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山大佛

魯山大佛

魯山大佛一般指中原大佛,位於河南省平頂山市魯山縣的溫泉之鄉上湯村,是目前世界上最高的佛教造像。大佛總高208米,身高108米,蓮花座高20米,金剛座高25米,須彌座高55米。大佛歷經12年,投資12億元建造而成,1997年開始奉建,2008年9月9日((農曆九月初一)由兩岸四地108為高僧大德共同開光面世。整體佛像鑄造用銅3300噸,黃金108公斤,特殊鋼15000餘噸,表面面積為11300平方米,通過焊接13300塊銅板而成。

基本信息

建造始末

魯山大佛魯山大佛

釋延佛在中興大法王寺之際,常憶起當年嵩山老母洞之夢,縈懷心頭而耿耿不忘:“他站在嵩山眺望四方,見一擎天金佛立於群山之中遍灑甘露,面目慈祥端莊。口稱:‘小小安安,西西號號’八字之言,微妙而有所待。”釋延佛夜不能寐,反覆思量而悟道:“盡虛空而遍法界,佛祖屹於中原群山之中,這小小之山卻有無量造化,我輩當請佛住錫,供奉於中州大地,讓佛光沐浴大千,令三界普潤甘露。”從此,創建中天大佛的弘願常在他的胸中激盪,一種不可抗拒的使命感,深深地紮根於他的心中。

1990年釋延佛赴北京拜會忘年之交的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朴初先生,他談到了自己的夢境及打算,朴初老聽了非常驚喜地說道:“此夢奇特,因緣前定。目前關於中華五方五佛,西有樂山大佛,北有雲崗大佛,南方香港的天壇大佛正在創建中,東方正籌建靈山大佛,而修建中天大佛的使命就落在你的肩上,非你莫屬了!”接著朴初老向釋延佛闡述了五方五佛的理論,他說道:“儘管這五尊佛像的名稱與佛經中的五方佛即東方世界的阿眾佛,南方世界的寶生佛,西方世界的阿彌陀佛,北方世界的不空成就佛,中央世界的毗盧遮那佛的名稱不完全一致,但佛佛道齊,事相上的差別,不礙理性上的平等與一致,因此,這五尊佛像從理論上說已是五智俱足,從自然法則上說則是五大協和,從修因證果的關係上說,在因行上有四大名山四大菩薩的信仰,在果德上則有五方五佛的崇奉。”朴初老進一步指出:“在佛像供奉上要把事相的差別性和理論體系的完整性結合起來,保持四大名山四大菩薩、五方五佛的信仰體系,這樣有助於人民民眾信仰感情的依託和落實。”最後他說到:“能使五方五佛在華夏會齊,善莫大矣。”釋延佛法喜充滿地聆聽了朴初老對五方五佛的全新闡述與演繹,更加堅定了信心。

釋延佛拖著殘疾之身義無返顧地踏上了漫長而艱苦的創建之路。他下定決心,要創建一個世界之最的佛教聖像工程,為人類留下歷千年而不朽的寶貴文化遺產,更重要的是讓人民的信仰隨著佛教的法脈而長存於世。
但資金到哪裡去尋找?建在何處?他卻心中無數。
於是,他東奔西走,南下北上,國內探尋、海外覓求,一方面籌措資金,另一方面勘址選地。
所謂中天大佛,就要建在中州。因此,河南省的山山水水就成為他奔波忙碌的中心,他率領恆帥、恆興、恆禮、恆白、妙松等弟子,首先勘察了嵩山的太室、少室二山,隨後又坐著輪椅、抬著擔架越過了黃河,歷尋了王屋山、太行山、雲台山等名山大川,一路行來,山高路險,水深林密,寒暑陰晴,風疏雨驟,箇中艱辛,難以言喻。

