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鳴鄉

鹿鳴鄉

鹿鳴鄉位於祥雲縣東南部,距縣城39公里,是兩州(大理)三縣(祥雲、彌渡、南華)的交界地,這裡曾經是森林茂密、溪流遍布、鳥語花香、馬鹿長鳴之地,古稱鹿窩河。鄉政府所在地鹿鳴街經度為100°45′,緯度為25°18′。東北連下莊鎮,東依普棚鎮,東南與楚雄州南華縣接壤,西南與彌渡縣毗鄰,西北接雲南驛鎮,距州政府93公里。

基本信息

(圖)鹿鳴鄉鹿鳴鄉

簡介

境內彌長河、鹿鳴河、雄里河貫穿全境,向南注入禮社江,構成紅河水系,是紅河水系的源頭之一。地處中山河谷,山脈與河谷並列行,帚狀排列,扇形分開,地勢北高南低,海拔高低錯落,最高點為西部的大梁子,海拔2095m,最低端為雄里河谷海拔1347m,是全縣最低點。鄉政府所在地海拔1620m,屬於典型的亞熱帶低熱河谷氣候,年平均氣溫17.1℃,最熱月7月平均氣溫22.6℃,最冷月1月平均氣溫9.9℃;溫暖濕潤,雨熱同季,年降雨量555.7mm,無霜期長達255天以上,晝夜溫差大,立體氣候明顯,年平均日照為2623.9小時,光質好,紫外線強;森林轉覆蓋率為38.38%,適宜多種農作物及經濟禁果。

全鄉總戶數3460戶,其中農業戶數3345戶有人口12703人,其中農業人口12583人,非農人口120人,少數民族481人,人口密度為84人/平方公里。鄉內治安狀況良好,武裝部及民兵組織健全。

鹿鳴鄉現有國土面積153.22平方公里,有耕地面積8549畝,人均耕地面積0.67畝,其中水田1490畝,旱地7059畝。有豐富的煤炭資源和熱量資源,素有“天然溫室”之稱。土壤多為砂頁岩風化形成的偏酸性砂壤土,土層深厚,有機質含量豐富,非常適合種植水稻、玉米、蠶豆、小麥、薯類等多種糧食作物,也非常適宜種植以柑桔、黑腰棗為主的亞熱帶水果和以美國山核桃、板栗為主的乾果等植物,還可種植以茶花杜鵑花為主的花卉植物及多種藥材、林木等經濟植物。

主要特色產品有幾千畝的柑桔,年產3500多噸優質無公害桔果產品,美國山核桃、板栗也初具規模,有一定的產品供應市場。

人文地理

(圖)鹿鳴洞經古樂鹿鳴洞經古樂

鹿鳴鄉位於祥雲縣南部,是兩州(大理州楚雄州)三縣(祥雲縣、彌渡縣、南華縣)的交界地,西北兩面連雲南驛鎮,南部的龍水、桑木與彌渡相連,東部與普淜接壤,東南的雄里與南華縣接壤,總面積153.22平方米,轄7個村委會,57個村民小組,56個自然村,主要以彝族為主。

鄉政府駐地座落於鹿鳴廟山腳“老水城”,距縣城39公里。地勢北高南低,最高海拔2095米,最低海拔1347米,為全縣最低點。年平均氣溫17.1℃,素有“天然溫室”之稱。

相傳,古時的鹿鳴是一個古木蔥鬱,馬鹿常鳴的世外桃源。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的“大躍進”時期,大煉鋼鐵銅,砍柴燒炭,加之過度的毀林開荒,生態極度惡化,1986年,一場歷史罕見的洪水,土石流災害給鹿鳴造成毀滅性的破壞。80年代後的歷屆領導重抓生態,森林覆蓋率恢復至38.38%。目前鄉域經濟逐年發展,烤菸、柑桔、美國山核桃、生豬養殖四個支柱產業已初具規模。

據傳,鹿鳴曾是“茶馬古道”的一條捷徑。馬幫從雲南驛出發,途徑前所妙村、雄里坡三街梁子、南華九街梁子可直達景東地帶。
鹹豐六年(1856年,)回族英雄杜文秀起義途徑鹿鳴時與清軍開戰,沿鳳凰山腳(後改稱廟山)築埂圍水60餘畝,埂高五尺,水深4米。形成一片茫茫水海(後稱“老水城”),清軍一時難以攻破。

