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凱輪

麥凱輪

麥凱輪創建於1963年,創始人即為布魯斯-麥凱輪(Bruce McLaren),公司全名叫是Bruce McLaren Motor Racing Ltd。車隊共參賽655場,奪得車隊總冠軍冠軍8次,車手冠軍11次,分站賽勝利138次。

麥凱輪

麥凱輪麥凱輪
隊名:麥拿輪車隊(West McLaren)
所屬國籍:英國
首次參賽:1966年05月22日
參賽次數:655
車隊冠軍次數:8
車手冠軍次數:11
分站賽勝利次數:138
首發次數:115
最快圈速次數:114
車隊總積分:2950.5

麥凱輪官方中文網站

www.mclaren.cn
麥拿輪F1車隊歷史悠久。1963年,麥拿輪由紐西蘭人布魯斯.麥克拉倫(Bruce McLaren)創建。此公司曾稱作麥克拉倫賽車有限公司(Bruce McLaren Motor Racing Limited),初期以製造F1賽車為業務,三年後,車隊在1966年的摩洛哥GP大賽上首次亮相參賽。
車隊在1968年初次報捷,當時麥克拉倫駕駛一輛 McLaren-Ford獲勝。可悲的是這名紐西蘭人在1970年Goodwood賽車場上的一次試車事故中喪生,但車隊繼續他的未盡事業,在F1比賽中屢次獲勝,並進軍Indy 和Can-Am賽事。
1974年,車隊慶祝由費逖帕迪(Emerson Fittipaldi)駕駛的McLaren-Ford M23第一次在世界F1車手和車隊錦標賽上取得的雙料桂冠。他們首次的車手錦標冠軍殊榮來自1976年英國車手亨特(James Hunt),他駕駛的是McLaren-Ford M23。
到目前為止,車隊取得了所有F1車手二人組合中最多的雙料冠軍。在1988/89賽季中,隊友塞納(Ayrton Senna)和普羅斯特(Allan Prost)奪下了14個冠軍頭銜。塞納/普羅斯特這對拍檔也因在一個賽季里贏得最多GP冠軍而備受讚揚。之後的1988年,這對車手在賽事日程16場比賽中贏得15場。
車隊連續贏得了四場世界車手和車隊錦標賽殊榮(1988-1992)並蟬聯八項世界車隊錦標賽桂冠,第一項是在1974年。如今車隊已經取得11個世界車手錦標賽冠軍的紀錄。
GP大賽勝利 - 137
F1世界車手錦標賽 - 11
F1世界車隊錦標賽 - 8
首發桿位 - 115
比賽次數 - 576
車隊領隊:丹尼斯(Ron Dennis)
麥拿輪F1車隊CEO:馬丁-懷特馬什(Martin Whitmarsh)
賓士汽車運動副總裁:諾伯特-豪格(Norbert Haug)
技術主管:艾德里安-紐維(Adrian Newey)
常務董事:喬納森-尼爾(Jonathan Neale)
伊莫爾引擎常務董事:邁克(Hans-Ulrich Maik)
伊莫爾引擎技術主管:艾里恩(Mario Illien)
工程執行主管:歐特尼(Neil Oatley)
主設計師:麥克-考夫蘭(Mike Coughlan)
空氣動力學主管:普羅德諾穆(Peter Prodromou)
模擬主管:迪克-格諾威爾(Dick Glover)
比賽工程主管:斯蒂文-哈拉姆(Steve Hallam)
工程項目經理:菲爾-阿迪(Phil Adey)
車輛發展總工程師:馬克-威廉士(Mark Williams)
傳動系統總工程師:蒂姆-戈斯(Tim Goss)
系統發展總工程師:羅維(Paddy Lowe)
比賽小組經理:戴夫-里安(Dave Ryan)
