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旗口組

黃旗口組

黃旗口組,位於寧夏銀川市黃旗口冰溝。由1978年寧夏回族自治區地質局區調隊命名。主要為淺海相碎屑岩建造。

地層名稱:黃旗口組

地層名稱(英文):Huangqikou Fm

階代碼:Jx

地區代碼1:16

命名:

1978年寧夏回族自治區地質局區調隊命名。命名剖面位於寧夏銀川市黃旗口冰溝。

沿革:

早在1953~1955年,關士聰、車樹政在桌山子地區,對與現今黃旗口組相當的地層曾稱為“西勒圖石英岩系”。但在以後,此名未見使用。1956年《中國區域地層表》(草案)曾命名“賀蘭山系”代表賀蘭山區的“震旦系”亦未廣泛使用。1975年寧夏區測隊命名黃旗口群、王全口群,時代歸中元古界;1977年鄭昭昌將該二群改稱組,合稱賀蘭山群;1978年後區調隊將黃旗口、王全口恢復為群,取消賀蘭山群一名,但《寧夏回族自治區區域地層表》編寫組(1980)仍稱黃旗口組歸賀蘭山群,與薊縣系對比。寧夏回族自治區地礦局(1990)復用黃旗口群,與長城系對比。本典仍稱黃旗口組,歸入薊縣系。

特徵:

主要為淺海相碎屑岩建造。下部為紫紅、灰白色石英岩、石英岩狀砂岩,夾雜色粉砂質板岩;中部夾細粒海綠石石英砂岩及粉砂質板岩、石英粗砂岩;上部為矽質白雲岩,頂部有一層灰色塊狀碎屑岩。該組不整合於元古宇黑雲斜長花崗岩及更老的變質岩之上。最大可見厚度552m。上部矽質白雲岩含疊層石Baicalia f.,黑色板岩含微古植物 Trachysphaeridium cultum, Taeniatum crassum, Trematosphaeridium sp., Leipsophosphaera sp.等。該組海綠石砂岩中海綠石常規K-Ar法年齡值為1291Ma。分布於各地的黃旗口組在岩相、岩性和厚度上,均顯示了較大的變化。如賀蘭山北段王全口一帶,僅出露少量碳酸鹽岩,厚283m;陶思溝為石英岩和砂岩,厚56m;桌子山、岡德爾山等地為石英砂岩夾泥質粉砂質岩與頁岩,厚300m。

備考:

編撰者:張鵬遠

作者1:寧夏回族自治區地質礦產局

年份1:1990

作者2:寧夏回族自治區區域地層表編寫組

年份2:1980

系名:中元古界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