魯山大佛魯山大佛

經過了反覆的勘察,定址在嵩山的太室山下,由美國人投資,日本人助資,並於嵩山之陽太室山中立下了奠基石,但由於種種原因資金始終沒有到位,亦是因緣未聚而終至擱淺。彼時之際,趙朴初老又指示道:“最好用國內資金,不希望靠境外援助,以振我中華而揚我國威。”這樣釋延佛又開始了第二次探求。
1991年元月,他直下南粵找隱賢寺的大功德主羅建新,並會集香港、澳門的賢德之士,商談修建大佛的資金事宜。同時又拖著病殘之軀再次踏上了勘址選地之路,率弟子在河南省境內的桐柏山尋地(現已建成河南省佛學院),又到大別山脈的雞公山,伏牛山脈的白雲山及青要山等處勘察。但依然是未果而歸。
堪嘆一代殘僧,身殘而志堅,雖數年來辛勞奔波,但修建大佛的堅定信念卻一直沒有絲毫消退,此後不久,他又率領弟子及白新傑居士重新折回了石人山。這樣前後算來,他已經是第五次登臨此山了。唯見山高林莽,荊棘遍地,危崖深壑,無路可尋,擔架輪椅,上下皆非易事,他為什麼要反覆來到這裡呢?
原來他發現石人山的玉枕山山清水秀而氣勢非凡。這裡是春秋時期的大思想家墨翟的故鄉。早在大唐盛世就建有密宗(唐密)的寺院——“佛泉寺”。

密宗是公元二、三世紀,印度的龍樹菩薩所創建的,它以《大日經》(亦即《毗盧遮那成佛經》)、《金剛頂經》和《發菩提心論》為宗,高度強調:“一要有傳承、二要有證量、三要有感應。庶不濫法而使法存,此也眾生法爾之密之使然也。”公元八世紀初,開元三大士:善無畏、金剛智、不空來華傳印密而開創了唐密之先河,傳承一行、惠果等為代表的數代人,至會昌法難後,在中國漢地漸自失傳。而傳到國外的分支卻生根開花,法脈綿延不絕。

魯山大佛魯山大佛

1987年4月3日,西安法門寺唐代地宮重見天日,佛指舍利神奇面世,同時在地宮的唐密曼荼羅也得到了破譯,從而使唐密在中國得以進一步的延續、復興和澤被後世。正如1995年1月9日《人民日報》海外版播發新華社訊息稱:“密教是佛教中的重要宗派,經惠果融會貫通,與中國傳統文化相結合,創立與印度密教有別的,具有中國特點的唐密體系,並經惠果的弟子傳播到海外”。“唐密是中國密教發展的最高階段,唐密曼荼羅是佛教世界至高無上的聖境”。其評價之崇,亦令人發省。
佛泉寺初為唐朝超度亡靈所建的寺院,那是大唐天子李世民登臨帝位後,撫今攬昔,感慨異常,為使開國陣亡將士的英靈往生西方極樂,遂首開超度佛事之先河。自開元密宗傳入中國後,即改為密宗的寺院。
那么佛泉寺為什麼要建在此地呢?相傳貞觀初年,李世民夜做一夢:夢見佛祖站在中州之玉枕山上,下為娑婆湯池(湯池意為:地下湧出的溫泉)向眾生遍灑甘露。
李世民為之一震,知是佛祖點化,遂依境畫形,命臣子到中原大地去尋覓,自魯山縣過下湯進中湯而尋自上湯(上湯亦稱亂湯,意指地下溫泉處處奔涌,縱橫交錯而無固定的走勢。),臣子們見玉枕山巒與圖形相為吻合不禁喜出望外。此山的河南邊有多處溫泉噴發,水質極好,溫度適宜,能治百病,利於眾生的健康。河北面則見山勢軒昂,紫氣沖天,即于山前的最佳處建成了“佛泉寺”,了卻了唐太宗的一樁心愿。彼時唐太宗正勵精圖治,開創“貞觀之治”。或是尚未窺破夢境含義,或是因緣未至,而一直未有建立大佛,“致使佛國聖地空等待,亦使眾生長惆悵”。但千百年來,佛光普照石人山,佛祖一直庇佑當地人民,使其生活安康,百業興旺,雖戰亂頻仍而未遭塗炭,亦使“眾善奉行,諸惡莫作,自淨其心,是諸佛教”的心燈法脈,代代相傳,歷久不衰,所以民風淳樸而人心向善。