測試小組經理:印地-拉爾(Indy Lall)
賽車型號:McLaren MP4-20(查看詳細技術參數)
引擎代號:梅賽德斯-賓士FO 110R
輪胎:米其林
車手:雷克南 ,蒙托亞
試車手:烏爾茲
2004賽季成績:69分名列第五(點擊2004賽季戰績)
【此貼子已經被作者於2005-2-27 18:48:18編輯過】
--------------------------------------------------------------------------------
--作者:麥拿輪
--發布時間:2005-2-27 16:21:50
--曾效力麥拿輪車手簡介
普羅斯特(Alain Prost)
國際: 法國
效力麥拿輪期間奪冠總數: 30次
效力麥拿輪期間參賽總數: 109次
與車隊共度的賽季: 1980, 1984-89
榮獲世界冠軍: (3屆) 85,86,89年
普羅斯特在一級方程式事業中度過了13個賽季 ,其中1980年-1989年期間的七個賽季,他為麥拿輪效力。
在歐洲和法國F3錦標賽中經歷了成功的賽季後,普羅斯特在1980年簽約麥拿輪。他在第一場錦標賽上只得了個失望的第15名,放棄了與車隊合作,接受了雷諾的加盟邀請。
為雷諾比賽了三個賽季後,他回到麥拿輪參加1984賽季,與勞達搭檔。他猶如擰緊的發條,在巴西﹑聖馬利諾﹑蒙特卡羅﹑德國荷蘭,紐伯格林和葡萄牙站贏得七次冠軍,在那一年錦標賽總成績位於冠軍勞達之後,為第二名。
普羅斯特在1985年首次贏得世界冠軍,隨後一年他再獲勝利。在他為麥拿輪效力期間,普羅斯特 總共榮獲三次世界冠軍。他在1989年賽季末離開車隊,加盟法拉利,在那兒度過兩年。1993年是普羅斯特的一級方程式事業的最後一個賽季,他為威廉士贏得他的第四個世界冠軍。
普羅斯特自退出車手舞台以來,在一級方程式運動中擔任了許多職務。起初,他在麥拿輪試車,然後在法國電視台作賽車評論員,他先任雷諾大使,後又回到麥拿輪當顧問。最後,在1997年,他買下尼基爾(Ligier)車隊,開始和標緻公司(Peugeot)合作經營他自己的車隊。可惜,他並非一個成功的車隊老闆,這支車隊在2002年散夥。自此,他又作為一名車手重返冰雪賽賽場。
紹斯(Stephen South)
國際: 英國
效力麥拿輪期間奪冠總數: 0次
效力麥拿輪期間參賽總數: 1次
與車隊共度的賽季: 1980年
紹斯在1980年初次在一級方程式運動中亮相,參加在長灘(Long Beach)舉行的美國大獎賽。他是一名充滿希望的年輕英國車手,此前為麥拿輪試車。當普羅斯特因傷不能參賽,機會來臨,紹斯必須頂替他上。可惜他未能通過排位賽。
塞薩瑞斯(Andrea de Cesaris)
國籍: 義大利
效力麥拿輪期間奪冠總數: 0次
效力麥拿輪期間參賽總數: 17次
與車隊共度的賽季: 1980-81年
前世界卡丁車冠軍塞薩瑞斯在阿爾法.羅密歐車隊(Alfa Romeo)和朗恩.丹尼斯的Project Four公司F2車隊短暫工作後,於1981年加入麥拿輪,成為一名車手。在那個賽季,他和威森搭檔,在世界車手排行榜上居第18位。這是他效力麥拿輪的唯一一個賽季,接下來的一個賽季,他回到阿爾法.羅密歐。他在F1運動中又待了13年,先後為尼基爾,米納爾迪,布拉布漢姆(Brabham),里奧(Rial),戴爾拉(Dallara),喬丹,泰瑞爾和索伯車隊比賽。
勞達(Niki Lauda)
國籍: 奧地利
效力麥拿輪期間奪冠總數: 8次
效力麥拿輪期間參賽總數: 61次
與車隊共度的賽季: 1982-1985
榮獲世界冠軍: 1屆 (1984)年
