鳩

鳩(Pigeon)是鳩鴿科部分鳥類的通稱,約300多種。鳩通常是指該科中體型較小而尾長的成員。為熱帶森林中羽色鮮艷的食果鳥類和溫熱帶地區的食種子鳥類。這些鳥類為晚成性,親鳥會分泌鴿乳哺育雛鳥,這在鳥類種也是獨特的現象。分布廣泛,除兩極外幾乎都能見到,鳩成員之間體型差異也不小,小型的種類如澳大利亞的寶石姬地鳩(Geopelia cuneata)體長不過20厘米。紐幾內亞的三種鳳冠鳩體長則可超過80厘米,是鳩中最大的種類。鳳冠鳩也是鳩類中最漂亮的成員。中國有綠鳩、南鳩、鵑鳩和斑鳩等。

基本信息

簡介

紅頂綠鳩紅頂綠鳩
拼音:jiū 詞義:①鳩鴿科部分種類的通稱。我國有綠鳩、南、鵑鳩和斑鳩等。②通“勼”。聚集。③安定。《國語·語九》:“庶曰可以鑒而鳩趙宗乎!”④古代土地的量名。⑤據《呂氏春秋通詮·慎勢》載:鳩是一種行於沙中的運載工具,其特點應該是車輪非常寬,可以防止車輪陷入沙中;同時,車輪與地面的接觸面上有深底花紋,用於增大行車時的摩擦力,防止打滑。“水用舟,陸用車,塗用輴,沙用鳩,山用樏。――《呂氏春秋·慎勢》⑥姓
鴿形目(Columbiformes)鳩鴿科(Columbidae)的許多種鳥類。鴿這兩個名字常可換用,雖然鳩通常是指本科中體型較小而尾長的成員。也有例外:馴鴿是一種比較典型的鴿,卻常被稱為岩鳩,因此俗名並不表明生物學關係。