大唐迄今已歷千年,而千年一瞬間矣。

魯山大佛魯山大佛

世間萬法皆由因緣而生,也恰恰由於此因緣,釋延佛大和尚才五登玉枕山,而他每登臨一次就有一次的收穫,而且一次比一次堅定了他對此地的信心。
最後一次,他坐在玉枕山前,佛泉寺後的山上,指點著周圍的山水說道:“玉枕山龍脈,源自伏牛山之石人山,奔騰止此,遂形成玉枕,然後開帳,個字中出,形成此勢。觀之可見,青龍蜿蜒雄居於左,白虎頻顧蟄伏於右,於盡頭處則形成犀牛望月之局。寺前大河迴環,嘎然成湖;面前群山連綿,萬蓮竟開,形成雲水大案之天然屏障。四周羅帳周密,八風不透,山上經年祥雲繚繞,紫氣氤氳升騰。所謂:靈光源自天簌,根基接通須彌。誠為世間稀有之佛國寶地也!”
此言一出,鼎立乾坤,亦使人茅塞頓開、豁然開朗。
此後在專家論證會上,國內專家王志遠、張家泰等人經過論證,一致認為此地確為旅遊、觀光、拜佛之聖境福地!遂定址於此,修建魯山大佛。
河南省汝州市天瑞集團公司總裁、民營企業家李留法先生,品行皆優,恢宏大氣,經營著水泥、鑄造、電業、煤炭、旅遊等諸事業,有資產60餘億,位居河南榜首,名標當代企業界。
他不但孝敬雙親,是遠近聞名的大孝子,而且周濟鄉鄰、體恤職工、樂善好施,廣行義舉。早年他就皈依了釋延佛大和尚,合家向善,一心向佛,是一位虔誠的佛教徒。他深知四恩難報,一心要為人民辦好事,為國家做貢獻,亦由此而被選為第九、十屆全國人大代表。
1992年他隨釋延佛到廣東東莞隱賢寺朝山拜佛,見其寺廟修建的66米高的國內第一白玉觀音,慈祥而端莊;又看到大功德主羅建新以隱賢寺為中心而建造了青山碧水般的世外桃源,不禁深為動容。經釋延佛點化,他決心要在中原地區建一座寺院、修一尊佛像,並形成融拜佛、旅遊、觀光為一體的一流景區。
至此,二人再次相聚,釋延佛提出了修建大佛的心愿,李留法心有靈犀,一點即通,他深知報效祖國的時機已到,決定拿出巨資修建大佛,為佛門添彩,為國家爭光。
朴初老聞知,欣然命筆題寫了“石人山金佛”五個大字,書贈釋延佛法師以表祝賀與支持。為進一步激勵釋延佛完成這一重大使命,他又凝神運筆,寓有深意地題寫了“未必芳菲始是春,枯槎老乾見精神,近來學得平心法,羅剎堂前化美人。”的傳世之作,為老朋友身殘志堅,不屈不撓的精神與和合大眾、包容萬物的胸懷,作了高度的總結和經典的概括。釋延佛恭受墨寶,並對朴初老表示:“當不辱使命,保證五方五佛在華夏大地圓滿落成,為民造福,為國爭光,為世界和平作出貢獻”。
是天道之酬勤而有志者事竟成。大和尚數載奔波,歷盡艱辛,誠意殷切,十方佛世界普皆予以加被,終於啟動了創建大佛的浩蕩工程。他和李留法多次邀請國內專家召開論證會、研討會,其中中國佛教文化研究所《佛教文化》雜誌主編王志遠、河南省古建築研究專家張家泰、上海建築集團總建築師肖世榮中國古建築藝術學專家、高級工程師黃燕美等二十多名學者、專家出席,研討、論證修建方案及工程事宜。會議確定由南京設計院的吳順林教授、福建興勝雕塑工作室負責人、國家雕塑家協會會員林勝標教授,深圳園林規劃院吳肇釗院長三家,各自塑造10.8米高的佛像造型,以供比較、鑑別和選擇。
與此同時,修復佛泉寺及大佛的各項配套工程也按計畫開工。
宗教仿佛是人類的天性,實際上全人類分屬於不同的宗教,因為一切生命都要趨向於終極的真理與終極的回歸。正是由於這種潛在的意識與情結,藝術大師們滿懷熱忱地走遍了祖國的大江南北,收集整理了古今中外的大量資料、圖片、造型和設計方案,他們以嚴謹科學的態度和精湛的雕塑藝術塑造了一尊尊的佛像造型。經過了反覆的比較和鑑別,最後決定採用福建雕塑世家林勝標大師的造型方案,無疑,這也是涵蓋古今超水平的精品設計,亦為不可思議之舉。
以此模型為標準,天瑞集團的鑄造專家付順利、桂建元率領職工們開始大規模的嚴密、緊張的施工。無論炎熱盛夏、還是冰雪寒冬,全體施工人員懷著對佛祖的無比虔誠,盡心竭慮地為建造大佛而努力工作,其中之艱辛與甘苦亦難盡述。
數載寒暑、櫛風沐雨,犯露乘星,晝夜工程,2004年4月初八釋迦牟尼佛聖誕日,莊嚴卓絕的毗盧遮那----中天大佛終於建成了。它位於河南省魯山縣境內,從魯山縣向西,在數十里外就能看到威神光明、雄居世界第一的“毗盧遮那——大日如來”的法身露天銅像。
