能一起吃,雞蛋中的蛋白質與鳳梨中的果酸結合,易使蛋白質凝固,影響消化。

4、鳳梨加蜂蜜可以同時食用,而且鳳梨加蜂蜜煎水服可治支氣管炎。但是對於身體不適或腹瀉症狀的人建議不要這樣食用。

5、忌過量食用,鳳梨除了含有致敏成分外,還含有較多的草酸,食用過多會傷害腸胃,所以即使是正常人也不可一次吃太多鳳梨,以免影響健康。
6、過敏體質慎食,鳳梨含有甙類和鳳梨蛋白酶等致敏成分,過敏體質的人食用後可能發生過敏反應,出現皮膚瘙癢、噁心、嘔吐、腹痛、腹瀉等症狀。
7、口腔病患者忌食、鳳梨中的酸性物質、鳳梨蛋白酶和甙類等成分有刺激作用,牙周炎、口腔潰瘍、胃潰瘍等患者不宜食用,以免加重病情。

植物文化

花語寓意

鳳梨花的花語和象徵代表意義:完美無缺。

鳳梨花從發芽,到成長,再到燦爛的盛開。心無旁騖,行者無疆,即使方寸之土,也要深入精髓。這種追求完美的信念一直伴隨著鳳梨花。眾多的小花密聚在花莖上,形成粗粗的花穗,花穗先端的苞片成放射狀伸展。每一朵小花都呈星形。花有黃色的、淡綠色的、粉色的和白色的等。鳳梨是一種十分美麗既可觀花又能賞葉的室內盆栽花卉。它以基特有的蓮座狀株型,鮮艷的穗狀花序,較長的花期逐漸成為年宵花市場上的“寵兒”。

贈花禮儀:在花籃里舖上薄紙,放入鳳梨百合以膛鳳梨等熱帶水果。

眾多別稱

福建和台灣地區稱之為鳳梨,新馬一帶稱為黃梨,大陸及香港地區稱作鳳梨。有70多個品種,嶺南四大名果之一。

誤解區分

鳳梨與鳳梨在生物學上是同一種水果,至少在生物學角度來說,所謂的鳳梨和鳳梨的區別是不存在的。

市場上,鳳梨與鳳梨為不同種水果。鳳梨削皮後,由於“內刺”需要用刀劃出一道道溝,這就是常見的鳳梨。而鳳梨削掉外皮後,沒有“內刺”,故不需要用刀劃出一道道溝。

挑選技巧

優質鳳梨的果實呈圓柱形或兩頭稍尖的卵圓形,大小均勻適中,果形端正,芽眼數量少。

成熟度好的鳳梨表皮呈淡淡的黃色或亮黃色,兩端略帶青綠色,上頂的冠芽呈青褐色;生鳳梨的外皮色澤鐵青或略帶褐色。如果鳳梨的果實突頂部充實,果皮變黃,果肉變軟,呈橙黃色,說明它已達到九成熟。這樣的鳳梨果汁多,糖份高,香味濃,風味好。

用手按壓鳳梨,堅硬而無彈性的是生鳳梨;挺實而微軟的是成熟度好的;過陷甚至凹陷者為成熟過度的鳳梨;如果有汁液溢出則說明果實已經變質,不可以再食用。

成熟度好的鳳梨外皮上稍能聞到香味,濃香撲鼻的為過熟果,時間放不長,且易腐爛;無香氣的則多半是帶生採摘果,所含糖分明顯不足,食之無味。

鳳梨切開後,香氣馥郁,果目淺而小,內部呈淡黃色,果肉厚而果芯細小的鳳梨為優質品;劣質鳳梨果目深而多,內部組織空隙較大,果肉薄而果芯粗大;未成熟鳳梨的果肉脆硬且呈白色。

注意:如果不是立即食用,最好選果身尚硬,色光為淺黃帶有綠色光澤,約七八成熟的品種為佳。

南國四大果品

名稱 產地營養
香蕉,為芭蕉科植物的果實。我國栽培的有甘蕉,粉蕉兩個品種。甘蕉果形短而稍圓,粉蕉果形小而微彎。其果肉香甜,除供生食外,還可製作多種加工品。 原產亞洲東南部,我國台灣、廣東、廣西、福建、四川、雲南、貴州等也均有栽培,以台灣、廣東最多。秋季果實成熟時採收,經處理脫澀後,洗淨鮮用。香蕉營養高、熱量低,含有稱為“智慧之鹽”的磷,又有豐富的蛋白質、糖、鉀、維生素A和C,同時膳食纖維也多。
鳳梨,屬於鳳梨科,鳳梨屬多年生草本果樹植物,營養生長迅速,生產周期短,年平均氣溫23攝氏度以上的地區終年可以生長。鳳梨已廣泛分布在南北回歸線之間,成為世界重要的果樹之一。在我國主要栽培地區有廣東、海南、廣西、台灣、福建、雲南等省(區)。
果肉中除含有還原糖、蔗糖、蛋白質、粗纖維和有機酸外,還含有人體必需的維生素C胡蘿蔔素、硫胺素、尼克酸等維生素。
龍眼,俗稱“桂圓”,是我國南亞熱帶名貴特產,歷史上南方“桂圓”北“人參”之稱。龍眼果實富含營養,自古受人們喜愛,更視為珍貴補品,其滋補功能顯而易見。龍眼原產於我國南部及西南部,現我國龍眼主要分布於廣西、廣東、福建和台灣等省(區) ,此外, 海南、四川、雲南和貴州省也有小規模栽培。李時珍曾有“資益以龍眼為良”的評價。據分析,果肉含全糖12.38--22.55%,還原糖3.85--10.16%,全酸0.096--0.109%,維生素C 43.12--163.7毫克/100克果肉,VK196.5毫克/100克果肉。
荔枝,為無患子科植物荔枝的果實,別名丹荔,麗枝。
原產於我國南部,以廣東、廣西、福建、四川、台灣、雲南等地栽培最多。每年6~7月間果實成熟時採收,剝去外殼,取假種皮(荔枝肉)鮮用或乾燥後備用。荔枝含有豐富的糖分、蛋白質、多種維生素、脂肪、檸檬酸、果膠以及磷、鐵等,是對人體有益的水果。

鳳梨植物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