1949年為全面解放雲南,中國人民解放軍滇桂黔邊縱八支隊總部設於鹿鳴鳳凰山文昌宮,舉辦培訓班2期,培訓骨幹120多名。

鹿鳴有悠久的歷史文化,鹿鳴洞經古樂以古樸優雅見長,境內僅存的“叫雞、胡撥、筴、琵琶(五弦)”四件古樂器曾在昆明舉辦的“中國西部文化產業博覽會”上陳列展出。桑木箐老君殿(始建於清光緒26年)被祥雲縣政府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農村經濟

(圖)煤礦企業煤礦企業

2006年全鄉實現國民生產總值5015萬元,比上年增長14.9%;在國民生產總值中,第一產業完成3343萬元,比上年增長11.5 %;第二產業完成694萬元,比上年增長15.3%;第三產業完成978萬元,比上年增長28.7%;第一、二、三產業分別占總產值的66.7%、13.8%、19.5%。農村經濟總收入3511萬元,實現地方一般預算收入111萬元。

主要農產品產量:鹿鳴是以種植業為主的農業山區鄉,以糧、煙、水果、禽畜為主要收入。2006年,糧食總產量為510.57萬公斤,烤菸產量為52.98萬公斤,蔬菜總產量為65.09萬公斤,油料作物產量為3.62萬公斤,水果產量為68.42萬公斤;糧煙產量比例為9.64:1; 農業總產值現價為3343萬元,比上年增長11.5 %,其中:農業產值為1956萬元,林業產值為787萬元,畜牧業產值為592萬元(年末生豬出欄7084頭,存欄8769頭;出欄36隻,存欄134隻;牛出欄244頭,存欄3709頭;馬存欄7匹;驢存欄414頭;騾存欄1756頭;雞出欄13041隻,存欄21711隻;禽蛋產量2.52萬公斤)。年末耕地面積8549畝,人均占有耕地0.67畝,農民人均產糧399公斤。完成退耕還林 14584 畝,義務植樹3.1萬株。

特色產業

(圖)柑桔 柑桔

鹿鳴以烤菸、柑桔為特色支柱產業。鄉內有豐富的煤炭資源,工業經濟主要以煤炭開採為主。2006年,有13個工礦企業,從業人員420人,比上年增長1.5%;工業總產值1210萬元,比上年增長15.1%;營業收入1190萬元,比上年增長15%;實現利潤總額56萬元,比上年增12%;上交稅金111萬元,比上年增長15.6%。納入登記管理的個體工商戶109戶,實現營業收入624萬元,比上年增長15.1%;實現利潤總額22萬元,比上年增長的12%,實交稅金8萬元。

為順應現代農業經濟發展的趨勢,積極調整產業結構,提質增效,突出特色闖市場。時下正在發展烤菸(紅大品種)、優質柑桔、美國山核桃、日本甜柿和新品種板栗;發展生豬養殖和土雞養殖。2006年,全鄉種植烤菸3800畝,產量達52.94萬公斤,實現產值600萬元,鄉內計畫未來我鄉每年規劃烤菸種植面積4000畝左右,加大科技興煙力度,為菸草部門提供優質菸葉,為國家創造巨大的經濟利益,為民眾脫貧致富奔小康奠定堅實的基礎。經濟林果以柑桔為主, 2006年底全鄉種植柑桔面積11047畝,總產量突破600噸,年產值突破400萬元。鹿鳴柑桔在市場上供不應求,於2001年被雲南省農業廳認證為“無公害農產品”,2004年被國家農業部農產品質量安全中心認證為“無公害農產品”。計畫從2006年至2010年投資225萬元發展5000畝優質柑桔。2002年,鹿鳴試驗種植美國山核桃,至2006年已發展到7350畝,並產生了經濟效益,計畫從2006年至2010年投資225萬元發展4500畝美國山核桃。2005年引進試驗種植日本甜柿200畝,部分林果長勢良好,市場前景廣闊。在發展柑桔、核桃的同時,積極提升、改進傳統板栗,推廣種植新品種板栗,增加了產量,給民眾帶來了實惠。

