鱉肉

鱉肉

鱉肉為鱉科動物中華鱉的肉。滋陰涼血。治骨蒸勞熱,久瘧,久痢,崩漏帶下,瘰癧。功用是滋陰涼血,益氣升提。主治肝腎陰虛,頭暈眼花,腰膝酸軟,遺精;脾虛氣陷,脫肛,身倦乏力,飲食減少;沖任不固,月經量多色淡,淋漓不盡等。

基本信息

【名稱】:鱉肉

鱉肉鱉肉

【拉丁名】Amyda sinensis (Wiegmann)

【來源】為鱉科動物中華鱉的肉,動物形態詳鱉甲條。

【化學成分】

食部100克含水分80克,蛋白質16.5克,脂肪1.0克,碳水化物1.6克,灰分0.9克;鈣107毫克,磷135毫克,鐵1.4毫克,硫胺素0.62毫克,核黃素0.37毫克,尼克酸3.7毫克。

又每100克含維生素A13國際單位

【動植物形態】

1.中華鱉,體呈橢圓形或近卵圓形,成體全長約30-40cm。頭尖,吻長,形成吻突呈短管狀;鼻孔位於吻突前端,上下頜緣覆有角質硬鞘,無齒,眼小;瞳孔圓表,鼓膜不明顯,頸部可長達70mm以上,頸基部無顆粒狀疣,頭、頸可完全縮入甲內。

鱉肉鱉肉
背腹甲均無角質板而被有革質軟皮,邊緣具柔軟的較厚的結締組織,谷稱裙邊。背麵皮膚有突起小疣,成縱行棱起,背部中央稍凸起,椎板8對,肋板8對,無臀板,邊緣無緣板相連。背部骨片沒有完全骨質化,肋骨與肋板癒合,其末端突出於肋板外側。四肢較扁平,前肢5指;內側三指有外露的爪;外側二指的爪全被皮膚包裹而不外露,後肢趾爪生長情況亦同,指、趾間具蹼而發達。雄性體較扁而尾較長,末端露出於裙邊;雌性尾粗短,不露出裙邊。泄殖肛孔縱裂。頭頸部上面橄欖綠色,下面黃色,下頜至喉部有黃色斑紋,兩眼前後有黑紋,眼後頭頂部有10餘個黑點。體背橄欖綠色或黑棕色,具黑
鱉肉鱉肉
斑,腹部肉黃色,兩側裙邊處有綠色大斑紋,近尾部有兩團豌豆大的綠色斑紋。前肢上面橄欖綠色;下面淡黃色,後肢上面色較淺。尾部正中為橄欖綠色,余皆為淡黃色。
2.山瑞鱉,體近圓形,當體重9kg時,長、寬達36cm×21cm,體重大者可達20kg。體背隆起,皮膚粗糙,體背、邊緣、頸基部、四肢及尾部均有大小不等的肉質喜釘狀突起;體後部的鼓釘更大而密。邊緣內質裙邊甚為肥厚。四肢粗壯,側扁。尾短,略呈扁圓錐形,基部寬,末端尖。體灰黑色、墨綠色、紫黑色或黑青蓮色。、四肢烏黑色或墨綠色。腹面烏黑色帶紫,具深色斑塊。

【食譜】

●洋蔥炒鱉

[原料]鱉肉200克,洋蔥250克,紅蘿蔔50克,花生油、蚝油、海鮮醬、鹽,雞精、醬油,料酒、白糖、生粉、胡椒粉、蔥、姜、蒜適量。

[做法]1、鱉肉切塊入盆加醬油、料酒、生粉拌勻醃10分鐘;洋蔥切塊、紅蘿蔔切片焯水;姜,蒜切碎,蔥切段。2、炒鍋燒熱放油,放姜、蒜炒出香味,鱉肉下鍋炒乾水份,放蚝油、水煮15分鐘,放洋蔥,紅蘿蔔海鮮醬炒2分鐘,放白糖、雞精調味,撒胡椒粉、蔥即成。

●鵪鶉蛋燴鱉

鱉肉鱉肉

[原料]鱉肉200克,鵪鶉蛋20個,花生油、蚝油、番茄汁、醬油、料酒、鹽、雞精、白糖,生粉、胡椒粉、蔥、、蒜適量。

[做法]1、鱉肉切塊入盆加醬油、料酒、生粉拌勻醃10分鐘;鵪鶉蛋煮熟去殼;姜、蒜切碎,蔥切段。2、炒鍋燒熱放油,放姜、蒜炒出香味,鱉肉下鍋炒乾水份,放蚝油、水燜15分鐘,放鵪鶉蛋、番茄汁煮5分鐘,加鹽、白糖、雞精調味,撒胡椒粉、蔥即成。

