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曉

魯曉

魯曉,號雪子,別署“聽雨軒”,山東省美術家協會會員,國家二級美術師。

簡介

魯曉是一位好讀書

,善思考的青年畫家,他對待傳統文化,尤其是老莊哲學的理解足夠透徹,他又善行萬里,觀景寫生,他曾六上太行、四次入川,他的足跡踏遍了大半箇中國,魯曉老弟有一怪異,寫生不到名勝之地,他認為沒有自然景觀,他專到深山野壑幾近無人居住之地,因此他有獨到的山水畫觀,尤其他的雪景山水更為藝術界同仁所稱道。上幾年他到中國文聯找著名書法家羅楊為他要出的山水畫集題字,羅楊看了他的畫後,很是欣賞。當即為他題了【魯曉中國畫】幾個大字。他的畫面飽滿而不膩塞,含蓄而不淡薄。他的畫集集聚著大自然的內在節律及山川的人文精神。山水情節溢於淋灕水墨,如行雲流水是也。

作品賞析

畫技小道興衰亦關乎時運,丹青一理庸奇全賴以人品。時下書畫繁榮,是時代興盛的必然產物,

畫畫寫字的人也就越來越多,尤其深受儒家哲學影響的齊魯大地,國粹文化更是深入千家萬戶,地處魯中地區的淄博近來就成了全國的書畫焦點,可謂地傑人靈,書畫之韻,清香溢遠,筆墨之痕,集光耀目。作畫特點
魯曉中國畫在構圖、用筆、用墨、敷色等方面,也都有自己的特點。能夠很好表現特殊的意境和畫者的主觀情趣。能用極其細膩的筆觸描繪物象,又能豪放簡練的筆墨描繪物象的形神,有高度的概括能力,又有以少勝多的含蓄意境,落筆準確,運筆熟練,得心應手,意到筆到。
魯老師的國畫構圖不拘一格,但又總是恰到好處。構圖時就已經把實
物與意境巧妙地結合,靈活的運
用繪畫技巧,選擇最佳的構圖,把見得到的和見不到的景物統統攝入自己的畫面。這是中國的國畫家們
根據內容和藝術表現的需要而創造出來的獨特的技法。
對於用筆,魯老師一向遵循傳統,用筆講求粗細、疾徐、頓挫、轉折、方圓等變化,以表現物體的質感。對於用墨,則講求皴、擦、點、染互動為用,乾、濕、濃、淡合理調配,以塑造型體,烘染氣氛。魯老師談作畫

畫家今天的一日之功、得心應手,是畫家經過多年的操盤、修煉、實踐、思索、再實踐的尋夢結果.
山水畫創作猶如一套非常複雜的系統工程,它需要藝術創作者們從不同的角度去切入,親身體驗,感受這神奇的魁力。

有學生問我:什麼是傳統中國畫?有什麼規律?我很難用支言片語明確地回答這個問題。因為每個人的感受不一樣,答案會有差別。陳國勇先生曾說過:初學者首先是從無法開始的,無法而無知,無知而無法是真正的無法,這是初學者還沒有進入藝術創作的第一個層面。有法是從無法進入有法度層面,有法有矩,受規矩約束因而不自由不自在,這是進入創作的第二個層面。無法而法”是已知法而不拘於法,
有法而不拘泥於法,“我自為我,自有我在”,“"變化”乃是法的核心,這是進入創作的第三個層面。這一層面是一個質的變化,藝術的原創點是以有法有矩但又不拘於法的創造,並非是無教化的胡塗亂抹。不拘法、不循法是針對太拘法、太泥古不化的反叛,這是創作的最高境界。畫家要在人品、性格上錘鍊、培養自己,這是藝術創作之首。我們常說,“畫品如人品”,人品的高下直接影響 畫作的品格。而好的人品源於深厚的道 德修養和文化修養――強調做人要坦蕩君子,學養要有全方位的儒雅追求。
翻開中國繪畫史,大凡在中國山水畫領域中的集大成者,不但有高深的藝術造詣,而且其人品、學養也都極高。“人無品,則畫無品;人不正,則畫必邪。”這是古人品評畫家的標準。我強調今 人向古人學習,不僅要學習古人的畫技,更要學習延續千百年來民族精神中弘揚的追求高境界,胸懷坦蕩的君子風範。
藝術創造是主觀精神的活動,性格、性情是影響山水精神風貌的另一重要主體因素。開放、豁達、堅定向上的精神氣質是必不可少的。“放”,如天馬行空,要放任自己的思維,在偏執和狂想中追尋夢的境界;“收”,如老僧坐禪,清靜樸素、含蓄內美。要始終在粗獷和精妙中練就自我的性格,在真實與狂想中尋找和搭建自身藝術的原創點。
“功夫在畫外”,無論是七分天賦三分修煉,還是三分天賦七分修煉,到頭來都有可能成就大業。
能否成就事業,要經過藝術家們錘鍊和提高自身修養的過程,最終要用品節、胸襟,打造具有高尚精神、超逸情懷的優秀山水作品。故此,學畫先學做人。畫山水,一定要飽覽自然 景觀中的真山真水。北
方山水雄偉,多奇峰峭壁、荒漠 黃沙;南方山水秀麗,多煙霞雲霧,飛瀑流泉。如安徽的黃山,山奇、樹奇、雲更奇,千變萬化,不是親眼看過,憑空臆造是表達不出自然境界的神奇。故多遊歷、多體察
生活中的風土人情,與真山真水對話,感悟真山真水的靈性,就能對找到表現外貌、氣息和神韻的各種技法。石魯先生強調“生活為我出新意,我為生活傳精神”,眼中有山,心中自然會有山。情景交融,物我兩化,面對自然景觀中的各種變化,一搖筆管,心領神會,各種知名或不知名的皴法就會自然 跑到你的手腕下。
古人觀景採用以大觀小的方法。先進入山中遊玩,尋找山的來龍去脈,然後“搜盡奇峰打草稿”,以腹稿的方式得其意,寫其形,傳其神。今天人們外出寫生,多受西洋自然 寫真的影響。西洋風景寫生是寫實寫貌,多以表現自然實景之美為目的,貌可學而至。真正的國畫家 面對大自然寫景,有他自己的一套理論和方法。自然景觀中的客觀物象只是他寫生攝取的一個方面,另一方面,寫生融入畫家的感情、修養,才能達到源於生活而高於生活的藝術提煉。所以,中國畫山水寫生重貌,更重心源、重精神,追求“法備氣至為上”、“法”是技法,“氣”是自然山水之靈魂,即所謂“造化如畫”、“畫奪造化”,精神與自然 對話,感悟鬼斧神工般的自然之象,寫出雲山霧谷的自然靈性,描繪山水的神韻神魂,為山水傳神,這是中國山水畫家與西洋風景畫家在寫生求中的根本不同。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