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台港

1940年,黃台港建起第一座石砌碼頭,長128米,後毀於戰爭。 1956年,黃台港碼頭長141米,1958年達到151米,多為自然岸坡。 50年代,生產穩步發展,年均吞吐量18.9萬噸。

簡介

黃台港位於濟南東北3公里的小清河南岸,是山東內河的主要貨運港口。清光緒十九年(公元1893年)大規模疏浚小清河後,形成港口。光緒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建成連線黃台港與膠濟鐵路的支線4.4公里,通黃河濼口港的輕便鐵路6公里,使黃台港成為鐵路水路聯運的樞紐。1940年,黃台港建起第一座石砌碼頭,長128米,後毀於戰爭。1950年建起航運管理機構,1961年定名黃台港。

設施

1956年,黃台港碼頭長141米,1958年達到151米,多為自然岸坡。1961年改造後,碼頭長267米,泊位16個,倉庫2750平方米,皮帶輸送機、起重設備共14台。1970年碼頭長達588米,裝卸機械發展到38台。至1985年,黃台港碼頭長645米,泊位14個,倉庫322平方米,貨物堆場3.4萬平方米,裝卸機械減為27台。

吞吐量

黃台港在清光緒年間就具一定規模,後屢受戰爭之害,未能發展。新中國建立後,港口復甦。1952年吞吐量達到15.8萬噸。50年代,生產穩步發展,年均吞吐量18.9萬噸。60年代開發勝利油田,大量建築材料運往下游,年均吞吐量升至32.9萬噸。其中1966年的吞吐量達50.7萬噸,占當年全省內河吞吐總量的39.4%。70年代,年均吞吐量32.7萬噸。其中後三年由於小清河枯水,斷航期加長,吞吐量開始下降,至1985年僅完成貨物吞吐量10.7萬噸。

貨物

黃台港的進口物資以原鹽為主,其次是糧食和農副產品。出口物資以沙石料為主,其次是煤炭和化肥等,出口量約占吞吐量的60%。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