勞達在F1首個賽季的11年後,於1982年加入麥拿輪。加盟之前,他供職於馬奇(March),BRM, 法拉利和布拉布漢姆車隊,還為法拉利贏得了兩次世界冠軍。
在1980年,他暫時退出這項運動,建立他自己的航空公司,但兩年後,他又重返F1的世界,並回到奪冠狀態。他在1982-1985年期間,為麥拿輪效力四年,並在1984年贏得了他的第三個世界冠軍,以半分之優勢打敗了隊友普羅斯特。
勞達在1985年告別F1運動。隨後幾年,他專注於經營他的航空公司,他為老東家法拉利擔當顧問,然後在2001年,成為福特公司超級性能部門的主管,該部門分管美洲虎車隊和科思沃斯(Cosworth)車隊。他在2002賽季末離開該公司,但繼續活躍在一級方程式的世界裡。
羅斯伯格(Keke Rosberg)
國籍: 芬蘭
效力麥拿輪期間奪冠總數: 0次
效力麥拿輪期間參賽總數: 16次
與車隊共度的賽季: 1986年
生於芬蘭的羅斯伯格在80年代中期(1986年)加入麥拿輪,此前他在威廉士待了四個賽季,其間在1982年贏得了世界車手錦標賽冠軍。
羅斯伯格在1986年在車手排行榜上獲第六名,最佳成績是在摩納哥大獎賽上取得的第二名。1986年實際上是羅斯伯格在F1征戰的最後一年。
然而,他並沒離開這項運動,他轉為車手管理,照管前麥拿輪車手和雙料世界冠軍哈基寧,直至哈基寧退休。
羅斯伯格還在德國經營數家車隊,他最近的一次成功是2002年帕菲特(Gary Paffett)贏得德國F3冠軍。羅斯伯格還指導他的兒子Nico,這名小伙目前為威廉士F1車隊試車。
喬安森(Stefan Johansson)
國籍: 瑞典
效力麥拿輪期間奪冠總數: 0次
效力麥拿輪期間參賽總數: 16次
與車隊共度的賽季: 1987年
出生於瑞典的喬安森為麥拿輪參加了1987賽季的比賽,與法國車手普羅斯特搭檔。喬安森已經在這項運動中度過了數個賽季,包括為法拉利工作過一陣,然後他直接跳槽到麥拿輪。
在那個賽季,喬安森的最佳成績是五次首發桿位 – 在德國和斯帕站(名次居於隊友普羅斯特之後)兩次獲得亞軍,在巴西開幕賽,西班牙和日本三次獲得季軍。他在那一年車手排行榜上列第六名。
1988賽季,喬安森在麥拿輪的位置由塞納取代。他繼續留在F1為其他車隊比賽,然後在90年代早期到美國參加CART系列賽 ,後來開始車隊管理工作。
喬安森在1997年駕一輛保時捷在勒芒(Le Mans)24小時賽事中奪冠。
塞納(Ayrton Senna)
國籍: 巴西
效力麥拿輪期間奪冠總數: 35次
效力麥拿輪期間參賽總數: 96次
與車隊共度的賽季: 1988-1993
榮獲世界冠軍: 3屆 (88, 90, 91)年
塞納在1960年3月21日生於巴西的聖保羅。許多人都形容他是一級方程式運動史上最偉大的車手之一,在1994年5月1日伊莫拉站比賽事故身亡前,他在這項運動中總共度過了11個賽季。他參加了162場大獎賽,奪得65個首發桿位,41個分站冠軍,80次登上領獎台,1988﹑90和91年三次為麥拿輪獲得世界車手錦標賽冠軍。
塞納為荷花車隊比賽了三個賽季後,1988賽季初開始為麥拿輪參賽,那是個精彩的賽季。他和隊友普羅斯特為伴,一舉拿下賽季16場比賽中的15個冠軍。塞納榮獲他職業生涯中的第一個世界車手桂冠,麥拿輪也穩獲車隊錦標賽冠軍。
塞納在聖馬利諾,加拿大,美國,德國,匈牙利,比利時,日本奪冠,更在當時雨淋淋的英國大獎賽的銀石賽道上以登峰造極的表現獲勝。
塞納和普羅斯特之間爭奪車手錦標賽冠軍的內部較量,持續到那個賽季末的日本收官賽,在那場比賽中,塞納奪冠,領先於對手3分。
