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沼秋蓉

魚沼秋蓉

魚沼秋蓉,清西湖十八景之一,在湖中小瀛洲。

基本信息

簡介

魚沼秋蓉在湖中小瀛洲。明代利用“三潭印月”的三潭舊址,築起一帶環形堤埂,使之成為湖中之湖,用以放生畜魚,名叫放生池。當時這裡還建有一座建築叫德生堂,由和尚看守,禁止人們到這裡來捕魚。環池四周,遍植木芙蓉。每當秋日,木芙蓉開放,環堤五色繽紛,爛若。到了清代,這裡就成了“西湖十八景”中的“魚沼秋蓉”。

歷史記載

魚沼秋蓉魚沼秋蓉
清《湖山便覽》卷三:“國朝雍正五年重建,前接‘三潭印月’亭,後為曲橋,三折而入,為軒三楹,又接平橋為敞堂,進為層樓,環池植木芙蓉,花時爛若錦繡。增修十八景所稱‘魚沼秋蓉’謂此”。

清代文人張雲錦有《魚沼秋蓉》詩云:

百頃琉璃似鏡平,夾堤紅艷自盈盈。

游鱗密藻翻秋渚,靧面新狀炫晚晴。

乍覺影浮濠濮境,只疑人住錦官城。

明月花近三潭發,綽約仙姿下玉京。

詩中的“濠濮”,即古人觀魚之地,蘇州留園有濠濮亭,北京北海有濠濮澗。“錦官城”,即四川成都。唐代詩人杜甫《春夜喜雨》中有“花重錦官城”句。如今堤上的木芙蓉雖已消失,但池中的荷花卻十分興盛,今為三潭印月景觀的一部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