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門關胡同

走進現代化的北京城,人們感興趣的往往不是那鱗次櫛比的高樓大廈、四通八達的...胡同名稱叫鬼門關:《京師坊巷志稿》一書,記載了清光緒年間北京城的胡同名稱。

名稱由來

馮其利《京師坊巷志稿》一書,記載了清光緒年間北京城的胡同名稱。有許多相同的胡同名稱,如兵馬司、守備衙門(訛為手帕胡同或手帕口),還比較容易理解,個別相同的胡同名稱就要費些思量。
《志稿》92頁西域興化寺街附近有一胡同叫鬼門關;129頁西域二龍坑西邊原有一個鬼門關胡同;252頁宣武琉璃廠西側有一小胡同曰鬼門關,除此之外,東城孔廟後身有個胡同也叫鬼門關。據《燕都叢考》記載,西域二龍坑西邊的鬼門關改稱貴人關,解放後併入高華里。宣武琉璃廠西側的鬼門關,在30年代已改為國門關。近年併入鐵廠胡同,位於椿樹醫院東牆外。
孔廟後身的鬼門關併入國學胡同。唯西域興化寺街附近的鬼門胡同,後改名睡勇里。鬼門關的得名,應因地址而異。孔廟前邊是淨地,死人、靈樞是不能經過的,須繞行孔廟後身、人們視為鬼門關。其它幾處鬼門關,可以從位置荒涼偏僻,有人裝神弄鬼,有人打劫做一下解釋。唯改名族勇里的鬼門關一直找不到合情合理的解釋。1997年5月認識清康熙年間一等公索尼後裔赫先生,調查走訪之後,得知一等公索尼老宅在興化寺街,索尼第三子大學士索額圖在康熙四十二年獲譴之後八年,康熙帝余怒未消,又把索額圖兩個兒子處死,他們被押走的胡同,就叫鬼門關了。

北京的市井胡同

北京胡同的叫法,最早出現在元朝的雜劇中。《沙門島張生煮海》中,張羽和梅香有一段對話,張問梅:“你家住哪裡?”梅答:“我家住磚塔兒胡同。”這個胡同至今還在,就在今北京西四附近,是北京最古老的胡同之一,它因胡同中有一七層磚塔而得名,此塔至今仍在。不過經清、民國兩代修葺,已由七層變為九層。據學者考證,胡同之稱是由蒙古語中的“火疃”轉化而來,元朝擴建大都時,城內居民按片分開,中間留有通道,這種通道蒙古語稱“火疃”。後來,北京人把它讀成了“胡同”。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