進入1989賽季後,普羅斯特比隊友風頭更足,贏得了麥拿輪的第二個世界車手桂冠。塞納在聖馬利諾,蒙特卡羅,墨西哥,德國,比利時和西班牙站獲勝,在車手錦標賽排行中居第二名,落後於隊友16分。
塞納(Ayrton Senna da Silva)為車隊贏得他第二個世界車手錦標賽冠軍,以此揭開90年代比賽序幕。他獲得六次分站冠軍 – 美國,摩納哥,加拿大,德國,比利時,義大利, 以及在匈牙利和葡萄牙獲亞軍。
接下來,在1991年他為麥拿輪贏得第三個世界車手錦標賽桂冠 。賽季16場比賽,塞納贏得7個分站冠軍,美國,聖馬利諾,摩納哥,匈牙利,比利時和澳大利亞大獎賽,加上他在家鄉巴西的比賽。
塞納在1992賽季獲得第四名,然後在1993年他為麥拿輪贏得他第三個世界車手錦標賽冠軍。
塞納在1994賽季轉到威廉士車隊,在聖馬利諾大獎賽可悲地喪生。
威森(John Watson)
國籍: 英國
效力麥拿輪期間奪冠總數: 4次
效力麥拿輪期間參賽總數: 75次
與車隊共度的賽季: 1979-1983, 1985年
威森生於1946年,在F1運動中馳騁了12個賽季, 參加了152場大獎賽,積得169 分,期間5次贏得分站冠軍。
他在1979年加入麥拿輪,和唐貝(Patrick Tambay)搭檔,那一年擊敗這名法國人,積得15分,在車手排行中列第9位。
威森在1980年錦標賽排名第13位,1981年錦標賽排名第6位,那一年的英國大獎賽中獲勝。
1982年是他在麥拿輪成績最好的一個賽季。他獲兩個分站冠軍– 比利時大獎賽和在底特律舉行的美國大獎賽,那一站他從第17位發車,最終奪冠。在1983年,他在錦標賽排行中再次名列第6, 在長灘又贏得美國大獎賽冠軍,不過是從第22位發車奪得。
離開麥拿輪一年後(勞達為車隊獲得那年的車手錦標賽冠軍),威森回到車隊,但只參加了一場大獎賽,因勞達手腕受傷,他作為替補上場。
1985年威森唯一一次回到車隊後,參加跑車比賽,然後他成為一名電視台評論員,並經營英國一條賽道。
庫塔
國籍:英國
代表麥拿輪的勝利總數:12
代表麥拿輪參加GP總數:138
與麥拿輪共度賽季:1996-2004
庫塔(David Coulthard)在1996年加入麥拿輪,成為芬蘭車手哈基寧(Mika Hakkinen)的隊友。庫塔此前兩年效力於威廉士車隊,期間在1995年在葡萄牙贏得他首個大獎賽分站冠軍。
在1996年,庫塔在世界車手錦標賽排行中居第18位,並登上兩次領獎台-摩納哥獲第二名,紐伯格林的歐洲大獎賽獲第三名。
1997年,庫塔賽季初便顯露崢嶸,贏得澳大利亞大獎賽-這是他首次為麥拿輪F1車隊奪取的勝利。他還在蒙扎獲勝,並在車手錦標排行上居第三位。
1998賽季見證了麥拿輪F1車隊的世界車手及車隊錦標賽雙重榮譽。庫塔強勁的比賽表現使他穩奪車手錦標賽第三名。
哈基寧在1999年為麥拿輪F1車隊贏得他第二個車手錦標賽冠軍,庫塔再次得到全年第三名的榮譽,贏得他的家鄉賽 – 英國大獎賽,以及比利時大獎賽。他在聖馬利諾,西班牙,奧地利和匈牙利奪得第二名。
自前四個賽季一直為麥拿輪車隊效勞,新千年的曙光見證了庫塔駕駛MP4-15。這名蘇格蘭人在摩納哥,法國和英國,贏得了三場比賽,在家鄉觀眾面前取得了英國大獎賽的勝利,這成為這名蘇格蘭人特別的事業亮點。他接下來在西班牙,奧地利和馬來西亞獲得三次第二名,最後以73分在車手錦標排行榜上列第三名,結束該賽季。
2001 年是庫塔截至目前最佳的一個賽季。他取得車手錦標排行第二名,登上領獎台不下10次– 兩次冠軍(巴西和奧地利),三次亞軍(澳大利亞,聖馬利諾和比利時),以及五次季軍(馬來西亞,歐洲,匈牙利,美國和日本)。