毗盧遮那是密宗的最高教主、第一本尊,它是佛陀宇宙化與神格化的象徵,它的四種智慧化成了四方四佛,因此它是一切覺悟者理性與智慧的集中體現,也是一切諸佛的法身佛。因此它被稱為“最高顯廣眼藏如來”。毗盧遮那又稱“大日如來”,意即光明遍照,遍一切處而作大照明。如經云:此照明無有內外、方所、晝夜之別,亦無重陰昏蔽日輪隱沒,它遍照一切世間、時空和眾生的心靈。此照明亦非幻滅、亦非始生,雖無名煩惱戲論重雲覆障,而無所減、無所增。因此,是世間太陽的光明所不可比擬、不可比喻的,只是取其些少相似而名之,這也就是本文開篇所論的本質、本性、本源的絕對境界之所在焉。
西方宗教譏諷佛教為多神教、低級宗教,實際上,佛教才是真正的一神教、高級宗教。因為它科學地解答了本體與諸佛、眾生的關係,那就是一切生命都要融入本源,都是本源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而這才是真正徹底、平等的一神教,也是毗盧遮那---大日如來的立意之所在。
站立玉枕,景象開闊;登高遠望,穹隆無際。從正面看,佛像與禮佛壇、佛泉寺大殿形成一條中軸線,梵宇琳宮散綴四周,整個結構渾然一體,極盡壯麗;從側面觀,群山朝拱而萬嶺圍繞,天地合一而大氣磅礴,奇特的是大佛面前、禮佛壇正中與大雄寶殿之內皆有回音傳聲,雖相隔百米而猶似轟然耳語,由此可見大師擇地不凡。
中天毗盧遮那大佛身高108米,蓮花座高20米,金剛座高25米,須彌座高15米,總計高度為168米。其中金剛座內分為三層,每層具有九個殿,三個拜佛台,每個拜佛台皆有300平方米,氣勢之雄偉,前所之未有。其外層上部為飛天造型,中部為萬佛龕,下部正南為三座巨門。其下則為須彌座,占地面積6680平方米。
整座佛像總投資2.8億元人民幣。佛身用黃銅、紫銅2700噸、黃金600公斤,為抗震、防風、防災以3700噸鋼材作為內部的支撐結構。儘管佛像如此巨大,但其造型卻呈現出一種微妙含容而靈動飄逸、光顏巍巍而妙相不可言喻的形態,真可謂“當驚世界殊”矣。
與此同時,釋延佛的另一弘願,佛門的又一世界之最--“世紀銅鐘”也成為了現實。摩天鐘樓位於佛泉寺左青龍嶺上,內懸108噸外敲式銅鐘,還有重達10噸的鐘紐,總計為118噸,此鐘的規模和鑄造工藝均已超出了古人。銅鐘凌空懸掛、流光溢彩、古樸沉拙,身鑄有銘文,以頌昇平之世。輕敲淺擊,則宮商協律、鐘聲悠然,飄渺天際,方圓數十里皆聞其音,堪稱世間大吉祥鍾也。這是請中國古鐘博物館館長夏明明先生設計的,也是天瑞集團鑄造的又一傑作。這一世紀銅鐘也已載入世界吉尼斯記錄。
是年四月,佛泉寺立碑記述了此事。
釋延佛在大佛的足趾下,意謂:頂禮佛足。
至此,五方五佛:東方世界的阿眾佛,南方世界的寶生佛,西方世界的阿彌陀佛,北方世界的不空成就佛,中央世界的毗盧遮那佛已於華夏圓滿會齊,誠為盛世之因緣,亦當我中華民族之振興也。對此亦可告慰佛國世界的趙朴初老,彼生前“五方五佛會齊華夏”的大願業已完成。 
大佛的興建首先得益於太平盛世、國家宗教政策的英明和政府賢達之士的大力支持,具體事宜則依仗大和尚釋延佛的圓滿願力,大慈善家李留法的無量功德,專家學者的鼎力相助,以及無數功匠的辛勤勞動,俾使中央毗盧遮那——大如來圓滿地矗立於中原的群山之巔,俯瞰人間。
國家領導人及相關部委的領導同志均對大佛的落成十分重視,多次親臨現場瞻仰佛像並作重要指示,如:全國政協副主席、黨組書記王忠禹,全國政協民族宗教委員會主任紐茂生,國家宗教局局長葉小文,副局齊小飛,國家旅遊局書記王志發等等。
無可置疑,世界和平大佛的建立,將為全人類每個家庭與民族的和睦,社會的和諧及整個世界的和平起到不可估量的巨大作用,因為精神與信仰的力量是無可比擬的,而佛教是人類歷史上唯一的一個徹底、根本、究竟的和平宗教。
無可置疑,世界和平大佛的建立和命名,為中華民族的和平崛起與維護世界的和平確立了一個精神象徵,並賦予無窮無盡的力量源泉。因為這一切都源自於佛教的徹底根本究竟的和合真理。
值此釋迦牟尼佛誕辰兩千五百五十周年之際,我們謹祝菩提之樹長青,佛法萬世流傳,宛若燈塔、星辰、太陽般的大光明境界和勝似太陽萬千億倍的大光明境界,永遠照亮人類及一切生命的心靈。俾使他們邁向終極真理的道路。