2006年為加大科技養殖力度,對傳統豬種進行改良,從祥雲宏海豬場引進種公豬12頭、種母豬31頭,從而最佳化生豬質量,促進生豬養殖業的發展,當年肥豬出欄7084頭,產值達65萬元左右,年末存欄8363頭。計畫從2006年至2010年投資125萬元扶持500戶生豬養殖規模戶。土雞養殖也是鹿鳴的一大亮點,在科技發展、飼料橫溢的市場上,人們很難吃上香噴噴的土雞,大多受飼料的影響,出現了心腦血管疾病。土雞味美、營養豐富,正好彌補了洋雞和洋雞蛋的不足,土雞和土雞蛋具有廣闊的市場空間。年內土雞出欄13919隻,產值達45.6萬元,年末存欄20584隻。計畫從2006年至2010年投資75萬元扶持500戶土雞養殖規模戶。

基礎設施

(圖)集市集市

(1)水利:鹿鳴是典型的農業山區鄉,農業基礎設施薄弱。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和促進農業增產增收,鹿鳴鄉鄉加大農業水利設施的建設力度,全年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13萬元,比上年增長12%。2006年全鄉新建小水窖425個,投資93.5萬元,增加蓄水量11475立方米,可改善農業灌溉條件,增加灌溉面積400畝。治理水土流失面積達2平方公里,解決了260人和128頭大牲畜的飲水困難問題,水利化程度達20%。

(2)五通情況:鹿鳴基礎設施薄弱,嚴重製約著鄉村發展。為改變現狀,鄉村兩級積極向上爭取項目資金及民眾自籌,通過與祥雲縣電力公司、交通局、廣電局等相關單位協調,實現了舊貌換新顏。目前,全鄉7個行政村都已實現了通電、通水、通路、通電話;56個自然村均已通電,通電率達100%; 26個自然村通水,通水率達46.4%; 45個自然村通路,覆蓋率達80%; 56個自然村通電話,覆蓋率達100%。

(3)能源建設:為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實現節能降耗,積極回響中央號召,加大能源建設力度。通過向祥雲縣科技局、科協爭取項目資金及民眾自籌,至今建成221口沼氣池,占全鄉的6.6%。2006年,羅溪村進行千村扶貧整村推進,新建和完成一池三改93戶,占全鄉的2.8%。

鹿鳴屬低熱河谷氣候,日照充足,具有利用太陽能的優勢,但因發展滯後,經濟收入低,無法充分利用現有的熱資源。目前,全鄉只有23戶人家安裝了太陽能,占全鄉總戶數的1%。

(4)集貿市場:全鄉建有兩個綜合市場,一個是鹿鳴街綜合市場,占地28公頃;另一個是雄里三街綜合市場,占地13公頃。有小商品商店50多個。有生豬定點屠宰場一個,占地0.13公頃。

(5)街道建設情況:鹿鳴街主街道全長560多米,截至2007年10月已完成硬化路面380米,占全長的67.9%;街道供水水源屬地表水,未經處理直接引到鹿鳴村北部廟山的高位水池中。無統一的管網規劃,引水管呈無序狀態。無統一的排水設施,排水採用明溝,生活用水未經處理,直接排放。安裝了路燈;街道兩旁栽上了行道樹,綠化美化了街道環境。

(6)環衛設施:集鎮建有公廁一個、垃圾坑一個,有專人管理,負責環境衛生。

文化教育

全鄉有8所學校,其中1所初級中學,7所國小。2006年,鹿鳴初級中學在校學生383人,教職工29人;彌長國小在校生137人,教職工8人;鹿鳴國小在校生413人,教職工19人;羅溪國小在校生75人,教職工5人;龍水國小在校生126人,教職工8人;桑木箐國小在校生120人,教職工7人;雄里坡國小在校生90人,教職工8人;大凹奈國小在校生79人,教職工7人2006年底,全鄉已完成6所國小和1所中學的教學樓新建工作,除龍水國小在祠堂廟宇中外,各所學校都實現了遠程教育,並更新了桌椅板凳,但部分學校的教師和學生宿舍善未得到根本改善,條件十分艱苦。學齡兒童入學率達97.93%、九年義務教育普及率及升學率分別為89.1%40.9%。

2008年8月,鄉文化站綜合樓建成並投入使用,站內全藏書2096冊,圖書流通數量達1620冊,有7個村級黨員活動室、7個村文化活動室和7個村級業餘文藝宣傳隊。全鄉7個村委會只有鹿鳴和桑木通有線電視,其覆蓋率為17.5%,廣播覆蓋率為100%。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