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瑪三角

“魏瑪三角”是德、法、波三國協調立嘗加強合作的定期會晤機制。


由來

魏瑪三角首腦魏瑪三角首腦

“魏瑪三角”是德、法、波三國協調立場、加強合作的定期會晤機制。1991年8月,在德國外長根舍的倡議下,德、法、波三國外長在德國中東部小城魏瑪舉行首次會晤,決定建立每年定期舉行三國外長會晤的合作機制,“魏瑪三角”由此得名。
隨著三國合作領域的不斷拓展和加深,“魏瑪三角”會晤機制範圍不斷擴大,會晤的級別也從部長級升格到首腦級。
1991年8月,在德國外長根舍的倡議下,德、法、波三國外長在德國中東部小城魏瑪舉行首次會晤,決定建立每年定期舉行三國外長會晤的合作機制,“魏瑪三角”由此得名。 隨著三國合作領域的不斷拓展和加深,“魏瑪三角”會晤機制範圍不斷擴大,會晤的級別也從部長級升格到首腦級。 1994年3月,三國國防部長的定期會晤機制啟動。1996年2月,三國國防部長在華沙會晤後決定,三國特種部隊每年進行一次聯合軍事演習,三國還將開展軍事人員間的交往,並就軍事政策展開對話。 1998年2月,法國總統席哈克、德國總理科爾和波蘭總統克瓦希涅夫斯基在波蘭西部城市波茲南舉行了首次“魏瑪三角”首腦會議。三國領導人一致表示,除政治和經濟合作外,“魏瑪三角”還應加強文化交流。法、德雙方還表示願意為波蘭加入北約歐盟提供幫助。此後,“魏瑪三角”領導人還分別於1999年5月、2001年2月、2003年5月、2005年5月和2006年12月舉行了首腦會議。

關係

1991年,在德國前外長根舍的倡議下,波蘭、法國和德國外長在德國名城魏瑪舉行三邊會晤,建立每年定期會晤機制,“魏瑪三角”由此而來。此後,三邊會晤議題從外交逐步擴大到了軍事、經濟和文化等眾多領域,會晤級別也從部長上升到了政府首腦。按照德國人的構想,“法德軸心”是歐洲建設的發動機,但隨著歐盟向中東歐擴展,波蘭在未來歐盟中占據重要一席,因此,“魏瑪三角”以“法德軸心”為模式,意圖將波蘭塑造成一個類似法國那樣與德國在所有領域加強合作的夥伴,在歐洲建設中發揮重大作用。

伊拉克戰爭前,“魏瑪三角”促進了波、法、德相互間的關係,也為歐盟建設注入了新活力,但是,這一機制因伊拉克戰爭而受到了損害。種種事實表明,以波蘭為首的“新歐洲”正在成為美國在歐洲大陸的新的堅定盟友。波蘭不顧德法為首的“老歐洲”反對美國發動對伊戰爭的立場,率領“新歐洲”堅決支持美對伊動武,並派兵參與;在伊戰後重建中,波蘭獲得了領導一支駐伊穩定部隊的大權;美決定將一部分駐德美軍撤至波蘭等中東歐國家;美總統布希在伊戰後的首次出訪中,波蘭被選為首站;在眾多國際場合,布希和美國防部長拉姆斯菲爾德對波蘭大加讚賞,溢美之詞不絕於耳,等等———這一切急劇抬升了波蘭在歐洲的地位,但波蘭這種緊隨美國、而與法德“背道而馳”的做法使“魏瑪三角”的作用大打折扣。

合作與分歧相伴

新華網柏林12月5日電(記者聶立濤) 德國總理默克爾5日在德國薩爾州與法國總統席哈克、波蘭總統卡欽斯基舉行了“魏瑪三角”首腦會晤。在會後的新聞發布會上,三人都強調此次會晤氣氛友好,在一些問題上達成了共識。但是,正如此間媒體分析的那樣,在氣氛友好的會晤中“魏瑪三角”內部也存在著分歧
魏瑪三角”是德、法、波三國協調立場、加強合作的定期會晤機制。1991年8月,
在德國外長根舍的倡議下,德、法、波三國外長在德國中東部小城魏瑪舉行首次會晤,決定建立每年定期舉行三國外長會晤的合作機制,“魏瑪三角”由此得名。隨著三國合作領域的不斷拓展和加深,“魏瑪三角”會晤機制範圍不斷擴大,會晤的級別也從部長級升格到首腦級。
本次“魏瑪三角”首腦會晤反映了在歐洲政治格局中三方互相借重、加強合作的意願。波蘭希望德法幫助緩和波蘭和俄羅斯的僵硬關係。而德國明年將擔任歐盟輪值主席國,沒有波蘭的支持,德國的一些提議很難得到貫徹,法國也清楚地認識到這一點。在此次首腦會晤前舉行的歡迎儀式上,三位領導人並排檢閱儀仗隊時,站在中間的不是默克爾這位女性,也不是席哈克這位年長者,而是卡欽斯基。德國媒體普遍注意到了德法的這一友善姿態。
此次會晤使“魏瑪三角”的關係有了進一步發展。默克爾在新聞發布會上說,三國首腦一致認為應該繼續在“魏瑪三角”框架內深化外交、安全和防務領域的合作。鑒於三國今年都參加了聯合國在黎巴嫩和剛果(金)的維和行動,而且波蘭還決定增加在阿富汗的駐軍,因此三國希望到2012年建立一支共同的作戰部隊。此外三國還決定為年輕外交官提供共同培訓。
但“魏瑪三角”在土耳其加入歐盟問題上存在不同看法。由於土耳其始終拒絕向賽普勒斯開放港口和機場,歐盟委員會11月29日向歐盟理事會建議部分凍結土耳其與歐盟的入盟談判。默克爾在該問題上的態度更為強硬,希望為重啟談判設定附加條款。席哈克對默克爾的立場表示支持,卡欽斯基則對默克爾的提議持保留意見。
在歐盟與俄羅斯發展關係方面,波蘭和德法也有一定距離。第18次歐盟-俄羅斯首腦會議11月24日在芬蘭首都赫爾辛基舉行。由於波蘭反對,峰會未能按計畫啟動歐盟與俄羅斯的《夥伴合作關係協定》談判。在“魏瑪三角”會晤後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卡欽斯基在這個問題上的立場依然未見鬆動。他說,只有俄羅斯取消對波蘭肉類等食品的進口禁令,波蘭才不會對歐俄《夥伴合作關係協定》 談判投否決票。他還再次批評了德俄繞過波蘭達成修建波羅的海海底天然氣管道的協定。他強調,以前能源問題是經濟問題,而現在已經成為政治問題。
“魏瑪三角”風風雨雨走過了15年。和15年前相比,三方在歐洲舞台上的作用都有了明顯的增長,三方儘管有分歧但合作的範圍也在不斷擴大。卡欽斯基表示,將邀請德國和法國首腦到波蘭參加2008年舉行的下一次“魏瑪三角”會晤。此間分析人士認為,只要對三方有利,“魏瑪三角”的協商對話機制將會持續下去。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