麗春花[中藥]

麗春花[中藥]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麗春花,中藥材名。本品為罌粟科植物麗春花的花或全草。4~6月,花開時採收,曬乾。功能主治為:治痢疾。花五分至一錢(或鮮草五錢至一兩,或乾草三至六錢)煎湯分兩次內服。

基本信息

來源

本品為罌粟科植物麗春花的花或全草。4~6月,花開時採收,曬乾。

性味歸經

大腸經。

功能主治

《江蘇省中草藥新醫療法展覽資料選編》:治痢疾。花五分至一錢(或鮮草五錢至一兩,或乾草三至六錢)煎湯分兩次內服。

形態特徵

二年生草本,莖高30~90厘米,全株密生粗毛。莖直立,疏分枝。葉互生,羽狀中裂或全裂,少有全緣,裂片線狀披針形,銳尖頭,有齒牙邊緣。花直徑5厘米以上,生於枝的頂端,耒開放時花蕾下向;萼片2,外面生粗毛。綠色白邊,成橢圓形船狀,花開時即脫落;花瓣4,略成圓形或廣圓形,有光澤,長3~4厘米,全緣,有時有圓齒或深切裂,花色有赭紅,深紫、猩紅等,少有白色或淡紅色,邊緣有時有深色斑點,相對的兩瓣較其他兩瓣梢大;雄蕊多數;中央為蜂蕊,子房倒卵形,長1.3厘米許,柱頭呈放射狀,被覆在子房頂部。蒴果長約1厘米以上。花期5月。

分布區域

原產歐洲,我國有栽培。

生長習性

喜溫暖濕潤、陽光充足的環境條件,耐寒、怕暑熱。適宜排水良好、疏鬆肥沃的砂壤上。忌連作。屬深根京植物;本耐移栽,能自播繁衍。

繁殖方式

種子繁殖。

栽培技術

北方早春播於溫室或陽畦育苗,然後帶上移入田間。淮河以南於9月下旬直播於露地,冬季蓋草保護越冬。東北、西北夏季涼爽的地區,可在4月初直接露地撒播,播種地表土保持濕潤,下種時因種子很小(千粒重0.33g),需以細砂混合後均勻撒播,萌發適宜溫度20℃條件下半月可出苗,發芽串為98%。田間管理直播出苗後間苗2次,每穴保留2-3株,株距30-40cm。雨天要及時排水。開花期可根外追肥施過磷酸鈣。

化學成份

全草含麗春花定鹼、麗春花寧鹼、原阿片鹼、異麗春花定鹼,以及蒂巴因、黃連鹼、白屈菜紅鹼、四氫表小檗鹼、血根鹼等多種生物鹼。花中含花色素,如矢車菊素的甙和袂康蹄紋天竺甙、袂康酸。

相關論述

《江蘇省中草藥新醫療法展覽資料選編》:治痢疾。花五分至一錢(或鮮草五錢至一兩,或乾草三至六錢)煎湯分兩次內服。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