●菜心炒鱉

[原料]1、鱉肉200克,菜心500克,紅蘿蔔50克,花生油蚝油、海鮮醬、醬油、料酒、鹽、雞精、白糖、生粉、胡椒粉、蔥、姜、蒜適量。

[做法]1、鱉肉切塊入盆加醬油、料酒、生粉拌勻醃10分鐘;菜心去葉切成4厘米長段過水;紅蘿蔔、切片;姜、蒜切碎,蔥切段。2、炒鍋燒熱放油,放姜、蒜炒出香味,鱉肉下鍋炒乾水份,放蚝油、水煮15分鐘,放菜心、紅蘿蔔海鮮醬、鹽炒2分鐘,放白糖,雞精調味,撒胡椒粉,蔥即成。

●淮杞鱉甲湯

鱉肉鱉肉
[原料]鱉500克,淮山30克,杞子15克,雞500克,桂圓肉少許,鹽、雞精、姜適量。

[做法]1、將鱉宰殺洗淨,鱉甲切成塊;雞宰殺洗淨切塊;淮山洗淨,用清水浸泡半小時,杞子洗淨;姜切片。2、將全部材料放入燉鍋內,用武火燒開後再用文火煲3小時,加鹽、雞精調味目口成。

宰鱉“五步曲”

第一、去膜 → 第二、取血 → 第三、開膛 → 第四、掏髒 → 第五、切塊

鱉皮表面有層薄薄的白膜,褪其膜可去掉其身上的全部污穢。其方法是把鱉仰放在盆中,然後用將開的(80~85°左右)熱水燙其全身半分鐘,再取起後用手褪去其身上表面的薄膜。特別須注意褪淨其頸部、腋窩和四趾有皺褶地方的薄膜,並剝去腳趾甲。

若需取血,可在燙鱉之後,把鱉仰放,其頭自然伸出(企圖翻身)。此時,即可用刀砍下其頸,再將鱉身倒置,鱉血則從頸的刀口處流出,用碗接著即可。如果無需取血,就不必經過這一步驟。

鱉甲與其底板交接之處(即裙邊下周圍一圈)開刀,把鱉對半剖開。

掏髒開膛後,掏出全部內臟,棄肺留肝;心和,並分別洗淨。(注意不要把其膽弄破)。

先把鱉的四肢剁開,然後將其裙邊片出,最後將背甲和底板分別砍成塊即可。

【特性】

【性味】甘,平。

①《別錄》:味甘。

鱉肉鱉肉

②《千金·食治》:味甘,平,無

③《本草圖經》:性冷。

【歸經】《本草求真》:入肝。

【功用主治】

【功用主治】滋陰涼血。

治骨蒸勞熱,久瘧,久痢,崩漏帶下,瘰癧。

①《別錄》:主傷中益氣,補不足。

②《千金·食治》:療腳氣

③孟詵:主婦人漏下羸瘦。

鱉肉鱉肉

④《本草拾遺》:主熱氣濕痹,腹中激熱。五味煮食之。當微泄。

⑤《日華子本草》:益氣調中,婦人帶下,治血瘕腰痛。

⑥《本草圖經》:補虛,去血熱。

⑦《日用本草》:補勞傷,壯陽氣,大補陰之不足。

⑧《綱目》:作臛食,治久;作丸服,治虛勞,痃癖,腳氣。

⑨《本草備要》:涼血補陰,亦治瘧、痢。

⑩《隨息居飲食譜》:滋肝腎之陰,清虛勞之熱。主脫肛,崩帶,瘰癧,症瘕。

【注意事項】

【用法與用量】煮食或入丸劑。

【宜忌】脾胃陽虛及孕婦忌服。

鱉肉鱉肉

①《日用本草》:與礬石相反。

②《本草備要》:忌莧菜、雞子。

③《本草從新》:脾虛者大忌。

④《隨息居飲食譜》:孕婦及中虛寒濕內盛,時邪未淨者切忌之。

【選方】

①治骨蒸勞嗽:團魚二個,貝母、前胡、知母、杏仁、柴胡各等分。

上藥與魚同煮熟,取魚連汁食之。

將藥焙乾為末,用骨更煮汁一盞,和藥丸梧子大。

每服二十丸,煎黃芪六一湯,空心送下。

病既安,仍服黃芪六一湯調理。

鱉肉鱉肉

(《婦人良方》團魚丸) ②治心腹堅症:蠶矢一石,桑柴燒灰,以水淋之五度,取生鱉長一尺者,納中煮之爛熟,去骨,細擘,銼,更煎令可丸,丸如梧子大。一服七丸,日三。

(《補缺肘後方》) ③治寒濕腳氣,疼不可忍:團魚二個,水二斗,煮一斗,去取汁,加蒼耳、蒼朮、尋風藤各半斤,煎至七升,去渣,以盆盛熏蒸,待溫浸洗。

(《乾坤生意》) ④治久瘧不愈:團魚一個,去肝、腸,用豬油燉,入鹽少許服。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