特點

紫胸果鳩紫胸果鳩
嘴比較短,基部柔軟;主要營樹棲生活;特別擅長飛行;吃植物性食物;它們的嗉囔能分泌乳汁用來哺育雛鳥:如岩鴿.山斑鳩等。
鳩有15種,最常見有班鳩、山鳩等。介紹幾種鳩如下:
“斑鳩”turtledove是鴿形目鳩鴿科斑鳩屬鳥類的通稱。體長27~35厘米。斑鳩屬主要分布於非洲,少數種類在亞洲南部熱帶。灰斑鳩分布歐亞大陸溫帶地區,從歐洲東南部一直到日本,已擴展到歐洲其它地區以及美國各州。
珠頸班鳩原來產於亞洲南部,之後被引入美國、印度尼西亞北部、澳洲、紐西蘭。
“紅鳩”產於台灣,其頸背上戴著細細的黑色頸環。能夠藉由它們的羽色,很容易分辨出紅鳩的性別:雄鳥全身大致為淡淡的酒紅色,雌鳥母鳥則以樸素的灰褐色為主。以樸素的灰褐色為主。雌、雄紅鳩常常相偕共同覓食,或是互相梳理對方的羽毛。主要的食物是果實、稻田間種子以及剛發出的嫩芽等。
北美常見的鳩為Mourningdove,直譯為悲鳩,體長23~34cm,重100~175g。雄鳥在整個繁殖期間叫聲憂鬱。一夫一妻制,可能終身為伴。雌鳥和雄鳥共同築
珠頸鳩珠頸鳩
巢,約需12~14天,一窩有5~6隻雛鳥,以返吐方式餵食,又稱為“鴿乳”餵食。主要食物有葵花籽、小米、高粱、玉米等。
“黃腳綠鳩”在國外分布於印度、緬甸、泰國和中南半島一帶,在我國僅分布於雲南西部潞西、耿馬和南部的西雙版納等地,棲息於丘陵和山腳平原等海拔較低的常綠闊葉林及灌叢中,尤其是榕樹等野果豐富的樹上,有時也出現於林緣的耕地上。常單獨或成對活動,最多時為10餘只。清晨和傍晚喜歡站在樹頂的枝上,常在沒有樹葉的枯枝上鳴叫。主要以果實為食,有時還吃玉米、穀粒等農作物的種子和樹木的嫩芽等,也會啄取砂粒和含有鹽分的泥土等。繁殖期為4~8月。雄鳥和雌鳥在3月份就開始進行求偶活動,雄鳥的求偶行為主要挺胸、兩翅低垂、不斷地點頭和圍繞雌鳥走動等,同時發出“咕咕”的叫聲。雌鳥也以相似的動作來應答。通常成對營巢繁殖,每窩產卵1至3枚。卵的形狀為闊卵圓形,白色、光滑無斑。雄鳥和雌鳥輪流孵卵,孵化期為14天。
“橙胸綠鳩”也叫赤胸綠鳩或橙胸鳩,是小型鳥類,體長24~29厘米,體重135~200克。橙胸綠鳩分布於巴基斯坦、印度、緬甸、斯里蘭卡,以及中南半島、
綠蓑鴿(尼柯巴鳩)綠蓑鴿(尼柯巴鳩)
馬來西亞和印度尼西亞的爪哇等地,在我國僅分布於海南島,偶爾見於台灣。雄鳥的前額、眼先和頭頂為黃綠色,枕部、後頸和上背為藍灰色,背部、肩部、腰部、尾上覆羽和翅上的小覆羽為褐綠色,尾上覆羽更多棕褐色,尾羽為深灰色,具寬闊的淡灰色端斑和黑色次端斑。翅膀上的中覆羽為綠色,具有寬的黃色邊緣,翅上的大覆羽為黑色,也具有寬的黃色羽緣。頰部、喉部和前頸為綠色,頦部和喉部的中央為黃色,上胸部橫跨著一條寬的紅紫色橫帶,緊接其後又有另一條更寬的棕橙色橫帶,是它與其他綠鳩類的主要區別之一。下胸為淡黃綠色,到腹部變為亮黃色。體側為灰綠色,尾下覆羽棕色。雌鳥和雄鳥的羽色相似,但胸部沒有紫色和橙色的帶斑,與腹部同為綠黃色,尾下覆羽較淡,為淡棕黃色,背部、肩部有較多棕褐色。虹膜的外圈為粉紅色至緋紅色,內圈為藍色,眼周的裸露皮膚紫藍色。嘴呈淡藍綠色,先端黃色。腳深紅色,爪角褐色。橙胸綠鳩主要為留鳥,棲息于山地丘陵和低地上的熱帶雨林及次生林中。通常單獨或成5~6隻的小群活動,有時也與其他鳥類混群活動。早晨和傍晚活動最為頻繁。喜歡棲息於枯立的樹頂枝上。叫聲為美妙抑揚的口哨聲。主要以榕樹果實為食,也吃其他植物的果實與種子。繁殖期為4~7月。發情時上下揮動尾羽,不斷地鞠躬和點頭。營巢於林中的小樹上,也在較高的灌木樹上和竹杈上營巢。每窩產卵2枚。
“綠皇鳩”別名綠南鳩、大綠鳩,屬於鳩鴿科,學名為Duculaaenea。大型鳩鴿類。全長37厘米左右。上體綠色,具青銅綠金屬光澤。額、頭頂、頸灰色。飛羽銅綠色至墨綠色。尾下覆羽暗栗紅色。下體絨灰色。棲息於河邊次生林及山地熱帶雨林內。主食野果、嫩芽,也吃少量昆蟲。春未及整個夏天均產卵。築巢於林內葉茂的樹椏間,以小枝條堆砌而成。每窩產卵1~2枚,白色。雌雄共同築巢、孵卵及育雛。產於雲南西、南部,海南、廣東。屬於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鳳冠鳩

紫胸鳳冠鳩紫胸鳳冠鳩
紫胸鳳冠鳩(Gourascheepmakeri),又名南冠鳩,是一種大型的冠鳩,長約75厘米,分布在巴布亞紐幾內亞的南部低地森林。它們呈藍灰色,絲狀冠呈銀灰偏藍色,紅色的瞳孔及深栗色的胸部。雌與雄相似。它們孵卵通常待在樹上。在15個月大時開始繁殖,每次產1枚卵,待卵孵化後,還會照料幼鳥幾個月。]由於近20-30年生態環境的破壞以及人類的大肆捕殺,紫胸鳳冠鳩的數量逐年下降,接近滅絕。。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列為易危物種;被《華盛頓公約》列為保護物種,保護級別:Ⅱ級。

拼音是jiu的漢字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