概況

魯山大佛位於魯山上湯境內,311國道橫貫魯山全境,從大佛面前暢然通過。大佛景區向西是著名的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AAAAA級景區堯山石人山風景名勝區,向東是波濤蕩漾的昭平湖水上公園,南去是神秘的林彪指揮所。
2002年,河南汝州市天瑞集團,投資2.8億元人民幣,歷時將近5年,於2007年建造竣工。佛院地處風水寶地,青山環抱,綠水環繞,佛像莊嚴祥和,氣勢宏大,前所未有。據資料顯示,景區占地11700畝,佛像身高108米,蓮花寶座高20米,金剛座高25米,須彌座高15米,計總高168米。其中金剛座內分三層,每層有九個展殿,三個拜佛台,每個拜佛台有300平方米。其外層上部是飛天造型,中部為萬佛龕,下部正南為巨門三個。其下為須彌座,占地6680平方米。佛身用黃銅、紫銅2700噸、黃金600公斤,為抗震、防風、防災內部用鋼材3700噸支撐,造型莊嚴、氣勢獨特。圍繞金佛,依照盧舍那佛文化理念,在金剛寶座、蓮花寶座近萬平方米的空間內,展現“五方五佛”乃數萬尊護法菩薩、金剛、羅漢、天女的宏偉場面,造像之多、之精美,乃當代天下第一。
2007年底,魯山至鄭州的“鄭堯高速”全線貫通,大佛腳跟為終點,交通十分方便。
2008年9月29日上午9點59分,河南魯山佛泉寺,四海高僧、十方信眾雲集這座千年名剎,為中原魯山大佛開光,祈禱國泰民安。

更名

魯山大佛現已更名為,中原大佛,並且建立了中原大佛網,做為其對外得宣傳視窗。

票務

同程網提供魯山(中原)大佛門票

預訂網站 門票類型 門市價 優惠價 方式
同程網(17u) 成人票 ¥120 ¥100 景區現付
註:此信息僅供參考,具體請以同程網和景區官方信息為準。
1.景區開放時間 :8:00—17:00
2.取票地點:景區售票處
3.門票僅包含大門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