在2002年,庫塔在麥拿輪車隊多了一個搭檔雷克南,車隊還宣布他的長期隊友哈基寧將休假一年。2002年,他成為兩次摩納哥大獎賽冠軍,和加拿大站的亞軍,巴西,西班牙,法國和美國站的季軍。庫塔以世界車手錦標排行第五名的成績結束賽季。
2003年,庫塔在澳大利亞大獎賽上開局奪冠,接著在德國斬獲亞軍,以及在日本大獎賽上獲最後一個桿位。他以51分結束賽季,在車手錦標排行上列第七位。
伯格爾
國籍:奧地利
代表麥拿輪的勝利總數:3
代表麥拿輪參加GP總數:48
與麥拿輪共度賽季:1990-1992
奧地利出生的伯格爾(Gerhard Berger) 於1990年加入麥拿輪,此前的六年為F1的ATS車隊,阿諾斯車隊,貝納通車隊和法拉利車隊效力。
他在麥拿輪總共待了三個賽季,在他共取得的十次勝利中,為麥拿輪F1車隊取得了三次。1990年第一年,他在車手錦標賽中列第三,但是該賽季沒能奪冠。1991年,他在車手錦標賽中列第四,但在日本大獎賽上首度為車隊贏得冠軍。1992年,他在車隊的最後一年,Berger在加拿大和澳大利亞大獎賽上贏得兩次冠軍,在車手錦標賽排行上居第五位。
離開麥拿輪之後,伯格爾在法拉利車隊又待了三個賽季,然後在貝納通待了兩個賽季。他總共參加了210場比賽,積下錦標賽385分,其中92分是為麥拿輪。
1998年伯格爾加入寶馬公司(BMW),成為BMW賽車運動計畫的總裁,他任此職五年,然後在2003年離開公司,花更多時間享受家庭的天倫之樂。
馬格努森
國籍:丹麥
代表麥拿輪的勝利總數:0
代表麥拿輪參加GP總數:1
與麥拿輪共度賽季:1995
馬格努森(Jan Magnussen)來到F1之前已經在1994年贏得英國F3錦標賽冠軍。他在1994年測試了一輛麥拿輪F1賽車,但接下來的賽季他代表闌尾術後養傷的常規車手哈基寧,只為車隊參加了一場比賽。那場比賽是太平洋大獎賽,馬格努森取得第十名。
布朗戴爾
國籍:英國
代表麥拿輪的勝利總數:0
代表麥拿輪參加GP總數:15
與麥拿輪共度賽季:1995
布朗戴爾(Mark Blundell) 在曼塞爾兩次退出錦標賽之後,於1995賽季成為麥拿輪F1車隊的簽約車手,以哈基寧為隊友,布朗戴爾參加了15場比賽,他的最佳成績是在義大利和澳大利亞大獎賽取得的兩個第四名。
布朗戴爾在麥拿輪的職業生涯於1996賽季被庫塔取代,1995賽季是他在此運動中的最後一年。他繼續參加了幾個賽季的CART CHAMPCAR系列比賽,並定期繼續參加Le Mans 24 Heures,在1992年這項比賽中奪冠。
布朗戴爾還為英國電視台任F1評論員。
布朗德
國籍:英國
代表麥拿輪的勝利總數:0
代表麥拿輪參加GP總數:16
與麥拿輪共度賽季:1994
布朗德(Martin Brundle) 在1994年加入麥拿輪F1車隊,成為哈基寧的隊友。此項運動已經成為他工作了十年的職業,並已效力過一些車隊,如:泰瑞爾,威廉士,布拉布漢姆,貝納通和萊傑爾車隊。
布朗德那年在摩納哥獲第二名,澳大利亞獲第三名,為車隊積下13分。他在車手錦標賽排行上居第七名。
布朗德只在麥拿輪待了一年,在1994賽季後為1995賽季回到他的老東家萊傑爾車隊。1996年是他在F1的最後一年,效力於喬丹車隊。
自從離開F1後,布朗德參加了幾場跑車賽事並在1990年贏得Le Mans 24 Heures冠軍。過去的幾年中,布朗德為英國電視擔任F1 評論員,而且是麥拿輪F1車隊車手庫塔的經理人。
安德瑞逖
國籍:美國
代表麥拿輪的勝利總數:0
代表麥拿輪參加GP總數:13
與麥拿輪共度賽季:1993
