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眼井胡同

四眼井胡同

四眼井胡同,北京老胡同,位於平谷鎮,劉少奇同志曾在此居住。

地方簡介

劉少奇在四眼井胡同舊居劉少奇在四眼井胡同舊居

四眼井胡同,位於縣城中部鼓樓東大街北側。南北走向,南起鼓樓東大街,北至四眼井東巷,長356米,寬6米。因胡同內原有一口井,板石蓋上有四個井眼,故名。原名四眼井大街,因街巷較小,名不符實,1981年改稱四眼井胡同。

歷史沿革

該胡同形成於明代,曾是舊城西關外縱貫南北的邊緣小路。南北由於1978年新辟新平東路,北端由於1980年修建第二國小教學樓,將街道變窄變短。20世紀50年代前與紅廟街聯為土特產品市場,每逢集日,荊條、荊條紡織品、皮棉、炕席等陳列兩旁。現為園田隊村民和建東居委會居民的住宅區。

地理位置

位於平谷鎮城區東南部。北起紅廟街西段南側,南抵新平東路南段東側,東相繼與南岔子街、西小街平行,西與新平東路相接,中間與園田街相交。南北走向。門牌為1—25,2—46號。胡同內曾有早年挖掘的四眼井,供人畜用水,胡同以井得名。1975年改名紅衛路,1981年恢復原稱。

北京的市井胡同

北京胡同的叫法,最早出現在元朝的雜劇中。《沙門島張生煮海》中,張羽和梅香有一段對話,張問梅:“你家住哪裡?”梅答:“我家住磚塔兒胡同。”這個胡同至今還在,就在今北京西四附近,是北京最古老的胡同之一,它因胡同中有一七層磚塔而得名,此塔至今仍在。不過經清、民國兩代修葺,已由七層變為九層。據學者考證,胡同之稱是由蒙古語中的“火疃”轉化而來,元朝擴建大都時,城內居民按片分開,中間留有通道,這種通道蒙古語稱“火疃”。後來,北京人把它讀成了“胡同”。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