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收(505~572)

魏收(505~572)

正文

北朝齊歷史學家、文學家。字伯起,小字佛助。鉅鹿(今河北平鄉一帶)人。他15歲已能屬文,顯露才華。入仕後,曾任太學博士等職。26歲遷散騎侍郎,典起居注,並修國史,兼中書侍郎。在東魏,官至秘書監,兼著作郎,定州大中正。入北齊,任中書令,兼著作郎。天保二年至五年(551~554),奉命編成《魏書》130卷,此後歷任要職,加開府儀同三司,累遷尚書右僕射,位特進。死後追贈司空尚書左僕射,諡文貞。
魏收是東魏、北齊間的主要作家。“自武定二年(544)已後,國家大事詔命,軍國文詞,皆收所作”(《北齊書》本傳)。他的年輩小於溫子昇邢劭,而文譽齊名,世稱“三才”。溫子昇死後,他與邢劭是北齊文壇兩大派的領袖,“邢賞服沈約而輕任昉,魏愛慕任昉而毀沈約”,“各為朋黨”,互相譏訐。當時人祖珽評論說:“任、沈之是非,乃邢、魏之優劣也。”(顏之推《顏氏家訓·文章》)大體中肯。
魏收詩今存13首。其中也有清新可讀之作,如《喜雨》的“瀉溜高齋響,添池曲岸平,滴下如珠落,波回類璧成”;《庭柏》的“凌寒翠不奪,迎暄綠更濃”等句,對仗工整,巧構形似,已具南朝詩歌風格。但有的詩如《月下秋宴》,用典太多,則與“動輒用事”(《詩品》)的任昉相近。
魏收文今存14篇。邢劭說他模擬任昉,主要指詔、策一類朝廷公事文字。這些文章的內容、體式和辭藻,都和任昉在南齊、梁易代之際所作同類作品相似。魏收有《枕中篇》,是告誡子侄之作。他認為“任之重者莫如身;途之畏者莫如口”;“無曰人之我狹,在我不可而覆;無曰人之我厚,在我不可而咎”;主張“能剛能柔”,“三緘其口”,從中可以看出他的思想和個性,了解他的處世哲學,由此可以得知北齊一般士大夫的思想情緒,因而有一定價值。他曾自詡能作賦,但所作已全部佚失。他所編修的《魏書》,今為《二十四史》之一。這部史書因不敢得罪權貴,多曲筆而被稱“穢史”,但它仍有一定歷史價值,還保存了不少北魏文學作品,它的某些傳記中也有表現人物思想性格的精采片段,具有較強的文學意味。
《北齊書》本傳載魏收有集70卷,《隋書·經籍志》著錄為68卷,但大都佚失。明代張溥輯集《魏特進集》1卷,入《漢魏六朝百三家集》

配圖

魏收(505~572)魏收(505~572)

相關連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