作為已經擁有成功事業的一名印第車車手,美國人安德瑞逖(Michael Andretti) 在1993年加入麥拿輪,先在1991年首次測試一輛麥拿輪賽車。他共為車隊完成了13場比賽, 然後被哈基寧取代參加該賽季的最後三場比賽。
對安德瑞逖來說不幸的是,他沒有得到足夠的賽季前測試以及受到限制練習圈數新規則的約束,使他在新環境中困難地掙扎。他為車隊取得的最好成績是在義大利大獎賽的第三名,他唯一的一個賽季在車手錦標賽排行上居第十一。
v 安德瑞逖轉向CART系列賽並繼續在美國賽車,直到2003年印第安納波利斯500賽後,他宣布退休。
哈基寧
國籍:芬蘭
代表麥拿輪的勝利總數:20
代表麥拿輪參加GP總數:131
與麥拿輪共度賽季:1993-2001
世界冠軍:2 (1998, 1999)
哈基寧(Mika Hakkinen)為蓮花車隊比賽了兩年後,在1993年加入麥拿輪。他的第一個職位是試車手,但隨後他取代了安德瑞逖參加該賽季的最後三場比賽;在日本大獎賽上得到第四名,該年在車手錦標賽排行第25位。
哈基寧在第一次比賽上比他的隊友塞納跑得更快,雖然他數次登上領獎台,直到1997年歐洲大獎賽,他才首次奪取冠軍。
接下來的一年他勢頭強勁地回到賽場,16場比賽中贏得8場(澳大利亞,巴西,西班牙,摩納哥,奧地利,德國,盧森堡和日本)並摘下他前所未有的車手錦標賽桂冠。在1999年,他重複這樣的競技狀態,贏得了巴西,西班牙,加拿大,匈牙利和日本站的勝利。
接連在1998年和1999年穩拿冠軍後,哈基寧再次守住了進入新千年的一級方程式首席地位的寶座。來自法拉利的挑戰在2000年來勢更猛,舒馬赫發起挑戰,贏得了賽季的頭兩場比賽。哈基寧在英國大獎賽中獲勝,並在賽季結束前又獲得七場勝利。然而這並非這名芬蘭人大獲全勝之際,哈基寧最終以亞軍結束該賽季。他比德國對手落後了19分。自從 1988年以來,賽季只有法拉利和麥拿輪兩個車隊爭鋒,這的確是第一次,四名車手共拿下442總分里的332分。
2001年是哈基寧待在麥拿輪車隊的最後一個賽季,也是他從事該項運動的最後一年。在蒙扎,他宣布將休假一年,不參加一級方程式比賽。他3次奪得桿位並在英國及美國大獎賽上獲勝,在車手錦標排行榜上列第五位。 哈基寧的年假結束了他和庫塔的長期車手搭檔關係。這對車手於1996年首次作為隊友亮相比賽,並一起參加了共99場大獎賽。
曼塞爾
國籍:英國
代表麥拿輪的勝利總數:0
代表麥拿輪參加GP總數: 2
與麥拿輪共度賽季:1995
曼塞爾(Nigel Mansell)在1995年加入麥拿輪之時,已從事F1事業15個年頭。曾是前世界冠軍(1992年他在威廉士車隊贏此殊榮),這名英國人在車隊參加了兩場比賽,聖馬利諾大獎賽位於第十名,西班牙大獎賽退出。
阿里艾特
國籍:法國
代表麥拿輪的勝利總數:0
代表麥拿輪參加GP總數:1
與麥拿輪共度賽季:1994
阿里艾特(Philippe Alliot)完成軍隊服役後,賽車事業起步相對較晚。他在十年的賽車事業中,參加了110場大獎賽。
阿里艾特在1994年與麥拿輪簽約,但只為車隊參加過一場比賽,那是當哈基寧沒法兒參加匈牙利大獎賽之時。他得到第七名,因此沒為車隊積一分。該年,他為Larrousse又比賽了一場比利時大獎賽,再次一分未得,他此後很快宣布退出這項運動。
自從離開F1,他已在電視台做評論員工作,也參加一些冰上比賽和Paris-Dakar汽車拉力賽。
【此貼子已經被作者於2005-2-27 16:53:55編輯過】
--------------------------------------------------------------------------------
--作者:麥拿輪
--發布時間:2005-2-27 16:22:04
--2005賽程
站次 大獎賽 時間 地點
1 澳大利亞大獎賽 3月6日 阿爾伯特公園
2 馬來西亞大獎賽 3月20日 雪邦
3 巴林大獎賽 4月3日 巴林
4 聖馬利諾大獎賽 4月24日 伊莫拉
5 西班牙大獎賽 5月8日 加泰羅尼亞
6 摩納哥大獎賽 5月22日 蒙特卡羅
7 歐洲大獎賽 5月29日 紐伯格林
8 加拿大大獎賽 6月12日 蒙特婁
9 美國大獎賽 6月19日 印第安納波利斯
10 法國大獎賽 7月3日 馬尼庫爾
11 英國大獎賽 7月10日 銀石
12 德國大獎賽 7月24日 霍根海姆
13 匈牙利大獎賽 7月31日 布達佩斯
14 土耳其大獎賽 8月21日 伊斯坦堡
15 義大利大獎賽 9月4日 蒙扎
16 比利時大獎賽 9月11日 斯帕
17 巴西大獎賽 9月25日 英特拉格斯
18 日本大獎賽 10月9日 鈴鹿
19 中國大獎賽 10月16日 上海
【此貼子已經被作者於2005-2-27 17:09:28編輯過】
--------------------------------------------------------------------------------
--作者:麥拿輪
--發布時間:2005-2-27 16:22:27
--現役車手簡介
基米·萊科寧(Kimi Raikkonen)
車號 9
國籍 芬蘭
生日 1979年10月17日
出生地 芬蘭 伊斯普
婚姻狀況 單身
身高 1.75米
體重 63公斤
居住地 瑞士
最喜愛的音樂 Eminem
愛好 滑雪板,跑步,練體操, X機車賽 , 冰球
網站 www.kimiraikkonen.com
參加F1賽的統計數據:
第一次參加大獎賽 2001年澳大利亞大獎賽
參加大獎賽次數 68
大獎賽積分 169
大獎賽獲冠軍次數 2
大獎賽獲得桿位次數 3
第一次獲得桿位 2003年 歐洲大獎賽
第一次登上領獎台 2002 澳大利亞大獎賽第三名
最快圈速 6
第一次比賽獲勝 2003馬來西亞大獎賽
F1一級方程式賽車比賽
2001 索伯車隊:9分; 車手錦標排名第十; 在奧地利和加拿大獲第四名; 在英國獲第五; 在澳大利亞獲第六名
2002 麥拿輪F1車隊:24分; 車手錦標排名第六; 在法國獲第二名; 在澳大利亞﹑歐洲紐伯格林和日本獲第三名
2003 麥拿輪F1車隊:91分; 車手錦標排名第二; 在馬來西亞奪冠, 在巴西﹑聖馬利諾﹑奧地利﹑摩納哥﹑匈牙利﹑美國和日本獲第二名, 在澳大利亞和英國獲第三名
2004 麥拿輪F1車隊:45分; 車手錦標排名第七; 在比利時奪冠, 在巴西和英國獲第二名, 在中國獲第三名
競賽史:
1988-1994 芬蘭Karting,獲幾次冠軍
1991 芬蘭Karting小型級別賽
1992 芬蘭Karting初級Raket賽,
1993 芬蘭Karting, Raket 級,芬蘭杯賽中總分第9 名
1994 芬蘭Karting Raket級,芬蘭杯總分第2名
1995 Karting方程式A:初次亮相獲得了首次成功
1996 Karting GP (歐洲系列); 世界錦標賽,北歐錦標賽; 在方程式A的;比賽中,最後總分獲第四
1997 芬蘭錦標賽:洲際A級 冠軍 ,北歐錦標賽:洲際A級賽;總分第四;Karting GP和世界錦標賽-應邀為Peter de Bruin車隊比賽
1998 芬蘭錦標賽;方程式A賽;冠軍。北歐錦標賽; 洲際方程式A賽;歐洲Karting GP;勝利者。超級A;總分第二。摩納哥杯;超級A級,總分第三。世界錦標賽;超級方程式A
1999 芬蘭錦標賽;方程式A賽;總分第二;世界錦標賽;超級方程式A賽;第十;雷諾方程式賽;Haywood賽;第一場比賽第三。雷諾方程式冬季系列賽;Manor Motorsports;4場比賽;4勝;福特Zetec歐洲杯方程賽:第五
2000 英國雷諾2000方程式賽:為Manor Motorsports冠軍; 10場比賽;7勝;10次登頒獎台;6次竿位;7圈最快圈;歐洲雷諾2000方程式系列賽;賽完3輪;2勝;2次竿位;2圈最快圈;代表索伯車隊參加F1測試排位賽
胡安-巴勃羅·蒙托亞(Juan Pablo Montoya)
車號 10
國籍 哥倫比亞
生日 1975年9月20日
出生地 哥倫比亞,波哥大
婚姻狀況 單身
身高 168米
體重 73公斤
現住地 蒙地卡羅,摩洛哥
喜愛的音樂 哥倫比亞藝術家,夏奇拉,朱恩斯和卡洛斯密福斯
愛好 電腦遊戲/滑雪/衝浪/高爾夫
個人網站 www.jpmontoya.com
參加F1賽的統計數據:
第一次參加大獎賽 2001年澳大利亞大獎賽
參加大獎賽次數 68
大獎賽積分 221
大獎賽獲冠軍次數 4
大獎賽獲得桿位次數 11
第一次獲得桿位 2001年德國大獎賽
第一次登上領獎台 2001年 西班牙大獎賽第二名
最快圈速 9
第一次比賽獲勝 2001年義大利大獎賽
F1一級方程式賽車比賽:
2001 威廉士車隊:F1積分31,年度車手排名第六;義大利站冠軍;西班牙大獎賽,紐伯加特林的歐洲大獎賽和日本大獎賽第二名。
2002 威廉士車隊:F1積分50,年度車手排名第三;澳大利亞,馬來西亞,西班牙和德國大獎賽第二名;奧地利,英國和比利時大獎賽第三名。創蒙扎賽道晉級賽最快圈速記錄。
2003 威廉士車隊:F1積分82,年度車手排名第三;摩納哥和德國大獎賽冠軍;歐洲,法國,英國和義大利大獎賽第二名;加拿大和匈牙利大獎賽第三名。
2004 威廉士車隊,F1積分58,年度車手排名第五;巴西大獎賽冠軍;馬來西亞大獎賽第二名;聖馬力洛大獎賽第三名。
2005 成為麥拿輪車隊車手
競賽史:
1984-1989 眾多哥倫比亞地區和全國兒童及少年各級別卡丁車賽冠軍頭銜
1990-1991 世界少年卡丁車賽冠軍
1992 參加了美國的Skip Barber比賽; 在哥倫比亞舉行的美洲雷諾方程式錦標賽, 八場比賽四次冠軍,五次桿位。
1993 哥倫比亞全國錦標賽GTI組冠軍。
1994 Sudam 125卡丁車賽冠軍; Barber Saab美國錦標賽第三名;墨西哥原型車賽桿位和賽道最佳成績;墨西哥N級別方程式,五場比賽三次冠軍,四次桿位。
1995 英國Vauxhall方程式錦標賽第三名;波哥大6小時賽車冠軍。
1996 在荷蘭的贊得弗爾得(Zandvoort)舉行的大師賽第四名; 英國三級方程式,獲得兩場勝利;波哥大6小時賽車第一名;與賓士公司一起在銀石參加了ITC比賽
1997 世界汽聯F3000國際賽第二名(Marko 車隊); 第一次F1試車(威廉士車隊)
1998 以總積分(65分)獲得世界汽聯F3000國際賽冠軍(Super Nova車隊);到北美加入了葛納西車隊;威廉士車隊試車手
1999 1999 聯邦快遞卡丁車系列賽冠軍,年度卡丁新人獎,七次勝利,七次桿位。該項賽事歷史上最年輕的冠軍
2000 聯邦快遞卡丁車系列賽第九,三次冠軍,六次桿位。首次參加印地500大賽即摘得冠軍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